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鐵血帝國
市長:
vereinigung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政治社會
/
政治時事
/
【鐵血帝國】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不分版
字體:
小
中
大
看回應文章
一位西方記者眼中的中印差距
瀏覽
1,343
|回應
1
|
推薦
0
vereinigung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一位西方記者眼中的中印差距
《洛杉磯時報》駐北京記者Rone Tempest曾在印度獃過3年。他以西方觀念就中印兩國50年競爭後出現的不同結果進行了分析,觀點不無偏頗,卻仍具啟示。
中印兩個亞洲大國競爭50年,中國毫無疑問走在了前面,但印度的進步是什麼呢?
印度領導人尼赫魯在1947年8月14日獨立日前夕說:"我們今天的慶祝隻是迎向等待我們的偉大勝利和成就的起步而已,機會之門為我們打開了。"1949年9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毛澤東說:"中國歷史的新時期開始了。四億五千萬人民的中國從此站起來了,我們國家的前途是無限光明的"除了1962年短暫的中、印邊境衝突外,兩個一無所有的國家的制度之間的競爭並沒有完全浮現出來。但是,當印度領導人今天在慶祝印度頭一個50年,卻不得不承認除了在人權和公民自由領域外,幾乎在每個層面,中國都在改善其人民──包括最窮的公民的生計方面比印度做得更多。
今年稍早時印度當時的總理高達說:"我感到無地自容"。"我們講解放講了那麼多。但是像中國這樣的共產國家卻能夠做得那麼多。"印度外交部長和前駐中國大使海達爾評論說:"毫無疑問,從直接的對比當中,中國做得比印度更好。所有的主要指針都比印度更好。"這兩名資深的領導人願意坦誠批評自己的國家,這就很能夠說明中國與印度之間的差別,當然在政治開放和表達自由方面也是如此。
印度人可以公開說他們所想的,幾乎什麼都可以。而中國的言論自由相對還處在漸漸的開放中,特別是在政治事務方面。雖然中國領導人也會不遲疑地提到中國很窮,並且毫不遲疑地加以改進。可是在印度領導人的快語背後卻是對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發展差距的巨大關注。
學者、外交官和經濟學家都想用不同的理論解釋中國在教育、保健和一般生活水準對印度巨大而又增加的優勢。最常見的理論是印度太過於多元化,有15種語言、五種主要宗教和數不清的等級,缺少實現有效的全國教育和滅貧計劃的統一性和共同感。
但是,最令印度不安的是他們越來越發現中國的快速進展並不隻是經濟步驟而已。許多專家現在相信到目前為止中國得以如此迅速向前推進的原因是部分得力於較早時更徹底的改革。人們隻主要記得毛澤東時代1960-1961年大躍進失敗之後的饑荒和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迫害。但是,特別是在50年代,中國卻得利於土地的重新分配、普及義務教育、簡體字和保健與福利政策以及有助於恢復中國的精神和自尊的其它改革。雖然從今天來看問題要復雜得多,但是對宗教、迷信、秘密會社、三合會和宗派的鎮壓也幫助中國打破了盤踞地方上的貧窮。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阿馬提亞‧瀋是在印度西孟加爾生長的人,他辯稱"中國對印度的相對優勢是其改革前奠基的產物,而不是改革後重訂方向的結果。"過去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中,印度同中國的生活水準相差不多。就基礎設施──鐵路運輸和道路──和公務員制度來說,印度實際上比中國開始得更早。遲至1960年,兩國在減少文盲、營養不良和嬰兒死亡率方面記錄都不是很好。中國正面臨著世界最後一次大饑荒。印度1960年的人均壽命隻有44歲,中國是47歲。獨立後的頭幾年,兩國都依賴外國的援助和專技知識。中國依賴的是蘇聯,印度依賴的是英國和西方捐助國。但是中國在1962年就突然切斷了同蘇聯的關繫,而印度仍然是西方外援的主要受援國。到70年代末期,即使是在鄧小平的經濟改革實施之前,中國也已經幾乎在衡量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每一個尺度上開始超越印度。
中國是"封閉的繫統、開放的心靈",印度則被稱為"開放的繫統、封閉的心靈"
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最新的各國人力發展指針顯示,根據識字率、平均壽命和平均收入計算,中國的得分是60,接近所有發展中國家最高分,印度隻有44分。亞洲國家中惟一低於印度的是老撾和孟加拉國。美國前駐印度大使莫尼漢把印度的民主稱為"功能性無政府狀態"。雖然等級制度和普遍對婦女的歧視大大限制了印度的自由,但是活躍的民主事例卻很突出。該國人權事務委員會的官員去年報告說,在印度最窮的奧利薩邦的卡拉漢蒂至少有12人餓死。但是當地選舉的投票人數卻破紀錄。德裡大學的學者莫漢提說:"有人餓死,但同時也有人真正在競選。餓肚子的人也去投票。"這是印度的矛盾之處。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共產國家。但是中國卻是充滿了進步和成就的國家。隨著新千年到來,中國即將跨入征服古老的貧窮和愚昧的門檻。不管怎樣,中國盡管個人自由受到限制,但卻更能夠接受改變和引進的概念。印度即使它的民主讓人印像深刻,卻幾乎落後於中國20年纔開始放棄基於失敗的蘇聯模式的經濟體制。在新德裡與麥肯錫顧問公司合作的一名顧問基托‧波爾說:"中國是'封閉的繫統、開放的心靈',印度則往往被稱為'開放的繫統、封閉的心靈'"。
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是更好地實現了尼赫魯所說的消滅"貧窮與無知和疾病與機會不等"的挑戰。例如,從1960年以來,中國使公民的平均壽命增加了20歲以上,中國男人的平均壽命為69歲,中國婦女為71歲。印度的平均壽命雖有增加,但平均隻有62歲。在識字率方面,差別更大。盡管中國有十年文革的動亂,很多學校都關了,但實現了人口81%的成人識字率,而印度為52%。同時中國的青少年已接近從前認為不可能實現的普及識字率。中國隻有3%的青少年男孩和8%的青少年女孩是不識字的。印度則有四分之一的青少年男孩和幾乎一半的青少年女孩是不識字的。
幾乎在所有的經濟類別上中國都一面倒地超越印度。從1990-1994年,中國的年均國內總產值增長率為12.9%,印度為3.8%。1994年的印度人均收入為320美元,隻占中國的530美元的60%。印度也喪失了它從英國統治以來在鐵路方面占有的優勢。中國剛剛完成了兩條鐵路,一條為北京-95港線,一條為上海-新疆線,現在的鐵路裡程數與印度相當。中國的城市,即使是在最窮的省份,也都在到處蓋房子。
中國成功的關鍵在於深入徹底的土地改革
許多專家說,中國成功的關鍵是掌權以後不久進行的土地改革。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史景遷發現,就在1949年共產勝利後的那幾年,中國南部和中部農業區有40%的土地從地主手中沒收,然後重新分配出去,大約有60%的農民得到了好處。目前在中國的鄉村地區正出現土地改革的成果受到侵蝕的現像。中國農民仍然不許直接擁有土地,但是許多人已經占有大片他們經營和管理的土地,跟實際擁有沒什麼差別。但是,除了少數例外情況(主要是富庶的旁遮普和領導的西孟加爾邦),印度從來就沒有過土地改革。德裡大學的莫漢提說:"同中國相比,印度的發展戰略不能確保耕者有其田,大部分地區仍然盛行在外地主、合耕和暗藏地主制度。"
中國的農村集體所有制拖到了1979年,等到鄧小平實施農村承包制之後農民纔能夠耕自己的地,把收成賣到市場上去。但是基本的改革,革命時期進行的土地重新分配仍然基本沒變。中國農民一旦從集體制脫離開來後,很快地就有錢起來。制度上一些中央化的公社式結構仍然保留了下來,幫助農民組織和協調各種工作。
印度著名農經學家、"綠色革命"的建構人斯瓦民納森說:"中國人對農業就業和非農業就業之間的就業創造有一套綜合的辦法,這是我們國家所沒有的。結果是印度到處充斥著都市貧民窟,無地的貧民飄移到孟買、加爾各答和馬德拉斯,過著最窮困的日子。"中國人口的增加和農業現代化也造成了多餘的勞動力。大約有8000萬到1億流動人口變成了主要城市的內部移民、打工仔、建築工人和路邊攤販。但是有好幾份研究報告指出,另有1億人口被周圍的"鄉鎮企業"吸收了,這是印度所沒有的。
莫漢提說:"從經濟上說,中國比印度做得好得多的主要理由是兩國經歷了不同革命後得出不同的政治制度。我認為中國人從一開始就被迫去面對挑戰。從1949年起,他們必須提供一些基本的經濟需要來證明他們的革命是行得通的,這當中部分的原因是他們不斷受到西方的攻擊""在印度,我們也有崇高的價值。但是爭取自由的結果是很大的妥協 廣大人民的基本需要被拖後了。"
麥肯錫顧問公司的多米尼克‧特克1995年主編了一部大的研究報告,比較"21世紀的兩大巨人中國和印度"。他說,印度的民主制度在某些方面拖住政府無法刺激經濟增長,舉例來說,民主政府必須更多地注意通貨膨脹問題和對"強大的既有遊說勢力"作出反應。特克說:"民主制度給你所能做的設限,壓抑住經濟。但它給你穩定。印度也許不會像中國一樣一年增長12%。但會保有穩定。"
其它的觀察家卻不那麼肯定。他們說,嚴格的經濟分析沒有看到的是等級、宗教和經濟階級之間日益擴大的分野。中國得以快速轉向市場經濟的一部分原因是中國注意到了最基本的社會需要。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8&aid=138860
回應文章
選擇排序方式
最新發表
最舊發表
中印对比一直是改变我历史观的原因
推薦
0
丰联广场
等級:7
留言
|
加入好友
与现在中国20出头的中国小青年一样,十年前的我也是一味盲目的崇拜西方的民主自由,而全面否认毛泽东思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逐渐能够作到客观,全面的看问题了。中印两国50年来的发展轨迹,已经证明,中国虽走了很多弯路,但还是成功的。我们不能一味的否认毛泽东过去对中国所作出的贡献。诚然,毛泽东的“不断革命”给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破坏,但在毛泽东的手中,中国人独立自主的把中国这个国家立了起来,正如文章中所说,1962年后,中国是没有任何外援了,什么都得靠自己。就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毛泽东还是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地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军事上搞出了“两弹一星”,中国在1964年就爆了原子弹,而印度是1998年才爆的。文章中说,中国的教育比印度搞得好,识字率比印度高得多,这点我们上辈人是做出过艰苦的努力了的。本人母亲是教师,在毛泽东时代,除了教书,暑假还要下农村,帮农村修教室校舍,使农村的孩子也能上学。虽然是知识分子,但一样还得挑土挑砖,累得不行。毛泽东虽然独裁,但有号召力,他打下的社会基础,如文章中所说破除秘密会社,三合会等宗派,为社会发展扫除地方盘驻势力等,打下的物质基础,为邓小平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今天,我们不必再过分强调毛泽东的思想,但毛泽东的精神却是当代中国复兴的强大动力,可遗憾的是,我们在抛弃毛泽东思想的同时,也抛弃了毛泽东精神。独立自主,自强不息,自尊自信这就是毛泽东精神的灵魂。中国一个年青网民在ARMY。TOM。COM上发表的一篇《为什么要喊毛主席万岁》的文章,在中国青年中引起广泛共鸣。文章请看army.tom.com主页右边的“战略小组”栏目。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8&aid=138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