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科技創新
 瀏覽677|回應1推薦1

chanceonetw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老詼訝

 Digi摩人 - Jeremy

我不愛賭博,也很少買彩券,但我倒是挺喜歡跟同事、朋友打賭的,賭某件事會不會發生,或是某件事會有什麼結果,輸贏大概就是一餐飯、一瓶飲料!一方面訓練自己的判斷力,一方面看看能不能靠這本事騙吃騙喝幾頓。這幾年下來,有輸有贏,但我還蠻樂此不疲的。



2007年結束時,我本來想來開個2008 3C大賭盤,自己也列了幾個可能的發展,但一堆瑣碎的事情實在太多,沒辦法很有系統地表達我的看法,也就耽擱下來。不過,我的部落格既然名為Jeremy的3C「觀測站」,不寫些年度觀測的文章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因此,「2008 3C大趨勢之不負責觀測」也就這麼出現了,來猜測一下,2008我看好哪些產品,又有哪些產品恐怕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拋磚引玉,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加入討論,愛賭的朋友就來玩玩Jeremy的賭盤,等到今年底,再一起來驗收個人的功力!


趨勢1:換機潮?別逗了!


「換機潮」這個名詞,最早是因應因為硬體或作業系統的昇級,規格的提升,功能的演進,進而帶動在特定的時間點所產生的大量採購。2001開始,媒體每年都在講換機潮,最近的一波,是Vista換機潮、3G換機潮、Santa Rosa換機潮、液晶電視換機潮、彩雷換機潮、大尺寸LCD換機潮……名單上洋洋灑灑,堪稱族繁不及備載。


很可惜,期待這些換機潮的眾家業者中,真正有實現的,我覺得只有液晶電視而已,其他多半都成了放羊的小孩,損失最慘重的,就是一堆相信Vista換機潮的DRAM業者,第四季一舉虧損了百億元。準備退休拍拍屁股走人的比爾蓋茲,實在害人不淺,這幾年開釋的聖杯,只有造就一家宏達電。相信平板電腦、Mira、智慧型手機,乃至於Vista會帶動換機潮的台灣廠商,一大票都是徒呼負負。


我大膽地說,這幾年下來,傳統上我們所認為的換機潮已經不存在了。絕大多數的產品,都已經足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要在某個時間點齊上齊下,用更強的硬體,或不切實際的應用想要催出買氣,已經是件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台灣這種成熟市場更是如此)。換機潮,就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流言了!


趨勢2:Mash up混搭風正流行,大家來踩界


時尚界有個名詞叫做混搭,網頁設計也有個名詞叫做Mash up,將不同的元素,應用重新加以融合,然後就是一種不一樣的東西。有些設計混搭得很好看,有些網頁Mash up很有意思,但更多設計與網頁,七拼八湊弄了一輛拼裝車,變成了「混打」(Mess up),整個就是打混帳。其實這概念並不陌生,在過去,我們通常叫做「整合」…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科技發展當然還會繼續往前走,但腳步已經不像過去這麼快了。我認為未來會熱賣的3C產品,絕大多數都是抓住了區隔並加以放大,滿足了消費者期待已久的需求,而這個需求,很有可能是將幾項分別存在的應用Mesh up在一起而已,而且功能混搭還不夠,外型還要有點特色才行,就算要混搭,也要搭得好看才行呀。(其實有一個簡單好用的重點,就是Slim,薄不夠,那就超薄。產品有多薄就做多薄,重量有多輕就做多輕。)


混搭的年代,會促成另一項發展,就是產品的分野趨於模糊,一項產品,混搭上另一項應用,然後就成了另一項新的產品。作手機的,拼命往行動電腦領域鑽;做筆記型電腦(NB)的,產品越做越沒有行動力,成了桌上型電腦(DT);做DT的,想辦法把產品塞進液晶螢幕(LCD)中,吃掉液晶螢幕的市場……大家踩線踩成一團,好個熱鬧無比的混搭風呀!反正誰舔中了蜜點,誰就有稱霸市場的本錢。


趨勢3:G.A.T.E概念股?就讓我們一項一項檢視吧!


媒體喜歡創新名詞,金磚四國退流行了,現在流行VISTA五小龍(誰知道是哪五國?)。去年,流行4i概念股(iPhone、Wii、WiMax、Vista),Wimax沒出現,Vista則讓大家心碎。今年則出現了GATE。分別是GPS、wimAx、Touch pad、Eee PC。GPS是舊面孔,Wimax還在生,觸控螢幕算是舊瓶裝新酒,Eee PC則是大家不能說的秘密,以下就讓我們一項一項檢視GATE吧!


▍G.A.T.E之G:GPS就是甜蜜點,大家都想分杯羹


GPS能紅這麼多年,一方面它真的解決了路痴的的問題;另一方面,樂活休閒風興起,GPS結合景點、餐廳的風潮方興未艾。GPS的風潮肯定會延續下去,如果GPS就是混搭風的甜蜜點,想進來的廠商太多了,從Nokia到Google,大家都想踩界,樂的是消費者,緊張的則是GPS三雄。


我認為GPS帶動的風潮,其實就是「Location is King」的趨勢,GPS讓你我,可以很快地知道自己身在何處,透過科技工具的應用,也可以第一時間讓別人知道(看到)你身在何處,或知道(看到)別人身在何處。想想看,這真的是讓人很有想像空間的一件事。我身在巴黎,透過科技可以讓很多朋友知道我現在的地理位置,甚至透過即時的分享,你可以看到我所看到的,或是我在當地就可以接收到附近店家的相關訊息。除了克服隱私權的問題之外,我認為GPS就是混搭風的重點應用。


有一項結合GPS的產品我覺得2008年值得注意,那就是GPS相機。事實上Ricoh已經開始銷售一款結合GPS模組的相機G3,而Canon、Nikon高階的單眼相機也開始納入GPS模組。GPS模組的意義不在於導航,而是將你的相片加上地點標籤,讓你知道這照片在哪裡照的。如果這個功能,能結合Google map、網路部落格等其他工具,基本上我認為會是一個挺有意思的Mash up概念。


▍G.A.T.E之A:風雨生信心,挫折生勇氣的WiMax


談Wimax之前,我想先聊聊我對行動上網的看法。基本上,我認為3G的加值應用,明年在台灣應該有機會看到較明顯的成長,原因在於有趣的3G服務看起來有譜了。我認為這個應用,就是行動MSN(或是行動Twitter)。


每個人每天擁有的時間是固定的,扣除掉睡覺、吃飯、認真工作的時間,剩餘的時間常常就是沒有特定目的的零碎時間,所謂無聊產業,就是要吸引消費者在零碎時間的應用。在零碎時間要能吸引關注,手機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包括電腦遊戲、上網閒晃、看電視、捷運報、書、傳單、DM、跟同事打屁等等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東西。


手機上網沒有普及,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當然是費率,第二個,傳統上我們說是找不到殺手級應用。什麼是殺手級應用?以前大家會講Game、Gamble、Girl(簡稱3G,哈)。但這些東西其實在電腦上都可以完成,並沒有必要移轉到手機上進行。手機的特點在於any time any where,多半都是在非特定的時間,移動中,甚至多工使用(邊吃飯、邊看電視、邊洗澡等等)。換句話說,這些都是零碎時間。我們可以說手機上網就是要讓人在任何不特定的時間、地點都可以使用的服務。


那麼行動MSN為什麼我看好它?因為在這些零碎的時間,除了看電視、看捷運報、看書、打盹之外,人際交流事實上也是不可忽視的,而這是科技工具所能代勞的部份。很多人閒下來、無聊的時候,喜歡講電話,覺得電話費太貴的,可能就發簡訊,用便宜簡單的方式滿足移動中的零碎時間,去跟別人溝通的目的。這也是在簡訊跨過15周年,仍然是行動數據的最重要,也幾乎是唯一的殺手級應用。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簡訊很便宜。


換上行動MSN來看,它仍然可以滿足零碎時間與朋友互動的需求,而且更即時,費率也遠比用手機看電視、看電影、玩遊戲等便宜許多。現在很多人的MSN名單動輒數百人,我甚至認為因為行動簡訊,很多人會再申請一個手機專用的MSN帳號,重新過濾最不親密、少連絡、重要性不高的名單。而透過行動MSN,也將開啟人們利用3.5G上網的濫觴。事實上很多網路的重度使用者,更常使用的是Twitter,利用Twitter來接收、發送資訊,這也是一種維持用低成本的手機上網維持人際互動的管道。


那麼WiMax呢?先不談應用,它可以比3.5G更快,但覆蓋率會比3.5G更普及,像手機一樣any time any where嗎?它的費率可以做到比3.5G更便宜嗎?它的周邊支援能像手機、3.5G網卡一樣全面嗎?我覺得不是不行,但初期肯定會非常辛苦(還沒提到現在新建基地台有多困難了)。目前檯面上的六家業者,我真正看好的團隊大概只有一半。他們會碰到的問題,大概跟威寶與亞太初期一樣。如果我們用第一個理論套進來,光是透過頻寬的升級並不足以帶動換機潮,尤其當現有3.5G已經足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時。所以我認為,今年的行動加值服務會有成長,但不見得WiMax就有機會沾到光,Wimax的發展在台灣還需要觀察。


趨勢4:被過譽的觸控式面板




蘋果的iPhone,帶起了觸控式面板的風潮,今年在CES,不管是TV、NB,MID,乃至於手機,都可以看到大量觸控式螢幕的應用。問題是:觸控式面板能算是新的概念嗎?


回顧我們的生活當中,觸控式面板其實很早就被廣泛的運用,提款機、POS結帳、悠遊卡加值機、類似ibon的Kiosk,即使在消費性電子領域,從PDA、平板電腦、智慧型螢幕Mira、手機,觸控式面板的應用的不缺案例。我曾經用過平板電腦、Mira、觸控式手機,坦白說一開始覺得很炫,但我並不覺得實用(尤其是平板電腦),光是觸控、手寫,並不見得能讓我在產品操作上,獲得什麼太大的方便。


iPhone之所以成功,觸控式面板不是唯一重點,重點在於Multi touch的設計,重點是當你瀏覽照片、網頁時,可以很輕鬆地放大縮小。講實在的,這種有點新又不算太新的應用,雖是iPhone成功的原因之一,我卻認為並不見得每一項觸控式產品都有機會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光是把按鍵、手寫的操作方式轉移成觸控式操作,並不會是熱賣成功的保證;即使像是微軟的Surface,我也還看不出來一定要用的誘因,成本當然是一個考量,方便性是不是真能取代按鍵或鍵盤,則是另一個關鍵。Touch pad成功應用的關鍵,其實在UI,而非touch pad本身。


趨勢5:讓M型3C的左端日益茁壯的低價電腦風


其實,我並不認為M型消費真正適用於科技產業上,任何在M型右端的科技產品,最終都會因為成本的降低慢而慢慢轉移到中階市場,然後到M型的左端成為大眾產品。真正能在M型右端呼風喚雨的廠商,靠的多半是品牌、創新與設計。Eee PC的熱賣,代表的意義在於,將過去視為高階的可攜式NB,透過規格上的篩減,然後快速轉移到M型的左端。


嚴格上來說,Eee PC的成功,在於成功打造一台Sub-NB,開發出一塊全新的Sub市場。現在會買Eee PC的消費者,絕大多數,都是把Eee PC當成是第二台PC或NB。也因此,今年所謂的低價PC市場,其實看的,正是所謂的Sub市場,因為便宜,所以我願意花錢買第二、三台。我認為這塊市場今年開始,的確會很熱鬧,任何能夠做到300美元以下的Sub PC或Sub NB,都有機會在這塊市場獲得一些關注度。


Sub PC市場,大眾去年在WallMart販售的gPC,乃至於浩鑫即將推出200美元的KPC,都是著眼於這一塊低價PC(英特爾更希望低價PC的目標放在100美元);至於Sub NB部分,不管是華碩、微星、宏碁、大眾、精英,更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我也認為,Sub NB的市場,是台灣廠商打造品牌的大好機會。這不是說台灣廠商只能做低價的東西,而是因為M型消費右端需要的品牌力,需要時間耕耘,需要被消費者認同,而這是沒有捷徑,需要需要花時間、花錢投入的。對台灣廠商來說,一個陌生的品牌縱然你的東西再酷再好用,但貿然走向M型的右端,坦白說是件非常冒險的事情。像Olevia、Vizio的液晶電視之所以可以在美國市場賣的這麼好,平價高規格才是讓消費者認同的地方。先讓你的品牌被認知,再來打品牌應該會是比較有機會的。雖然我並不認為每一家廠商的低價電腦都會獲得跟Eee PC相同的光環,但最起碼這是一個開始。


而低價PC、NB的興起,包括Google的Android,將會給Linux很好的機會,這恐怕也將是微軟所會面臨到的問題。目前檯面上的低價PC或NB,搭載都是Linux-based的作業系統,消費者即使想要使用Windows,也會選擇「自行」安裝XP,看起來微軟應該會以XP當做低價電腦的Solution,但60美元以上的價差,究竟是想把消費者推向Linux,還是要助長盜版的風氣,微軟可能需要再好好想一想。沒辦法,講到低價,英特爾與微軟向來都是最大的絆腳石。


趨勢6:電子書閱讀器會是MID的救贖嗎?


亞馬遜的Kindle,在去年底上市之後,成為耶誕節的暢銷商品。過去講到電子書,大家會把焦點放在可撓式顯示技術上,而現階段的電子書,限於閱讀器成本,限於電子書內容取得的管道與成本,都沒能讓電子書成為明星產品,但我卻相當看好它。


出過電子書的已經有很多廠商,像Sony、iRex,有台商背景的宜銳科技,但限於電子書閱讀器的成本,以及電子書的內容並不是很容易取得;即便像是有企圖心的業者如同Nokia,著力於開發所謂的口袋書店,但我相信使用的人並不多,因為用手機閱讀,螢幕太小非常吃力,很難長時間花時間全身灌注的閱讀;而電子書太貴,內容太少,消費者也不願意買單。因此,現階段電子書,不管是哪一個平台,都有其缺點。


但亞馬遜的Kindle為什麼可以賣得好?Kindle的定價為399美元,螢幕為6吋螢幕,重量約為280公克,只能看四級灰階,與傳統的電子書閱讀器大同小異。但Kindle的另一個特點,是與美國電信業者Sprint合作,可以直接透過EV-DO無線網路下載(9.99美元下載一本書,且不需另外付傳輸費)。換個角度看,6吋螢幕,280克體積,具有聯網能力,這像不像是英特爾想要力推的MID?


當然Kindle的營運模式也有其特點(亞馬遜不光想賣你Kindle,後面源源不絕的電子書庫才是賺錢的金雞母),但我一直相信,行動閱讀應該有其市場,只是目前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而已。如果光論行動閱讀跟行動遊戲相比,我個人是比較看好行動閱讀的,如果說行動加值要搶的就是消費者零碎的時間,行動閱讀的特點,在於可以消費者可以自己決定何時開始,何時結束,隨時中斷,自主性較高;但真正黏度高的遊戲,沒有玩到一個段落,你很難結束。行動閱讀缺的,其實就是一個便宜好用的硬體加上完善的電子書下載機制而已。


如果今天的MID,可以做到輕巧、便宜、可以上網,而且結合通路或是數位版權的公司,可以用很低廉的價錢,很方便地取得電子書,我自己應該都會買一台這樣的產品。MID如果化身為電子書閱讀器,基本上我覺得是相當有潛力的。只可惜,台灣的數位出版並不像美國這麼發達,台灣的消費者想要享受到電子書,時間恐怕還會往後遞延。


趨勢7:從PC到HC


Personal Computer的年代,到今年已經有33年的歷史了。2000年以來,電腦的使用一直是相當個人化的,廠商這幾年最大的目標,除了希望擴大可攜式的筆記型電腦(NB)市場之外。關於桌上型電腦(DT),無非是希望讓個人電腦從書房走向客廳,PC領域的兩大龍頭,英特爾端出來的菜叫做ViiV,微軟則有Media Center,希望讓你家中的DT多一台放在客廳,大家都可以使用。可惜這兩項產品,都稱不上成功!


PC的使用是很個人化的,甚至是有些私密性的,把電腦搬到客廳,邏輯上就不符合PC的要件,而是HC(Home Computer),感覺起來沒有那個迫切的需要,這跟電腦的外型、能不能看數位電視的關聯性並不高。其實要讓電腦走入客廳,最簡單的方法,就直接把電腦裝在電視裡面,直接偷渡到客廳裡。我認為所謂的HC,其實就是結合電視的電視。


這種產品其實我們也不陌生,那就是all in one的一體成型電腦。只不過,過去一體成型的電腦,尺寸多半都是24吋以下,還是以個人使用比較多。這次在CES,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Internet TV概念開始流行。既然電視可以上網,為什麼不能賦予它電腦的功能?如果電腦可以整合在小尺寸的螢幕上,當然也可以整合到大尺寸的電視上,技術上絕對可行。(據我所知,要克服的問題在於散熱與電磁波干擾問題)


All in one的電腦,背後其實有微軟Vista著力的痕跡,但我認為24吋以下的all in one PC,最終還是進不了客廳,真正要進客廳,大尺寸顯示畫面絕對是必要條件,而且電視尺寸越大,整合電腦所增加的成本越不容易被消費者察覺。因此剛開始,電視電腦會比較像是概念性商品,但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電視與電腦的mash up,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因此,如果蘋果推出這樣的HC,我一點也不會意外!


* 更多趨勢觀測,馬上前往→Yahoo!奇摩Digi摩人Jeremy的部落格
yahoo-homepage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2719790
 回應文章
創新要先合乎人性
推薦0


chanceonetw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從古自今,換過不少手機.科技產品,後來發現只是換湯不換藥,最近又換了宏達電的啊福機,終於有一點便利,但觸控式面版....不是早已新東西,為何遲遲誕生,甚至我還想到在每家電家門口擺一台觸控式面版,也可以做及時廣告,雖然手機可以上網了,但是應該也不是新玩意,總無法如一般電腦上網一樣,收費也不太便宜,界面雖也不盡相同,  沒辦法,因為我想知道葫蘆在賣什藥

  更便利的科技,帶來更多的問題與複雜,聽說手機可以運用在優游卡上了,雖是一大利多,但是若政府沒有整體配套措施,恐怕只會讓消費者少了荷包;卻未帶來更多的便利性, 好的是多媒體的結合帶來多彩的生活,希望我們能藉由手機,帶來更多便利性,掌握生活,而不要讓手機掌握我們的生活,

   還有一個想法..太陽能自動充電手機不用老充電,可以當汽車警報器,搖控器,我只會想若有人拿去發明,記得跟我說一聲,我用過之後就知會不會大賣

環保 便利合乎人性  創意文化設計 我想俺是主流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272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