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之路 認養一畦無毒野菜園 廖嘉展專欄(20071208)
(中時電子報 浮世繪染坊)
十二月初,一位台北來的朋友,在沒有相約的情況下,一個人兀自來到位於桃米社區的「新故鄉」自然農園。冬日,朝陽的光線分外柔和,照在一顆顆剛冒出芽來的嫩葉上,露珠兒閃爍光芒,從社區各處聚集在此的阿公、阿嬤,辛勤地開始勞動,有的澆水,有的繼續種菜苗,還不忘帶著微笑,向這位客人問候。
昨晚在中寮徹夜難眠的友人,一大早就來到桃米,在體驗廚房的桌椅上,為自己泡上咖啡,把彈吉他,看著菜圃風景,精神全上來了。「好久沒有這種感動了。」友人說。
台灣每平方公里耕地使用的農藥是日本的3.1倍,荷蘭的4倍,而以生態村作為重建願景的桃米,有機生產,是一定得走的路。
秉持著將「健康的土地留給下一代」的理念,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自二○○四年起在桃米成立了社區菜圃,將農園內的租地無償開放給社區的長輩們認養,認養人必須遵守不能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的天條,生產的蔬果可以自用,也可以提供給體驗廚房使用,讓遊客吃到當季、當地的蔬菜。
二十六位認養人,分布在社區不同的地方,因為「種菜」這件事,聚在這裡。農園佔地約三公頃,共有五個地主,之前幾乎都荒著,甚少人會來走踏,現在不論晨昏,散步的散步、種菜的種菜、參觀的參觀,這片土地整個都活絡起來。
選格阿嬤是社區菜圃最年長的認養人,八十八歲的她在兒女的陪伴下,常在菜圃裡活絡筋骨;阿昌則是認養群裡最年輕的,一場車禍造成他行走不便,長期待業的他娶了外籍配偶,小孩已學會走路,在他澆水除草時,自己靜靜地找來一根樹枝,挖呀挖呀,專注又認真……
我的菜圃是最荒於照顧的「野菜園」,那裡有野杏菜、紅刺蔥、地瓜葉,還有幾棵木瓜樹,蝸牛恣意在木瓜樹上攀爬,蚱蜢活力地在草間跳躍,蚯蚓奮力地在土間鑽探,翱翔的蜻蛉偶而停棲連結,這塊菜圃中的小野地竟成了小動物們的樂園。
這個時候,我也體會了友人許久沒有過的感動,一種景象,是來自自然律動的風景,在這風景中──醉人。
☆
煩請鈽錸恩代轉
請追夢的女孩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連繫。網址:http://www.homeland.org.tw/
或許他們可以提供人才資訊、作物栽培等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