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如果沒有明天
 瀏覽864|回應1推薦2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一杯飲料
早早安(顏俊家)

如果沒有明天 也要微笑說再見

黃天如/台北專題報導 2008.08.17中國時報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死亡的無助與不安。透過宗教的扶助,可以幫助患者與家屬,穿越死亡的憂谷而不憂懼。

人惟有謙卑,才能勇敢面對生離死別。

「如果還有明天,你將怎樣裝扮你自己?如果沒有明天,要怎樣說再見?」對人生說再見,是永恆的課題,一手將安寧療護觀念與制度引進台灣,廿多年來親手送走上千名癌末病人的趙可式教授,穿透死亡蔭

谷,感慨生命愈貧乏的人愈怕死!

今年六十歲、現任成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的趙可式十五歲那年腦下長了一顆神經纖維瘤,因為是開腦的大手術,醫師評估成功率只有五成,換言之她極有可能死在手術台上。於是,十五歲的小女生偷偷寫下遺書,詳細內容現在已記不得,但那種還沒活過就要死去的不甘心,至今記憶猶新。

生命愈貧乏的人愈怕死

因為手術成功,趙可式這輩子的第一封遺書也就進了字紙簍。再寫遺書則是在五年後,當時趙可式已是派駐醫院實習的台大護理系高材生,第一個任務就是照顧一名年僅廿三歲才華洋溢,因車禍截去二手一腳的學長。

學長的遭遇讓趙可式再度體認到生命的無常,從此,她每年生日這天都會更新一遍遺書,藉此定期審視自己的生命。

趙可式形容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她十五歲得腦瘤,兩年前又得了乳癌,因為所學及投入安寧療護工作,她一路走來,得以漸悟生死。

然而,真正幫助趙可式打通生死觀任督二脈的,還是照顧癌末臨終病人的實務經驗。

「有些人臨終面容真是漂亮、安詳,有些人則是滿臉橫肉,真的是死不瞑目。」

趙可式看過最慘的案例竟是一名在大學開設生死學課程多年的男教授,過世前怨天怨地怨人,那股沖天怨氣讓趙可式震撼不已,也才發現所學若不能深化於生命中,到頭來還是參不透生死關卡。

還有一名四十出頭事業有成的男士,因為性情孤僻乖張,婚姻破裂,與父母、手足關係不好,甚至沒有朋友,雖有傲人的,但還來不及享受就罹癌,眼看幾十年辛苦打拚成果就要拱手予人,他既氣且恨。後期男子陷入彌留,他的弟弟竟帶著律師到病床前,硬生生地拉著他的手,在兒子的過繼書上蓋上指模。

趙可式說,許多人一輩子心中無神、目中無人,死前更竭盡全力地要證明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神,更沒有愛。

一名五十多歲的癌末婦人就是典型的例子,她非但不接受任何人的善意關懷,還千方百計「折磨」照顧她的醫護人員,除了刁難、謾罵,甚至將沾滿排洩物的尿布塗得滿床滿牆都是,醫院忍無可忍,以致她安寧病房一家換過一家。

一直到她進到耕莘安寧病房,遇到了周長旗修女,不管她怎麼鬧,周修女都慈祥地說:「我還是愛妳!」修女堅定不移的愛,終令頑石點頭,婦人在痛哭懺悔後,最後安祥地走了。

堅定不移的愛 能讓頑石點頭

看了這麼多臨終個案,趙可式說,像上述這名婦人,活著的時候未能好好經營自己的生命,死前才幡然醒悟並獲得善終的「幸運兒」乃鳳毛麟角,那不僅需要慧根,更需要身邊人極大的包容。

趙可式說,她曾照顧一名肺癌末期的老太太,因為丈夫早逝,大字不識的她獨力扶養9孩子,一生含辛茹苦仍家徒四壁,但因子孫賢孝,她認為自己的付出很有價值,更深信自己的生命將在下一代的身上延續。

老太太臨終前,不但把所有照顧過她的醫生護士找來床前當面道別致謝,連兒女也被她一個個叫到跟前來感謝,全都謝完了,才滿足地嘴角含笑離世。

目睹一切的趙可式當下就暗自發願,有朝一日,也要像老太太一樣死得那麼美、那麼漂亮,沒有一絲遺憾。

不讓悲傷留下來 一曲相思送君行

每個人都難免一死,但面對親人離世,要走出傷痛還是很難。署立新竹醫院安寧病房輔導員彭月枝表示,即使悲傷在所難免,但若能把握機會與即將離開的家人「和好、道謝、道別、示愛」,對事後傷痛的醫治與復原將有莫大的幫助。

在安寧療護第一線服務多年,彭月枝說,站在專業的角度,對於臨終患者家屬的悲傷輔導,一定要從患者未去世之前開始,亦即必須積極處理家屬的「預期性哀傷」,輔導成效才能事半功倍。

然而國人生性多保守、內歛,就算明知分離的時刻已近在眼前,要他們表達出內心真實的感受還是很難。所以,醫院社工、心理師乃至於志工最常做的,就是要設法製造情境與機會,讓家屬及時對臨終家人說出想說,卻一直沒勇氣說出口的話。

她認為表達的方式有很多種,並不侷限於言語,有時一張合照、一幅圖畫、一首歌曲、一段家常的錄影,可能更勝過千言萬語。

彭月枝舉例,曾有一位因癌末住進該院安寧病房的八十多歲老爺爺,床邊守候的則是與他結髮一輩子的老奶奶,知道老伴即將先走一步,奶奶每天總是握著爺爺的手,一遍又一遍地低吟老歌《相思河畔》。

剛開始大家並不明白奶奶這麼做的用意,後來才知道,原來爺爺奶奶鶼鰈情深,每天晚飯後牽著手到住家附近河堤散步是他們維持了數十年的約會習慣,而奶奶正是藉著歌聲,在對爺爺表達生死不悔的愛意!

對輔導人員來說,一旦輔導對象是對死亡為何仍懞懞懂懂的小朋友,對他們來說又是另一種挑戰

台北榮總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胡淑娥表示,多數大人都會主觀地認為孩子一定無法承受親人死亡帶來的衝擊,進而對他們採取迴避或隔離的策略。

最常見的就是大人會告訴小朋友「媽媽只是睡著了」,或是「爸爸去了很遠的地方」,孰不知這類自以為是的善意欺騙,會讓孩子更不安,甚至會不敢睡覺,不能忍受大人出遠門。

彭月枝也建議,小朋友都很喜歡寵物,而一般家中常飼養的動物如貓、狗、小鳥、金魚等的生命都比人短,家長不妨平時就利用機會教育,讓孩子認識死亡;此外,坊間一些以溫馨故事鋪陳描述死亡的兒童繪本,必要時也可陪著孩子一起讀。

只是,再多理智上的瞭解,也不能完全取代情感上的承受。

彭月枝說,一般來說親人過世一年內對家屬來說都會很難熬,期間碰到象徵團圓意義的節日或逝者的生日、忌日等更是關卡,此時除身邊的人應善盡關懷與陪伴的角色,當事人也要懂得適時主動尋求外界資源的協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3258484
 回應文章
正面積極 2009年,你最需要「鈍感力」
推薦1


chanceonetw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早早安(顏俊家)

周五晚上我特地北上到小巨蛋參加神大能佈道會 鳥瞰到很多人被神奇的醫治

http://www.asiaforjesus.net/08feb/intro.html 雖然 我這裡的教會 牧師也有如此恩膏

不過 畢竟萬人的比較興盛 不然 老說只有百分之三的基督徒 聽了很悶

看不見 凡信的人有福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體驗看看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old&s_dir=20090205&s_code=0570&s_cat=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326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