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幼苗之茁壯成長 刊於09年11月21日世界日報家園版
記得小時候,我很喜歡幫忙做家務,尤其愛往廚房裡鑽。但性急的母親總是說我越幫越忙,不消幾分鐘就把我趕走,自尊心強的我發誓,從今以後不再踏足廚房,幌眼幾十年,長大後有機會再踏足廚房,才發覺自己也可以做得來。
今日,我們是提供適合的環境,讓青年人發揮恩賜,還是扼殺了他們從嘗試中成長的機會?在他們跌跌爬爬的時候,我們是在旁吶喊助威,還是搖頭嘆氣,甚至取而代之,打擊了他們嘗試的信心?
上海有一份銷量達一萬份的《小主人報》(http://www.xzrcn.com) ,由構思、採訪、編輯、打字和排版,全由15歲以下的少年負責,報刊社長有這樣的信念:〝孩子能做的就讓他們去做吧!很多時候,成人不放心的干預反而窒息了他們的成長。當我在後面悄悄地看見他們在熱烈地工作,就是我最感滿足的時候。〞
曾有一年,我任校刊的負責老師,每次付印前我必定親自核對完全無誤才付印。但有一次學生主編致電說趕不及了,要即時付印,並願負起一切責任。我再三叮嚀要仔細核對,確定無誤才好,結果出版後才發現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一群編輯學生被校長痛罵,我不但沒有落井下石,還承認是自己過失,免他們受責。事後更請吃飯慰勞他們。因別人只看到他們的過失,惟有我曾與他們埋首苦幹,深知他們的辛勞,我要重建他們的信心。
一棵幼苗之所以能茁壯成長,端賴充沛的陽光,合宜的氣候,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份。一個青少年人在社會上的成長要素又是甚麼呢? 我們能否把他們從黑暗中領出來, 讓真理的亮光照耀他們?能否把他們的生命建立在真理的活水上?我們又提供了怎麼樣的環境給他們成長?肥料份量適中嗎?
一天,我看到公園內有一群年青人在唱頌基督教詩歌,還有人彈奏結他,很是感動。在今天青少年問題日益嚴重的社會,他們沒有去吸毒濫交,也沒有去吃喝玩樂,而是選擇在公園內,傳揚他們所信的。而且安安靜靜,認認真真,向世人見證了,原來他們這個年紀不一定是頑劣不馴,他們也可以為社會帶來歡愉。更難得的是,我看不到有成年人在他們中間指指點點,但他們竟可自律團結,相信背後一定有很好的培育、信任及鼓勵,讓他們今天能坦然無懼地走出來,他日也對社會充滿承擔。
今天,是新一代“一蟹不如一蟹”,還是我們過份保護,令他們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自小自知享受,而不知責任?
現代的父母總說我不期望兒女會養我,還為兒女的將來準備了教育基金、醫療保險,甚至房屋等等。一個連父母都不需要養的人,又怎能指望他對家庭、社會、國家及世界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