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清明掃墓的禁忌與規矩
 瀏覽4,140|回應16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清明節

搜狐(部份內容修正)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說起清明,不管垂髫孩童、還是龍鍾老太,都會吟起這首詩。

這一天,我們低頭追思永逝的親人。這一天,我們抬頭邁向生機綻放的春天。

 

今年的清明時間是202144日,農曆辛丑年,二月廿三,星期日。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清明節是融合了節氣節俗的綜合節日,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後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基本主題。

 

 

節氣起源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到了清明,氣溫變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清明節,命蠶妾,治蠶室……說的是這時開始準備養蠶。其中的清明節還只是一個節氣,不是節日。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華

此時桐樹開始開花。

 

二候田鼠化為鴽

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鴽鳥開始出來活動。田鼠為至陰之物,鴽鳥為至陽之物。田鼠化為鴽,意指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

 

三候虹始見

虹為陰陽交會之氣,純陰純陽則無,若雲薄漏日,日穿雨影,則虹見。

 

 

節日起源

清明後來變成了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又累又餓,已也無力站起。隨臣介子推從自己大腿上割下的一塊肉,煮了碗肉湯讓公子喝下,重耳知道實情後,感激地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

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結果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於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

 

 

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

 

青團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用艾草汁或者是漿麥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清明果

安徽、江西等我國南方省份多在清明節吃清明果。清明果和青團相似,但略有不同。其一,清明果多為餃子型。其二,清明果裡面的餡多為五香乾、筍乾等,是鹹的;青團則是以豆沙甜口餡為主。其三,清明果通常用鼠曲草,而青團喜歡用艾草。

 

艾粄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和青團的原料一樣,也用糯米,艾草汁。形狀上略有不同,多會壓成扁圓狀。

 

子推蒸餅

俗稱蒸餅,是山西地方的傳統食品,據說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子推蒸餅,相傳是寒食節流傳下來的一種熟食,人們為了紀念忠誠堅貞的介子推,就在他死的這一天,不舉煙火,也不進熱食,所以這一天便被稱為寒食節了。

 

螺螄

清明前後,螺螄肥壯。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農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

 

粽子

看到粽子,你是不是不禁會懷疑是不是跑錯了場?然則並沒有,要知道,最開始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現在,塘棲、長興、吳江一帶仍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風俗。俗話說清明粽子穩牢牢粽子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桃花粥

除了上面幾種流傳至今的清明傳統美食,古人還會在清明節以新鮮之桃花瓣煮粥,熬成一碗桃花粥。唐.馮贄《雲仙雜記》詩云:洛陽人家,寒食裝萬花輿,煮桃花粥。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次一次的想念。

清明祭祀是一種文化,提醒健在的人,記住遠去的人。

自古清明遊,騷客賦閒愁。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帶著家人走進遠山近水的田園村落,沐浴清新秀美的春日風光,珍愛世界,學會感恩。

人生不長壽,何事不重來?

自歎人生短短幾十載,不憶往事看祭台。然而身後靈台一柱香,兒孫晚輩情意長。笑呵呵的談古論今,也許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一次生前的孝敬,勝過身後百次掃墓;

清明燒萬堆紙錢,不如在世端一碗飯。

 

清明時節探亡魂,細雨紛飛似淚痕。

柳色梅花仍依舊,陰陽相隔夢晨昏。

 

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其實是人生最充實最幸福的日子。

祝天下的爸爸媽媽們平安幸福,健康長壽!

讓我們一起珍惜“上有老,父母在“ 的日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13531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清明節該帶小孩去掃墓嗎?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清明節該帶小孩去掃墓嗎?

5理由告訴你不適合

20180404 中時新聞網 於慶璇/綜合整理

 

清明節該帶小孩去掃墓嗎?5理由告訴你不適合(資料照/鄧博仁攝)

 

清明節到來,許多家庭忙著準備祭祖掃墓,全家老老少少一起出動,有些長輩會猶豫到底該不該帶孩子出門,「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而在某些宗教及民俗觀點來看,其實小朋友並不適合出門掃墓,《Knowing新聞》整理出五個理由,建議別帶孩子出門掃墓!

 

 

1.傳統禁忌:

以命理的角度來說,小孩擁有「淨眼」,比較容易看到另一個世界,如果心裡有芥蒂的話,建議等到長大一點再去。

 

 

2.煙霧瀰漫:

有些家庭仍保有燒金紙習慣,每每在燒金紙時總是煙霧瀰漫,且一燒通常就是好幾十疊,濃煙溫度高又相當熏眼,有時候就連大人都受不了,更何況是小孩子。

 

 

3.安全疑慮:

清明節路上車多,若是遇上塞車,小孩子在車上又哭又鬧,那可真是一場折磨!另外,清明節正值換季,墓園內充斥著蚊蟲,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常會成為蚊子攻擊對象或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生病。

 

 

4.分身乏術:

掃墓總是要帶上很多用品,包括水果、食物、花等各式各樣祭祖的物品,還要為祖先的墳墓打掃、燒金紙,事情相當繁忙,若是孩子還在一旁調皮搗蛋、大哭大鬧,只會給自己添麻煩,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5.孕婦及未出世的孩子:

以民俗角度來看,不僅是孕婦不便長途跋涉,未出生的孩子也容易遇上陰世的人,可能會有夭折的疑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13538
清明掃墓勿犯這些禁忌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別惹祖先不開心!

清明掃墓勿犯這些禁忌 小心招來厄運

20170329 三立新聞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專家提醒,掃墓時切記不能拍照或東張西望,否則容易招來好兄弟或厄運。(示意圖/資料照)

 

東方人最注重習俗,因此各大節慶、節日都有屬於它的注意事項或禁忌,而再過幾日就是清明節,所以也陸續出現當日該了解的「掃墓須知」,提醒大家別一個不小心就得罪了祖先。以分享生活大小為主的《媽咪拜Mamibuy網站,過去就曾整理過12項掃墓須知以及7項禁忌,除了可以幫助大家了解這項慎重的習俗外,也希望能替大家避凶防煞!

根據《媽咪拜Mamibuy》網站所整理出的12項掃墓須知,包括祭祀拜拜的順序、掃墓最佳時間、清明當日可否過生日和穿著衣服顏色等。以下逐一列出:

 

1、掃墓順序:

1)清掃墓地→上香→上肉→敬酒→祭拜→放炮送別

2)祭拜順序-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等

2、掃墓時間:清明期間皆可,依照各個家庭方便,但時間儘量在上午5時到7時左右,最好在下午3時前完成所有掃墓,避免好兄弟纏身。

3、懷孕和生理期來的女性儘量避開掃墓祭祖活動。

4、若是當掃墓當日出門前發現自己有印堂發黑的狀況,這表示氣場較弱,建議避開掃墓祭祖。

5、建議不要在清明節當天探訪親友,可能將晦氣送到別人家裡。

6、「丈夫去世前三年,妻子不能去掃墓」確實有這項習俗,但是若本身沒有忌諱就沒關係。

7、儘量不要陪家人以外的人掃墓,若是要去記得配戴避邪吉祥物。

8、家人間是可以分批前往掃墓的。

9、精神不濟、有感冒者建議不要前往掃墓,容易招來好兄弟。

10、掃墓前禁食是對祖先的尊重和禮貌,建議祭祀完再用餐。

11、掃墓時衣著深色衣為主,記得露出額頭。

12、建議清明節當日不要過生日,特別是年長者,包括蛋糕也不能當日吃。

 

另外清明節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包括掃墓時不能照相和東張西望、回家後要清洗鞋子、當日穿的衣服要立即洗淨晾曬、不說不吉利的話和別在清明節買鞋(音同「邪」)等。專家也補充表示,難免有時後還是會不小心觸犯到這些禁忌,但切記秉持著尊敬的心就可以避免招來厄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13537
清明節七大禁忌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注意!清明節七大禁忌 記住才不會招來惡運

20170331中時新聞網 林恩如/綜合整理

 

注意!清明節七大禁忌 記住才不會招厄運(圖片/新華社)

 

清明節連續假期已經展開,不少民眾都已經準備返鄉掃墓。但依照民間習俗,掃墓的祭品和儀式,還是有不少的禁忌和避諱,要是未加注意,還可能招來惡運,但其實較年長一輩的人都認為慎重追遠心誠即可,畢竟部分的禁忌,也不合時宜。以下就整理出了掃墓的七大禁忌,快來看看吧!

 

 

1、忌穿大紅大紫

清明節本就不合適穿著大紅大紫去上墳,一般這類活動大家應該都清楚知道合適的穿著。

 

 

2、不可在墓地拍照

掃墓的目的是為了祭祀祖先,並非玩樂。因此大家在掃墓時,最好心懷敬意且專心謹慎,千萬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隨意拍照,因為這可能引來不好的氣場,會有陰陽失衡的可能,嚴重恐損害個人的運勢。

 

 

3、墳頭長草必須修整

這一點最重要!因為所謂的掃墓,就是讓你清掃不利於墓地的東西,墳頭的草木會對家族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了氣運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雖說有諸多禁忌要注意,但其實不少年長一輩的人都認為慎重追遠心誠即可,畢竟部分的禁忌,也不合時宜。(圖片/黃仲裕攝)

 

 

4、忌嬉罵或非議先人

要注意了!墳地畢竟是陰靈沉睡之所,嬉笑怒罵都可能干擾到先人,這是相當大不敬的,可能會招致報復,若是非議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即是褻瀆的行為,更可能招致不必要惡運。

 

 

5、孕婦最好避免掃墓

老一輩的人都認會認為孕婦最好避免掃墓活動,怕沾染到陰氣,但另一方面來說,清明節碰上連續假期到處都相當擁擠,為保胎兒安全,因此較不建議孕婦參加掃墓活動。另外像是女性若碰上生理期來臨,也最好避免此類祭祀的活動。

掃墓的七大禁忌!你都記住了嗎?(圖片/中時資料照)

 

 

6、外人不要參與他人的掃墓

若不是親屬,去參與掃墓是比較忌諱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煩,這可能會造成氣場的紊亂,導致不協調而走霉運。

 

 

7、身體不適者避免掃墓

若是身體不適或是虛弱狀態,都不介意前去參加掃墓活動,因為此時可能正處於總體運勢低迷的狀態,極易招致晦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13536
不可不知!清明節8大習俗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可不知!清明節8大習俗

20150405中時新聞網 林宜靜 整理

 

清明節除了要掃墓祭祖、吃潤餅外,你知道民間還有哪些習俗嗎?這些習俗可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典故呢!(圖為民眾掃墓,中時資料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 杜牧

 

今年(44日)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除歡欣連假外,大家也會記得去掃墓、吃潤餅。然事實上,除傳統掃墓祭祖外,民間還盛傳清明節8大習俗,如要盪鞦韆、插柳、拔河,以下為《學習電子報》彙整的清明節習俗,可做為參考。

 

 

1.掛紙:「掛紙」時,先要將生長在祖先墳墓上的野草,用鋤頭或鐮刀整理清除,再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是有後嗣的,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遭受破壞。至於墓紙則區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及五色紙(紅黃藍白黑)2類,現在則多用五色紙,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

 

 

2.培墓:民間清明節掃墓可分成兩種儀式,即「掛紙」及「培墓」。「培墓」也就是「掃墓」,又叫墓祭、祭掃或上墳,就是修墓與祭拜。一般民間信仰認為,祖先的墳墓和後代子孫的興衰有絕大關連。因此,富有的人家年年「培墓」,而一般的人家除吉凶葬的前3年要「培墓」外,其它則視家境情況而定。

至於「培墓」的時間,大多利用清明節前夕,除將墳上的雜草清除,並加以培土整修,如墓碑上的字體模糊不清,必須用銀硃重新加以描寫,務必使老祖宗的墳墓煥然一新。

 

 

3.踏青:「踏青」這個名詞源起於唐代,婦女在清明節時穿新鞋(踏青鞋),出行到郊外,稱為「踏青」。因為古時的婦女平日不可隨便出遊,趁此機會到郊外觀賞大自然的美景,因此除也叫行青、探春、尋春、郊遊。

雖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清明節正當早春三月(農曆),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也是百花盛開的時期。在清明節時,祭祖過後,不妨邀約親朋好友相約踏青,帶著野餐,擁向郊外,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4.盪鞦韆:想不到吧!清明節也要記得玩「盪鞦韆」!鞦韆意思是揪著皮繩而遷移。早在原始社會,先民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籐上樹,這就是鞦韆的雛形。到唐代時,民間普遍玩盪鞦韆,還成為寒食節及清明節的一項重要的活動,甚至被唐玄宗稱為「半仙之戲」。正因為在清明時節到處有人在玩鞦韆,所以便有人將它稱之為「鞦韆節」。

 

 

5.鬥雞:清明節時,公雞、母雞也要來插一腳?鬥雞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但到唐朝時才開始盛行,不僅在民間設有鬥雞場,讓群雞相互攻鬥,連皇上也喜歡玩鬥雞。據傳唐明皇十分喜愛鬥雞,曾經不惜重金,在宮廷中設置一個豪華的雞坊,還派人專門養雞,作為鬥雞之用,可見唐代宮廷中鬥雞風氣之盛。至宋朝之後,鬥雞的風俗才逐漸式微。

 

 

6.插柳:俗諺說,「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

民間在清明節有插戴柳枝的習俗。早期文獻記載,在祭墓踏青時,古人往往還折幾支柳枝帶回家,插在門楣上或用柳枝編成柳帽戴在頭上,似乎說明了柳枝具有避邪功用。此外,清明節也是是華人的三大鬼節之一,為防止鬼怪侵擾迫害,再加上正值柳枝發芽的時節,於是人們紛紛戴柳條以避邪了。

 

 

7.賜火:在古代,因四季天候不同,古人四季也會選擇不同的木材鑽木取火,春天取榆,稱柳之火;夏天取棗,稱杏之火;秋天取柞,稱楢之火;冬天取槐,稱檀之火。也就是說,換季之時,新取的火叫做「新火」,前一季節的火就叫做「舊火」。

因「寒食節」全國禁火寒食,把所有的火種都熄滅了,所以到了清明要重新鑽木取火。據史料記載,唐代皇帝在這一天舉行隆重的賜火儀式,把新火賜給群臣,以示對大臣的寵愛,據說每年參加鑽火的人很多,誰若能先鑽得火,把火種獻給皇帝,就可以得到皇帝的賞賜。

 

 

8.拔河:原來清明節的運動是「拔河」呢!拔河發明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叫做「牽鉤」。主要使用的設備是一條粗麻繩,兩頭還分有許多小麻繩,在古代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視哪一方先把另一方拔過中線(代表河流)就算是勝利。拔河的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最初是在軍隊中盛行,後來才流行於民間。據記載,唐玄宗時,曾在清明節時舉行大規模拔河比賽,從此以後,清明拔河成為民間傳統習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13534
清明詩詞21首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清明詩詞21

搜狐 詩詞天地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歷史悠久。早在唐宋時期,清明節就已將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融合在一起,清明這一天,人們紛紛外出踏青、掃墓。

遠去的古時清明記憶被封印在了詩人的詩詞裡,隨著時間的流逝,散發餘香。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對清明節留下了詩詞,清明節來臨之際,我們不妨欣賞一下與清明節相關的古詩詞吧。

 

1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

《破陣子春景》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3

《浣溪沙二月和風到碧城》

晏幾道

二月和風到碧城。萬條千縷綠相迎。舞煙眠雨過清明。

妝鏡巧眉偷葉樣,歌樓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無情。

 

 

4

《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趙令畤

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殘杏枝頭花幾許。啼紅正恨清明雨。

盡日沈香煙一縷。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遠信還因歸燕誤。小屏風上西江路。

 

 

5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塚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6

《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吳文英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

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7

《清明夜》

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複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8

《清明日獨酌》

王禹偁

一郡官閑唯副使,一年冷節是清明。

春來春去何時盡,閑恨閒愁觸處生。

漆燕黃鸝誇舌健,柳花榆莢鬥身輕。

脫衣換得商山酒,笑把離騷獨自傾。

 

 

9

《臨安春雨初霽》

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10

《清明》

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11

《鵲踏枝清明》

馮延巳

六曲闌幹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12

《蘇堤清明即事》

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13

《清明日憶諸弟》

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14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15

《清明日對酒》

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6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17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複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18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19

《寒食上塚》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20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21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清明是一種文化,一種傳統。春光明媚,春風正好,給自己一個放鬆的假期,看一看大好春景。清明寄託著思念,就像春光易逝,人的生命也是短促的,好好珍惜你擁有的現在,好好享受你現在的生活。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歲一歲的牽掛,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記憶。

願你所懷之人,不在遠遠鄉;

願你所念之人,近在咫尺望。

林清玄曾說:如果人能快樂的歸去,死亡就不能殺人,反而是人殺掉了死亡

生死是我們唯一不能左右的事,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坦然而快樂地告別。

比起害怕離別,恐懼死亡,不如去面對它,用愛去溫暖它,或許這就是清明節最美的意義。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13533
清明為什麼要回鄉掃墓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清明為什麼要回鄉掃墓,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人民日報

 

0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又快到一年一度風清景明時節,梨花風起,點點哀思。

無意間,瞥見單位清明節職工請假表,好傢伙,竟有1/3多的人返鄉,理由無非四個字回鄉掃墓

有的跨市,有的跨省;有的高鐵,有的飛的。再看新聞,清明被國家定為法定假日後,旅客輸送量年均增長10%以上,航空公司竟一票難求。

千里迢迢,匆匆趕路。原來,除了紛紛春雨,還有紛紛歸人!

記得年幼,每逢清明,爺爺都要帶上我們幾個小孩去掃墓。山草野徑中的墳塋裡,葬著爺爺的爺爺、爺爺的父母――雖然我們素未謀面。

而那時,我們總能碰到達伯,兩家親人的墳塋緊挨著。

他是家中獨子,早年赴外省高校任教、娶妻生子、事業有成。十多年前,父母雙亡後,他基本不回鄉過年了。唯獨每年清明,不遠千里,總得返鄉。雖然他也已步履蹣跚、雙鬢斑白!

去年清明,我返鄉給爺爺掃墓,又碰到了達伯。

我頗有疑惑:您年紀也大了,為什麼每年還要堅持回鄉掃墓呢?

侄子呀,他站在他父母的墳前說,人這一輩子,只有站在這裡,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處!

 

02

電影《尋夢環遊記》裡說,人的一生會死亡三次:

第一次是斷氣的那一刻,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死亡;

第二次是舉行葬禮的時候,這一刻你的身份將會在這個世界上抹除;

第三次是這世界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死亡。這一刻將是真正的死亡,從此不會有人知道你來過這個世界。

掃墓途中,爺爺肩扛鋤頭、手拎祭品,邊走邊講祖輩的陳年往事――他們如何來到這個山村,如何遭遇亂世如麻,如何遍嘗人世苦楚,如何艱辛創業起家,如何不幸離開人世。

年年講、年年複,一遍一遍,永不厭煩。

冬去春來,草木萌生。

待到砍枝鋤草、翻溝培土,隱沒在山林間的舊墳頓然一新。此時,爺爺以極其神聖的表情,擺上祭品,鋪上麻紙,點燃紙錢,引導我們相繼跪拜,口裡念叨著請祖先保佑之類的話。

末了,還會燃一掛鞭。大山深處,紙煙四起,鞭炮聲此起彼伏。

正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滿坡哀思與塵埃。

因與祖輩並不相識,小孩們自然談不上感情,也沒什麼哀愁。反倒因為這種肅穆莊嚴的滿滿儀式感,覺得好玩、新奇、興奮。

每次掃墓歸來,爺爺總要意味深長叮囑我們:我講的這些古,你們要牢牢記在心裡。而我們,總似懂非懂點點頭。

當《尋夢環遊記》的主題曲《remember me》響起時,我想起當年爺爺叮囑的話語,男兒淚竟奪眶而出。

如今,爺爺早已作古。他講的那些古,我也早已忘卻。唯有和爺爺生活的點滴,竟恍若昨日。

 

03

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這是哲學的三大終極之問。

從哪來?靜立塋塚默然,你便會追尋到這個答案。

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

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紮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這樣的季節,總會牽動幾許思念、幾許哀愁。你會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可能也只是幾聲離別時的切切蟲鳴,一縷農家黃昏的嫋嫋炊煙,半點夜深幽夢裡的婉然音容。

生者尋根,葉落歸根。有人煙處,必有血脈傳承。難怪有人說,清明節就是中國的感恩節!

在國外漂泊多年的義大利青田總商會前會長姜文耀,每年清明,不遠萬里,漂洋過海,攜家眷回鄉掃墓。他說:我們這一代華僑,對祖國和家鄉的感情最深,我們是從這裡走出去的,不能忘本!

國學大師季羨林6歲離家求學,90高齡還回鄉掃墓,撲通一下跪倒在父母墳墓前,不住磕頭。回京後,他寫下長達2.4萬字的《故鄉行》,說:娘啊,這恐怕是你兒子最後一次來給您掃墓了,將來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青年散文家林蕭坦言:爺爺今年八十多歲了,奶奶眼睛也失明好幾年了。每當想起爺爺撐著一根拐杖、提著竹籃獨自行走在荒野之間,他佝僂著腰身在墳頭上扯雜草的情形,我的眼淚不由簌簌而下。

前幾天,90高齡的新疆老人趙寶學坐著輪椅去給父母掃墓,我今年九十歲啦,歲月不饒人,也不知道還能再來幾次,來一次就少一次了,老人伸手摸了摸墓碑,低聲說:爸媽,兒子來看你們了。

慎終追遠、歸宗溯祖,是族譜上一頁頁一排排泛黃陌生的名字;再遠,是華夏民族、是堯舜禹,是元謀人、是山頂洞人,是非洲大陸幾隻古老的猿猴,是浩瀚星辰裡的一塊隕石裡孕育的生命之源。

 

04

到哪去?

靜立塋塚默然,你同樣會得到答案。草長鶯飛,清明有雨。萬物靈長,有生有死。

唐伯虎《桃花庵歌》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紅樓夢《好了歌》也唱:古今將相今何在,荒塚一堆草沒了

不管是誰,多麼偉大,這世間終將忘記你的存在,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樣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樂然、坦然。

清明時節,教我做人。清潔、清廉、清淨,無非一個清白;明事、明禮、明法,無非一個明白!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風拂面滌心,自有明月皎潔般的真善美。

紅塵滾滾、功名利祿,如果你過於執著、拿不起放不下,為權、為錢、為名、為情黯然神傷,不妨清明時分去掃墓。

那裡,自有另一種答案,讓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豈能事事如意,但求無愧於心!

 

05

我是誰?

當你明白了從哪來、到哪去我是誰似已豁然開朗!

花開花落,雲卷雲舒。你是人子(女),你是人父(母),你是人夫(妻),你是華夏血脈,你是人類赤子。

難怪有人說,清明祭祖,彰顯的是一種血脈的傳承和責任。

來到這世間,你安身立命,擁有自己的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

要珍惜和父母子女的緣分,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漂泊在外,記得常回家看看,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要珍惜夫妻之情,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要珍惜身體、時光和朋友,惜緣惜福,知敬畏懂感恩,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是責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靜,是思接千載、神游萬仞,是傳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種精神。

我有一個同事,每年清明回鄉,一定要帶上自己的小孩。祭祖之時,全家人肅然默立,他會將早已寫好的祭詞朗聲誦讀。那一刻,天地和時間同時靜止,小孩竟也沉默。

他說,這種難得的經歷,讓小孩慢慢知曉了血脈的延續,懂得了生命一代代傳承的使命,體味了責任、禮儀和感恩,這比言傳一百遍更有效。潛移默化、身體力行之中,小小年紀的他,深深領會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

因小見大,由此及彼。這可能也是岳姓族人非要去杭州忠烈祠,兩岸三地非要去黃帝陵,人民群眾要去烈士陵園的原因吧!家國情懷,也寄寓于這清明的一跪一拜的祭奠之中。

沒有誰是一個孤島。當你將自我置身於宇宙中各種千絲萬縷的聯繫中時,你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方位!

 

06

有人說,清明是一種迷信舊俗,我不贊同;有人說,清明是一種浪費形式,我不贊同;有人說,距離太遠,乾脆在網上團購300-500元一次的掃墓服務,我不贊同。

很多人,瑣務纏身,無法返鄉。但請記住,如果有條件了,即便人在天涯鬢已斑,也定要多回鄉掃墓,回一次少一次!實在沒條件,心底亦可過清明,畢竟,裝在心裡勝過一切。

耳畔不由得又響起達伯的話:人這一輩子,只有站在這裡,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處!

梨花風起正清明。今年你會回鄉掃墓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13532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