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einigung
上世紀60年代以前,嚴冬季節的黃河蘭州段還是雪蓋冰封,時有“處處可通車馬”的冰橋任人徜徉觀賞!前人有詩曾記其景︰“午夜山搖地動聲,浮冰一擠大橋成。水晶截得黃流斷,人馬喧呼路不平”(清‧劉知漸《觀黃河冰橋》)。“疇昔經行處,途迷不敢前。三冬寒帶雪,一塔峭擎天。山骨清彌瘦,河身冰益堅。白雲笑相對,思與爾為緣”(近人慕壽祺《雪後望冰橋》)。清康熙蘭州舉人王綬之孫王光晟的《冰橋行》,更是惟妙惟肖地描述了蘭州冰橋生成的情景︰“朔風凜冽當空號,兩山黯淡寒雲高。大地陰森氣閉塞,銀漢膠結停波濤。一夜河凝駭神異,碎玉零瓊誰委積。錯落元冰大壑填,經過漫水如平地。邊陲遠接輪蹄多,渾忘足底凌蒼波。最是天公惜物力,澤堅應候通人過。往來雜沓樂安逸,百日銷溶歲可畢。峽行通仄山蟠紆,天下神橋此第一……”據《蘭州市志‧自然地理志》對“冰情”的記載,蘭州地區一般每至11月中下旬,氣溫便會降到零度以下,黃河岸邊或水流較緩的河汊里開始出現岸冰。隨著水溫的持續下降,河水開始結冰,愈來愈多的冰凌相互踫撞凍結,致使冰體增大。塊塊流冰涌至河道狹窄的桑園峽後,又與崖岸凍結,使河道水面越來越窄,最後完全被冰塊封蓋。隨後源源而至的冰凌,又因流通受阻形成新的冰蓋,遂逆流而上,致使蘭州段黃河水面從12月下旬到次年元月中旬完全封凍。“冰既堅,狀如積雪填于巨壑……不復知有河形。”直至二三月中旬才冰融解凍。據資料顯示,在1969年前的34年中,黃河就封凍過20次。
12月5日,黃河冰封河床堆起冰凌。
冰封河面布滿冰凌
12月6日,黃河沿岸群眾在加固堤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