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 一份會訊一份問候--恭賀大家新春如意
 瀏覽477|回應0推薦0

樊克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文心靈&人文臺灣   /   人文理念&人文中國   張貼者:going99,張貼日期:2003/12/6,21KB
<br>
人文宇宙中華聖教會標章   人文關懷&人文世界   /   人文嚮往&人文宇宙 

人 文 教 會 通  訊

.

人 文  宇  宙  天  地  一 心



第二期【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二月十日】

敬愛的讀者:

這一份通訊是本會經由電子網路所贈閱的刊物,它的主要內容是以本會的各項文化活動為編撰題材。目的在促進社會大眾對人文價值的正確認知暨人道關懷的心得分享。

通過這份刊物希望達到溝通連繫您我的心靈,同時藉它煥發出至性真情者的光和熱,使能照亮人間,溫潤我們的世界。

今天是農曆新春大年初四,除要向各位拜年外,也要祝福每一位讀者,在新的一年裡,都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人文宇宙中華聖教會 敬啟

本期要目:

人文論壇 做一個真正選賢與能的「國家主人」 

紀念先師 鄺錦倫教授撰〈牟宗三先生《名家與荀子》提要〉

臺北孔廟 儒家人文教的中心思想與信念

離中書院 「生命的學問讀書會」始業座談會記要

中正廣場 中國民歌教唱:每週日下午三時至六時

好書推介 周群振教授著《十載感思與存想--衰世危行亦危言》

書畫展覽 楊德英女士驚鴻書畫展


【人文論壇】

做一個真正選賢與能的「國家主人」   

  

  古云:「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先知先覺也可以獨善其身,不必過問天下事務,甚至有很多先知先覺自私自利,帶著錢財家人遠走海外,從此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誰說先知先覺一定要去覺後知、覺後覺呢?這裡,還是看一個人「道德責任感」的強弱,能表現得出來多少而已。

  人格的高低,不在聰明知覺有多敏銳,而在能否盡一己之道德責任。故先知先覺並不是最可貴的,最可貴的還是在那個「覺」後知、「覺」後覺的那個「去覺」的行動,盡他所能去覺人,使人知、使人覺。這個盡所能去覺人才是道德實踐。以此而言,先知先覺只能說是智者,而不能說是仁者。仁不仁?是從感通、潤物上說。我們看子貢推崇孔子的話說:「學不厭,知也;教不倦,仁也。」政治事務,也是基於「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道德責任向外一層的推擴。你看到兄弟姐妹互相對罵,你會抱持一個獨善其身的心理,不聞不問但求耳根子清淨?你會這樣嗎?大概不會。為什麼?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互相罵來罵去。所以怎麼辦呢?再忙再累,也要盡量想辦法去化解啊,而不會置身事外,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同樣的道理,國事亦猶家事,只是向外推擴一層;再推就是天下事;再推就及於天地萬物。儒家的精神本來就是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連屬家國天下為一體。當然,工夫不到也不能勉強,學力不足、願力不夠都會限制我們的道德實踐,從這裡看,道德良知雖是人先天本有,但能不能充分的表現出來呢?則又要視後天每個人自己的修為而定。明此,可知聖凡之別,賢賢賤不肖之分,都從後天的修為這裡說。

   民主時代,表面上雖說是人民當家做主,但是國家政權卻總被野心政客所宰制、所操弄、所把持,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不惜挑撥離間分化族群,製造社會對立;動輒以打擊政敵為能事,醜化對手,而無所不用其極。那怕已到百業蕭條,民生凋敝的地步,也依然故我,視若無睹。我們一個普通的老百姓看在眼裡,憂在心裡,也只能啞巴吃黃蓮無可奈何,誰叫我們將政權交到這些個人渣、敗類的手上呢?可是,難道我們就只有坐在家中自唉自怨的份嗎?既然國家是屬於全體人民的,我們能不能自立自強,自己教育自己做一個明辨忠奸善惡,做一個真正選賢與能的「國家主人」?能不能永遠不要再被惡僕騎在頭上,看惡僕的嘴臉,受惡僕的窩囊氣呢?!國家的主人們哪,不要再昏睡了,快快醒過來呀! 

人文宇宙中華聖教會 敬啟


【紀念先師】 

牟宗三先生《名家與荀子》提要

 

鄺錦倫教授編述

東海大學哲學系


  關於《名家與荀子》,先生自序曰:此書中各篇皆舊作。《荀學大略》于民國四十二年出版,為一獨立的小冊。關于《公孫龍子》諸篇則曾于民國五十二年發表于《民主評論》雜誌,關于惠施者則曾于民國五十六年發表于香港大學《東方文化》。今輯于一起名曰《名家與荀子》。而將名家與荀子連在一起,旨在明中國文化發展中重智之一面,井明先秦名家通過《墨辯》而至荀子乃為一系相承之邏輯心靈之發展,此後斷絕而無繼起之相續為可惜。 (註)

  1.名家所講論的是「名理」,此不同於道家的「玄理」與儒家的「性理」。於名家中,公孫龍之名理是「邏輯域」,其思理是向往「存有」;而惠施之名理是傾向于「辯證域」,其思理是向往「變」而至「合同異」之一體。故惠施之名理易消融于莊子之玄理,而公孫龍則獨闢一境,此在中國為特殊,故其理境不易消化,因而流于枯萎也。(14)然惠施之談合同異是名理地談,亦是客觀地談;而莊子則進一步,是玄理地談,亦是主觀修證地談。莊子之心靈固根本不同于惠施,但惠施之名理確可啟發莊子之玄理。名理與玄理之間有相當之距離。吾人尚不能完全以莊子玄理之合同異解惠施名理之合同異也。名理之合同異,最後還是有同有異。其所合者至多是相對的小同異。絕對的同與絕對的異仍不能泯滅也。(17~18)名理是形式地談,純理地談;玄理則是主觀修證地談,具體地談。莊子雖惜乎惠施,而不能不受其啟發。名理之辨是智者之初步開擴(開拓理境),玄理之證則是達者之進一步的圓融。然而莊子只向「泯除差別顯渾一」趨,不能成就差別相,猶未至乎「聖人明乎定分」之境也。此道家玄理之所以終于一間未達也。(13)而積極之名理家,如公孫龍及《墨辯》,皆必定彼此,明是非。(14)


  惠施之思理,可以「合同異」名之;公孫龍之思理,可以「離堅白」名之。(26)但若因此將〈天下篇〉所載怪說二十一條區分為「合同異」與「離堅白」二組,此種分法亦只似乎大體有此傾向,井不能確定其盡然,亦不能確定其必然。(28)故在疏解上,可解者解,不可解者置之。不可強解,不可曲說。因原句本有根本不表意者,或雖有表意,而說者本人即不清楚,或有錯覺。(29)


  就「合同異」說,其中之語句可是「詭辭」,但不是「詭辯」;皆可以只是抒意語句,或明理語句,井非經驗的述事語句,或指物語句。(31)二十一條之語句之可解不可解,可解者可通不可誦,可通者可通至何程度始可謂為屬于合同異,此必須有一理解之線索,不可冒然視其表面之顛倒即認為是合同異也。(33)依先生之疏解,除「郢有天下」和「龜長于蛇」兩句外,其餘皆不足以明合同異也。以往一切向合同異一路所作之解析無一而可成義理。故而「合同異」一組之怪說不必想與(予)以合理之解析,留其為怪說姿態可矣。(42~43)從此亦可得一理解合同異之消息,即合同異必從破除一切對待限制所成之差別相而顯。然此種種對待之差別相皆是因比較而顯的屬於關係之虛概念(甚至同異亦是屬于關係之虛概念),故合同異只能在破除虛概念上顯,而不能在存在之經驗對象之特殊內容上施以隨便之顛倒而顯。(42)


  「離堅白」則是公孫龍之主張,大意是「堅」與「白」不相盈而相外,是兩個獨立之概念,可以相離而自存自有,各有其獨立之自性。二十一條怪說中有與此思理相類者,可約束之于一起而成為一組,名曰「離堅白」組。(43)合同異組中之怪說大體終于為怪說,而離堅白組中之怪說則可井不為怪也。此見合同異井非易解,其恰當而最成熟之發展,則在莊子之玄理。至於離堅白組,則較合同異組為可理解,此中思理為公孫龍之所獨著。(66)

  2.於公孫龍之名理,先生原只疏解其〈名實論〉、〈白馬論〉、〈通變論〉和〈堅白論〉四篇。所以獨缺〈指物論〉,因此篇難得的解。但今於《名家與荀子》之序文中,又於《中國哲學十九講》之第十講中,先生已對〈指物論〉篇有一綜括的解說,可以補足之。


  名家之本質的意義實在其為純名理之談也。由現實之因緣解放而為一般化抽象化之名實問題,純名理地談之,不為政教方面之名實所限,此則更顯「理智之俊逸」。公孫龍之〈名實論〉即名家名理意義之名實之典型也。(93)及至「白馬非馬」之辯,此中真正問題乃在「是」字與「非」字之意義。(101~102)於此,「白馬非馬」一主斷本身井無若何邏輯之意義與價值,惟公孫龍可以藉此而抒發新義。其所藉此而抒發者,乃在由此可以使吾人知:(1) 別名與共名、或個體名與類名、或個體與共相之不同;(2) 「非」字之特殊意義;(3) 對于「概念之存有」有一存有論的洞見。(115)


  由〈白馬論〉可有兩方面的發展:(1) 由是非兩字各具有不同的意義一點,它向〈通變論〉發展,在那裏,公孫龍討論類的別異問題,與「積類與其所包含的分子」之關係問題。(2) 由概念自性的存有,它向〈堅白論〉發展,在那裏,公孫龍接觸了認識論與存有論的問題。前一支的發展是邏輯,後一支的發展是哲學。(124)


  由〈堅白論〉,可得共相自存義,或一般言之,概念自存義,即每一概念皆有一獨立自存之意義,皆是一獨立之自存體,亦即所謂潜存體。此義自甚精。此中含有一種凌空地對于「存有」之洞見,此是公孫龍思理之特別處,此是一種抽象思考之心態。(183)其存有論之離藏義似是客觀主義與實在論。「概念自存」之概念,無論是唯名的,或是實有的,似皆與「堅白不相盈」之主張無關。其存有論之離藏甚有精義,而「堅白石二」之主張則只是詭辯。墨辯派能否定其「堅白石二」之主張,但不必能否定其存有論之離藏義。〈堅白論〉篇提出井函有許多觀念,而此等觀念間之邏輯關係,歸結如何,則未能深入辨明。「白馬非馬」之辨,「堅白石二」之辨,其價值不在此兩主斷本身,乃在由之可以引發出許多邏輯真理以及認識論與存有論之問題。(188~189)


  〈指物論〉篇則旨在申說「指」與「物」之認識論的和存有論的關係。全文不過說三句:(一)物莫非指;(二)指與物(物指)非指;(三)指是指,物是物,各自離而獨成一存有也。(序)

  3.先生對荀學之疏釋,在表述其學術之大略與精神之大端。(193)荀子實具有邏輯之心靈,其思路實與西方重智系統相接近,而非中國正宗之重仁系統也。(193)惟荀子誠樸篤實人也。知統類,一制度,隆禮義而殺詩書,充實飽滿,莊嚴隆重,盡人生宇宙皆攝而統治于一大理性系統中,此其分量之重,廣被之遠,非彼荀子誠樸篤實者不能言,非彼天資特高者不能行。惟荀子之廣度必轉而繫屬于孔孟之深度,斯可矣。否則弊亦不可言。(215)


  (1)荀子有客觀精神(雖其學不足以極成之)。(203)此處所言客觀精神只是客觀精神本身,至於如何轉至近代意義的客觀精神,則須別講。(204)孔、孟所彰著者是「仁者人也」一路,荀子所特別表現的是客觀精神。若忽略「仁者人也」一路,一切精神皆無本。蓋此路為道德人格乃至個人人格價值之根據。忽略客觀精神,一切精神皆無光彩,皆不能豐沛而有力。而忽略絕對精神,則一切精神亦不能有歸宿。(210)荀子表現客觀精神之禮義之統,以於本源不透,故成外在的,平面的。此亦不夠。而其所表說之禮義之統以成組織又只為自上而下之道德形式,尚未進至近代化之國家形式,此本為中國文化在以往發展中於此方面所表現之共同形式,不獨荀子一人為然。(210-211)荀子之客觀精神固為孟子所不及,然客觀精神必以絕對精神(天地精神)為本,而後其內在之絕對價值方不毀。若如荀子所說,則只是對治之功利價值,其所顯示之客觀精神必將因法家而毀滅。(218)


  (2)荀子只言人道以治天,而天卻無所謂道。即有道,亦只自然之道。荀子之天非宗教的,非形而上的,亦非藝術的,乃自然的。此天是負面的。天生人成,自天生方面言,皆是被治的,皆是負面的。此無可云善也。自人成方面言,皆是能治的,正面的。此方可說是善。而其所以善則在客觀的、外在的禮義法度。(214)禮義法度即義道之客觀化。因義道之客觀化而客觀精神亦隨之而生。(218)每一價值判斷是一義,是一憲。義義而貫之,憲憲而連之,是謂禮義之統。(219)一切天生者皆落于此統中而得其道。離卻此道,萬事自身無所謂道。故全宇宙攝於人之「行為系統」中,推其極,人之道亦即天之道也。然而在荀子,則不可說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以天地俱為被治之負面,而非正面之能治者也。(220)


  (3)荀子所言之「性」亦是負面的、被治的,乃人欲之私與自然現象也。(222)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制法度。」(《性惡篇》)荀子于動物性處翻上來而以心治性。但荀子於心只認識其思辨之用,故其心是「認識的心」,非道德的心。此乃以智識心,不以仁識心也。此智心以清明的思辨認識為主。荀子《解蔽篇》即在解人之蔽以恢復其清明之智心。(224)以仁識心,表現道德主體,使人成為道德的存在。以智識心,表現思想主體(或知性主體),使人成為理智的存在。(225)荀子之學,從主體方面說,是理智的理性主義;從客體方面說,是外在的或實在論的理性主義,而終不易至真正的道德的理想主義。(226)禮義之統雖是道德的,而其外在之底子卻是自然主義的。落于自然主義,其歸必至泯價值而馴至亦無禮義可言矣。其一轉手而為李斯、韓非,豈無故哉?(226-227)荀子隆禮義而反性善,其歸也必至不能隆也。而「天生人成」亦無根而不可能矣。(228)然則性惡之說,豈可輕言乎?不可不慎也。(227)


  (4)荀子之言「君」(天子)乃以理定,不以氣定也。荀子心目中之君實只是一個道,是就天之所以為天之本質而立一個純理念。道不可少,君亦不可少。道為永恆之常數,君為時間中之常數,在其未表現為憲法形態,未至為民主政治形態,則必直接以君為媒介。道之此種形態表現,名曰直接形態,而憲法形態或民主形態,則名曰間接形態。而直接形態落下未必為「君主專制形態」,間接形態必為「民主政治形態」。荀子所論者猶屬直接形態。(230-231)


  (5)荀子言名,賅典章制度之名而言之,即示其心靈之網羅萬有,綜綰百代,兼攝自然與人事,而出之以正名之態度,則在名之指導下,一切皆為一「客體之有」,而其心靈即為一「理智的認識之心也」。(255)一切典章制度之名,足以綱維人群而為言行之模型者,皆為歷史文化之累積而演成,亦即皆在實踐中而成定型也。(254)此就人事言。若就自然言,則名之所以成在指示自然事實(萬物與人)之理也。(255)戰國名家,雖非全無意義,然大體非能進于名理之實者。以邏輯本質衡之,荀子實具邏輯之心靈,而詭辯之名家不與焉。(259)正名當分兩層:(一)知性範圍內,(二)越乎知性之實踐理性(即精神發展)範圍內。荀子所作者,屬第一層也。荀子之為特出,非謂其于名數之學有若何之成就,乃謂其心靈與路數乃根本為名數的也。(266)無知性活動之積極建構性,不能語于形上的心之充實;無形上的心以為本,則知性之成就不能有最後之歸宿。此所謂孟荀之相反相成之綜和也。(267)

註:見《名家與荀子》(台北:學生書局,1979)序。本文多輯錄先生之語而成篇。為行文方便,但於文中註明頁碼,而引號則一概省略。

 


【臺北孔廟】儒家人文教的中心思想與信念

.

臺 北 孔 廟 人 文 講 會

.

九十七年 春季新班 即日起接受報名,三月二日正式上課!  

 

  東方以儒、釋、道三教為主流,數千年來主導影響著炎黃華胄的人生觀、宇宙觀,而其中又以儒家學問為主流中的主流,實際支配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乃至歷朝歷代的人文典章制度的制訂。支配影響西方人心靈乃至歷史文化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現在中華民族的問題,也是東西方民族文化之間,最內部的心靈問題,(儒、釋、道三教的融合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了)現在起我們要面對的問題,將會是儒家與基督教的融貫與匯通,而唯有當東西方民族通過心靈上,或說在歷史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的種種理念上的真實契合,世界全人類,各民族間的文化才能有永久的和平與長遠的合作以及發展的可能。

  儒家過去沒有以西方形式的宗教相出現,今後也不會發展成西方宗教相的宗教形式,但是我們為什麼常說儒家也是儒教?因為儒家有儒家式的教化,人文化成就是儒家數千年來深入於人心的一種教化形式,譬如我們常說的五倫之教: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些就是儒家自孔子孟子以來,參贊天地、化育萬民的內容,這種人文化成的形態,我們稱之為「人文教」,它是沒有宗教相的一種教化之教,這種種人文教化有形無形啟導化育著炎黃子孫,並成為我們內心自覺或不自覺的為人處事的原理與原則,中庸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什麼是「修道之謂教」?志於道,志於學,自覺去修明,自覺去學習這種種為人處事的「原理原則」,就是「教」。自古以來,中國文化之中首先重視的就是子女的教育,學「做人」,成為教育中最主要的骨幹。所以中國文化是一種重視成德的文化,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做君子,不要做小人,要成龍成鳳,不要成為獐頭鼠目的牛鬼蛇神。這就是儒家君子成德之教中,數千年來最核心的價值。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也即是「人文教化」最終目的的具體彰顯。

  我們看到今天立委投票的結果,這不也充分反映出執政黨為政不能以「德」,所以失去人心、失掉人民支持的最好佐證?子曰:「己身不正,雖令不從。」今後相信不論誰在位,勢必都得要重新好好地讀一讀孔老夫子留給我們的金玉良言。儒家人文教的全部內容,就是本於孔老夫子這些有智慧的話語裡開出來的。如何能將這些能啟發人們道德意識的種種的智慧,教給我們的民眾,使之自本自根自覺自明,並且自動自發地修德明道,做一個君子仁者,這也就是我們「人文宇宙中華聖教會」成立的宗旨所在。誰說中華民族是一個沒有教養的民族,是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呢?這不就是我們數千年來的中心思想所在,而這中心思想不也就是我們為人處事一貫地信仰與信念嗎? (97.01.12)

四書義理講習班 自九十七年度起上課時間已有更動,同學報名時請留意!

1. 上課地點:臺北市孔子廟 / 大同區大龍街275號。
2. 上課時間:月二日起 / 每週日上午九時至十二時 
3. 修業時程:一年 / 春季班三月至六月,秋季班九月至十二月。
4. 報名資格:不限。

  • 學費全免,書籍文具自備。  
  • 連續上課兩期之同學,可獲頒孔廟年度榮譽結業證書。

交通方式:搭乘捷運淡水線於圓山站下車,步行約五分鐘。

報名電話:臺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  (02) 25923934~15  呂小姐

臺北孔廟全球資訊網:http://www.ct.taipei.gov.tw/,欲知詳情請上網查詢。


【離中書院】
 
「生 命 的 學 問 讀 書 會」
.
始業座談會記要
 
 
 
出席:陳仁維,林章生,陳朝輝,賀華初,郭欣懿,黃詩唐夫婦。
請假:郭熙光,沈其敏,李岡山,歐陽方。
 
陳仁維報告:若是孔廟園區內之施工作成決定,要暫停開放到明年的八月底,這段期間同學上課可以到大同區公所免費提供的場地;還有保安宮後方的里民活動中心,也可以參考。

對曰:我曾對高小姐電話中表示,下一期想改在週日上午上課。高小姐表示:「週日目前教室有空,但管委會尚未決定是否要因應施工上的需要,暫時停止園區內的各項教學活動,等確定後看怎麼樣會再知會。」所以說,我們可以等到二月中旬,看孔廟方面決定採取什麼做法後,再來討論下一期課程如何進行不遲。上課地點應該不是問題,我也可以向鵝湖人文書院洽借場地,只是距離孔廟稍遠一些,若到時要換地方,陳仁維提議的大同區公所樓上可以優先考慮。
 
郭欣懿問:以前讀《生命的學問》,看到裡面一段講到明太祖朱元璋禁演孔子戲,不知是什麼原故?
 
對曰:那是為了表示對聖人的尊敬。聖人是天地之間最高貴的人格,足以與天地並立,明太祖禁演孔子戲,即是出於對聖人致以最高度尊崇的用心,意在告知天下:聖人德崇望尊無與倫比,豈是一般凡夫俗子任意可以模仿得來的?強欲模仿不倫不類,那裡是尊敬聖人之道,畫虎不成反類犬,對聖人豈只褻瀆不敬而已,根本是貽誤天下蒼生,貽誤天下子弟。

  今之知識份子憑其淺慧小識平看一切,自己胸無點墨,不學無術,卻狂妄悖逆,將聖人視同如己一般之庸人看待,經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季氏08)讀此語,可知狎聖人之言者,率皆小人之輩,小人何足與論聖人之道乎。民國初年,士品猥雜,學風敗壞,知識份子公開倡演聖人戲,實意在詆毀聖人,進有狂言打倒孔家店者,或有主張全盤西化者。時至今日,社會亂象頻仍不知何所止,人心惶惑不知何所措,追根詰柢,不知尊重傳統文化,而漠視古聖先賢生命的學問尤其是最主要的原因。這是我們所以要介紹同學讀牟先生《生命的學問》,原因即此。

  生命的學問自孔孟以來,即已開啟,到宋明儒家為第二個高峰期,近三百年來學絕道喪,慧命為之斬絕。當前全國各級學校猶只知重視專門知識的教授,傳統文化成德之教,即代表論孟學庸智慧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在校園中只是聊備一格,空具形式意義,數十年來之主政者,每下愈況,根本就無人真能實質的了解其重要性。此何以故民國建立九十多年,民主政治猶走不上正軌;科學知識到如今也只是移植,而不能在國人的心中自本自根生發成長。社會上呢?奢靡風氣浮華相尚,有志於爭取大位者,兩眼只一味注目於經濟民生的改善,但只求滿足國人物質私欲之所好,以經濟指數為國家進步的唯一數據。而不肖不及者,又只一味意氣用事,但只醉心於政治上的逞強鬥狠,對人民生活的日趨困苦,走投無路而失業而自殺的,全然無動於衷視如不見,完全不思解決對策,反以模糊焦點,轉移話題為能事,三天兩頭,挑撥族群矛盾,激化選情,一心只在乎怎麼樣能騙到選票。

  種種的這些問題,癥結到底出在那裡?怎麼樣有可能從根本去解決這些問題呢?這其實就是牟先生所以鄭重提出「重開生命的學問」的用心之大端。
 
林章生問:以前很少接觸過這方面的學問,如同現代大多數人一樣,如果沒有讀過聖賢書,沒有道德的自覺,那現代人的道德表現能不能說是一個有道德的行為呢?
 
對曰:道德自覺是判斷一個行為是不是「道德的」的前提。如果沒有道德自覺,像兒童一般模仿大人師長的行為,或者像一般人跟隨社會風氣或是效法時俗的行為,也都不可以算是真正的道德行為,即使表面上看起來像一個善行,譬如捐獻金錢興學做善事,奉獻心力給慈善團體當義工,開設醫院助貧醫病等等,嚴格來講,這些都只是符合道德的行為,而不是出於道德的行為。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 (離婁下19) ,由仁義行與行仁義,兩者表面上看起來差不多,但在本質上是極不相同的。由仁義行,就是出於「道德自覺」之行動,而行仁義則只是一味順時隨俗而已,他的行動並不是真正因為道德自覺而有的行動。所以行仁義,不能算是一個有道德價值的行為。明此可知道德自覺是一個行為是否有道德價值的必要條件。一般人如果不明白此層道理,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通常都是出於不自覺而行,也即順時隨俗而已,因為一般人把握不住道德行為之所以是道德行為的要領,這是何以故古人重視德育,今人矇昧不覺,以為有知識有才能即是高人一等,殊不知自己的思行云為其實已與禽獸相去不遠矣。
 
樊克偉 筆于石牌離中書院96.12.28
 
 


【中正廣場】

 

中  國  民  歌  教  唱 

.

中  正  紀  念  堂  大  中  至  正  廣  場



你還在拿麥克風蹲在屋子裡唱歌嗎?太遜了吧!

那是草莓一族靡靡之音的唱法,民歌不是這樣唱的。

走出戶外來見識見識吧,看看什麼叫做--大漢天聲!

 

[九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起/曲目一]

.
中 華 民 國 頌
 
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
喜瑪拉雅山峰峰相連到天邊。
古聖和先賢在這裡建家園,
風吹雨打中聳立五千年。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經得起考驗,
只要黃河長江的水不斷,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千秋萬世直到永遠…… 

 

[曲目二]

我們擁有個名字叫「中國」

 

一把黃土塑成千萬個你我,
靜脈是長城,動脈是黃河;
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脈搏,
提醒你,提醒我,
我們擁有個名字叫中國。

再大的風雨我們都見過,
再苦的逆境我們同熬過;

就是民族的氣節,
就是泱泱的氣節,
從來沒變過;

手牽手,什麼也別說,
哪怕沉默都是歌,
因為我們擁有一個名字叫中國!
 

 

      1. 國家 & 我是中國人
      2. 中華之愛 & 愛在沸騰
      3. 龍的傳人 & 古月照今塵
      4. 千秋萬世 & 躍馬中原
      5. 出塞曲 & 黃河願.[]

 

 樊 克 偉

 28200248

每週日上午九時至十二時,假臺北孔廟講授四書義理,地址:北市大龍街275號。

■每週日下午三時至六時,假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廣場教授中國民歌。(遇雨暫停)

 

 

網路城邦【 中國 】人文宇宙

炎黃華胄志士仁人盍興乎來

孔子紀元二五五八年: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元月一日


【好書推介】周群掁先生著

周群振先生,原名周群,以軍中任官改今名,湖南湘鄉人,一九二三年生。素好中國儒家思想之鑽研,從遊哲學大師牟宗三先生。歷任初、高中教師,私立崑山工專講師,省立臺南師院副教授、教授。著作有:《人生理想與文化》(商務書局);《儒學探源》(鵝湖出版社);《荀子思想研究》(文津出版社);一九九0年退休至今十八、九年間,又先後完成《論語章句分類義釋》(鵝湖月刊社)及《儒學義理通詮》與本書(均由學生書局發行),三書合約百四十萬言。

.

 十 載 感 思 與 存 想

-- 衰 世 危 行 亦 危 言

目 次

甲編:我所感知於「唯物主義意識流」的汎濫

壹、軔言:綜敘為學始末

貳、人生哲學之二門--唯心與唯物

參、儒學關於歷史與當今勢運之開濟

肆、儒家心、身位階之衡定--讀楊著《儒家身體觀》書後芻議

伍、儒家圓教與海德格存有論思想之對勘

  --評謝大寧教授《儒家圓教底再詮釋》

陸、與林安梧教授關於「內聖外王」問題的探討

柒、再讀林安梧教授關於「後新儒學……」諸般概念之商榷

乙編:正理平議與觀行記實

壹、道德主體與道德實踐--關於人文歷史、社會根源義理之探討

貳、與友人書--關於「康德哲學」淺識

參、從《生命的學問》一書覘--牟宗三先生的儒學志業與時代關懷

肆、孔子中心思想管窺

  --《論語》經旨通貫古今人類生命精神之義用述略

伍、生命的轉機--從游牟師憶往

陸、關於時代病癥的省思與證見

柒、儒佛同異辨略--七古歌行四疊

附錄

現代春秋、歷史見證--奮聲吟二篇

  • 臺灣學生書局出版
  • 郵政劃撥:00024668號
  • 電話:(02) 2363-4156
  • 平裝新台幣三四0元;精裝四二0元。


【書畫展覽】

楊 德 英 女 士 驚 鴻 書 畫 展

 

  • 台中市文化中心 (04-2372-7311)

時間:九十七年元月廿六日~二月十四日(09 : 00 ~ 21 : 00)

地點:台中市西區英才路600號 大墩藝廊(週一休館;春節二月六日~八日休館;九日十日 09 : 00 ~ 17 : 30)

  • 台中一中藝術中心巡迴展

時間:九十七年二月廿二日~三月二十日

地點:台中一中 (04-2223-1232)

 

***********************************

這不只是一份刊物,更是我們對社會人群的一份關懷。

 

人文宇宙中華聖教會

榮譽出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275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