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旅人世界
市長:
B
副市長:
NY220
、
舊金山金芭莉
加入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生活時尚
/
旅遊
/
【旅人世界】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暫存區
字體:
小
中
大
看回應文章
美式教育-FW
瀏覽
2,758
|回應
1
|
推薦
5
B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魯夫 :)
鏡
divagirl
二媳婦
雅筑 清淨蓮台
洋媳婦的教育方法...令中國婆婆大開眼界~ (不妨參考一下?)
兒子去美國留學,畢業後定居美國。還給我找了個洋媳婦蘇珊。如今,小孫子托比已經3歲了。
今年夏天,兒子為我申請了探親簽證。在美國待了三個月,洋媳婦蘇珊教育孩子的方法,
令我這個中國婆婆大開眼界。
不吃飯就餓著
每天早上,托比醒來後,蘇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地忙去了。托比會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麵包片。
吃飽後,他回自己的房間,在衣櫃裏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畢竟托比只有3歲,還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
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有一次托比又把褲子穿反了,我趕緊上前想幫他換,卻被蘇珊制止了。
她說,如果他覺得不舒服,會自己脫下來,重新穿好;如果他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
那一整天,托比反穿著褲子跑來跑去,蘇姍像沒看見一樣。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多久就氣喘吁吁地跑回家,對蘇珊說:“媽媽,露西說我的褲子穿反了,
真的嗎?”露西是鄰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歲。蘇姍笑著說:“是的,你要不要換回來?”
托比點點頭,自己脫下褲子,仔細看了看,重新穿上了。從那以後,托比再也沒穿反過褲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孫女五六歲時不會用筷子,上小學時不會繫鞋帶。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
每個週末都要帶回家一大堆髒衣服呢。
一天中午,托比鬧情緒,不肯吃飯。蘇珊說了他幾句,憤怒地小托比一把將盤子推到了地上,盤子裏的食物灑了一地。
蘇姍看著托比,認真地說:“看來你確實不想吃飯!記住,從現在到明天早上,你什麼都不能吃。”
托比點點頭,堅定地回答:“Yes!”我在心裏暗笑,這母子倆,還都挺倔!
下午,蘇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國菜。我心領神會,托比告別愛吃中國菜,
一定是蘇珊覺得托比中午沒好好吃飯,想讓他晚上多吃點兒。
那天晚上我施展廚藝,做了托比最愛吃的糖醋裏脊、油悶大蝦,還用義大利麵做了中國式的涼麵。
托比最喜歡吃那種涼麵,小小的人可以吃滿滿一大盤。
開始吃晚飯了,托比歡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蘇珊卻走過來,拿走了他的盤子和刀叉,
說:“我們已經約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飯,你自己也答應了的。”托比看著面容嚴肅的媽媽,“
哇”地一聲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餓,我要吃飯。”“不行,說過的話要算數。”蘇珊毫不心軟。
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說點好話,卻見兒子對我使眼色。
想起我剛到美國時,兒子就跟我說,在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時,別人千萬不要插手,
即使是長輩也不例外。
無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頓飯,從始至終,可憐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車裏,眼巴巴地看著我們三個大人狼吞虎嚥。
我這才明白蘇珊讓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發脾氣扔飯碗時,
一定會想起自己餓著肚子看爸爸媽媽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經歷。餓著肚子的滋味不好受,
況且還是面對自己最喜愛的食物。
臨睡前,我和蘇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問:“媽媽,我很餓,現在我能吃中國麵嗎?”
蘇珊微笑著搖搖頭,堅決地說:“不!”托比歎了口氣,又問:“那等我睡完覺睜開眼睛時,可以吃嗎?”“
當然可以。”蘇珊溫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況下,托比吃飯都很積極,他不想因為“罷吃”而錯過食物,再受餓肚子的苦。
每當看到托比埋頭大口大口地吃飯,嘴上臉上粘的都是食物時,我就想起外孫女。
她像托比這麼大時,為了哄她吃飯,幾個大人端著飯碗跟在她屁股後面跑,她還不買賬,
還要談條件:吃完這碗買一個玩具,再吃一碗買一個玩具……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這身
有一天,我們帶托比去公園玩。很快,托比就和兩個女孩兒玩起了廚房遊戲。
塑膠小鍋、小鏟子、小盤子、小碗擺了一地。忽然,淘氣的托比拿起小鍋,使勁在一個女孩兒頭上敲了一下,
女孩兒愣了一下,放聲大哭。另一個女孩兒年紀更小一些,見些情形,也被嚇得大哭起來。
大概托比沒想到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蘇珊走上前,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她一聲不吭,拿起小鍋,使勁敲到托比的頭上,
托比沒防備,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來。蘇珊問托比:“疼嗎?下次還這樣嗎?”
托比一邊哭,一邊拼命搖頭。我相信他以後再也不會這麼做了。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輛淺藍色的小自行車,托比非常喜歡,當成寶貝,不許別人碰。
鄰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幾次,要騎他的小車,托比都沒答應。
一次,幾個孩子一起玩時,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騎上小車,揚長而去。
托比發現後,氣憤地跑來向蘇珊告狀。蘇珊正和幾個孩子的母親一起聊天喝咖啡,
便微笑著說:“你們的事情自己解決,媽媽可管不了。”托比無奈地走了。
過了一小會兒,露西騎著小車回來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將她推倒在地,搶過了小車。
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來。蘇珊抱起露西,安撫了她一會兒。很快,露西就和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
托比自己騎了一會兒,覺得有些無聊,看到那幾個孩子玩得那麼高興,他想加入,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他蹭到蘇珊身邊,嘟囔道:“媽媽,我想跟露西他們一起玩。”蘇珊不動聲色地說:“
那你自己去找他們啦!”“媽媽,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懇求道。
“那可不行,剛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現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決問題。”
托比騎著小車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邊時,又掉頭回來。來回好幾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托比和露西又笑顏逐開,鬧成了一團。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蘇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聽說我來了,兩人開車來探望我們。家裏來了客人,托比很興奮,
跑上跑下地亂竄。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裝滿了水,提著小桶在屋裏四處轉悠。
蘇珊警告了她好幾次,不要把水灑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聞。最後,托比還是把水桶弄倒了,水灑了一地。
興奮的小托比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事,還得意地光著腳丫踩水玩,把褲子全弄濕了。
我連忙找出拖把準備拖地。蘇珊從我手中搶過拖把交給托比,對他說:“把地拖乾,把濕衣服脫下來,自己洗乾淨。
”托比不願意,又哭又鬧。蘇珊二話不說,直接把他拉到貯藏室,關了禁閉。
聽到托比在裏面發出驚天動地的哭喊,我心疼壞了,想進去把他抱出來。
托比的外婆卻攔住我,說:“這是蘇珊的事。”
過了一會兒,托比不哭了,他在貯藏室裏大聲喊:“媽媽,我錯了。
”蘇珊站在門外,問:“那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我知道。”
蘇珊打開門,托比從貯藏室走出來,臉上還掛著兩行淚珠。他拿起有他兩個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乾淨。
然後,他脫下褲子,拎在手上,光著屁股走進洗手間,稀裏嘩啦地洗起衣服來。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著表情驚異的我,意味深長地笑了。這件事讓我感觸頗深。
在很多中國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時,常常會引起“世界大戰”,
往往是外婆外公護,爺爺奶奶攔,夫妻吵架,雞飛狗跳。
後來,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時,提到這件事,托比的外公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孩子雖然小,卻是天生的外交家,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
他會很聰明地鑽空子。
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
甚至帶來更多別的問題。而且,家庭成員之間發生衝突,
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所以,無論是父輩與祖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
還是夫妻兩人的教育觀念有差異,都不能在孩子面前發生衝突。
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裏住了一周,準備回加利福尼亞了。
臨走前兩天,托比的外公鄭重地問女兒:“托比想要一輛玩具挖掘機,我可以買給他嗎?
”蘇珊想了想,說:“你們這次來,已經送給他一雙旱冰鞋作為禮物了,
到耶誕節時,再買玩具挖掘機當禮物送給他吧!”
我不知道托比的外公是怎麼告訴小傢伙的,後來我帶托比去超市,
他指著玩具挖掘機說:“外公說,耶誕節時,給我買這個當禮物。”語氣裏滿是欣喜和期待。
雖然蘇珊對托比如此嚴格,托比卻對媽媽愛得不得了。
他在外面玩時,會採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認為漂亮的葉子,
鄭重其事地送給媽媽;別人送給他禮物,他會叫媽媽和他一起拆開;有什麼好吃的,也總要留一半給媽媽。
想到很多中國孩子對父母的漠視與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婦。
在我看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美國媽媽有很多值得中國媽媽學習的地方
套一句俗語: 媽媽不壞, 孩子不愛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620&aid=4044217
回應文章
選擇排序方式
最新發表
最舊發表
認真是拚不過迷戀/侯文詠
推薦
2
B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鏡
歐西里斯
【撰文/侯文詠】
這次要跟大家談的是我小時候聽過的一句話,這句話是這樣的:「認真是拚不過迷戀(mi lua,閩南語)的。」
意思是說,做一件事能否成功,「喜歡」和「熱情」 是遠比「認真」「努力」更重要許多的。
這句話很多人聽來覺得理所當然。可是我們的主流邏輯卻認為我們應該「認真」「努力」追求熱門的、有用的行業、工作,而不是自己最「喜歡」或最有「熱情」的。好比說,現在最高分的學系,像是:醫學系、法律系、電機系……那麼,因為它是熱門的、有前途的,不管大家喜不喜歡,或有沒有天分,都應該「認真」「努力」讀書,想辦法考上那些科系。
支持這些論點的人不但會以過來人、老成的語氣告誡年輕人:「理想」是不能當飯吃的啦,而且還會有很多格言佐證這些論點,好比說什麼「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三更燈火五更雞」「合理的是訓練,不合理的是磨練」「把吃苦當吃補」「勤能補拙」……
這些論點固然有道理,但它最大的問題是假設人與人的條件與天分都是一樣的。而事實卻是:人與人天分是完全不同的。舉例來說:同樣兩個運動員,一位是和麥可喬登(Michael Jordan,NBA籃球明星)同樣身長198公分,體力、彈性、反應力種種條件都一樣的球員,另一位是和馬拉杜納(Diego Maradona,阿根廷足球明星)同樣165公分身長,一切的條件也都一樣。
如果有兩項運動—─就說是籃球和足球好了,沒有其他特殊理由,他們對兩種不同球類的興趣也差不多的話,依照個別條件,我們會鼓勵198公分那位去參加籃球隊,165公分那位去參加足球隊。但是如果是我們現在教育的主流邏輯,並不是這樣的。它的邏輯是:哪樣運動熱門,看起來比較容易功成名就,不管198公分、或165公分的運動員,通通讓他們去參加那樣運動。
就說通通參加籃球隊好了,198公分那位由於先天的條件,表現當然很容易就比165公分那位有比較好的表現,也比較容易獲得成就感,因此進入一種「熱情」「喜歡」的正向循環。另外一位165公分的球員由於先天的條件限制,他的努力結果,表現當然不如198公分那位球員。但教練卻告訴他:「你不夠努力,你不夠用功,你不夠認真。」
這個球員更認真、更努力的結果,雖然有進步,但得到的往往是更大的挫折。搞得這個本來可以在足球球場上成為像馬拉杜納那樣一個了不起的足球明星的運動員,卻在籃球場上失意、挫折、自我懷疑……
你說,這樣的教練很不合理啊。可是,我們偏偏就身處在這樣的不合理的環境裡,覺得好像非這樣不行。雖然這只是一個假設的例子,但真實的案例,比比皆是。
我有一個朋友,因為數理不好,在台灣只能念到錄取分數不高的專科學校,被家長認為是不會念書的小孩。後來父母親把他送到美國社區大學去念書。到了美國之後,他發現美國的教育制度分數考試並不是唯一的評估。他充分發揮了自己過去台灣受教育時被認為「不務正業」的搞社團的本事,組織同學、分配工作、討論議題……他特殊的組織、分析能力以及領袖魅力到了不同的環境很快就突顯出來。他在大三時轉到史丹佛大學,繼續完成了大學以及碩士、博士學位。畢業時,許多一流的國際大公司都提供職位,希望他去任職。最後他選擇了教書的工作,目前在英國的一所一流大學擔任教授。
一個在台灣被視為不會念書的小孩,為什麼能夠變成了英國一流大學的教授?
重點不在這個小孩聰明不聰明、認真不認真、努力不努力,重點是他如何、以及在什麼樣的評估標準之下,發展出他自己的生命。
因此,我說的「認真是拚不過迷戀的」,道理一點也不新鮮。回到人也是一樣的。那些生命中做起來特別容易做好、容易有成就感,並且讓我們迷戀的能力和特質就是每一個人的天賦。年輕的時候,再也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使命了: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給自己的天賦一個機會。然後想辦法發展那個能力,讓它成為我們將來生涯、生命發展的方向。
這樣的事情,本來是教練該幫忙我們的。可是很多時候,我們人生的許多教練並不這麼想。如果教練不教,那麼我們就得自己來。
我要說的就是這樣。
【完整內容請見《食尚小玩家》2010年第15期】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620&aid=405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