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George 心世界
市長:丁介陶 George 喬治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George 心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冬日雖憂鬱 但人們更常在溫暖的月份裡走上自絕之路
 瀏覽947|回應1推薦0

if1943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轉貼自張老師月刊

陽光季節最想不開……

照常理說,冬天是自殺盛行的季節,但新發現指出,人們更常在溫暖的月份裡走上自絕之路。

文/王幼玲

SARS疫情蔓延,發生了幾樁自殺的案件。媒體在報導時,都隱隱指向瘟疫當道,媒體渲染,所引發的人心淪落。

奈何他們竟度不過這一關?五月初,在台北市萬華區有位失業男子,由於曾到仁濟醫院看病,收到居家隔離令,卻因此備受鄰居的排斥、歧視,一時想不開自殺獲救。幾天後,有位香港商人從台北五星級飯店一躍而下,跌落中庭,還壓傷正在用餐的客人。他就沒躲過死神的召喚。

SARS的季節,是整座島陷入集體恐慌的季節,會不會也是自殺流行的季節呢?其實,除了前所未見的疫情外,心理學界最近還發現,自殺率與天氣變化有些關係。照常理說,冬天是自殺盛行的季節,但新發現指出,人們更常在溫暖的月份裡走上自絕之路。

做這個研究的是澳洲墨爾本貝克心臟研究機構﹝Baker Heart Research I nstitute﹞的蓋玟‧蘭伯特﹝Dr. Gavin Lambert﹞,他和同事研究澳洲維多利亞州長達十年的自殺率季節分布,發現和「憂鬱的冬季」﹝winter blues﹞比較起來,春、夏兩季更是自殺巔峰時期,在冬季時反而降到最低。

這種現象,可能和日光有些關聯。隨著每天日光時刻延長,自殺率似乎也隨著昇高,氣溫變化或降雨率,似乎都找不出這樣的關聯。

其實,過去已有類似的研究發現,長期曝曬在陽光下,腦部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即 5H-T﹞的量會增加,這種物質的增多,會直接導致憂鬱症。

所以,這幅關聯的圖譜,應該是這樣的。冬季月份由於較少陽光,我們腦部裡的血清素值一直偏低,等到氣候轉暖和,有陽光的時間延長,血清素的量暴增,如同春雪融冰,憂鬱症和自殺的數字也水漲船高。寒冷的冬天讓我們只想躲在被窩裡,但陽光,代表光明和熱情的陽光卻才會讓我們動了自毀的念頭,這似乎是件頗難想像的事。

要命的,如果是SARS加上亞熱帶的陽光,尤其是台灣這種全年皆夏的亞熱帶氣候,我們又將擁有什麼樣蹴然心驚的自殺率數字呢?我們的公衛專家似乎還沒有從這個角度進行研究,但我們總是能夠想像得到,夏天令人心煩,這個世界湧現出如此的動亂,也真的讓我們快樂不起來。

然而,根據蘭伯特的看法,避開陽光,並不會讓罹患憂鬱症的人心情好轉一點,打消自殺念頭。何其遺憾的,這個世界無法針對憂鬱症,設計出一套「暖陽治療」來。想要走上絕路人心裡一定綁滿了結,不會只是為了有沒有陽光。但蘭伯特說:「基於對腦內血清素分泌量的影響,陽光應該是拼圖中的一塊。」

在大太陽底下上演的SARS和層出不窮的自殺案件,原來,陽光也參了一腳。當年躺在木桶裡的哲學家戴奧真尼斯要亞歷山大大帝移開一點,不要擋住他的陽光,現在說起來,得為亞歷山大說句公道話,他是為哲學家好呢。

十大死因》自殺攀升 男性是女性兩倍


記者林怡婷/台北報導

衛生署公佈去年十大死因,其中肺炎及自殺死亡人數大幅增加,肺炎死亡人數比前年增加七百八十四人,自殺死亡人數比去年增加兩百七十二人,而意外事故死亡則減少百分之十三,慢性肝病、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減少約一成。

衛生署指出,去年共有三千零五十三人自殺,平均約每三個小時就有一人自殺。男性自殺死亡人數約為女性的兩倍。若以年齡層來看,廿四歲以下的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增加百分之十八點一,廿五到四十四歲增加百分之十七點一,自殺已成為青壯人口的第三大死因。

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表示,社會步調愈快自殺率也會越來越高,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尤其碰到經濟不穩定,或者遭逢劇大變動都會讓自殺率明顯上升,例如九二一地震發生後那幾年間,南投縣的自殺率都高居全省之冠,今年SARS疫情是否會造成自殺率上升,值得注意。

衛生署署長陳建仁說,自殺率的逐年上升是很大的警訊,國人的心理衛生是下一個衛生署的重要課題。

去年肺炎死亡人數大幅增加,其中六十歲以上因肺炎死亡人數增加七百五十二人,佔絕大多數。

陳建仁表示,典型肺炎在國外老年人身上致死的比例原本就高,尤其老人常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所以罹病後的死亡率會因此增加。雖然台灣已經為老人施打流感疫苗,但流感疫苗只能讓肺炎發生率下降二到三成,因為造成肺炎的原因很多,絕大多數典型肺炎都不是流感引起,這類病例的治療因抗藥性愈來愈普遍會更形棘手。

統計顯示,去年事故傷害死亡人數較前年減少一千零廿四人,減幅達到一成一,是從六十七年以來事故傷害死亡人數的最低點,其中又以運輸事故減少最多。

【2003/06/11 聯合報】

十大死因》去年逾3000人自殺身亡


記者吳佩蓉/報導

衛生署公布91年國人十大死因,其中憂喜參半。衛生署長陳建仁指出,受人口老化及抗藥性肺炎影響,肺炎死亡率激增;而十年來自殺死亡率上升,顯示國人心理健康亮紅燈,已成一大警訊。不過,91年事故傷害及腦中風死亡率均下降1成多,相關交通安全政策及早期篩檢也保住不少寶貴性命。

根據衛生署統計,近十年來國人肺炎死亡率以民國87年每十萬人口20.37人最高,不過,自87年推出高危險群老人免費接種流行性感冒疫苗以來,88、89年肺炎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但90、91年肺炎死亡率再度攀升;衛生署長陳建仁指出,老人打流感疫苗只能減少2-3成肺炎死亡率,但是,人口老化及許多老人長期臥床、抵抗力下降,再加上近年來抗藥性肺炎增加,都使肺炎再度成為老人奪命殺手,91年肺炎死亡率增加15%,因肺炎死亡者較前一年多784人,增加趨勢最明顯。

而國人自殺率逐年上升,不但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也已成國人健康隱憂。91年共有3053人自殺身亡,較前一年增加272人,自殺死亡率增加1成;陳建仁指出,在自殺死亡率多出1成的數字背後,顯示自殺發生率增幅一定更為驚人,他認為,自殺死亡率不斷上升已是國人健康重大警訊,衛生署除了針對精神病患等高危險群進行追蹤及自殺防治外,也應對全民的心理衛生加強輔導。

不過,在91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因事故傷害及腦血管疾病死亡者均較前一年減少1000人以上,其中事故傷害死亡率減少13%、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少11%;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指出,尤其是15-44歲青壯人口減少最多,顯示騎機車強制戴安全帽及開車繫安全帶等交通安全政策奏效。

而因腦中風等腦血管疾病遽逝者也明顯減少,他認為,從中風、心臟病、糖尿病及慢性肝病、肝硬化等慢性病死亡率均有減少的趨勢來看,顯示民眾已了解疾病早期篩檢、早期治療重要性,顯示這些和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相關的慢性病,仍有改善空間。

【2003/06/11 民生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474&aid=169935
 回應文章
疑點:血清素暴增與自殺的關聯
推薦0


丁介陶 George 喬治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這是篇有趣的報導,自殺率較高的季節居然是春、夏兩季,這真的是與一般在研究憂鬱症的自殺率與季節關係時有相當的出入。甚至報導中有關陽光與自殺的關聯,我個人也覺得有些混淆,不知是記者寫錯了,還是寫得不夠詳盡:「所以,這幅關聯的圖譜,應該是這樣的。冬季月份由於較少陽光,我們腦部裡的血清素值一直偏低,等到氣候轉暖和,有陽光的時間延長,血清素的量暴增,如同春雪融冰,憂鬱症和自殺的數字也水漲船高。寒冷的冬天讓我們只想躲在被窩裡,但陽光,代表光明和熱情的陽光卻才會讓我們動了自毀的念頭,這似乎是件頗難想像的事。」

因為一般的科學研究都認為「血清素低」是導致憂鬱症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然而這篇報導指出血清素的暴增會讓有憂鬱的人也想自殺,甚至自殺率會高於冬季。因此患有季節性憂鬱症的人,通常會被建議可以曬曬陽光以促進腦內血清素的增加。

當然我認同陽光只是憂鬱症治療的一部分,甚至現今主要的治療法是以【認知行為治療法】加上【藥物療法】雙軌並行,而非只是單純倚靠陽光。

如果撰文的記者可以說明多些有關血清素暴增與自殺的關聯,可能有助澄清相關報導的疑點。


George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474&aid=17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