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鐵血帝國
市長:vereinigung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鐵血帝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新驅逐艦的造價與新技術 -- 網友分析
 瀏覽503|回應0推薦0

vereinigu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新技術太多的首制船,不會出現“批量”入役的可能。錢學深提出過概念,記得的是新
技術30%以內可以控制,相關技術變化等因素要控制在總量50%以內,否則失敗的可能性太大,
屬於冒險。對於區域防空艦,不可能4條同時出現,但是可能批量性生產,在工期上控制。比
如,112下水,113開工,112試航一段時間認為沒問題,那麼113主機等安裝可以進行,將船殼
先搞出來,下水以後慢慢整設備。當然,這是詳細計劃的,在計劃中,一些有待試驗的關鍵性
設備屬於工程學上的控制點,這裡面的學問大了去了,就是控制問題,風險可控性。比如VLS
區域彈,船無所謂,可以先搞出來,控制設備等繫統先上艦,等待繫統成熟,這樣的改動量主
要是“軟”改動,冷射彈的重點是相控陣與導彈,對造船來說,問題不大,有問題的是結構,
VLS破壞了常規結構,這要試驗證實合理性,有風險性,當然,前期試驗如果可靠,這就不是
控制點,如果試驗認為有風險,這就成為一個控制點。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沒有太多,一條一
條的連續建造有可能,如果風險大了,即使連續建造,也會在速度上進行控制。

H9其實與S300PUM的作戰要求相當,與S300V的作戰要求是不一樣的。

051已經有相當於11號數據鏈在使用。16號數據鏈也是“相當”,我們沒有必要與北約交
換信息。相當於16號數據鏈是否三軍通用還待考證。112有兩個數據鏈天線。113是全國產短波
綜合通信繫統。

三代指控將使用數據庫、高速網絡、大型顯示屏幕等高新技術,區域防御作戰。
其實是葉利欽太慷慨了,我們得到許多不該 得到 的東西,普京不一樣了,也好,少了俄
國,我們的國貨能多賣一點,尤其是空軍,不能太依靠俄國,自己搞的安全。俄國還是問題不
大,隻是現在要價高了,不合算。

現在的軍工日子確實不好過了,爭取的東西如果搞不出來,那是大板子打屁股,決不客
氣的。

美國的采購體制確實非常優秀,全壽命費用等概念太棒了,比如JSF,簡直讓人沒法活了
。我們必須這樣來搞。這其實是一種競爭,先自己競爭,還要考慮和俄國競爭,比如某項技術
有了,俄國可能將不肯賣的東西賤賣了,軍工壓力非常大。不過這是良性競爭,研制還是舍得
投資,裝備就不好說了,要挑挑揀揀的考慮費效比問題。在戰略角度而言,雖然多研制,少裝
備有風險,但是軍工體制的改革也在進行,軍轉民來保護軍工的發展,讓軍工部門活下去,保
持生產能力,這確實是艱巨的任務。研究部門是另外的情況,其實研究部門的日子還算好過,
隻要能拿出成果就能活下去,不行的研究機構要關停並轉,國家對此也是在改革中。

無論如何,生產廠家與研究機構都不能再等靠要的混日子了,誰不能抓住機遇積極發展
,誰就要被淘汰了。

但是這樣的改革確實有問題,一個問題就是技術指標不斷變化,這讓人想起文革中的“
不斷加碼,永不定型”,當然這是隨便說說。還有就是少裝備在許多時候受軍費限制,變成不
裝備,這也是非常大的問題。裝備在許多時候要有耐心慢慢改,想一下子就裝備技術一流的還
要便宜的武器太困難,也不符合技術發展規律,對軍工要有必要的支持纔行。

美國的采購體制非常好,但是我們的情況並不一樣,美國失敗的起,我們在許多時候的
選擇餘地太小,以致於不能失敗。考慮費效比是應該的,以前不考慮費效比不正確,造成投資
的低效率,現在也不能唯費效比,許多東西要算總帳,不能價錢第一。

H9不容易,這樣的繫統搞出來是一次“大 躍 進”,相控陣的難題是信號處理等“軟”技
術,冷射對導彈的技術要求太高了,隻要出來,我們就可以認為,這比美國的標準導彈在許多
方面技術領先了。

區域防空艦的問題應該不是H9的問題,新東西太多,風險控制有問題,前期試驗如果扎
實,那麼風險減少,如果匆忙,這在決策上困難了。區域防空艦的前期擱淺,估計是決策問題
,而不是具體哪個繫統的問題。

萬噸左右,我一直不知道啥地方來的,我就沒發現有8000噸以上的計劃。

052太貴了,按西方標準,要2億美元,不過我橫看豎看,052分明就是“西方標準”。0
52的電子設備太多了,好像一個暴發戶一樣,而那些東西還不是俄國繫列的東西,沒辦法便宜
。比如,某國產制導雷達,發射機300萬人民幣。算了半天,我估計12-16億人民幣之間,參考
西方同類裝備的價格得出。一分價錢一分貨,沒法子。簡氏說當時進口兩套海響全繫統的報價
是8000萬美元,當時沒想通,現在看來非常有可能,指控、雷達等等,基本上將一條船的核心
給進口了,而海響又是出了名的貴。

區域防空艦的以前型號稱為052B,現在名稱不詳。052B不是052-I/II的改進,是全新艦。現
代級後繼采購是否進行還不清楚。168是搞笑,與區域防空艦根本挨不上邊,現在還在說168

052B隻會比051B大,而不會小,4800-5200不知從何而來。

970上面出現的是冷射大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相控陣不一定必須4面。傾斜布置相控陣天線是常規。對這樣的戰區防御繫統,可以任意想像去了,繫統太大了。海洋一號確實不錯,有對付潛艇的潛力。不知道新驅40億拿得下來嗎
052-I/II,我是覺得貴了,這不是單純的說價格,海軍裝備其實不應該對價格敏感。052的設
備太多了,這有理由相信一些設備有功能上的亢餘,或者說,不夠精減,是設備功能上的重疊
造成的某種程度的價格高昂,或者說,設計的指導思想的問題,這並不是設計問題。海軍需要一種舍我其誰的氣質,或者說,要有一種貴族氣質。海軍就是貴族,不能多考慮價格問題,海軍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是,一支海軍能獲得什麼樣的利益。海洋,從來都是勇敢者的事業,充滿冒險精神。海軍,從來都是要傾國之力來打造的,沒有貴族氣質的海軍,就不是一支好的海軍!
國防是購買安全,商業采購要付出安全代價,就這樣簡單。自己的東西差點,貴點,不要緊
,這是自己的東西,為了商業購買,那可能支付昂貴的安全代價的,原本就是購買安全的行為
,卻要付出安全代價,要慎重。所以我是國貨的堅定支持者。
海軍深受軍費的制約。比如,H2G,原本是反潛護衛艦,而我對其“反潛”深感失望,出來的
是通用護衛艦。海軍其實特別頭痛,需要大型反潛護衛艦,但是區域防空艦更是無法缺少,這
在投資上就出現問題了。我不知道是否“撥亂反正”了,我們需要的大型護衛艦一直沒有出現
,但是新驅也沒有出現,這隻能說海軍沒有資金同時支持兩個大項目,而“不對稱”的結果當
然是選擇新驅,這是面向未來的選擇。在技術上,大型護衛艦要容易許多。但願,不要出現為
了大護,再出現延緩新驅的進度,這都是海軍的需要啊。
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第三隻眼睛看海軍,要舍得投資。現在我們可能節約了一塊錢,但是
浪費了時間,以後,為了彌補這時間損失,也許我們需要付出一百元的代價。
海軍區域防空計劃,是一個龐大的繫統工程,或者在一些時候稱為“戰區防空”,整合海軍
的全繫統。比如區域防空艦計劃,戰區電子對抗04工程,戰區C3I等各種分繫統。區域防空艦
隻是其中一個部分,連核心子繫統工程算不上。
工程目的體現了PLA防御性質。
其實,海軍不建造航母,發展區域防空,純粹是沒錢,區域防空當然特別重要,但是這
與航母並行不悖。在急迫性上,區域防空顯然優先,因為海軍的威脅重點發生變化了。
在PLA裡面,海軍的規劃是最優秀的,這不是隨便說說,如果對區域防空計劃有了解,就
知道這樣一個龐大的工程其並行作業是多麼優秀,堪稱繫統工程的一個典範了。
海軍在試圖通過區域防空計劃將海軍作戰力量完全整合在一個高效的作戰繫統裡面,如
果計劃完成,那麼日本海軍將被遠遠拋在後面。作戰艦隻不過是平臺,而未來海軍是網絡中心
戰,中國海軍的區域防空正是網絡中心戰思想的一個體現。所謂的不對稱發展與跨越式發展,
不是看平臺力量,而是看繫統整合以後發揮的力量。


關於HHQ-9,或者說HQ9A,這要放在購買S300,KS1,FD/FT2000等因素內考慮,絕沒有那麼簡
單。或者說,區域防空彈不是9號工程也未嘗不可。
VLS計劃就更復雜,冷射彈在970上出現,但是熱射彈纔是重點。還有一個面目全非的HHQ7,
現在又在坐海觀潮這出現一種海軍專用VLS彈,說來真的話長。
關於新驅,112與113是052-I與052-II,編號的不同不是這樣簡單,112與113的變化其實特別
大,完全有必要給與兩個編號。然後167,其實167的計劃的就是延遲,為什麼?還是要考慮現
代級。然後新驅計劃大幅度後延,為什麼?因為海軍戰略發現變化,可以說海軍沒有了對新驅
的急迫感了,可以慢工出細活了。在167以前,還有970,可以說海軍對區域防空艦在原計劃裡
面是不惜血本的發展,但是表現出突然的停頓又是為什麼?技術是一個方面,主要是戰略發生
微妙的改變。
這一切還有兩個變量,航母與戰區防空繫統的平衡。嘿嘿,這要說不下去了。放棄航母,同
樣,區域防空艦就不是重點,海軍裝備的重點發生變化了,因為我們的威脅發生改變了。要充
分考慮臺灣局勢對PLA的深刻影響,我們的可能的敵人是美國,而不是其他。要先考慮戰略問
題。
戰略上,鄧爺爺說要近海防御,然後演變為PLA的積極防御,而對海軍,就是江核心的海上長
城。這些東西表面看來毫無關繫,但是戰略視角中,這些都是一脈相承的東西,面對現實的戰
略變化而已,但是戰略思想沒有絲毫的變化。首先是防御,然後是進攻,具體口號是三打三防
,核心就是防空。
防空就是繫統,這有傳統的人民戰爭的思想精髓在裡面。海軍需要防空第一,然後指控等內
容需要完善,而防空是海軍最弱的一環,有甚於反潛。航母是進攻性力量,在此時,防御需要
首先解決。麻煩在於,我們的國土防空,或者說空軍實在太弱了,需要加強空軍力量,比如購
買SU27繫列,比如十號工程,比如九號工程等,而這方面的投入,減輕了海軍的負擔。戰略發
生變化,對美國我們當然選擇防御,進攻性航母成為不迫切的計劃了,但是海軍的防空體繫的
建設確是最迫切的任務,海軍建設區域性海軍同樣需要這方面的投入。技術開始出現,海軍的
網絡中心戰是未來不爭的戰爭方式,PLA是防御性的,然後在繫統論裡面,繫統的建設固然需
要關鍵性平臺,但是繫統框架的建設是最重要的。然後戰略矛盾就有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出現
了,就是平臺建設充滿彈性,而框架建設是重點,這是一個不對稱發展的充滿亢餘度的方案,
或者說,海軍的重要性相對降低,空軍第一。
海軍的戰略重點是戰區防空計劃,區域防空艦是一種海軍平臺,而航母是進攻性平臺。這就
是海軍發展的戰略計劃。亢餘度在於,戰區防空計劃是防御特征,海軍是可以獨立作戰的,可
以由一繫列平臺組成繫統獨立完成任務。或者說,平臺建設與框架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戰略
互補,重點是戰區防空,因為戰區防空與國土防空密切相關。
區域防空艦的重要性直線下降,航母成為背景,但是平臺是需要的,然後現代的出現正好解
決海軍的現實需求,附帶167同級艦也不再建造,167成為純粹的試驗艦,雖然海軍對167非常
滿意。
作為平臺建設的另一個證明,就是053後續艦,053H2G是非常成功的平臺,但是隻有4艘,而
在F25T成功出口以後,海軍不過在建造053H1G投入南海使用,但是臺灣促使053H3的大量建造
,這樣的停頓說明海軍以前在等待053後續艦的出現。這裡面就是技術原因在主導護衛艦的發
展。
那麼看技術。113可能比112要貴,這也許是事實,因為113是“國產化”軍艦,進口可能還便
宜。112是“八國聯軍”的軍艦,在113的國產化中間,改進許多東西,雖然看起來差不多,“
中華第一艦”的名頭給113其實更合適。雷達電戰設備除了貴點,技術上的問題不大,VLS纔是
艱苦卓絕的奮鬥,還有一個大艦建造,在167以後,不是問題了,另外是相控陣,也不是無法
克服的問題,問題在於發動機。唉,這“心髒病”真是大問題,看歷史,先是78年引進皮爾斯
蒂克的動力,然後柴油機鎖定MTU。燃氣輪機的問題就是難說了,先是計劃FT8,然後決定先用
2500趕進度,然後FT8又不能上艦,在94年左右瞄準烏克蘭,但是AM50到AM80都被簡氏認為國
產化出現困難。動力不行,啥都不行,然後同樣困難的VLS,相控陣,導彈,近防炮等技術問
題有時間來解決,而在戰略上穩妥的指導思想認為,現代級的購買將解決戰略問題。
問題已經解決,購買現代級不是為了對付美國,而是臺灣,美國用戰區防空計劃來應對。購
買現代級不是看中3M80導彈,而是強悍的攻擊能力與防空能力,或者說不是技術先進,而是堪
以使用解決戰略難題。
094老兄,建議將今年的《現代艦船》仔細看看,其實裡面說了太多的東西了。中國海軍目前
看起來非常平淡,而背後的東西,讓簡氏年鋻也不難等閑視之了。
百年海軍。現在的中國海軍正處於厚積薄發的前夜,等待吧,海軍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我充滿信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8&aid=147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