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煢樓讀書瑣記
市長:徐江屏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散文雜記【煢樓讀書瑣記】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十二樓書記】12月 15日:書桌旁的書
 瀏覽1,199|回應0推薦1

徐江屏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809666

  我在我的書桌旁,不僅放上了當月該讀的雜誌,最近還放上了幾本書。都是正在讀的,正把精神投注在其中的,當成是讀書業績表列的成果,一冊冊就放在電腦銀幕旁。對自己適切造成一股強大的壓力,讀完一本才替換一本,始終保持著那十來公分高高的一落。明白自己的性格,如果沒給壓力,勢必就順著生活慵懶的步調投入到無意義的殺時間虛度裏,所以逼著自己寫日記,所以逼著自己寫閱讀筆記,每天在腦海中盤旋的,除了該讀那些書,已經讀了多少書外,就問著自己今天可以發展的書寫主題是什麼?

  選了吳爾芙的文集《普通讀者》放在最底下,是想找本書讓自己能天天投入一些時間,把腦袋放空,不再採取批判的態度,誠心的讀。每天看心情決定讀的份量,並儘量把隨想任意寫在書頁空白的地方,試著和作者對話。同時要放空又要和作者對話,初初想來都覺得難,不過就像當初讀《徒然草》,一個字一個字細細品著王以鑄以類似古文的形式譯出吉田兼好的典雅風格,倒也讀得一身古風,悠遠得令人感到舒暢。對於《普通讀者》,對於像吳爾芙這般自我要求的作家,寫起閱讀經驗也該是向自我進行一次次重新的挖掘,試圖找出經驗裏值得延展的片段,對於如我輩者對文學傳統認識有限的讀者而言,或許就是重新經歷一次當初讀《談笑書聲》時恍然大悟的體會。

  《語言之鑰》是讀了好一陣子的書,對絕然政論文集的厭惡,轉而讀些具有知識考掘性質的集子,算是對南方朔一派不自覺吊起書袋的讀書家由衷的景仰。當初說是最後一本探討語言的文集,所以一股腦把相關的稿子全收進來,成了本厚達458頁磚塊級的作品。後來南方朔又順著時勢再寫了起來,不久的將來或許還有第七本,第八本,而讓這標註著「最終回」的《語言之鑰》,成了有些名實不符。

  接續讀著的還有艾可的文集《智慧女神的魔法袋》,將它當成是嚴肅閱讀間的消遣,看艾可插科打諢的專欄文章,一方面有助腦筋活絡,再則藉由艾可的生花妙筆領略義大利社會千奇百怪的社會及文化現象,倒也提供另類理解台灣社會的借鑑。

  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重溫兒時舊夢的一個念頭,也是第一次正襟危坐讀馬克吐溫的開始,被打入69元廉價書店林鬱出版的馬克吐溫作品集,最近應該就能買齊。雖然譯文概略是四十年前的舊作,讀來卻不覺乾澀。不是絕佳的本子,倒也因為是整批的翻譯,文字風格倒也一致。和不少同事朋友推薦這套價廉物美的集子,買回家的感受絕對物超所值。

  新加入的是前兩天剛買讀得勤快的《大英博物館日記》,也是初次好好讀陳平原的作品。二魚這次編印這書選用了磅數比較重的紙當封面,使這不過才184頁的小書頓時間有了份量。說是日記,可每篇陳平原先是記了當日遊覽大英博物館的種種感觸,出書之際還另外查對資料寫了附記,就資料性而言是豐富的,倒也因此多了些學究氣息。只讓人感覺有些怪的是書中所附諸多圖版構圖上顯然是很「觀光化」的視角,景物中總會帶到陳平原或是其友人的身影,對日記的私密的特性而言或算相襯,但明明寫的是頗有文化內涵的雜記,瞥見那像極了觀光客「在此一遊」的照相,感覺上還是怪!

  同時間讀不同性質的書是多年來養成的壞習慣,一時之間也改不掉。在意是不是閱讀情緒能否連貫,而是究竟在風格相異的閱讀中有沒有相互觸發想像的可能。年紀大了,記性不見得有多好,如果連天南地北的想像力都沒了,恐怕閱讀也沒有太多的趣味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664&aid=111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