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George 心世界
市長:丁介陶 George 喬治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George 心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性與人生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由《青春達人》手冊來關心台灣性教育發展
 瀏覽845|回應0推薦2

丁介陶 George 喬治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二媳婦
華碩

    杏陵醫學基金會  

近日媒體連番報導《青春達人》自學手冊所引發的爭議,其中有認為它是一本良好性教育教材的正向支持者,也有認為其用語不當、過於情色的反對聲浪,正反兩方為了《青春達人》是否粗鄙、是否太過開放、是否已逾越,甚至玷污性教育殿堂等看法,口水戰不斷。杏陵多年來在為取得學生、家長及教師於性教育認知的平衡點上不斷用心,但由這諸多紛歧的意見看來,似乎還是錯估了大家在性教育上進步的腳程。惟由於這個事件,能夠讓社會大眾願意正視性教育議題,不啻亦是好事一樁。

「不會教?」「怎麼教?」「教什麼?」是杏陵這些年來持續收到的求救訊號,「吃力不討好」也一直是家長或教師在進行性教育時的心情寫照,家長擔心一不小心就被孩子問得瞠目結舌、臉紅心跳;而教師則擔心是否教完這門課,就要接到家長的投訴電話,指責教師在課堂上做了不良示範。大家都害怕性會變成青少年「羞於啟齒卻勇於實行」的行為,但又無法力挽社會變動的狂瀾。不只是《青春達人》,杏陵十多年來發展的教材,大都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然而,即便經過這麼長時期的宣導,社會對於性教育還是有許多誤解存在,也才會讓這一本手冊突然受到各界的關注。杏陵有責任,也有義務為這一個事件提出聲明,但目的不是為了「斷章取義」的無稽指責來辯解,只是想為多年來推廣性教育的立場,做再一次意義的重申。倘若大家也都認可性教育的重要性,那是不是我們可以一起共同來思考以下對《青春達人》的指責,究竟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一、性教育可以自學嗎?

  有人提出質疑,像《青春達人》這樣的手冊,是否應該留給青少年自學?能夠有這樣的質疑,代表的是社會對於性教育並非漠不關心,而這也正是杏陵多年來所希冀的結果。

性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應該在生活中進行與落實,尤其當媒體充斥著各種腥膻色的報導或是影像時,我們多麼希望家長能夠共同來分擔對孩子的性教育工作。然而,有太多的家長只是把性教育的責任交給學校,使得教師順理成章的成了性教育的重要傳達者,而訓練教師的性教育知能,也就成為杏陵的首要任務。

這些年來,杏陵辦了多場的研習,讓許多的教師更懂得如何陪著孩子處理性的困擾與無助,但同時也看到了許多實際上無法克服的問題,尤其是考科的學習剝奪了青少年學習健康的時間與機會,而健康教育專業師資的嚴重缺乏,再加上擔心「性教育」過度敏感,教育體制僅敢大力推廣「兩性教育」或「性別平等教育」等,不但無法真正落實性教育,同時也對性教育的生存產生極大的威脅。然而在現實環境,還有多少孩子對於自慰充滿了罪惡感,又有多少孩子會拿性器官開玩笑。「性」是終其一生的學習,其中許多的價值澄清及做決定的技巧,必須藉由生活經驗的分享及開放的討論才能達成,當家長與教師都沒有辦法完整的、有系統的將性教育傳達給孩子的時候,難道要讓孩子像我們一樣自行摸索,在「性」的一路上跌跌撞撞的成長嗎?

我們也不願意讓孩子用自學的方式來學習性教育,前幾年我們編製了性教育的教師手冊(現在應該有許多國中老師仍以其為教學素材),然而,我們發現,在正規教育體制未改變的情況下,即便辦了幾場研習訓練,還是不足以讓所有青少年都能接受完整的性教育教學。延續教師手冊再發展《青春達人》自學手冊,其實也是不得已的下下策,但至少它提供了家長可以跟孩子們溝通的工具,也做為孩子們澄清價值的依據,讓他們有自行討論的機會,這總比拿著傳媒的錯誤內容當正確性知識,「只敢做、不敢說」的情況來得好。我們最期待的是,能有更多的健康教育專業師資、能給現職教師更完整的健康專業在職進修機會、讓健康教育能夠更受到教育體制的重視,如此,性教育教學才能真正得到落實。 

二、要等發生了才來教?

  「難道要為了那5%發生過性行為的青少年,教導性行為與保險套使用嗎?」有家長這樣反映著。聽到這樣的議論,不禁莞爾,似乎當所有的議題一接觸到「性」,就變得敏感而尖銳起來。「拒菸」、「拒檳榔」這些健康議題,難道不也是以「預防勝於治療」的觀點在做教育的嗎?為什麼就從來沒有人質疑,先教拒絕菸跟檳榔,難道只是為了已經有吸菸及嚼檳榔習慣的孩子嗎?

  當報章雜誌充斥著青少年為情自殺、殉情或情殺等新聞,再加上數據顯示青少女未婚懷孕率、墮胎率及學生罹患愛滋病的比率年年升高,這些孩子是不是在事件發生之後還有被教育的機會?會發生這些社會悲劇,該被譴責的是這些孩子的無知與衝動?還是應該要反省我們這些大人,不敢承認孩子所接觸的世界已不是我們想像的單純,不敢與孩子討論連自己都臉紅心跳的問題?究竟是認為孩子不需要知道,還是自己跨不出那一步。

  依據行為科學理論,無知與衝動,都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讓孩子清楚每個事件的原理原則與因果關係,只要你讓孩子自由開放的討論,在每個事件發生前做出自己的決定,做過實際的演練,有很多的悲劇都可以被避免。以拒菸為例,先了解會遭遇什麼樣的誘惑,演練過拒絕的技巧,才知道遇到誘惑時可以如何應對。吸了菸、嚼食了檳榔都可以再戒,但不正當的性關係、不預期的性行為,卻可能對孩子的一生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性與愛,真的要等發生了再教嗎? 

三、手冊用語太粗鄙?

  自學手冊既然標榜自學,就必須讓對象群覺得有吸引力;以行銷的角度來看,能引起對象群閱讀的動機,才是行銷成功的第一步。檢討過去各種發給社會大眾的單張小冊,常常是在沒有針對對象群設計的情況下,立即喪失了其被閱讀的契機,即使其有再豐富、再詳盡的內容,也沒有被接受的機會。而《青春達人》在設計之初即定位為自學手冊,在沒有教師進行教學配合的情況下,要讓孩子接受,就必須突破教條的窠臼,用孩子的流行語言以及面對的周遭情境進行設計,才能吸引青少年閱讀。這些所謂粗鄙的語言,就是青少年在生活中所運用的、所聽到的語言,也是在媒體環境中大家習以為常的用語。倘若青少年自學手冊不能融入青少年的次文化,試問這樣的手冊跟傳統教科書有什麼兩樣?又如何同理青少年,或是讓青少年覺得『對!這就是我的生活!』,而願意進一步去採行書裡的價值澄清活動或是做為學習典範。

《青春達人》編輯群都是跟國中生最親近的國中老師,他們用細膩的觀察力將青少年的流行用語以及青少年常面臨的負面情境融入教材,這是一個引導學習的過程;然而,許多情節在被斷章取義後,卻成了支離破碎的負面教材。惟教學歷程本就是連貫、不能切割的,倘若僅只摘取一頁甚或一句話,就想代表整本手冊的教學,那這樣的性教育是否也太過窄化了。

倘若能陪著孩子學習,讓孩子明白他們的次文化用語不雅,當然會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也是我們最期待手冊被運用的學習型態,但也別因此而忽略「學習者為中心」的媒體設計前提。

我們無意為爭議辯解,但亦同意,在大家都能接受、認同的情況下,教育的推動才能更具成效、更為順利。因此,我們也在日前針對這些爭議進行討論,將會在不影響手冊目標、宗旨的前提之下,進行修改。 

四、國中生怎麼會呈現性愛現況?

  「性」是全人的性,談的是親密人際關係,是愛的真諦,而非只將焦點放在生殖器官或是性行為。也因此,性教育不能單純只教知識,必須強化學習者價值判斷的能力,唯有充分運用行為科學及教學理論,才能讓這樣的教學產生果效。在《青春達人》手冊中,每個單元都是環環相扣的,無論在內容的連貫、教育內涵的表現、圖文的編排等設計,都在誘導讀者循序漸進地依手冊單元流程進行學習,並能有興趣的將整本手冊讀完。

  而備受爭議的單元一,在教學活動中期待學生能勾畫出自己的「性」福未來,在教學歷程的作法上,這是一個建立願景的方法,讓學生思考過去、現在與未來,重點在於由過去的性現況,了解自己現在要怎麼做,才能讓兩性之間的相處更好,未來又應該怎麼經營性與愛的關係。這是一個採取行動方案的基礎,當建立好自己的在兩性相處上的願景,就不會在不適當的時刻做出承諾,甚或是做出違背自己願景的行為。

不可否認的,「性愛」是一個敏感的詞,即使我們在手冊中清楚說明「性絕對不只是肉體上的結合,美好的『性』應該回歸到『愛』的心靈層面…性應以愛為基礎,有愛的性才是值得我們努力追求的」(文字出自原手冊),但畢竟「性愛」太容易被認為是「性行為」的同義詞,對青少年來說,在沒有配合教學的情況下,的確有其不妥之處,這是手冊中最需要進行修正之處,也是杏陵最該為這本手冊對社會大眾說聲抱歉的部分。然這是文字的誤植,而非教學方法上的疏失,這樣的教學策略還是值得被應用於健康行為改變,其成效也已在國內外多有實證基礎。  

以上的澄清,只是希望這樣一本教材不要因此而被污名化。這或許不是一份完美的教材,在聽詢各方意見的同時,我們也重新檢視了整本教材,調整缺失,然而卻不希望因為這樣的聲音,讓現在的性教育又退回到十年,甚至二十年前以道德為唯一訴求的性教育。這是一個多元價值的社會,在民主思維下,性教育的推動本來就需要大眾的聲音及平衡的報導,在一味苛責這本手冊的同時,杏陵更希望教育者或是家長,能夠想一想,究竟我們要給孩子怎樣的性教育;在「性」相關負面新聞層出不窮的同時,是不是要認真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去陪著他們面對「性」的恐懼與矛盾,讓孩子知道,當他們懂得為自己的「性」負責時,「性」就會有它美好的一面,這才是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474&aid=162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