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煢樓讀書瑣記
市長:徐江屏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散文雜記【煢樓讀書瑣記】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十二樓書記】12月 13日:要命的偏見
 瀏覽807|回應0推薦0

徐江屏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年關將屆,種種回顧與展望的活動像儀式般行禮如儀的展開。才有人預言台灣出版界將面臨「大崩壞」的命運,商業機制的勃興還是有新的狂人投入出版的行列,無畏集團化的磁吸效應是否會把市場搞亂,而默默經營著別具特色的小眾市場。在新拿到的《誠品閱讀》裏依著每年固定的企畫回顧了過去一年的出版市場,同時間裏也推出了厚重的《誠品報告2003》,以誠品書店的銷售數字為主體呈現台灣出版產業的某個面貌。也就因為一年就要過去了,到底這一年又發生了什麼?年終歲寒之際,驀然回首,才發覺原來所謂的「大崩壞」,仍只是個概念性的設想。沒有深入出版產業的核心,是很難體會原初早已成為出版人心中隱隱的指標,正指向台灣出版事業或顯或晦的將來。

  翻讀《誠品好讀》裏的〈2004出版備忘錄〉,重塑了對於出版事業的記憶。身為一個普通讀者,只想著到底在這依舊浩瀚的書海裏擷取了那些動人的片段,或是列入讀書計劃中(譬如被選為年度重量出版三大冊的《從黎明到衰頹:五百年來的西方文化生活》),或是正放在書架上偶有餘暇時展卷閱讀(那吳爾芙說寫得自在的《普通讀者》)。還有更多更多曾在心頭閃過的靈光,則曾經經歷過在書店初識時的怦然心動帶了回家,就放在書架上等著下一次心動的許許多多「曾經的戀人」,都標誌著出版生態裏越來越多元而複雜的品味訴求。舉個小小的例子,在志文出版了蕭逢年所編譯的吉朋名著《羅馬帝國衰亡史》後不久,聯經推出了老將軍席代岳六大冊的全譯本,原本在中文世界裏只被當成傳奇的吉朋,一下子有了多種面貌出現。另一個例子是普魯斯特的經典作品《追憶逝水年華》,時報推出大陸譯家周克希的重譯本,一年推出一卷,七年出完。而聯經早有完整的譯本七大冊出版,當年出版時還成為文壇盛世。差別只在於聯經版是多人合譯,時報版是一人獨譯。

  這不過是出版市場裏的吉光片羽,還有許多被新引進的作家形成一股新興理解社會的勢力,不管是來自歐陸或是東瀛,不管是當代或是經典,理解世界的方法多元了,倒也令人體會到知識所構築的可觀縱深,能把自己推向更高觀照的角度。只可惜自己可鄙的品味限制了接觸更多元書寫意境的機會,於是雖然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的作品當紅,卻是對《新人生》遲遲下不了手。明明抗拒著暢銷作品的強大吸引,還是花了時間讀《達文西密碼》然後深深覺得對不起自己。是對許多該要讀的書刻意的漠視,於是越來越不喜歡和著流行的品味導引閱讀的方向。所以架上的書越來越多,想讀的衝動卻越來越有限。那觀照的高點,說什麼也不願意上去。

  說對林行止評論文章的重視,一頭栽進香港社會的理解裏,對於台灣社會的觀察,卻是說什麼也不願花時間去讀評論文章的結集,於是阮銘或曹長青剛出的新書雖然頗具份量,隨意翻翻卻也毫無衝動。買了唯一的政論書是黃光國的《民粹亡台記》,讀了以後卻是大失所望。這要命的偏見真把自己害慘,總只能看見出版市場某個小小的片段,少了一窺全貌的智慧與勇氣。

  不過這樣也好,逼得自己終將面對貧乏膚淺的困境,有了重回社會學領域修習的動力,去消化更多的閱讀材料,而不是每天因逃離職場後只想懈怠的醉生夢死。回顧過去的閱讀生活,才發覺自己原來走了一大段莫名的虛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664&aid=110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