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核電廠 給台灣反核啟示
20180811 旺報 記者宋秉忠報導
深圳大亞灣核電廠。(記者宋秉忠攝)
論創新,深圳可說什麼都不缺,激烈的市場競爭早已迫使業者必須自我創新,給台灣的教訓是:政府就是那顆擋路的石頭。不服氣,看看大亞灣核電廠。
1979年核一運轉時,大亞灣作為大陸第一個核電廠才剛開始建造,直到1994年才開始運轉,比核一晚15年,但現在大亞灣核電廠的母公司──中廣核所生產的核電機組已經能賣到英國。
汲取日教訓 自我提升
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後,台灣的核能宣告終結,但大陸卻是吸取日本的教訓,自我改善、自我提升。
中廣核經過研究發展出近40種新的應變技術,並加入自行研製的核電機組「華龍一號」中;例如,把水箱建在原子爐的上方,緊急時直接打開水箱,從上方灌水降溫;福島核電廠的應急柴油機是固定的,事故發生後停電,而華龍一號則研製可移動的應急柴油機,以便在核島停電的情況下,能抽水降溫;第四,福島的消防水接頭是特殊規格,事故時找不到合適的接頭,華龍一號則是採用通用型的水管接頭等。
為了防止九一一飛機撞大樓的故事重演,華龍一號還強化了核島的防護層,使之能抵禦波音七四七的正面撞擊。
減碳等同10萬公頃森林
中廣核發言人黃曉飛表示,大亞灣600多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發電量456.587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1411萬噸標準煤,相當於減少3689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種植10萬公頃的森林,相當於香港的面積。
以核養綠,大陸能源決策者早就想到了,而且已經大步推動,反觀台灣,卻還在爭論中。
☆
延伸閱讀
↓
綠電大道 陸走得比台灣明確
2019/12/22 旺報 林永富 專輯報導
因為環境破壞嚴重,加上能源資源日漸枯竭,各國無不竭盡所能開發綠色能源。就綠色能源這條道路而言,大陸走得比台灣明確,而台灣卻在蔡政府的「政治正確」之下,反其道而行,使得台灣的能源政策成為舉世的末段班。
目前,大陸能源結構仍以化石能源為主,以煤及天然氣占最大比率,但化石能源消耗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和汙染氣體被認為是影響空氣品質的主因。而台灣也大致相同,目前仍以燃煤為主要發電來源。
因蔡政府將燃煤發電提高成數,不但遭到「用肺發電」的批評,連最近公布的聯合國氣候峰會發布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台灣在61個評比國家地區中名列「倒數第三」,只贏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
反觀大陸近十年來的作為,在改善空氣汙染上可謂卯盡全力,最大的改變是將車輛政策大力推廣新能源汽機車;加大核能及風水電廠興建,冬天供暖已經絕大部分省市都改為天然氣,不再以燃煤供應。雖然大陸的空氣品質仍有待改善,但藍天日數已經大幅提高,可見大陸在綠電能源的努力已經看到成果。
國之重器!陸自製重型風電安裝船
大陸首個1300噸風電安裝船下水。(取自人民網)
大陸海上風電建設再添「大國重器」。不到一周之內,大陸分別有1300噸及1200噸兩艘重型自升自航式風電安裝船交付,而且都是自行研發生產的海上大型風力發電機安裝船,號稱能在16級颱風下亦可作業的安裝船,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及安全性能。
12月16日,由啟東中遠海運海工承建的大陸首個1300噸自升自航式風電安裝船「鐵建風電01」交付使用。該船融合了當前世界最新科技,多項技術打破國內紀錄,是目前大陸最先進、綜合性能最高的海上風電安裝船舶。
該船能獨立完成海上大型風力發電機基礎沉樁及風機安裝等全流程施工,配備DP-2動力定位和四點錨泊兩套定位系統,操作機動靈活,使該船在16級颱風下亦可實現精準定位,增加作業視窗期,延長作業天數,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及安全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該船是大陸首艘自主設計、研發、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300噸重型自升自航式風電安裝船舶。
此外,12月13日,大陸首座1200噸自航自升式風電安裝平台「振江號」成功交付。
「振江號」平台最大作業水深50公尺,甲板作業面積約2500平方公尺,可容納3套6MW級風機或2套8MW級風機,並且可以獨立完成6MW、8MW級風機的安裝和其他水上工程施工的起重、打樁、吊裝和運輸等作業。
陸風生水起 吹開綠色能源大門
福建南日島海域的風力發電場。(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為了調整能源結構,正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海上風電便是其中之一,日前宣布離岸最遠(42公里)、施工難度最高的風力發電場江蘇東台300兆瓦風電場的75台、單機容量為4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全部並網運行發電,預計每年可發電81354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省標煤26.85萬噸。
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海上風電展望2019》指出,2018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430萬千瓦,其中,大陸新增裝機160萬千瓦,占比全球第一;日前舉行的「2019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與會人士指出,「十四五」期間,大陸將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海上風電市場。
設立母港 實現產業鏈
大陸也正在江蘇如東、廣東陽江及揭陽等地布局「海上風電母港」建設,實現海上風電產業鏈集成,進行貨品運輸、裝存以及後勤保障工作,滿足大陸海上風電邁入「深海」的需求,形成千億元(人民幣)級產業集群。
大陸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韓文科稱,大陸將繼續增加海上風電投資,在2019年到2040年期間,平均投資增加額為130億美元,預計將把8%的電力投資用於海上風電。根據風電原來的「十三五」規畫,2020年海上風電並網500萬千瓦,如今,國家能源局將目標調至6600萬千瓦。
海上風電成未來趨勢
大陸海上風電主要在江蘇、福建、廣東。到2018年年底,海上風電累計核准總量達到5400萬千瓦,在建規模是850到1000萬千瓦,預計到2020年並網海上風電會達到780萬千瓦左右。這催生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目前,傳統的火電、水電和核電的投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能源巨頭紛紛加快了進軍海上風電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