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微風網事
市長:imily  副市長: Hojuta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散文雜記【微風網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概述赤足跑步
 瀏覽3,209|回應1推薦4

Hojut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寧靜姐
tina-
A-Li

圖片:好像我在領跑 ^. ^

《概述赤足跑步》
鞋子是最不符合人類最原始最自然的人體工學產物,花樣款式百出的鞋子,說穿了背後無非就是商業利益而已。

參加馬拉松路跑活動一年多,以及經常長距離自我練跑,因為膝部不曾間斷的疼痛困擾,迫使我思索相關解決這惱人的問題。

2011.11.13參加了一場半馬(半程馬拉松21.095km),此前膝部早已有傷痛現象,緊接著隔週(2011.11.20)參加這輩子第一場全馬(全程馬拉松42.195km)又稱初馬 ,跑完之後膝部疼痛了很久很久,當時第二場北馬櫻花盃也早已完成報名手續,將於2個月後的2012.02.19舉行,我自行評估膝部的傷痛狀況,知道肯定無法去了,於是請跑友找人頂替,報名費早已繳完頂替者可領取贈品,純粹不想浪費資源。

跑友說找不到人頂替,而此之前我一直都在做物理治療,既然沒人頂替只好自己忍痛出馬,總算差強人意的完賽,之後每天都到醫院或診所做復健,經常一天跑兩處甚至中醫診所也不放過,因為某些治療儀器這家有而另一家沒有,舉凡熱敷、短波、干擾波、貼片電療、超音波、雷射、藥草蒸氣、草藥貼敷,以及醫生開的中西藥處方,真是琳瑯滿目,不可言喻。

初馬之後膝部疼痛就以散步解悶,因曾聽聞有人赤足跑步,心想既然散步何不乾脆赤足呢?就有樣學樣選擇一條路面極其粗糙的老柏油路來練走,從一步一腳印開始。

復健是一種物理治療有它的療效,依恃著它的療效我還是繼續參加馬拉松路跑,平常練跑沒間斷、復健也沒間斷,赤足練走一樣沒間斷。就這樣走了半年多,覺得腳底的抗壓與抗痛增強許多,於是開始練跑馬路,距離從幾公里逐次增加增長,跑了一陣子後把場地轉移到山路,自己設定目標一次復一次的自我考核,直到腳ㄚ能撐下5小時與40公里的距離,才敢自我認定階段訓練完成。

其實整個訓練過程,練走累積里程才300km,練跑里程也不過才430km,這樣里程與我所知道的其他人動輒上千之數,是小巫見大巫,之後就直接赤足參加了日期最接近的一場馬拉松路跑,第一次赤足跑馬成績比以前都好,跑完後隔日膝部也沒有運動過度後的不良反應出現。


人體物理學與人體生物力學的一個小小角落
《膝關節到底怎麼了?》
做一個實驗:
一組類似三節棍的組合物件(如上圖),每一節的上下部位不變,從5公尺高處以自由落體的方式垂直掉落地面,如此重覆X次後,再來檢視其結果。

物理知識告訴我們,如圖箭頭(1)的位置其損害程度,一定比箭頭(2)的位置嚴重。也就是說越下端、越先期觸地的部位,其受力的程度越大、受損越大。

物件是死的所以以人為方式反覆拿到高處往地面放手,但人體能自主行動產生體重加速度的力量,如果把這圖比擬成人的大腿、小腿、足部,經過長年的使用之後(尤其是力度強的運動),照理說應該是跗關節(1)先膝關節(2)產生損害現象。但在我們的實際生活裡,卻常聽到膝關節的病痛,少聞到跗關節的傷痛。

這到底是怎回事呢?於是導出幾個疑問:
1、跗關節比膝關節強壯?
2、膝關節本身太脆弱了?
3、因膝關節脆弱所以要鍛鍊股四頭肌?
4、足部因有鞋子保護所以跗關節較不易受損?
5、足部的結構相當完善被人忽略空有利器未善用?
6、因為鞋子的束縛讓足部應發揮的生物力量與整體結構弱化了?
7、本來應由足部處理的外力作用轉由膝部負擔?

人類既已進化為陸地生物,在陸地上活動不外是走就跑,在行動時最先承受作用力與處理反作用力的足部,其結構應該發展的相當完善,否則難以在地面生存,恐怕須再回到海洋生活。經絡學有足底按摩卻沒有膝部按摩,這也很耐人尋味。


~跑友送修跑鞋前貼圖之回應~(1)
我想除了標準平底鞋外,幾乎所有款式的跑鞋或球鞋,後腳掌那區塊的鞋底都比前腳掌那區塊來的高而厚。

因此事情況發生了,假設你是赤足跑步且非常標準地全腳掌著地,而且已跑習慣了,那麼當這情況發生在穿鞋子跑步時,就形成鞋子後腳跟先觸地的情形,那怕只是十分之一秒或百分之一秒。

因此,如果你不想讓這情況發生,則你必須調整成前腳掌先提早著地,也許只提早十分之一秒或百分一之秒。

這時話就要回過來說了:
1、跑步時你是想赤足好讓全腳掌自然、自在、均勻落地的跑?
2、還是為了符合鞋子前低後高造型,刻意調整跑姿,讓它形成一種非與生俱來的習慣,以適應穿鞋的跑法?


~跑友修補跑鞋完成後貼圖之回應~(2)
避震說白了就是跑步腳掌落地時產生的衝擊力,被鞋底吸收消化的作用,儘管那只是部份而已,因為鞋底質地是軟性的。跑步腳掌落地會產生作用力,有作用力就會產生反作用力,謂之「 回饋」。

鞋底因吸震的因素,這讓施予作用力的這方遇到阻絕(地表)後,必須立即反向「回饋」(反作用力)延遲了傳遞的時間,那怕是極短暫的時間,但這現象在物理學上應該是存在的。

跑步腳掌觸地後,單純就最先產生避震作用的位置來說,穿鞋者有二處:一是防護用途的鞋底,二是自身足部。而赤足者則只有一處:自身的足部,也就是說赤足跑步,比穿鞋跑步,少了一道被延遲的阻礙物。

如果一個跑者能像覆製羊「桃莉」那樣,被複製出與本尊條件分毫不差的分身,且足部皆能適應各種路面與路況,然後本尊與複製人來一次對比實驗,其結果依學理推論應是傾向一方的可能性較大。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517&aid=4888339
 回應文章
赤足跑全馬膝蓋竟然沒事
推薦2


Hojut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寧靜姐
A-Li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517&aid=4888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