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奧運跆拳道比賽,我國的蘇麗文選手因左腿嚴重受傷,銅牌賽在連 延長驟死賽的四回合中,共摔倒十一次。最後, 克羅埃西亞選手馬丁娜 祖布契琪 ( 中文翻譯全名、英文 Martina Zubcic ) 選擇殺傷力最大的中端攻勢,終結比賽。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新聞報導,實在令人動容; 蘇麗文的決心,絕對令人肯定。兩方,都表達出『勇氣』的典範。
就像你對於大聯盟球隊喜好態度的變化 ( 原來是一個勁的喜歡洋基,慢慢擴大到其他的球隊 ) ,漸漸地你會知道,原來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是會改變的。改變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你的判斷能力也會一直成長。
蘇麗文的部份,報導已經很多。我想和你談的是她的對手。以這些世界級選手的程度,有沒有人看不出來『 對手受傷、有機可趁 』?比賽不是武俠小說的場景,不容易有護體氣功、一陽指點到對手穴位讓她不易移動的機會。
你可以想像,馬丁娜在看到對手一直倒地時,心裡邊是什麼想法 ( 不過,可以肯定的,她一定沒想過要一次趁機撂倒蘇麗文 ) ?第一次、第二次, … ,到第六次,她是不是確認對手只剩下意志力在支撐?那她又作了什麼選擇?是尊重、憐惜對手?是希望對手知難而退?
在競技場上,國家榮譽終究要凌駕所有想法,所以最後她只能選擇『贏』。舉手的那一剎那,我想她的心裏是揪結的,或許她想要好好打一場取得真正的勝利 ( 盡全力獲勝,才算是尊重對手 ) 。 勇氣有很多解釋,決心、毅力之外;還包含 選擇 不去作。 兩位選手,都令人敬佩值得學習。
過了這段時間,我企圖上網找這位 克羅埃西亞選手馬丁娜 祖布契琪的資料,但沒找到。過一段時間,你可以再找找。分享一些看法給你,希望你也能成為一個『有勇氣』的人。
平溪碌碌和啼燕。花蝶翩翩點翠顏。霧嵐嬉鬧漫巒攀。水竹間。還我幾多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