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華民族古代怎麼過中秋節(一)
 瀏覽5,431|回應23推薦1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終南山

中華民族古代怎麼過中秋節

來源:北京晚報 責編:linxingzi(倪方六)

 

中秋節,是現代最隆重的法定節日之一。中國人到底是從何時開始過中秋節的?比較可信的說法是,此節俗與上古時期八月祈祀活動有直接關係,遠古時的八月已有以酬農神、祭地母和祛災驅疫為主題的慶典。

唐代女性中秋"拜月"

"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

《周禮春官》"中秋夜迎寒"一說來看,"中秋"在中國古人心中已佔有一定位置,但此時的"中秋"與現代的"中秋節"並非同一概念,即便到了公休日最多的唐代,八月十五都不是法定節日。倒是當時的新羅(朝鮮半島國家之一),已將八月十五列為法定節日,放假三天。

雖然八月十五不是節日,但唐代八月十五的活動還是很豐富的。這一天,最為活躍的是女性,特別是女孩子,後來廣為流行的"女子拜月",便是唐代女性中秋之夜最愛做的事情。 "大曆十才子"之一李端的《拜新月》一詩,所描寫的便是唐代女性拜月的情形――

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詩中的「新月」,便指八月十五這天晚上剛升起的月亮。在唐代,「女子拜月」風俗頗為流行,不論是宮廷還是民間,女性在八月十五晚上都不忘拜月。施肩吾的《幼女詞》,進一步證明瞭拜月風俗對唐代女性的影響,連小女孩都知道――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唐代女性為何喜歡中秋拜月?這裡有極深的文化內涵和宗教背景。在古人看來,中秋節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一樣,都是女性節日。古人認為萬物有靈,月亮上也有一位神仙――代表女性的太陰之神,與代表男性的"太陽神"相對應。

"嫦娥奔月"的神話誕生後,作為月神的月亮更被擬人化,嫦娥成了月亮女神的化身。嫦娥是女性的福音,能賜予女性美貌、愛情與家庭幸福,自然要祭拜她。這一觀念在唐代已被廣泛認同,唐代女性愛拜月,便很好理解了。

後來,唐代女性的「拜月」風俗逐漸成為中國女性共有的中秋節風俗,希望「貌似嫦娥,圓如潔月」,由此還衍生出「月亮佔候」、"摸秋送瓜"等風俗。

古代女性如何拜月?明末文人劉侗、於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春場》裡有這樣的記述:"八月十五日祭月……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則焚月光紙。"

至於「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節日規則,應該是古代女性出於維護自己節日空間的需要而逐漸形成的。事實上,這一規則並非「全國通行」,有的地區拜月便不避男性,甚至男女同拜,明嘉靖時期的《固始縣誌》曾記載,當地"男女望月羅拜,已而歡飲。"

 

北宋時期中秋節有了「團圓」內涵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代,「中秋節」的概念已形成,而且深入民間。

"中秋節"的提法最早出現於南宋吳自牧所著的《夢梁錄》中,這本書所記述的是南宋時的節日風俗,卷四中的"中秋"條稱,"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 "而該書的《序》,即是吳自牧於"中秋日"所作。

宋代除繼承了唐代女性中秋拜月的風俗外,還有更瀟灑的活動"玩月"。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秋"條稱,"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當時的皇家還會舉辦「中秋晚會」,附近居民半夜都能聽到從後宮傳出的音樂聲,此即所謂「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民間也不會早早休息,連小孩都不肯睡,"閭裡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闔,至於通曉。"

南宋時期,"玩月"熱鬧得更近乎瘋狂。吳自牧筆下曾詳細記述了臨安的中秋之夜:"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蔔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晚不絕。"

這段文字不需要翻譯,相信讀者也能體會到當時中秋節的熱鬧氣氛。南宋中秋之夜可謂「歡樂之夜」,當時負責京城治安的"金吾"(相當於員警的官員)也不多事,乾脆取消了夜禁。

宋代這種"玩月"的時尚,亦即大家所說的"賞月"。其實唐代已出現「玩月」一詞,唐盧肇《唐逸史》中便提到唐玄宗李隆基「玩月」之事,當時名叫羅公遠的道士,曾應召入京,於中秋之夜"侍明皇於宮中玩月"

宋代對中秋節的最大貢獻,是給中秋節賦予了"團圓"的內涵。後來中秋節被視為「團圓節」,源頭應該在北宋。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在《水調歌頭》裡,把北宋人對中秋節的理解闡釋得淋漓盡致――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在中秋明月夜,蘇大才子毫無睡意,借酒消解對遠方弟弟蘇轍的思念——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從此,「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為每一個中國人中秋佳節裡最美好的願景!

 

"月餅"一詞始於南宋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聚餐,是中國節日永遠的主題之一,和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吃月餅"是中秋節的食俗。中秋吃月餅風俗始於何時,有不同的說法。

民間說法是始於唐初。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位經商的吐蕃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唐高祖李淵(一說唐太宗李世民)心情大好,對著月亮脫口而出:"應將胡餅邀蟾蜍"

胡餅是圓形,代表圓滿;蟾蜍則指月亮。李淵將胡餅分食群臣,此後就有了中秋吃胡餅之俗。到李隆基(唐玄宗)當皇帝時,楊貴妃將胡餅易名為「月餅」。。

顯然,這種說法並不靠譜,唐代連真正意義上的「中秋節」都沒有,何來月餅?但唐代在八月十五有「吃餅」習慣是可能的。日本僧人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曾記述,八月十五這天,"寺家設餺飩、餅食等"

另有學者引《洛中見聞》稱,唐僖宗李儇曾在八月十五賜""給在曲江宴飲的新科進士。但所賜之餅是不是月餅?尚不好說。

目前較為可靠的說法是,北宋時中秋節已有吃月餅的風俗,但是否普遍並不肯定。 蘇東坡《留別廉守》一詩中,便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的說法。

北宋雖然有八月十五吃月餅之俗,但所食月餅當時並不叫「月餅」,而稱為「金餅」。當時的文人蘇舜卿《和解生中秋月》詩中即稱,"銀塘通夜白,金餅隔林明"

"月餅"一詞,一直到了南宋才出現。

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葷素從食店"條、同時代的周密《武林舊事》"蒸作從食"條,均出現"月餅"一詞。 但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月餅似乎並不是八月十五才吃的專用節日食品,乃"四時皆有"的日常食品――不過在中秋節這天食用,意義非同尋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39462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中華民族古代怎麼過中秋節(二)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明代中秋節流行送月餅

"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中秋節吃月餅到元代已更加"講究"。元末陶宗儀的《元氏掖庭記》中記述過元武宗海山過已酉(西元1309年)中秋節的情況。中秋之夜,元武宗與諸嬪妃泛舟於皇家的太液池,設宴取樂,所上食物相當豐富:"薦蜻翅之脯,進秋風之鯰,酌元霜之酒,啖華月之羔"。這裡的"啖華月之糕"即為"吃月餅"

到了明代,「吃月餅」已為中秋節固定風俗。中秋節所食之餅除了「月餅」叫法外,還有「團圓餅」、「團餅」等叫法,正德《建昌府志》中便稱,"中秋,登樓玩月,多用西瓜、團餅,亦取月圓之義。

明代,中國古人過中秋還出現了新氣象,現代必不可少的"月餅",成為時人過中秋節之必備,現代特別流行的中秋送月餅風俗明代已開始流行。崇禎《嘉興縣誌》稱,"十五是為中秋,作餅肖月形,曰'月餅',有相饋遺者,取團圓之義";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也有相同說法,"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不僅南方人喜歡中秋送月餅,北方人亦然。嘉靖《威縣誌》記載,「中秋置酒玩月,為月餅饋之。

中秋送月餅風俗是怎麼形成的?據說緣於「走月」活動。所謂「走月」,就是乘著中秋月圓之際拜親訪友,饋贈糕點、鮮果等食品。

早在元末,甚至更早時間,「走月」活動就已出現。筆者蘇北老家有一則「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元末朱元璋起義時,相約"殺韃子(蒙古人)",推翻元政權。元代,蒙古人對民間集會控制極嚴,朱元璋便利用八月十五"走月"送月餅的習俗,將約定起義時間的紙條包在月餅裡送出,從而完成了起義總動員,"送月餅"風俗也因此在明代得以廣泛流行。當然,還有另外一說,送月餅「殺韃子」,是吳王張士誠想出的主意。

到了清代,中秋「送月餅」更為流行,並影響到現代人的節日消費行為。

 

 

1.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製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節日。在中國農業社會,農民在豐收的季節裏,總是大事慶祝一番。這個節日之所以成為佳節也和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有關。

中秋夜,除了拜祭、還有就是應節的月餅和燈籠。祭拜的當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稱她為月娘。老人家說,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會被割耳朵。 

時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對於新的一代來說,中秋節最令人記取的是月餅和燈籠。當然,月圓當空的節日,是人們團圓的大好日子。 

 

 

2.

說起中秋的來源,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葯,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

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照亮大地和給大地帶來溫暖,但有一天,十個太陽卻一起出現,大地上的農作物都被烤焦了。這時,有一個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個太陽射了下來,替萬民消除了災難。人們於是把他擁立為王。后羿當上皇帝後,沉迷酒色,隨意殺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長生不老,跑到崑崙山盜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葯,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長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葯偷來吃了,於是她自己就輕飄飄地飛上了月宮。

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裏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後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裏的嫦娥遙祭。

 

 

3.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

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呼喚眾人依時起義。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古時,按習慣是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陽,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所謂祭日祭月不宜遲,仲春仲秋剛適時,但在六朝以前,中秋不為人們所重視,到了唐代,才逐漸被人們重視,因為皇宮裏傳出了一個有關唐明皇八月十五遊月宮的傳說。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39506
中華民族古代怎麼過中秋節(三)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唐逸史》記載:

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隻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唐代就有了。《洛中見聞》中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味極美。他聽說新科盡是在曲江開宴,便命禦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他們,這是有關月餅初見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已有荷葉金花芙蓉等花色名目,蘇東坡曾稱讚月餅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酥油,飴是飴糖。

 

到了明朝,祭月之風甚行。明世宗還派官員大興土木修建了夕月壇,即現在的北京月壇公園。這是皇宮朝廷專門祭月的地方。皇帝每三年必親自去祭一次夜明之神,餘年遣文武百官主祭。同時,中秋還在大內禁宮中舉行祭月活動。

對中秋節的來歷傳說,我們再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這個介紹也使人很長見識!

 

 

(一)關於過中秋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 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 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

 

 

(二)關於中秋節的三個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製,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39505
中華民族古代怎麼過中秋節(四)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 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 月十五日晚上起義回響。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回響,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我個人的評說:以上資料關於吃月餅的傳說也許是真的。我更傾向于唐代起就有吃月餅習俗的說法。關於朱元璋與月餅起義的說法,感到有些牽強。對於漢民族來講,當時為擺脫異族的統治,朱元璋在搞農民起義時可能的確是運用了中秋節月餅傳起義字條,號召農民在同一天起義抗元,這一點也許是真的。他只是利用傳統習俗,而吃月餅應該不是他的發明。現在,這歷史的一頁早已翻過。蒙古族是中華大家庭的一員,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倡導建立和諧社會,再把中秋節與朱元璋起義聯系起來,已明顯十分不妥。這樣會傷害民族感情。我們介紹中秋節,對與朱元璋有關系的傳說隻能做瞭解,不能做定論。對吃月餅傳說的定論,還是應該肯定其它的有趣的傳說,以發揚民族傳統文化。

 

 

(三)關於中秋佳節的過法: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

 

1.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 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紮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鬥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2.吃月餅

我國城鄉民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39504
中華民族古代怎麼過中秋節(五)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其它中秋節的習俗

中華民族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

 

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

 

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

 

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

 

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 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

 

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闔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鬥香。香鬥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鬥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發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

 

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

 

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

 

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

 

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

 

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

 

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

 

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

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39503
古詩詞裡的中秋與明月(上)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古詩詞裡的中秋與明月

來源:中華讀書報 責編:linxingzi

陳虎(中華書局編審)

 

"玄兔月初明,澄輝照遼碣。映雲光暫隱,隔樹花如綴。魄滿桂枝圓,輪虧鏡彩缺。臨城卻影散,帶暈重圍結。駐蹕俯九都,停觀妖氣滅。"

這是文治皇帝唐太宗的《遼城望月》詩,詩人抓住明月隱現的瞬間變化,以擬人的手法,描繪出了月下明澄悲壯、迷茫美麗之景觀,敷陳了對月神的心靈期待。

中國古代的月神崇拜來自久遠。在遙遠的時代裡,每當夜幕降臨,大地籠罩在漆黑之中,原野中猿咽蟲鳴,狼嚎梟嘶,充滿了神秘和可怖。而這時一輪冉冉升起的明月,將黑暗趕走,把柔和的銀光撒滿大地,於是先民們就把月亮當成了在黑夜給自己帶來光明的天神,虔誠地頂禮膜拜。在我國現存最早的典籍《尚書舜典》中,就記載了先民對月神的祭拜: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於山川,遍於群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嶽群牧,班瑞於群後。

月神不僅被列入祀典,而且神格地位也很高。進入文明社會以後,有關月神的崇拜又增添了許多美麗的因數。如嫦娥奔月、廣寒玉兔、吳剛伐桂等古代有關月亮的神話與傳說,充滿了詩樣的意韻。

大概從周朝開始,人們除了在季節變化時同時祭祀日神和月神外,還專門在秋天朝拜月神,這就是《禮記保傅》中所說的"三代之禮,天子春朝朝日,秋莫夕月"。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至於月神的性別,自周朝以後,逐漸被確定為了女性,如《山海經大荒西經》中就記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這說明,至遲在春秋時期,月神的女性定位就已經很明確了。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的想像力更加豐富,於是古人又給自己尊崇的月神配備了名為"望舒"的專車和名叫"纖阿"的女御者(見《楚辭離騷》),以方便這位美麗而善良的女神在廣闊的天宇中往來馳騁。

戰國以後,隨著方仙道的流行,在月神神話系列中又出現了嫦娥奔月的傳說。《淮南子覽冥訓》中記載:"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姮娥為誰?高誘注進一步解釋說:"姮娥,羿妻也。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姮娥,即嫦娥,為避漢文帝劉恆的諱而改姮娥為嫦娥。此後,品貌絕倫的嫦娥,就正式成了月亮廣寒宮的主人。兩千多年來,這一神話不僅廣泛流傳在人們的口耳之間,而且也普遍反映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如唐朝的大詩人李商隱就寫道,「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以及「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月夕》)。唐代以後,月中嫦娥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個著名事項被反覆吟詠。如宋代詩人晏殊就有"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的詩句,南宋詞人高登也有"璧月掛秋宵,丹桂香飄。廣寒宮殿路迢迢。試問嫦娥緣底事,欲下層霄"《浪淘沙》)。明代邊貢的「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嫦娥》),由望月聯想到嫦娥在月宮的孤寂,進而將天上與人間聯繫起來,突出嫦娥與人間兩相憶的中心詩題。

兩漢以後,人們對月神的崇拜逐漸發生變化。魏晉以後,祭祀月神的時間就基本被固定在了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日這一天,也就是所謂的"中秋"。但據文獻記載,一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一個固定的節日,並且中秋節俗當時已經影響到周邊諸國。如成書於初唐的《隋書東夷列傳新羅傳》記載:"新羅……每正月旦相賀,王設宴會,班賚群官。其日拜日月神。至八月十五日,設樂,令官人射,賞以馬、布。 ”

中秋賞月風俗約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對中秋圓月賦予極大的熱情,留下了很多以望月、賞月為題的詩歌。如南朝宋文學家鮑照的《玩月城西門廨中》,抒發了詩人於"三五二八夜"在城西門官署中賞月之時引發的"客遊厭苦辛,仕子倦飄塵"情緒。全詩風格清麗柔弱,詩的末二句「回軒駐輕蓋,留酌待情人」,表達出對玩月之夜的無限留戀和對知音的深切懷念。南朝梁庾肩吾《和望月詩》《和徐主簿望月詩》兩首唱和詩,顯然透露出這樣一個文化資訊,即當時文人士大夫於中秋之夜應該是有宴飲聚會,並有吟詩唱和等相伴的文事活動。

唐代中秋賞月活動逐漸盛行。按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八《玩月盛於中秋》的說法:

中秋玩月,不知起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而戎昱《登樓望月》、冷朝陽《與空上人宿華嚴寺對月》、陳羽《鑒湖望月》、張南史《和崔中丞望月》、武元衡《錦樓望月》,皆在中秋。則自杜子美以後,班班形於篇什,前乎杜子,想已然也。第以賦詠不著見於世耳。江左如梁元帝《江上望月》、朱超《舟中望月》、庾肩吾《望月》,而其子信亦有《舟中望月》,唐太宗《遼城望月》,雖各有詩,而皆非為中秋宴賞而作。然則玩月盛於中秋,其在開元以後乎?

《全唐詩》中有關中秋賞月的詩作確有很多篇,如王建有《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一至十五夜玩月五首》、徐凝有《八月十五夜》等,但中秋賞月的習俗,卻是最早見於唐玄宗時期的歷史文獻記載。如唐《開元天寶遺事》中有"八月十五日夜,與貴妃臨太液池,憑欄望月"的記載。同書還記載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遊玩,遊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後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的記載。

唐朝以後,中秋節拜月、賞月更加盛行。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說:

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閭裡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闔,至於通曉。

吳自牧的《夢粱錄》也說:「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蔔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曉不絕。」

羅燁的《醉翁談錄》中,更是有聲有色地記述了南宋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的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常娥,圓如皓月。"所以當時賦詞者有"時人莫訝登科早,只為常娥愛少年"之句。

中秋對月神的祭祀方法更是花樣繁多。

蘇東坡在《望海樓晚景》詩中說:"樓下誰家燒夜香,玉笙哀怨弄初涼。臨風有客吟秋扇,拜月無人見晚妝。沙河燈火照山紅,歌鼓喧喧笑語中。為問少年心在否,角巾欹側鬢如蓬。"

《海虞風俗竹枝詞》中又是另外一種情形:"方形香鬥供庭前,三角旗兒色倍鮮。檀木香排書吉語,闔家羅拜慶團圓。"儀式隆重,氣氛熱烈。

"萬裡無雲鏡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唐殷文圭《八月十五夜》)在中國文化裡,月亮是夜的靈魂,是精神的、生命的、文化的,是人們獨處時的靈魂棲息地,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月升月落,月圓月缺,人生的圓滿、缺憾就像月亮一樣,故以月寄情,抒發對親人、故鄉的思念。 它常常帶來一種"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與"融融的相思",成為情感訴說的物件,所以古詩中的月亮成了古人"思鄉""憶人"的代名詞。望月懷遠,望月而感,對月抒懷,聽月悲秋。客居他鄉的遊子,以月來寄託深情,成為不可缺少的文學審美意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39502
古詩詞裡的中秋與明月(下)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在存世的大量關於中秋的詩句中,最有名的就是唐代詩人李樸的"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中秋》),及劉禹錫的"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八月十五夜玩月》)。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唐代中秋詩句中抒情的佳句。"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委婉地點出了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唐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其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又何其令人動容!詩從"望月"這一頗具陰柔妙韻的舉動,"思接千載,視通萬裡",將讀者首先引上了蒼穹中的皎潔明月,再牽引到遙遠的天涯,最終延及到萬裡之外的"遠人",在靜謐幽遠的氛圍中,充滿了思鄉懷遠的深切情感,營造出了寄興深遠而又清新的明潔意境。

這種月亮「似水柔情」的陰柔妙韻,在唐代以防守邊疆的征夫、苦待閨中的思婦,千里相共、願隨孤月、流照親人為主題的邊塞詩中,表露得尤其淋漓盡致。詩人們利用這種情結,自如地創造了皎潔的明月和邊塞相行相隨、相撫相慰的空間美,用明月跨越時空的隔絕,將月亮"人化"成了作者的一種寄託和幻念的陰柔美。於是,古詩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著詩人濃烈的情感意象。靜寂之夜,皓月當空,常常引起遊子的思鄉之情,喚起詩人的懷遠之念。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便是遊子月夜思鄉的名篇之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於平淡處見深情。

再來看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

詩以月為主線,處處從對面著墨,描繪出了一幅生動的妻子兒女月下思親圖,從而將詩人對妻子兒女的思念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月在中天,遍地灑滿清輝,於是詩人們生發出奇想,托明月將自己的思念之情捎給遠方的愛人或友人:"春風難期信,托情明月光"(樂府民歌《讀曲歌》);"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清人屈大均也有「美人攬明月,盈手以瑤華。欲贈離居者,徘徊秋漢斜」《絕句》),寫美人欲用手攬起月光贈給客居他鄉的心上人,因不知如何贈送而徘徊不定,想像奇特,與唐代詩人李冶的"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明月夜留別》)有異曲同工之妙。蘇軾的"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月》),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記述的是與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又從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抒發了短暫相聚又須分手的哀傷與感慨。王安石的《詠月》「追隨落日盡還生,點綴浮雲暗又明。江有蛟龍山虎豹,清光雖在不堪行。」詩借描寫月亮的運行變化,以"虎豹""蛟龍""清光"為寄寓,曲折地表現出詩人在實施變法過程中的痛苦體驗。

他的另一首《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境界開闊,輕鬆愉悅,不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而且格調清新,富有情致,堪稱千古絕唱。

 

宋詞中也保留了大量關於中秋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與唐詩中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有異曲同工之妙,慨嘆著人月雙圓,希冀著"千里共嬋娟"。詩句有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表達了詩人化悲怨為曠達的美好願望。

而唐李建樞的《詠月》則說:「昨夜圓非今夜圓,卻疑圓處減嬋娟。一年十二度圓缺,能得幾多時少年?」詩人通過月亮圓、缺的自然交替,領悟到青春易逝、歲月短暫的無情,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39501
中秋節撞921地震22周年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秋節撞921地震22周年

民俗專家曝禁忌:一個動作要避免

2021/09/17 中時新聞網 林毅

 

民俗專家廖大乙提醒,今年為極陰年,中秋節又正巧碰上921地震22周年,必須避免晚上外出行為。(圖/資料照、姚志平攝)

 

再過4天就要迎來中秋節,但今年剛好撞到921大地震22周年,又適逢沒有立春的「極陰年」,對此民俗專家表示,凡事宜靜不宜動,更提醒民眾避免「晚上外出」。

民俗專家廖大乙在臉書指出,今年是極陰年,不僅疫情攪局,旱災、地震等天災頻傳,父親節恰巧碰到農曆七月鬼門開,中秋節又是921大地震22周年,凡事宜靜不宜動。

不過廖大乙也說,中秋節當天也是正能量最強之時,可以把握這天祈求好運,例如拿筷子在柚子皮上戳小洞,用紅紙寫上祈求之事與姓名,也能祈求感情平順長久。

廖大乙說,當天可以電話或視訊久未見面朋友,也能在白天之時找明亮地方活動,太陽下山後就盡量避免外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39500
「烤肉VS刷醬」哪步驟先?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烤肉VS刷醬」哪步驟先?

饕客教絕招:避免燒焦又有醬香味

20210918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中秋烤肉是不少民眾期待的活動。示意圖/Ingimage

 

中秋連假終於來了!受到疫情影響,許多民眾紛紛計畫和許久不見的親友們聚一聚,於是在配合防疫政策之下,有一名網友就發起「線上烤肉趴」,邀請親友一起開趴,本想端上第一道松阪豬肉讓大家嚐鮮,可惜第一步就為了「要先刷醬再烤or先烤肉再刷醬」的問題吵翻天,貼文曝光後,意外引起網友熱議。

一名網友透過Dcard發文發問「烤肉是先刷醬再烤肉,還是先烤肉再刷醬?」他表示,中秋節說什麼都一定要和家人聚在一起烤肉,但礙於防疫政策規定,他們便舉辦了「線上烤肉趴」。

首先,原PO準備了第一道松坂豬肉,他看著眼前又嫩又彈又香的松阪豬肉,想著終於能開始大展身手了,「結果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才剛拿出沙茶醬就出問題了,到底是先刷醬再烤肉,還是先烤肉再刷醬啊?」小小問題竟讓親友們爭論不休。

「線上烤肉趴」讓網友們看了簡直笑翻,紛紛留言「求+1」,也有人提議「你們這攤接受烤青椒嗎?可以的話我想要加入」、「怎麼可以沒有豬血糕!豬血糕+沙茶醬根本天作之合 」、「肯定不能少了蝦子」、「我帶了烤肉刷,報到!」

其中,有饕客認真回應問題,多數建議「烤到快熟的時候再刷醬繼續烤」、「烤到半熟或7分才刷」、「烤到快熟的時候再刷醬,如此一來可以避免燒焦又能享有醬香味」,但也有人說「認真回,先把肉裡多餘的水份烤掉再刷醬」、「先醃肉再烤+1,醃好就不用刷了啊,不然一直刷手會酸耶」。

 

 

中秋節烤肉時「最配的飲料」?

內行推這類飲品:沒有其他解答

20210918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今天是中秋連假首日,不少家庭都會在這個連假時安排烤肉行程。 圖/ingimage

 

今(18)天是中秋連假首日,不少家庭都會在這個連假時安排烤肉行程,而近日便有網友發文表示,自己最近和同事閒聊到,吃烤肉配什麼飲料最搭,才發現有分成「有糖派還是無糖派」,讓他不禁好奇發文詢問「大家吃烤肉都配什麼飲料呢?」

POPTT以「最搭吃烤肉的飲料」為題分享,表示自己是偏好無糖派的,在吃烤肉時配上清爽無糖茶,就能完美平衡,而若是有糖飲料的話,則可以選擇像是純喫茶鮮柚綠這種果茶類的飲料。

此文一出,不少網友都認為「汽水類」的飲料最配,紛紛表示,「可口可樂,沒有其他解答」、「可樂、雪碧、沙士」、「肥宅快樂餐就是要配肥宅快樂水啊」、「吃烤肉就是要配可樂、雪碧、沙士才爽」、「加鹽的黑松沙士」。

但也有不少留言認為,需要喝「茶類」才能解膩,「可不可的胭脂紅茶,很解膩」、「清心福全,烏龍綠微糖微冰,沒有其他解答」、「每朝或原萃」、「爽健美茶,要冰到很冰喝很爽」、「可以解膩的茶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39499
想要職場順風,這幾樣中秋禮物千萬別送!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送禮反而扣分?

想要職場順風,這幾樣中秋禮物千萬別送!

遠見編輯部20210918

 

編按:中秋節想收什麼禮物?愛送什麼禮物?yes123求職網近日進行「企業中秋禮金與上班族過節計畫調查」,提醒這幾樣禮千萬別送!

中秋節送禮,當然要「送禮送到心坎裡」,但是送禮要看對象,某些行業的「送禮禁忌」更需要注意,以免愈送愈扣分!

台灣人送禮,很在意諧音、造型因素。

四成企業會送禮給員工,最愛送月餅

例如「鳳梨酥」對大眾傳播業、醫護業來說,可能就不要送這類象徵「生意旺旺來」的禮物;甚至連「芒果」以及相關製品,或者外觀有寫「維他命C」的果汁,醫護業員工恐怕也都敬謝不敏,因為象徵「忙」不停,或「CPR」急救。

yes123求職網近日調查,大約有42.8%的企業表示,今年「會發放」中秋禮品給員工。若以企業「發禮品」的比例來看,也低於去年的49.5%

如果「會發放」中秋禮品給員工,在可複選狀況下,企業偏好的前五名依序為:「傳統月餅禮盒」(31%)、「文旦(柚子)」(26.8%)、「鳳梨酥或蛋黃酥」(24.9%),以及「甜點或餅乾、零嘴禮盒」(18.5%)、「綜合水果禮盒」(16.1%)。

其他在六到十名部份,又分別是:「公司自家產品或服務」(15.1%)、「百貨、超商禮券」(13.4%)、「肉品禮盒」(10.2%),以及「文創商品」(9.3%)、「養生保健食品禮盒」(7.3%)。

行業禁忌:鳳梨、芒果、芭樂勿亂送!

還有對股市從業人員來說,商務送禮方面,盡量避免有「熊」的圖樣:象徵反轉成「熊市」的空頭市場;也不要送房仲業者芭樂,避免「芭樂票」(空頭支票)聯想;當然對於航空業者來說,「醉雞」有著「墜機」諧音的忌諱。

若有「幸運顏色」加持,可能有助於增加送禮心意,像對科技業的產線部門,或是企業的電腦維運部門,以及銀行業,如果收到的禮品,屬於「綠色」包裝食品(零嘴),相關從業人員的感受就大不同,因為代表著機器運作順利的「綠燈」。

其他類似禁忌、地雷,還有以下這些:基於私人情誼的送禮,若是給「情侶檔」「夫妻檔」的秋節禮,建議盡量避開像是「梨子」「李子」,因為特別在切開之後,諧音象徵了「分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39497
營養師:自製3道柚子料理,健康無負擔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秋節「柚」到了,含維生素C抗自由基!

營養師:自製3道柚子料理,健康無負擔

華人健康網210916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中秋節「柚」到了,準備大啖月餅、烤肉,以及應景的水果柚子了嗎?中醫大新竹附醫營養師黃琳惠及黎姵吟提醒,柚子好吃又營養,有豐富的維生素C,防止身體受自由基損害,也能抗衰老。同時具有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

營養師黎姵吟和主廚何文正聯手,特別設計三道柚子簡單料理,包括《柚醬蔬果棒》、《柚香起司烤魚》、《甜柚水果醋》,讓大家在中秋節除了烤肉吃月餅,也可以享受柚子料理美食,大家可以DIY簡單做。(圖片提供/中醫大新竹附醫)

營養師黎姵吟和主廚何文正聯手,特別設計三道柚子簡單料理,包括《柚醬蔬果棒》、《柚香起司烤魚》、《甜柚水果醋》,讓大家在中秋節除了烤肉吃月餅,也可以享受柚子料理美食,大家可以DIY簡單做:

3道柚子簡單料理】

第一道:《柚醬蔬果棒》

〈食材〉:小黃瓜1條、胡蘿蔔1條、西芹1條、茭白筍1條、鳳梨1/6顆、蘿蔓葉、醬汁 (柚子汁、柚子果肉、特級酪梨油、洋蔥末、番茄末、鹽、糖、紅酒醋)

〈做法〉:主體蔬菜都切成條狀,胡蘿蔔與茭白筍先燙熟備用,將柚子汁、鹽、糖先溶合,續加其餘醬汁料,淋上蔬菜條即可完成。

 《柚醬蔬果棒》。(圖片提供/中醫大新竹附醫)

第二道:《柚香起司烤魚》

〈食材〉:

魚排1片、蒜末少許、紅蔥末少許、洋蔥絲少許、白胡椒少許、麵粉少許、米酒、醬汁(柚子汁、柚子果肉、檸檬汁、鹽、味霖、無鹽奶油、高湯)

〈做法〉:先將魚排加入鹽、胡椒粉及米酒抓醃,拍上麵粉煎至上色備用,取適量奶油放入蒜、紅蔥、洋蔥炒香在加入高湯及魚排,魚排煮熟後取出上烤盤,再將鍋內剩餘湯汁加入柚子汁、柚子果肉、檸檬汁混勻淋上魚排,灑上起司絲烤至上色即可完成。

《柚香起司烤魚》。(圖片提供/中醫大新竹附醫)

《甜柚水果醋》。(圖片提供/中醫大新竹附醫)

第三道:《甜柚水果醋》

〈食材〉:柚子汁、柚子果肉、蘋果、紅火龍果、果醋、蜂蜜、冰塊。

〈做法〉:水果切丁,果醋口味依個人喜好挑選及蜂蜜加入開水中,溶解後加入水果、冰塊即可享用。

黎姵吟營養師指出,柚子富有豐富維生素C,與蘋果相比可高達18倍,具有抗氧化功能,有助於防止身體受自由基損害,也能抗衰老。柚子也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攝取量為20~35公克的膳食纖維,柚子一顆含有約5g,相當2盤地瓜葉,可促進腸胃蠕動。

【吃柚子4大提醒】

但是,營養師黃琳惠表示,吃柚子不可過量,以下有4大提醒:

1.柚子的鉀離子含量高,有助於維持神經健康、心跳規律正常,並協助肌肉正常收縮,避免血壓升高、預防中風,但提醒腎臟病患者不宜使用過量。

2.柚子內含「呋喃香豆素」會影響藥物作用,容易使代謝藥物速度變慢,而增加副作用產生的機率,建議應間隔2小時以上食用,因此,有長期服用血壓藥、血脂藥、免疫抑制劑、抗心律不整等藥物的鄉親應多注意。

3.衛生福利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日攝取水果為24份,熱量有120240大卡,柚子的美味難以抵擋,糖尿病患者一天2份就好不要超量。

4.柚子也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但因柚子的纖維不易消化,經常腹瀉的人不宜多吃。

 

 

本文來源於MSN。因未標示禁止複製警語,如有侵權請告知,當立即刪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39494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