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銘記流言板
市長:mingji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銘記流言板】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62)「國寶」 - 上帝都要說不是祂創造的
 瀏覽3,923|回應3推薦5

mingj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Qooo
mingji
Q000
evergreen
KILLpestU

銘記流言板(62)「國寶」 - 上帝都要說不是祂創造的

有「學人」﹑「文化人」﹑「外國人」﹐「因為」經過「研究」﹑「考證」﹐證實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文公韓愈也嗜食檳榔﹐證實在某時段裡﹐嚼檳榔的嗜好在中國某些地區是蠻普遍的﹐證實當時人甚至以嚼檳榔而造成的「黑齒」為美(是否當時所嚼檳榔就加入紅灰﹑荖葉)﹐「所以」歸納結論檳榔文化﹑檳榔西施文化是「城鄉變化的敏捷反應」﹑「檳榔攤呈現了建築學的新面貌」﹑「美麗的俗文化」﹐簡直就是「國寶」﹗再「訛勒」下去﹐我看上帝都要說檳榔不是祂創造的﹐免得爭了功﹗

我們不妨用同樣的角度來「考證」﹑「欣賞」中國過去的另兩個「國寶」 – 先說女性的「裹小腳」﹗「小腳」可不是在某一時段﹑某一地區流行﹐而是有千年之久﹑全中國好人家女性必裹的「輝煌」歷史﹗詩人吟詠小腳蓮步輕移「婀娜多姿」的美妙﹐千年之前﹐宋朝飄逸瀟灑文豪蘇東坡﹑變法硬漢王安石﹑禮教大師朱熹﹑精忠儒將岳飛﹐到民國「我的朋友」胡適這些大人物的妻子﹐我不用「考證」﹐只「猜想」﹐就知統統是裹小腳的。有些「文人雅士」還喜聞女子小腳之味呢﹗有錢人家婦女的裹腳布可講究呢﹗必也「呈現一定程度織布﹑圖紋設計的新面貌﹗」

再看明季到民初中國人的「吸食鴉片」﹐不論家居生活或交際應酬中﹐達官貴人﹑市井之徒﹑公子佳人莫不「悠然」躺下吸一口鴉片便似「見南山」的神仙了。這還不夠流行嗎﹖否則﹐當年「淒美」﹑「殺人」的鴉片戰爭也不會上演了。而鴉片戰爭上演過後幾十年﹐徐志摩的情人陸小曼不就聽說也在鴉片仙班之列﹖這中國人的視死如歸道山﹐還不夠「浪漫」嗎﹖

我們要保存「裹小腳」﹑「吸鴉片」這兩項「國寶」級的「俗」文化嗎﹖我們可以因為「國寶」具有考據上的真實性﹐現實存在的普遍性﹐便做出這種讚美﹑保護「這種國寶」的無聊﹑危險﹑完全不對的歸納結論嗎﹖

凡由歸納經驗而得出的「真理」﹐恆得受更後更具說服力的經驗事實修正。越經長時間不需修正的經驗真理〝或許〞越證明其正確性。但對於曾被認為不裹就是離經叛道的「裹小腳」﹐中國人居然要歷千年才「發現」它不是「真理」而是戕害身心﹑摧殘健康的「暴力」﹗「裹小腳」存在千年始遭棄﹐並不是證明了「裹小腳」這個「真理」的健康﹑耐久經得起考驗﹐只是說明了中國人的愚昧無知﹑覺悟性超慢﹗到今天﹐「裹小腳」﹑「吸鴉片」的靈魂又以「嚼檳榔」來「呈現文化的新面貌」﹐銘記夫復何言﹗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444&aid=198107
 回應文章
(62D)檳榔本色
推薦0


mingj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銘記流言板 (62D )檳榔本色

曾幾何時﹐台灣的檳榔西施變得羞於見 ( 外 ) 人﹐見了就會被矮化﹖

猶記得﹐ 6 年前本土的專家﹑學者﹑藝術工作者座談歸納 ﹐所謂檳榔文化﹑檳榔西施文化是「城鄉變化的敏捷反應」﹑「檳榔攤呈現了建築學的新面貌」﹑「美麗的俗文化」﹐簡直就是「國寶」的結論﹐就像發生在昨日般的鮮明﹑煥發﹗

台灣的本土燦爛檳榔文化﹐難道一下子就敗壞而恢復致癌的本色﹐變得不能代表台灣特色﹖

是西施配不起檳榔﹐還是文化配不上檳榔﹖

(62)「國寶」- 上帝都要說不是祂創造的   致癌的「國寶」  (62C) 檳榔 與 台灣的希望

<< 華視新聞 2009-03-17>>

中國安利首發團最後一天將在台中吃晚餐,席間將擺設七彩霓虹檳榔攤,由檳榔西施招待陸客品嚐檳榔,不過,檳榔文化真能代表台灣特色嗎?有民眾不太認同。

從台中交流道下來,檳榔攤一家接一家,檳榔西施個個吸睛度破百,這種畫面只有台灣才有,但稱得上是台灣的特色文化嗎?不管是不是,安利首發團指名要看。去年陸客團來玩,到南投中潭公路開眼界,檳榔西施還上車請陸客吃這台灣口香糖,這次台中市決定好好款待,要西施們端檳榔給來自對岸的客人品嘗,不過有檳榔西施很不認同。從業人員不想被矮化,民眾看法也兩極,想出這點子的公關公司請台灣民眾別想太多,他們只是單純行銷台灣。

台灣特產各式各樣,不過,外交眼光獨到的胡志強,決定下重藥,祭出吃起來辛辣,看起來也辛辣的檳榔跟西施,要陸客團留下深刻的台灣印象。(綜合報導)

<<嚼檳榔 讓他們「丟臉」>>

【聯合報 ╱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7.06.30 03:39 am

台灣檳榔文化博覽會昨天在高雄市登場,推銷檳榔文化。在台北市的衛生署,趕緊找來三名口腔癌病患,以傷殘的顏面,細數嚼檳榔讓他們失去雙頰、舌頭的慘痛經驗,提醒大家不要嚼檳榔。

高雄工商展覽中心昨天開始舉行台灣檳榔文化博覽會與檳榔西施產業學術論壇,現場花招百出,甚至請出外國辣妹來當西施,噱頭十足。衛生署趕緊提醒大家健康的重要。

六十歲的蔡林樟,早在廿八歲就診斷出口腔癌,卻仍難以抗拒檳榔。輕忽檳榔的殺傷力,不但讓他徹底失去外貌,還失去一手創立的房屋仲介公司及飯店的工作,一度只能靠賣菜、送報為生。

蔡林樟廿歲就開始吃檳榔,不過八年,就發現罹患口腔癌,做完化療,檳榔照嚼不誤,他吃力地說,「那是生死關頭,但我沒聽醫師的勸告」。

一直到四十五歲口腔癌復發,蔡林樟才下定決心戒掉檳榔。他說:「因為長出的腫瘤又大又硬,連口水都嚥不下去,刺痛得不得了!」他捲起長褲,左大腿露出長長一道疤痕,這是他切除左臉頰後,醫師取大腿肉重建臉部留下的痕跡。

即使不再嚼檳榔,蔡林樟仍沒能保住右臉頰。從右胸取下來的肉,勉強填補凹陷的右頰。不只如此,醫師還拉出他掉進喉嚨裡的舌頭,切除一大段後縫合,現在的他,不只沒了雙頰,還成了無舌人。

「十多年來,我只能靠流質食物維持生命!」蔡林樟說,就算喝口水,也要仰起,否則水會流出來,進不了喉嚨。

前前後後動了七次手術,讓蔡林樟數度想自殺,直到聽了證嚴法師「早上能下床,就是種福報」的一席話,加上自己有手有腳、耳聰目明,才不再自怨自艾。

四十五歲的張謂網,十多歲時因為好奇,開始吃檳榔,儘管在卅歲結婚時戒了這項嗜好,卻無法阻止口腔癌找上他。現在的他因為口腔癌,舌根被切除,只剩下短到不能再短的舌頭,不只如此,嘴巴還難以張開,這也是許多口腔癌患者面臨的窘境。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說,近十年來,國人每年新增口腔癌人數從一千七百人飆升到四千七百人,死亡人數則從近千人增加到兩千兩百人,最大的罪魁禍首就是檳榔。

【 2007/06/30 聯合報】

因為吃檳榔而罹患口腔癌、切除左右臉組織的蔡林樟昨天現身說法,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吃檳榔。 記者攝影



本文於 修改第 10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444&aid=3337756
(62C) 檳榔 與 台灣的希望
推薦6


mingj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mingji
h1kwg
Q000
笑周
evergreen
KILLpestU

因為吃檳榔而罹患口腔癌、切除左右臉組織的蔡林樟昨天現身說法,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吃檳榔。
記者胡清暉攝影

銘記流言板(62C)檳榔 與 台灣的希望

上面這一幀照片﹐說明了吃檳榔所可能得到的悲慘下場。

我在下面先節錄了2005年聯合報一篇對孫大川﹑胡德夫的報導﹐接著我貼出2007年6月30日聯合報那一篇有關台灣「檳榔文化」的報導﹐然後﹐再貼出2003/9/7醫療單位有關的研究報告﹐與我2003/9/14的短評。

孫大川﹑胡德夫在各自專業領域的才能﹐吾人予以適當尊敬﹐但他們對「吃檳榔」的觀點﹐與醫學專家的研究﹑統計結論﹐兩相對照﹐我便要沉痛指出﹐普遍存在台灣的一些非常沉溺的﹐代表無知﹑違反科學﹑缺乏理性的生活惡習文化。「吃檳榔」便是其一。

胡德夫固然是歌手﹐但孫大川可不是﹐而是教授。我還記得在2006年1月31日聯合報系一篇「相對論」報導孫大川﹑胡德夫的文章裡﹐也談到二人對檳榔的讚詞。認為檳榔汁對便秘很有療效﹐只要不加紅灰和荖葉﹐白居易﹑蘇東坡﹑朱熹都吃的﹐所以是好東西﹐所以孫大川的兒子長牙齒時﹐就讓他吃﹗到中國大陸雲南﹐還專程到熱帶植物園去找檳榔吃﹐不然癮來了難過﹐摘了一大串﹐一路吃到北京﹐津津有味﹐所以二人津津樂道﹗

效法一千年前對癌症一無所知之古人學吃檳榔﹐是有IQ的嗎﹖有人說抽香煙可防蛀牙﹐也有活到100歲的壽星翁一生都在抽煙﹐我們就全部推翻所有關於吸煙危害健康的醫學研究結論嗎﹖砒霜可以藥用﹐就可以人人自己把吃砒霜來當嗜好以助健康嗎﹖ 天啊﹗這樣的想法﹑說理﹐是有理性﹑知識之現代人的思維邏輯嗎﹖

可不要說﹐孫大川是原住民﹐有吃檳榔的傳統。台灣只有原住民吃檳榔嗎﹖ 即使不談影響健康﹐吃檳榔者滿嘴血紅﹐不時「血口噴人」﹐就算不加紅灰和荖葉﹐檳榔渣要不要吐出來﹖吃檳榔者﹐具備一個現代人衛生﹑清潔的正面形象嗎﹖ 光看台灣吃檳榔這一普遍現象﹐再瞧吃檳榔者對「吃檳榔精神」的那一籮筐高明「銓釋」﹑「維護」﹑「發揚」﹐就知道希望台灣捨棄民粹﹑建立真正理性的民主開放社會﹐是多遙遠的夢﹗

<<歌手 才是胡德夫最好的位置 ( 本文摘錄自【2005/12/20 聯合報】)>>

遲到的孫大川,才坐 下來,就從口袋掏出檳榔,自己拿了一顆,再整包遞給胡德夫。攤開溯及數代的家族譜系,卑南族的 東華大學教授孫大川向民歌手胡德夫說:「哥哥,你看,我的曾祖父跟你的曾祖母是兄妹。」胡德夫笑他:「我爸當年如果真娶了你媽,今天就沒有你啦。」 原住民對談,檳榔入口,話閘子全開。胡德夫說檳榔「有靈力」,孫大川說檳榔「可治病」,檳榔竟然也兩促成他們在十多年前開始建立的革命感情。........

<<嚼檳榔 讓他們「丟臉」>>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7.06.30 03:39 am

台灣檳榔文化博覽會昨天在高雄市登場,推銷檳榔文化。在台北市的衛生署,趕緊找來三名口腔癌病患,以傷殘的顏面,細數嚼檳榔讓他們失去雙頰、舌頭的慘痛經驗,提醒大家不要嚼檳榔。

高雄工商展覽中心昨天開始舉行台灣檳榔文化博覽會與檳榔西施產業學術論壇,現場花招百出,甚至請出外國辣妹來當西施,噱頭十足。衛生署趕緊提醒大家健康的重要。

 六十歲的蔡林樟,早在廿八歲就診斷出口腔癌,卻仍難以抗拒檳榔。輕忽檳榔的殺傷力,不但讓他徹底失去外貌,還失去一手創立的房屋仲介公司及飯店的工作,一度只能靠賣菜、送報為生。

蔡林樟廿歲就開始吃檳榔,不過八年,就發現罹患口腔癌,做完化療,檳榔照嚼不誤,他吃力地說,「那是生死關頭,但我沒聽醫師的勸告」。 一直到四十五歲口腔癌復發,蔡林樟才下定決心戒掉檳榔。他說:「因為長出的腫瘤又大又硬,連口水都嚥不下去,刺痛得不得了!」他捲起長褲,左大腿露出長長一道疤痕,這是他切除左臉頰後,醫師取大腿肉重建臉部留下的痕跡。

即使不再嚼檳榔,蔡林樟仍沒能保住右臉頰。從右胸取下來的肉,勉強填補凹陷的右頰。不只如此,醫師還拉出他掉進喉嚨裡的舌頭,切除一大段後縫合,現在的他,不只沒了雙頰,還成了無舌人。 「十多年來,我只能靠流質食物維持生命!」蔡林樟說,就算喝口水,也要仰起,否則水會流出來,進不了喉嚨。 前前後後動了七次手術,讓蔡林樟數度想自殺,直到聽了證嚴法師「早上能下床,就是種福報」的一席話,加上自己有手有腳、耳聰目明,才不再自怨自艾。

四十五歲的張謂網,十多歲時因為好奇,開始吃檳榔,儘管在卅歲結婚時戒了這項嗜好,卻無法阻止口腔癌找上他。現在的他因為口腔癌,舌根被切除,只剩下短到不能再短的舌頭,不只如此,嘴巴還難以張開,這也是許多口腔癌患者面臨的窘境。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說,近十年來,國人每年新增口腔癌人數從一千七百人飆升到四千七百人,死亡人數則從近千人增加到兩千兩百人,最大的罪魁禍首就是檳榔。

【2007/06/30 聯合報】

<<致癌的「國寶」(2003/9/14)>>

雖然檳榔致癌是早經證實的事﹐但讀到下面所附報載﹐能不驚心﹖

據另一報導﹐台北市立忠孝醫院牙科主任陳立愷表示﹐單單只嚼檳榔者,發生口腔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了廿八倍,而如果嚼檳榔之外又抽菸喝酒,口腔癌發生率比一般人高出了一百廿三倍。

當75%人口為華裔的新加坡連嚼口香糖都在禁止之列時﹐我們的「學人」﹑「文化人」﹑「教授」﹑「專家」卻在哄抬「檳榔」與「嚼檳榔」的「文化」身價﹗

我們應該讚美我們為突出「本土文化」正確性而準備犧牲生命的大無畏精神﹖還是要為我們又要做超越「東亞病夫」的「20世紀病夫」而自覺悲壯無比﹖

<<120萬紅唇族 一天吃3000萬顆檳榔>>

嚼食者年輕化 18歲至34歲占48% 原住民鄉民最常吃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新近一項調查顯示,台灣地區十八歲以上的吃檳榔人口,高達一百廿萬人,每人平均每天吃廿五點五四顆檳榔,總計一天吃掉超過三千萬顆,這些人的平均嚼食時間超過十四年。

學者擔心,國內吃檳榔的「紅唇族」,有年輕化、教育程度提高的趨勢。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在中華牙醫學會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上,提出「台灣地區各縣市檳榔嚼食率調查報告」,結果發現,台灣人嚼檳榔的盛行率,以每星期一天吃一顆以上來看,有百分之十一點二的人曾有嚼食習慣。據此推估,台灣地區十八歲以上的吃檳榔人口,約有一百廿萬人。

高醫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教授楊奕馨說,過去常認為,吃檳榔大多是低社經地位和年長者,但這項調查結果卻顯示,國高中程度者是主要族群,而且嚼食檳榔的年紀越來越輕。 調查顯示,高中教育程度的檳榔族佔四成四,國中程度者佔二成七;主要嚼食族群是男性,佔九成三;十八歲至卅四歲的檳榔族佔四成八。另外,嚼食人口中,勞力工作者佔八成四,同時有八成六的人有抽菸習慣。

如從盛行地區來看,以住在山地鄉的民眾最常吃,佔了三成六,其次依序為花東和南部民眾。楊奕馨擔心,許多檳榔族同時有抽菸習慣,而衛生署現在大力推行無菸職場觀念,這些人會不會因為禁菸而加重吃檳榔,值得關心。這項調查是在九十年間,針對台灣地區廿一縣市、北高兩市及三個原住民地區共廿六個區域,以家戶訪查方式,調查年滿十八歲成年人吃檳榔狀況,共回收一萬一千多分問卷所得到的結果。

 國民健康局指出,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今年八月已宣布檳榔是第一類致癌物,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喉和食道,而台灣男性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同時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五位,與檳榔不無關係。

【 2003-09-07/聯合報/A6版/綜合 】



本文於 修改第 10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444&aid=2290522
致癌的「國寶」
推薦4


mingj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mingji
cmp
HOWAREYOU
笑周

雖然檳榔致癌是早經證實的事﹐但讀到下面所附報載﹐能不驚心﹖

據另一報導﹐台北市立忠孝醫院牙科主任陳立愷表示﹐單單只嚼檳榔者,發生口腔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了廿八倍,而如果嚼檳榔之外又抽菸喝酒,口腔癌發生率比一般人高出了一百廿三倍。

當75%人口為華裔的新加坡連嚼口香糖都在禁止之列時﹐我們的「學人」﹑「文化人」﹑「教授」﹑「專家」卻在哄抬「檳榔」與「嚼檳榔」的「文化」身價﹗

我們應該讚美我們為突出「本土文化」正確性而準備犧牲生命的大無畏精神﹖還是要為我們又要做超越「東亞病夫」的「20世紀病夫」而自覺悲壯無比﹖

——————————————————————————————————
120萬紅唇族 一天吃3000萬顆檳榔
嚼食者年輕化 18歲至34歲占48% 原住民鄉民最常吃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新近一項調查顯示,台灣地區十八歲以上的吃檳榔人口,高達一百廿萬人,每人平均每天吃廿五點五四顆檳榔,總計一天吃掉超過三千萬顆,這些人的平均嚼食時間超過十四年。學者擔心,國內吃檳榔的「紅唇族」,有年輕化、教育程度提高的趨勢。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在中華牙醫學會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上,提出「台灣地區各縣市檳榔嚼食率調查報告」,結果發現,台灣人嚼檳榔的盛行率,以每星期一天吃一顆以上來看,有百分之十一點二的人曾有嚼食習慣。據此推估,台灣地區十八歲以上的吃檳榔人口,約有一百廿萬人。

高醫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教授楊奕馨說,過去常認為,吃檳榔大多是低社經地位和年長者,但這項調查結果卻顯示,國高中程度者是主要族群,而且嚼食檳榔的年紀越來越輕。

調查顯示,高中教育程度的檳榔族佔四成四,國中程度者佔二成七;主要嚼食族群是男性,佔九成三;十八歲至卅四歲的檳榔族佔四成八。另外,嚼食人口中,勞力工作者佔八成四,同時有八成六的人有抽菸習慣。如從盛行地區來看,以住在山地鄉的民眾最常吃,佔了三成六,其次依序為花東和南部民眾。
楊奕馨擔心,許多檳榔族同時有抽菸習慣,而衛生署現在大力推行無菸職場觀念,這些人會不會因為禁菸而加重吃檳榔,值得關心。這項調查是在九十年間,針對台灣地區廿一縣市、北高兩市及三個原住民地區共廿六個區域,以家戶訪查方式,調查年滿十八歲成年人吃檳榔狀況,共回收一萬一千多分問卷所得到的結果。

國民健康局指出,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今年八月已宣布檳榔是第一類致癌物,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喉和食道,而台灣男性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同時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五位,與檳榔不無關係。

【 2003-09-07/聯合報/A6版/綜合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444&aid=2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