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前輩如瓶戒,無言勝有言。
語出宋.文天祥《和言字韻》。前輩有“守口如瓶”的告誡,教人慎言。現在自己既已被俘,對待敵人,與其說話,不如什麼也不說。
002、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語出自東漢班固《漢書.枚乘傳》。要想不讓人聽到,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說;要想不讓人知道,最好的辦法是自己不去做。這句話是告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學會謹言慎行。
003、事最不可輕忽,雖至微至易者,皆當以慎重處之。
語出自明.薛宣《從政錄》。辦理公事最不可輕視與忽略,即便是極其微小特別容易辦理的公事,也要以慎重的態度對待和處理。
004、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
語出自《顏氏家訓.序致》。聖賢的著述,是要教導人們忠誠孝順,說話謹慎,行為檢點,樹立人格,顯耀名聲。
005、寧靜而後知好動之過勞,養默而後知多言之為躁。
這句話出自《菜根譚》。保持內心的寧靜,才會知道活動的人是如此的辛苦。保持著靜默慎言的品行,才知道隨意發表議論是浮躁的表現。
006、責人到閉口捲舌,面赤背汗時,猶刺刺不已,豈不快心?然淺隘刻薄甚矣。
語出自明.呂坤《呻吟語.慎言》。責備人的時候,對方已然汗流浹背、面紅耳赤,卻還去滔滔不絕的去指責,這樣只能獲得一時的痛快。然而卻爆漏出了小人刻薄的品行。
007、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語出《論語.子張》。在與人交往之時,要措辭謹慎,不可胡言亂語。此句話主要告誡人們要慎言。
008、幾也者,君子之所慎也,審幾者賢,見幾者聖,知幾者神。
語出自明.薛應旂《薛方山紀述》。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微小徵兆,品德高尚的人都特別小心地認真對待,能夠關注這些微小徵兆的人是賢人,能夠發現微小變化的人是聖人,能夠預知微小變化的人是神人。
009、行義要強,受諫要弱。
語出《戰國策.秦策》:“行義不顧毀譽。”從事正義的事業必須堅強,接受勸諫時要柔和不護短。
010、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語出《孟子.告子下》:“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是說患難憂愁足以使人生存發展,快樂安逸足以使人遭禍死亡。
011、臨難毋苟免,臨財毋苟得。
語出《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財利,人之所貪,非義而取,叫作苟得。災難禍患,人之所懼,為了免身而不鬥,叫作苟免。臨財毋苟得,怕傷了廉潔;臨難毋苟免,怕傷了大義。
012、閒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
語出(宋)張世南《游宦紀聞》:“雲南之南有番國,俗尚釋教,人犯罪應誅者,捕之急,趨往寺中抱佛腳悔過,願髡發為僧以贖前罪,即貰之。諺云:‘閒時不燒香,急則抱佛腳。’本此。”這兩句是說,平時不改過行善,到了急難時才向佛求救。用此來比喻平時不做好準備,事到臨頭才匆忙應付。
013、不患老而無成,只怕幼而不學。
不擔心老了而沒有成就,只憂慮幼年時不發憤學習。《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指人幼年時勤奮學習,壯年時用以施展抱負。
014、學須靜,才須學。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
語出《諸葛亮集.誡予書》:“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治學必須安靜思考才能長進,才智必須學習才能增長。不學習就無從增長才智,沒有志向就難以取得學業的成功。
015、誰人不愛子孫賢,誰人不愛千鐘粟,奈五行不是這般題目。
誰人不愛子孫賢;人人都望子成龍。誰人不愛千鐘粟;富與貴是人之所欲。奈五行:沒想到天地萬物不是這樣安排的。
016、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
語出《菜根譚》:“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
017、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則盛德日新;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則孝行自篤。
語出《菜根譚》:“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國家。……”
018、爭名利,要審自己分量,休眼熱別個,輒嫉妒之心;撐門戶,要算自己來路,莫步趨他人,妄起挪扯之計。
審:仔細思量,研究。嫉妒:怨恨。步趨:跟趕。挪扯:借債。爭名利,要仔細權衡自己的能耐,不要眼紅別人,就產生嫉妒的念頭;撐門戶,要算好自己收入的來源,不要和他人攀比,以免亂生欠債挪用的處境。
019、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語出(明)馮惟敏《不伏老》四折:“(副末)常言‘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少得留戀。”送人縱有千里的路程,終歸不免分別。勸慰行者的常用語。
020、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語出《尚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細行:小事小節。不矜:不輕忽。累:殃及、毀害。不注意檢查自己的細節,終久會毀害大德。《周易.繫辭》:“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不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不去也,故惡積面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021、不肯種福田,捨財如割肉
福田:佛家說積善行可得福報,猶如播種天地,秋獲其實。不肯種福田,不肯做善事。捨財如割肉,就是把錢財看得如命一樣珍貴。
022、臨時空手去,徒向閻君哭
閻君:即閻王,閻羅王。佛教語,稱管地獄之主為閻羅王。臨時空手去,只有向閻王哭泣。
023、咬得菜羹香,尋出孔顏樂
前句見朱熹《小學.善行實敬身》:“汪信民嘗言,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後句見《論語.述而第七》:“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這是孔子之樂。又《論語.雍也第六》:“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是顏淵之樂。合稱為孔顏之樂。
024、莫把真心空計較,惟有大德享百福
不要把真心空空地計較,只有大德的人才可享受各種福運。
025、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
語出《尚書.旅獒》:“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人乃足。”不去製造那些沒有好處的物品,以致損害了有利益的事情;不必去重視那些奇特怪異的物品,以免導致人們輕視有用的東西。
026、積產遺子孫,子孫未必守;積書遺子孫,子孫未必讀。
語出《喻世明言.李公子救蛇獲稱心》:“古人有雲:‘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027、富貴如刀兵戈矛,稍放縱便銷膏糜骨而不知;貧賤如針砭藥石,一憂勤即砥節礪行而不覺。
語出《菜根譚》:“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糜骨而不知。
028、祖宗富貴,自詩書中來,子孫享富貴而賤詩書;祖宗家業,自勤儉中來,子孫得家業而忘勤儉。
語出《格言連壁》:“祖宗富貴,自詩書中來,子孫享富貴而賤讀書;祖宗家業,自勤儉中來,子孫得家業而忘勤儉。”
029、賢者不炫己之長,君子不奪人所好。
前句見(漢)崔瑗《座右銘》:“無說己之長。”千萬不要自誇顯耀自己的優點。後句見關漢卿《裴度還帶》三折:“(正末唱)可不道‘君子不奪人之好’。”君子不奪取人家愛好的東西。
030、受享過分,必生災害之端;舉動異常,每為不祥之兆。
受享:得之為受,當之為享。不祥:不吉利。受享過分,一定是產生災害的根源;舉動不正常,往往是不吉祥的前兆。
031、救既敗之事,如馭臨岩之馬,休輕加一鞭;圖垂成之功,如挽上灘之舟,莫稍停一棹。
語出《菜根譚》:“救既敗之事者,如馭臨崖之馬,休輕加一鞭,圖垂成之功者,如挽上灘之舟,莫少停一樣。”
032、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處盡是禪機;階下幾點飛翠落紅,收拾來無非詩料。
悟入:佛教語,謂參悟入道。禪機:佛教的關鍵。詩料:作詩的材料。後兩句語出《菜根譚》:“階下幾點飛翠落紅,收拾了無非詩料;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處盡是禪機。”
033、種麻得麻,種豆得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第一句見(元)張國賓《合汗衫》三折:“種谷得穀,種麻得麻。”
第二句見《水滸全傳》四五回:“古人有篇偈子說得好,道是:‘朝看釋伽弳,暮念華嚴咒,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
三、四句見《老子》七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天網:天道的網。恢恢:寬廣的樣子。疏:稀疏。不漏:一個也不漏掉。這四句是說:種什麼因就能收穫什麼果,比喻人做了什麼行為就得什麼結果。上天佈滿了自然規律的法網,看上去稀疏,而實際上是不會漏掉一個壞人。
034、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後
去見當官的,不要走在前頭;做客的時候,不要走在後頭。
035、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相會次數多面禮殷勤,禮物微薄而情意濃厚。(宋)邢俊臣《臨江仙》:“物輕人意重。”
036、大事不糊塗,小事不滲漏
前句見《宋史.呂端傳》:“時呂蒙正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為人糊塗。’太宗曰:‘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後句說小事不要慢慢地漏掉。
037、算甚麼命,問甚麼蔔。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語出呂岩《勸世》詩:“算甚麼命,問什麼蔔。欺人是禍,饒人是福。”不要去算命,不要去問卜。欺侮人就會有禍害,待人寬厚自然會得到福運。
038、鷦鷯巢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語出《莊子.逍遙遊》:“鷦鷦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鷦鷯:小鳥。偃鼠:即鼴鼠,形體像鼠。河:黃河。鷦鷯在樹林裡築巢,所佔用的不過一根樹枝而已;鼴鼠在黃河喝水,也不過只裝滿它的肚子而已。
039、識得破,忍不過。
語出《兒女英雄傳》四十回:“‘看的破,忍不過。’九兄,你只細細的體會我這六個字去,便曉得我心裡的苦楚了!”是說雖然看透了某件事,但還是忍受不住。
040、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語出《孔子家語.六本》:“孔子曰:‘良藥苦於口而利於輔,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好藥下口雖然很苦,但對治病有好處;忠誠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但對於自己的行為有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