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
讓年輕人感動 國民黨才能復活
20170107 中國時報 主筆室
前副總統吳敦義鬆口參選國民黨主席,早已四處暖身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也以公開信聲明參選,加上早已表態連任的洪秀柱,國民黨主席選舉三足鼎立態勢形成。(中時資料照)
前副總統吳敦義鬆口參選國民黨主席,早已四處暖身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也以公開信聲明參選,加上先前表態連任的洪秀柱,黨主席選舉三足鼎立態勢形成。對政黨輪替後氣氛始終低迷的國民黨而言,這可能是轉捩契機,也可能是敗亡的開始。
政黨輪替半年來,民進黨的表現每下愈況,兩岸不寧、外交受困、經濟看不到榮景,內政更是烽火連天,總統府危機處理慘不忍睹,一個春聯也可以鬧出現代版指鹿為馬的笑話,搞到蔡英文民調支持度斷崖式下墜。不過,民進黨的失敗,並不代表國民黨的成功。
一家親綠智庫最近發布民調,20~29歲年輕人的政黨傾向出現快速轉移,長期以來最受年輕人支持的民進黨只剩16.9%,時代力量支持度居冠,達24.3%,國民黨19.8%次之。大學以上教育程度,3個黨認同度亦是時代力量23.8%最高,國民黨22.6%居次,高於民進黨的22%。
表面看來,國民黨應該可以「欣慰」,短短半年多,國民黨的年輕支持度已「超越」民進黨,實情則不然,不管是20~29歲的年輕族群或者大學以上教育程度,國民黨僅得到2成左右的支持,算是躺在加護病房。民進黨雖然更差,但實際上,年輕與大學以上學歷這兩區塊的支持度,只是從大綠流到小綠,加起來,綠營仍擁有4成以上強固鐵盤。
民進黨固然失人心,但國民黨沒有因此獲益,何以故?這個百年大黨惺惺作態、扭扭捏捏的大老文化、怯於辯護卻勇於內鬥的宮廷戲碼,都讓年輕人倒足味口。民進黨執政固然讓人失望,年輕人卻寧可支持沒有政治經驗、政見莽撞,可能把國家帶往危險的時代力量。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失去未來族群的支持,國民黨焉有明天?國民黨再不展現救亡圖存的企圖心,真的就將如前交通部長葉匡時所說的「從加護病房走向安寧病房了,大概很快就會走到太平間」、「我想屆時也不會有太多人落淚」。
如何力挽頹局?首先吳、洪、郝3人必須在這場黨主席選戰做到「開放、無私、年輕化」,其次,要提出「救黨路徑」供黨員及支持者檢驗。「開放」也者,長期缺乏辯論文化的國民黨,應藉由這次黨主席選舉,打破過去宮廷式小刀小刺的暗鬥慣性,建立大鳴大放的辯論文化。如果說上台後的民進黨最讓民眾厭倦的是「彎和騙」,那麼國民黨最讓人民倒胃的就是「虛和假」。
國民黨要贏回年輕世代支持,第一件要做的就是打破虛假,最好的起手式,就是在3人宣布後的最短時間,辦幾場公開大辯論,第一,好好結算國民黨的「路線總帳」,九二共識也好、一中同表也罷,好好地把自己的路線說清楚,把對其他同志路線的質疑講明白;第二,完整闡明自己的救黨藍圖,告訴國民黨支持者,自己有什麼宏圖大略力挽狂瀾,救國民黨於危亡?
「無私」是指黨魁應有的高度。吳、洪、郝3人該示範一場君子之爭,承諾在黨主席選舉期間必全力以赴,闡明理念與路線,選舉結束不論輸贏,都會全力支持新任黨主席,助其操盤2018年的地方大選。3人應知,個人勝負是小我之私,國民黨能否振衰復興是中我之志,最重要是台灣必須有一個振作的國民黨,監督執政並擔當兩岸和平守護者,這才是3人最該有的大我公心。
最重要是要力促國民黨的「年輕化」,吳、洪、郝3人資歷深厚,黨內都有足夠的「政治分量」,但3人均已滿65歲,在民間已達退休之齡,這個「陣列」離「年輕化」天路迢迢,3人應以「抬轎」而非「坐轎」態度參與選舉。他們必須給出具體承諾,拿出明確方法,告訴社會大眾要如何推動國民黨年輕化,使國民黨能走進年輕族群,讓年輕人感動。
老實說,國民黨最大價值在與大陸強固的互信,有能力充當兩岸關係的安全閥,失去國民黨,兩岸關係必動盪不安,如何讓已進入安寧病房的國民黨奇蹟式復活,繼續成為兩岸關係中流砥柱,維護台灣的穩定,3位候選人須提出可行方案與路線圖,讓選民做出最佳選擇。
☆
《中時快評》
誰扛得起經國牌
主筆室
民國69年,蔣經國、孫運璿(右3)、馬紀壯等人視察新竹科技研究機構,評估竹科設立的可行性。(本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黨主席改選即將登場,包括現任黨主席洪秀柱,以及吳敦義、郝龍斌紛紛打出「經國牌」,這算是黨魁之爭的起手式,未來百年老店是走向分裂,亦或是浴火重生,就看黨內如何詮釋「經國」招牌。
蔣經國主政期間,推動十大建設帶動經濟起飛,晚年推動民主化工程;對於官員操守及政商關係也有嚴格規範,即使李登輝也推崇蔣經國是「民主改革先驅者」;台北市長柯文哲更讚賞蔣經國是「台灣政治的典範」。
就像美國這幾年「林肯學」蔚為風潮,歐巴馬總統更多次公開推崇林肯。「經國牌」不該被視為落伍、與年輕人脫節的概念,而是要去思考如何落實蔣經國當年治國理念、無私奉獻的精神。
就以媒體最常評論國民黨缺乏「接地氣」,也就是與基層脫節。當年蔣經國親民形象,經常深入民間探訪民瘼,這就是所謂的接地氣;想想蔣經國,國民黨要東山再起,缺少了什麼?
就像孫文思想的平均地權,不就是現在的居住正義、土地正義?民生主義就是藍綠政治人物掛嘴邊的拚經濟,只是時空環境不同、換個台詞罷了。經國學落伍嗎?並沒有!國民黨不該拋棄自己的傳統與優勢,淪為四不像。
「經國學」其實就是經略國家的方法,要得其三昧,不能只有得其形或外皮,而是要得其骨肉、得其精髓,也就是真正能夠苦民所苦、疾民所疾,要愛民如子,這才是當代政治人物最該思考之處。
當民進黨施政亂糟糟,民怨四起,在野黨更應扮演監督角色,而不是流於黨權之爭;想想當年、想想此刻,國民黨檯面上政治人物,真有臉面對蔣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