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國空警2000預警機。
韓國軍事網站《韓國軍事防務網》2012年8月16日發表文章,對中國最新曝光的國產艦載預警直升機實物及中國航母日後的發展動向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為,中國新型國產艦載預警直升機上體現的濃重法國技術色彩,或預示中國在初步具備建造大型航母技術之後,將轉向借鑒法國技術建造西式航母。盡管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並非十分成功的設計,但日後的中國大型航母或將較多參照該型航母的技術。同樣受製於“戴高樂”號航母的教訓,中國或不會在短期內建造核動力航母。
首先,新型預警直升機或預示中國將開始借鑒法國航母技術。
隨着中國航母計劃的穩步快速推進,日後,中國航母將配備何種預警機就成為了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盡管之前中國的軍事網站上曾爆出類似美製“鷹眼”的固定翼艦載預警機,但通過對其進行的技術解讀來看,這類預警機即使最終研發成功,也不會裝備中國早期航母。有鑒於此,關於中國將采購俄製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的說法一直廣受關注,且近期的報道顯示,中國訂購的6架卡-31已經交貨。但奇怪的是,在曆次曝光的“瓦良格”號航母的試航圖片中,其搭載的艦載機模型裏不僅沒有卡-31直升機,而且竟出現了中國借鑒法國技術,在直-8直升機的基礎上自行研製的艦載預警直升機。有鑒於此,即使中國真的采購了俄製卡-31艦載預警直升機,多半也是出於技術對比的需要,借助法國技術自行製造的直-8艦載直升機才是中國最終的選擇。而此時法國技術的大量出現或預示,中國或將在基本具備艦載大型航母技術的情況下,轉向學習較之俄製航母層次更高的法製航母技術。
資料圖: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
眾所周知,盡管中國在曆史上曾經是一個航海大國,但進入近代之後,受製於自身的錯誤政策與外來的侵略,本國的航海與海軍建設一直處於低穀,即使經曆了新中國成立後對海軍的大力發展,中國海軍在整體的技術水平上較之西方傳統海上強國仍有劣勢。有鑒於此,中國若想在幾乎沒有任何建造並在實戰中使用大型水麵艦艇經驗的情況下,發展本國急需的大型航母,外來的技術參考無疑是相當重要的。截至目前,中國通過引進俄製退役或廢棄航母,已成功渡過了航母經驗積累的頭兩個階段。中國通過購進屬於蘇聯“基輔”級航母的“基輔”號與“明斯克”號,基本摸清了建造大型水麵艦艇的技巧,熟悉了航母的基本技術結構,具有了對航母的基本技術認識。隨後,中國通過從烏克蘭引進屬於蘇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瓦良格”號,基本掌握了大型航母的簡體結構,基本了解了在大型航母上起降固定翼艦載機的技術基礎,基本具備了獨立設計大中型航母的能力。但眾所周知,“瓦良格”號航母代表了蘇聯航母的最終發展成果,因此,在“瓦良格”號航母之後,俄製航母技術已無法給予中國任何有價值的技術支持了。麵對這種情況,中國或果斷的轉向了法國。
法國曾有一位航母專家曾對本國航母有過這樣的評價,“在西方的航母體係中,法國航母是個符合主流的異類”。事實也確實如此。法國不僅一直堅持發展中型航母,而且一直堅持采用常規起降方式,並在繼美國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將核反應堆裝上航母的國家。對於中國而言,“瓦良格”號從技術性能上並不完全符合自身的現實需求,西方的大型航母才是中國真正需要的裝備。但中國在設計與建造大型常規起降航母、大型常規航母裝備的諸如彈射器、大功率動力裝置方麵均存在局限。有鑒於此,中國或將在完全吃透“瓦良格”號的相關技術之後,先期建造排水量4至5萬噸的中型航母,在摸清並熟練掌握各種配套技術之後,再建造類似美製“小鷹”級的大型航母。而在目前這個階段,法國無論是從自身具備的航母技術,還是中法兩國的關係來講,都是最適合為中國提供航母技術支持的國家。
其次,中國或參照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建造大、中型航母。
中國是一個陸地、海洋大國,地理位置位於全世界的十字路口。因此,從現實需求來講,航母是中國海軍必備的關鍵性裝備。但受製於中國自身的技術與現實需求,中國不能也沒有必要從一開始就具備美國那樣的,具有全球戰力投射能力的巨型航母與特混編隊。就目前中國的需求來看,建立至少3個航母戰鬥群是合適的規模,其核心是4至5艘西方風格的西方大中型航母。而未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或將以法製“戴高樂”號航母為樣板,分兩步分別建造1級中型航母與1級重型航母。
眾所周知,任何一款成功裝備的出現與發展,都是與現實需求緊密結合的,對中國航母同樣是這樣。從印度積極發展中型航母的行動來看,在亞太海域,隻要不發生大的海上衝突,中型航母已經足以起到對周邊國家進行有效威懾,同時具備進行中低烈度的海上對抗的能力。盡管中國麵對的韓日與美國駐亞太力量比印度的假想敵現實也強大得多,但中國不會在短期內與這些國家走向全麵對抗,裝備一定數量的中型航母就已可滿足需要了。麵的這種需求,中國可借鑒“戴高樂”號航母設計一款整體類似但排水量稍大的常規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5萬噸,艦載機數量為40架左右,搭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具備連續執行15天中低烈度軍事行動的能力),分兩批共建造4艘,2艘部署在東海方向應對韓日,1艘部署台灣海峽威懾台灣,1艘部署南海威懾東南亞各國,從而使中國具備對本國領海基本的全範圍控製能力。
如果中國裝備了4艘中型航母,加上“瓦良格”號,中國將具備常備2個航母戰鬥群的能力,從綜合實力來講,中國在這一階段具備的航母戰力已經超過了任何時期的蘇聯海軍。而對於以航母立國的美國而言,中國航母的告訴發展無疑極大撼動了美國在世界上的航母優勢。有鑒於此,美國必將在亞太地區部署更多的大型航母。此時,中國不僅出於對抗美國,同時也為了保護自己在世界上日益龐大的國力利益,也必須發展大型航母。有鑒於此,中國或在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的基礎上進行結構優化與放大,設計並建造排水量類似美製“小鷹”級的常規大型航母(滿載排水量8萬至9萬噸,艦載機數量75至85架,具備連續執行16天高烈度軍事行動的能力)。建造規模為2至3艘,以1艘大型航母搭配1至2艘中型航母的方式,部署在周邊國家與美國的攻勢方向,或進行類似敘利亞內亂爆發後,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開赴地中海進行的那種威懾性遠洋巡航。
資料圖:中國航母平台。
第三,中國或將吸取“戴高樂”號航母教訓暫不建造核航母。
在提及世界各國的航母發展曆程時,一般觀點總認為美俄兩國代表了世界航母發展的兩種不同風格與最高水平。就風格而言,俄羅斯確實獨樹一幟,但就技術水平而言,真正在世界上處於第一梯隊的確實美法兩國。通過建造“克裏蒙梭”級航母,法國成為繼美英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具備在航母上常規起降固定翼艦載機能力的國家。而“戴高樂”號航母的誕生,則以其核動力裝置使法國牢牢坐穩世界第二大航母大國的寶座。但禍福相倚,正是“戴高樂”號航母的核動力裝置使這艘本來設計精良的航母,一直被視作並不完善的裝備。而由此產生的教訓也或將使中國在可預見的時期,不會建造任何規模的核動力航母。
按照美國發展核動力航母的經驗來看,核動力裝置主要賦予了航母超遠的續航能力,以及執行更高端作戰任務的能力。但從對航母這種裝備的實際需求來看,必須同時具備大量的遠洋作戰或部署任務,以及較強的核動力裝置的研發與生產能力,裝備核動力航母才是合適的選擇。但對法國而言,其在發展“戴高樂”號航母時,早已不是那個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可與日不落帝國分庭抗禮的龐大帝國。其海軍戰力很難影響地中海以外的區域。因此,其為“戴高樂”號航母裝備核動力裝置,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塑造“歐洲老大”的形象。而就法國的核動力裝置技術水平而言,盡管其之前研發了多款核動力裝置,但均僅裝備於潛艇,並無一款共水麵艦艇裝備的高性能核動力裝置。最終不得不在“凱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K-15核動力裝置的基礎上,為“戴高樂”號航母考法動力裝置。而以上法國在需求與技術方麵的迷失,正是造成“戴高樂”號航母尷尬現狀的根本因素。
中國在航母動力裝置與需求方麵,與法國較為類似。與法國相比,中國的核動力裝置技術基礎更為薄弱,除了研發了有限的幾型潛艇用核動力裝置之外,同樣未研發過裝備水麵艦艇的核動力裝置。且中國較低的研發水平與較少的裝備數量,也是核動力裝置的可靠性存在很大不足(這方麵的教訓從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核潛艇發展中可見一斑)。同時,盡管中國日後必將發展成為類似美國的全球性海上大國,但在可預見的時期,至少在中國發展國產航母的初期,中國是不需要在本國領海之外的海域進行涉及航母的大型海上軍事部署的。且通過美國常規動力航母在兩次伊拉克戰爭中不輸核動力航母的優異表現來看,在掌握充足海外不及能力的情況下,常規動力航母能夠滿足類似伊拉克戰爭的局部戰爭的作戰需求,這對於中國而言,無疑已經足夠了。作為比法國更理智,具有更大全球報複的國家,中國顯然會以更謹慎的態度發展航母,不會重蹈法國人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