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十七歲。生日那天,和我最好的朋友們一起度過,那是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一天。
我和弟弟從小就住在外公外婆家,父母總是早出晚歸,假日陪著我們的,只有阿姨們。作業本、聯絡簿,父母恐怕沒有真正的接觸過。
父母偶而難得放假,總會帶著我和弟弟外出走走看看,也許去過許多地方,但我卻不怎麼記得。小時候,我喜歡參加父母公司裡為小孩舉辦的一些比賽,我覺得,那是屬於我和他們溝通的唯一方式。
高中之前,我沒有去過同學家,因為媽媽不喜歡我到別人家,她寧願邀同學到家裡來玩,至少是她看的到的範圍,不會讓她覺得擔心。
小時候犯錯,被媽媽打是習以為常的事,只是唯一的不服氣、唯一讓我印象深刻的那次,是因為有人造謠,說班上有男生喜歡我而害我被打,讓我覺得很莫名其妙。
那次只不過是因為童軍課分組,我和班上的男生小育同一組,當天,我就被導師約談。回家之後,就莫名其妙的被打了一頓。她不相信我,還說我是不是也喜歡那個男生?我自己的母親竟然不相信我。那時的我很失望,甚至在想:我究竟是不是她親生的女兒?
國中時期是大人們所認為的叛逆期,或許是愛子心切的關係吧!總是把孩子們限制的死死的,於是,失去了夢想的天空。但我的國中時期,我並不覺得我自己是叛逆的。
升國二那年的暑假,我們學校裡來了幾位新老師,其中有一位英文老師,是來我們班上兼課的,那時的我覺得他年輕、有朝氣。在學校裡,認識我的老師有很多,我喜歡的老師也很多,而那時最喜歡的一位,就是新來的英文老師──皮卡(我們稱呼他皮卡,因為他的辦公桌上放了一張皮卡丘的圖片)。
他就像是一位大哥哥,與我們沒有太多的距離,也不像那些有著老舊思想的老師們,總是用成績來判斷一個學生的好壞,他會用心關懷我們每一個人,不僅僅是成績。但也或許是因為只有一個暑假,對他來說並沒有太多的責任和壓力吧!
二十歲的那年生日,母親送給我一條項鍊,雖然它不是價值連城,但在我的心裡,它卻是連接我和母親的唯一信物。
和母親的關係,大概是在我念了大學之後,才開始漸漸改善的。高中之後,彷彿才是我叛逆期的開始。雖然說是叛逆,但其實只是對媽媽偏心的態度,而對弟弟產生的一種心理妒忌吧!
小時候,即使知道媽媽比較疼弟弟,對我來說也覺得無所謂,因為除了母親之外,疼我的人太多,以致與對母親的依賴並不深。只是妒忌的開始,或許是因為對母親的依賴增加了,總希望她能夠再多看我一眼。
感情,是會累積的吧!大學之後,和家人見面的機會少了許多,但我和母親的感情,卻似乎更好了。我和母親一樣,不善於表達感情,對於愈親近的人,愈需要表達的情感,卻總是愈說不出口。只是我愈來愈明白,我和母親,是彼此唯一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