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親子生活
市長:惟惟  副市長: lejeune小野鴨
加入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親子生活】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生活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打與不打之間
 瀏覽2,491|回應12推薦0

惟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自己想清楚,能不能接受體罰代替原本該記的第三支大過,我希望是你自己誠心悔改願意接受,而不是以後說被老師逼迫的。」

身為家長的你聽到這樣的問話,你會怎麼面對?

前些天和一個鄰居媽媽談話時,她說寧可自己動手打孩子,也不願意將來的某一天看到自己的孩子因為沒教好被外人打,在許多父母的內心深層這仍是屬於父母的天職之一,為什麼要由外人來代行這個傳統觀念裡屬於父母的職權。因為社會意識形態的快速變遷,從家長要求學校老師打孩子,打死都可以不償命的過去到現在聲聲催促體罰應該從校園絕跡,這樣的轉變難免令師長大嘆教師難為,尊嚴何在。

學校原本是孩子學習知識、適應團體生活的一個小型社會。只是在長久的威權影響下,卻也成了不少孩子不得不甘心情願前往、更甚者是一個令孩子望之怯步的地方。

記得小學時,班上有男同學在老師體罰後,再請班長帶到廁所塗藥的情形;國中時面對生物老師嚴格的分數標準及異於平常的打手背方式,都讓我為了不再被打而達到她要求的成績。殺雞儆猴的目的確實達到了,至少對於像我這種就是怕被打的人而言,體罰真的有它的某種效果存在。然而對孩子而言,是不是真能達到體會師長的用心良苦卻又是截然的另一回事。

當孩子犯大錯(違反重大校規)時,學校為了讓其他同學記取教訓,也為了確立學務處生教組往後管理學生的威信,他們採取了最直接也最能立竿見影的處理方法--體罰。

面對組長的詢問,兒子對我發出了質疑:「你不是反對體罰嗎?」

我是反對體罰,特別是在我學習了親職教育之後,了解情緒性的體罰所帶來的負面效果足以扼殺一個孩子時,我當然是反對體罰的,但在面對轉學與否的當時,卻是我不得不面對現實的一種妥協。我告訴孩子:「把你轉學了,如果你還是沒有改變自己,轉學只不過是讓原來的學校感覺減少一個麻煩,對後來的學校而言可能是多了一個重擔,更直接的是這標籤已貼在你身上,對你的幫助是零。現在讓你接受你違反校規後的體罰,就像老師說的,也要你真心能夠接受為什麼要接受體罰懲處的用意,否則還是沒有實際的幫助。」

面對記三大過後要轉學的校規,我曾提出是否可以以勞動服務或其他方式來替代對孩子的懲處,但顯然站在學校的立場,這些方式對孩子是猶如肉包子打狗般的無作用,更別提對其他同學能起威嚇的效果。

我心痛孩子情緒衝動下所犯的過錯,也心疼孩子要面對的體罰,更無奈於學校對威權樹立仍停留於體罰的階段,但我還是希望孩子能在原來的學校重新站起來。學校可以將問題學生以轉學的方式把他們認為的燙手山芋丟給另一個學校,但身為孩子的父母,這是無論如何也丟棄不了的包袱,對行為已產生偏差的孩子,只能以更包容的心態去關懷,父母若不能背負起這責任,又有誰願意真心擔負自己孩子的教養之職。

這個創始的不光榮記錄(創校以來第一次有七年級的學生翻牆外出),現在看起來真的很嚴重,因為學校的校規受到有始以來的挑戰,威嚴面臨崩解,學校認為沒有重罰不足以服眾,所以有必要以體罰來穩固這樣的局面。但在走過一二十年的歲月後,孩子再回首這輕狂年少的叛逆行為,或許感嘆、或許不勝噓唏、或許只是成為眾多八卦中閒嗑牙的一個話題,僅僅就是這樣,人生旅程所經的一個小小插曲,如此而已。

2004042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331138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我也是
推薦0


豆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曾經,我也是父母眼中蠻橫完全無法溝通的孩子,
不過,那已經是過去式了。

我不往回頭看,
因為那都是無意義的,
唯一有意義的地方是
我曾經是過來人,所以我知道該如何來導引
和糾正小朋友的某些觀念或行為。

我從不談發臭的陳腔濫調,因為我是過來人,
我知道該如何來感受小朋友內心的聲音
並主動出擊,讓不好的事情還沒發生就盡量讓他結束
只是,自己必須發費很多很多的時間和心血於小朋友的身上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338114
串連苦、樂、悲、喜的圓滿人生
推薦0


惟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Dear George
謝謝你在忙碌之中仍不忘為了我及孩子的事撥冗整理出我該面對的各方向,目前我和學校方面都已安排好醫院門診及轉介的諮詢事項。

昨晚兒子自己說出了他那天晚上(12日)真不該強要出門,落得現在連晚上在社區打球的自由也被剝奪(他父親強力禁止晚上外出,也不定時打電話查詢),懊惱的心情完全溢於言表。

昨天下午江老師也跟我連絡了他跟兒子談話的一些細節,我相信在當年處理婚姻的那一段長時間裡對兒子的影響早已埋下現在的種子,面對青春期只是讓這些發芽的種子更快速又混亂的生長,急於找到自己定位的兒子,開始像玻璃窗內的蒼蠅一般拼命的飛撞在光亮的玻璃上想找到眼前看似無阻礙的出路,卻不知道自己也已經傷痕累累。

那天和兒子同齡的一位孩子談到幾位學生(都是有行為問題)的事情,都是我們倆見過的,這位孩子說了一句話:「學校真的很奇怪,常叫自己學生轉學,卻又收進來一些怪怪的同學。」

今早路過社區教會時,我也進去和傳道談了一會關於兒子的事,她對於我的情況也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所以當她主動提出願意和兒子談話並徵求我的同意時,我當然是歡欣的,只要兒子同意我當然沒問題。也感謝傳道為我做了一段真誠的禱告,感謝身邊還有這麼多好朋友花心思來扶助我。


************************************************************ Dear 豆豆
曾經我也是父母眼中蠻橫完全無法溝通的女兒,但當時的我可是苦在心理而說不出任何可以傳達的言詞,因為我清楚的了解當我把話說出來時,可能得到的回答都是一些熟到發臭的陳腔濫調。內心極力抗拒的結果換來的是18-22歲飄泊在外浮盪不安的身心。

許多壞念頭也常出現在我腦中,但支持我沒有進一步走得更偏差的是--我敬重的外公。外公正直的形象一直是我的偶像,另一個原因是外公的生日跟我是同一天,我一直以這事為榮,在當時小小心靈裡想的是,我外公一直受家族中的每個人尊敬,我既然有幸跟他同一天生日,想必我自己也是不錯的。

很高興看到你文中提到的那位母親,能讓孩子學會勇於面對個人錯誤並承擔的接受能力。觀念上的導正培養真的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現今社會上外在誘因如此繁多的時刻,迎面而來的大量資訊,別說成人沒有能力、時間加以逐一消化吸收,正處於建立認同期的孩子,是非善惡的判斷界限稍有差池便足以走偏自己的腳步。

這一路走來至今,面對兒子丟出的各種難題,為了不讓自己錯失原始記錄,我都盡量以文字記述,讓自己的想法及問題的可能原因再次整理,我相信在兒子心裡的某個角落印記著我們經歷過的點點滴滴,有些是快樂的、有些是讓我驚喜的、落淚的、震驚的、感動的…。



20040515

PS 【精華區】中已放入棧友們的心情記錄,新來的棧友們要記得也進去逛一逛喔^^~

孩子的成長是片段也是連續性的,片段的苦、樂、悲、喜經驗,串連起來後才是圓滿的人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337814
行行出狀元
推薦0


豆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家都知道行行出狀元的道理,誰也都無法預測孩子們將來的發展與成果,我們作長輩的職責,就是設法讓他們的生命,能長的更直更挺,更能抬頭昂首。

生命是一條學無止境的路,所以更應該培養孩子們,使具有判斷是非的能力,畢竟,當長輩的,無法讓子女來依靠一輩子,或養孩子一輩子,您說是嗎?

曾經有一位小朋友,每當犯錯之後,都會勇敢的去面對自己所該挨的罰,而不逃避,
我好奇的問他說:痛不痛,小朋友回答說:很痛,
我問他會不會恨打他的老師,小朋友回答說不會,
我更好奇的問他說『為什麼?』
小朋友回答說:我媽媽說『犯錯』本來就需要被處罰,媽媽說這樣我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媽媽說只有犯最少錯誤的人,才比較會成功。

所以,我從此認為,要從觀念上來培養孩子的認知和判斷是非的能力
孩子,我們總不能養他一輩子,
您說是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337559
信心之路
推薦0


丁介陶 George 喬治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惟惟,平安:

寫了封電子郵件給你,有時間可以收一下,我分別從(1)學校面、(2)社會/區面、(3)家庭面、(4)個人面等4個方向來因應你孩子的行為。在執行的細節上會有怎樣的難度,也許後續還可以再討論。

對一個成長的青少年男生,認同議題是極為重要的,因此一個男性形象的人物對男孩子而言有其一定的效用。除此之外,學校對於只是輕微偏差行為的學生就大驚小怪,恐怕會對學生產生推力效果。在我最近讀的一份研究報告終就指出,若是對孩子輕微的偏差行為學校無法忍受,動輒打罵或勒令退學,只是會更快讓學生接觸外面複雜的世界,一旦中輟就可能會有機會習得更為嚴重的偏差行為。甚至另外一份報告中指出,當一個學生在學校被老師們(超過一個老師以上)討厭的話,更容易讓孩子有偏差行為。

我的小小結語會是,如果老師不喜歡學生,對學生也是有影響。在現行的學系體下,老師們的確喜歡那些功課好的學生,但是功課不好的學生難道就是沒救了嗎?或者是不值得被老師們喜歡嗎?這真的是弔詭啊!

我記得閱讀「兒子看招」(皇冠出版社)一書時,施寄青面對孩子諸般的偏差行為時,也是奇謀用盡,但卻換來心力交瘁,對現今的惟惟而言也是一樣。但施寄青堅持的結果,孩子一個個成材,都是母親的不放棄。

所以我只能說,惟惟加油,聖經上有一句話很感動人:「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126:5) 以你對孩子的付出,參加許多的親職講座,閱讀相關的書籍來看,孩子不該只是你一個人承擔,引鏡一些可運用的資源(人、事、物),讓你自己面對孩子可以更輕省。同時,你的堅持與不放棄對孩子是絕佳的身教,數年後的你,必定有機會看到孩子的轉變,這將會是一條信心之路。

George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335877
謝謝大夥~
推薦0


惟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寧靜姐及大家的關心與建議

青春期孩子希望有一個成年男性做為模仿對象,這點我已和輔導老師討論過,平常只要有機會我也會和兒子談一些相關的年長男性正面事蹟,不過跟實際面對面的兄長談話終究是不一樣的。

說起來真汗顏,我自己的親戚裡竟找不到一個可以做為兒子榜樣的人,是不是我的標準太嚴苛啊~自己的母親對他們的微詞頗多,也或許就是因為太認識他們了,有一個我覺得還勉強可以,不過住太遠了(高雄)。

兒子的堂哥因為年齡相近,從小玩在一塊兒,所以兩個人之間還蠻有共通的話題,所以我也曾在兒子不知情的狀況下讓他堂哥對情況有一定的了解,請他堂哥可以在兩人相處時,不著痕跡的談關於金錢的運用等事情。較可惜的是兩人住的距離頗遠,無法在平時就做近距離的有效溝通。

單親媽媽或許無法完全取代父親的地位,要在這個時候特地為此事找一個乾爸爸我也不會去做,或許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吧。總之這是隨緣的事~

至於換學校的事,倒讓我想起當天生教組長在建議有哪些學校可以轉時,說了幾個後(林口就這麼丁點大,能有幾所國中)就說總之找個單純的地方,我聽了真的覺的...,唉~我想只有在深山裡才可能有那樣的環境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334404
男孩需要一個男性長輩
推薦0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男孩在發育期間的價值看法的“建立”,需要一個男性大人的偶像或榜樣。這個需求是單親媽媽無法取代的,也是單親媽媽無力感的地方。

我建議幫你兒子認一個乾爸爸,那人能以男人對男人的態度對待你兒子,和他說一些男性的人際關係和男人處世的做法等等的話,我相信你的兒子一定會改變態度。

少年輕狂,這段時間正是他借著衝撞權威來建立自我的時後,他需要一個「人生導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334274
打與不打之間-結3
推薦0


惟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在動盪中走出自己的路

前年的同學會時,沒錯,兒子要升國一的那年,一位老同學多少知道兒子不是那麼好管教的事,他很誠懇的對我說了一句話:「先跟老師說,我這個孩子比較不好帶,有問題還請老師多擔待。」之類的話語。當時我很直接便回說:「我不會這樣跟老師說耶。」一臉訝異的同學接著問:「那你要怎麼說?」我忘了當時怎麼回答他的,我只是不想也不會去說這些應酬式的話。

兒子翻牆外出的那天一直等到放學時間輔導組長才從校外回來,打電話是要告訴他,兒子還在學務處,因為原先安排兒子放學後再到輔導室唸書,為了避免老師等無人也為了讓他知道兒子的事。當兒子跟著我回到學校時,在學務處或許是因為緊張也可能是學務處的威嚴,對生教組長的問話是吞吞吐吐的,當聽到轉述自同學把所有箭頭指向他時,更是又急又氣的不知從何說起。

過了一小段時間,輔導組長在電話中和我說明了兒子做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並且已經和其他同學互相對質過,兒子是因為一早被老師罵而心生不滿,無心再待在學校,便寫了一張紙條「我要曉(蹺)課」請同學傳給某位同學,在傳遞的過程中,一些好奇心重的同學看過紙條後便跟著起鬨,有同學畫路線圖告訴兒子應怎麼走才不容易被老師發現,有同學更主動把書包分段式的先丟到較低樓層再丟到圍牆外。最莫名其妙的是跟著兒子一起外出的那位同學,糊里糊塗就這麼逃學了,他還一直搞不清楚自己當時究竟是什麼樣的想法。

星期一(3日)又接到學校打來的電話,辨識出從話筒彼端傳來的是簡潔有力屬於生教組長的聲音時,心中不免輕喊一聲不妙。中午時間趕到學校,接過從生教組長手中遞過來的色情刊物-A漫,便在學務處等著兒子。午休時間才開始,學務處可是一點也不得閒,有特地來幫忙事務的學生,有因為鐘聲響還在鬧被帶來處罰的同學,突然辦公室另一個角落傳來充滿力量大聲怒罵學生的聲音,真不愧是學務主任,早已聽兒子說過她罵起人來是一點也不留情面的,不只是身強體壯,丹田有力又飽滿。等聲音較小時,又有在外面已被處罰的學生因故被帶進來說不服教訓,學務組長手中的板子一會起又一會落的打在不同學生的屁股上,有些只是警告性的做樣子,有些可是紮紮實實的落下。

「自己說吧。」兒子走進學務處時,一付很尷尬的笑臉。

「我撿到的。」

「什麼時候?在哪裡?」兒子把細節大致說明了,然後我和生教組長又等著另外兩個也看了A漫的同學。三個人互相說了經過,生教組長一再強調要他們說實話,只要有勇氣承認錯誤當然就可以從輕量刑,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卻不可以化無,生教組長說明了他的處理方式,原先攜帶色情刊物之類的違禁品也是要記一大過的,現在以一小過做為懲處。

兒子回家後,表示他因帶A漫一事也被削了兩個屁股,被打的立即效果確實有其喝阻作用。在學校有限的時間裡要讓一大群孩子遵守校規,體罰或許有其必要性,只要不是情緒性的打罵,我想我是可以接受的。就如同我曾反對過寫悔過書一事,聽盧蘇偉教授演講時,我就這事也請教過他,當時他的話即已點醒我,什麼樣的方式對孩子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執著於用或不用某種方式不也是陷入我執,於是我不再堅持於寫悔過書對孩子所可能增加的負面效應。當我看著在班導師那裡為數不少兒子所寫的悔過書,儘管有所感,也只是悄然放在心上。或許也正如丁凡老師所言,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何妨放手讓孩子去經驗。

當兒子跟我說全學務處沒有不認識他的老師時,我看著兒子,還是不忘幽自己一默的回答:「豈止是你,學務處也沒有不認識我的老師了。」我相信當天我的某些言詞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是,我這個做母親的是特立獨行的。為什麼?當生教組長問:「同學已經提醒逃學會被記過,為什麼還是不能想到後果,仍然一意孤行呢?」當時我滿臉淚水的回答是這樣的:「如果每個孩子都這麼好教,你們也不會這麼辛苦了。」我看到了生教組長有些不可置信會聽到這種回答的表情。

教養孩子這事不是麻煩而已,而是真的真的很傷腦筋,特別是像我這種在傳統打罵教育下成長的人,每一件事情都是我要重新學習的,學習怎麼和孩子說話、怎麼說才能讓孩子明白我所要表達的意思、怎麼和孩子溝通才能達到最大的成效、怎麼樣堅持已約定好的原則、如何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恰當…..。教養孩子要花的心思更是讓多數人在努力一段時間後,更容易因為看不到具體成效而灰心喪志。你把眼光放在哪裡?為了學力測驗、為了考上好大學、為了將來有一份好工作、還是為了將來能與另一半門當戶對,即使有了這些,就是完美人生的一定保證嗎?

儘管再累再麻煩,教養孩子的事還是值得也必須花心思去做不是嗎?今天若放棄了孩子,明天孩子就會放棄這個社會,哪一個要付出的社會成本大,相信大家多想一定會明瞭。

以星雲大師的闡述和大家互勉:

「一鼓作氣」比較容易;
「再接再厲」需要耐力;
「連中三元」端賴恆毅;
「不忘初心」才能終始。

20040507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334250
校規
推薦0


colors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翻牆是不應該
但記大過未免太小題大作

這樣的學校,不如轉學
換個人性一點的學校
小孩不喜歡一般的中學
那換個偏重職訓的學校
救救孩子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334118
打與不打之間-續2
推薦0


惟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George是我談話的第二個朋友,畢竟他擁有心理諮商師的身份,雖然我自己也研讀過許多相關的書籍,但他有實務的際經驗當然也是我詢求的一個好對象。電話連絡時,我詳述著最近發生的這件事,George對校規提出了似乎過於嚴厲的看法(George目前於兒子的國中帶領〝高關懷班〞)。儀對校規也有同樣的想法,當時滿腦子都是困惑無助的我,雖也感慨著校規嚴厲,更現實的卻是無法以一己之力改變校規。

George繼續說出他的見解,他從我的敘述中感到最大的問題應該還是兒子因學業上的低成就所引起的不適應,而兒子是屬於更敏感性的人,所以外界的一絲風吹草動都足以影響他。最後George建議還是得從學業著手,學校對課業的注重讓對課業沒興趣的孩子宛如身陷泥淖之中,得不到肯定的孩子對課業的興趣只有越來越低,即使我再怎麼肯定兒子其他方面的靈巧,在學校就是無法獲得老師的鼓勵。思索至此,和George對談中的一句話:「聽起來似乎都是你在收爛攤子。」這時又躍然於心胸,原來問題並不完全在我身上,背負了自己、學校和孩子三邊的壓力難怪自己都快被壓垮了,突然之間我釋放了自己,因糾結而混雜的心終於又恢復正常的跳動了。

上個星期從輔導組長的口中得知兩個大過的懲處並沒有送到他那兒簽名,我有些納悶,不是嚴重違反校規嗎?怎麼兩個星期都快過了,還沒有把大過記上呢?兒子小六時也曾為了拒學,在我強送他到校後,他隨即找機會翻牆外出。這次事情發生時,我問了他:「你是不是因為小學時沒有被記過,所以不覺得翻牆外出有什麼大不了的。」兒子回答:「是。」那時真讓我感到是不是當時記了過現在會有不一樣的情況。(誰知道!?時間、地點、年紀不一樣的影響因素下,是做不了比較的。)

不少父母在孩子上了國中後才驚覺國中小的教育方式差別之大,這樣的感受在我身上特別深刻。這星期終於確認了,這兩個大過據學務處的說法是「暫且保留」。回想起當天生教組長電話連絡我時便對我說出了記三大過並且轉學,及至我帶著兒子在學務處時也是一再提起兒子的錯有多嚴重沒有嚴懲不足以服眾至今,我該不該說就像連續劇般的高潮迭起、不可思議呢?那個星期兒子和當時直接、間接參與的另外三個孩子(一個和兒子翻牆外出,另兩個是把外出兩人的書包丟出校牆外。),每個上午下課時間都要到學務處外面罰站。

事情至此似乎是意料之外的圓滿,對一個焦慮的母親來說更是一大解脫。只是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校規的訂定及彈性調整的標準在哪裡?如果當時我答應了學校的要求-轉學,兩個大過是不是一定就跟在兒子的學習記錄上呢?生教組長向我轉述了另一位母親帶孩子回學校時說的話,她說:「我的孩子比較笨不懂事,希望學校能看在孩子初犯從輕處理。」我不會說我的孩子笨,因為我知道他是聰明的,他會想方法避開問題而不是正面接受考驗,是表現出他的聰明用錯方向了,這樣的孩子要的是導正。

今天一早,我把研修過的青少年心理學再拿出來翻閱青少年情緒問題相關的幾章,從問題的表現、特徵再看過一遍,只有一個感覺,兒子真是把青少年的負面情緒發揮到淋漓盡致,真是苦煞我。

20040506

PS:跟兒子同班的另一個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之前因其他事情已被學校要求轉學。不料,昨天又發生了另一件事,兒子從學校回來時,一邊幫忙切菜,一邊說著另一個學生(兒子上跆拳道時認識的)因為ㄠ他同學的手,兩個學生便有了互相推擠的動作,結果使得另一個學生從樓梯上摔下去(兒子只這麼說,他沒有注意到距離問題。),原先學期末要轉學的他可能面臨必須馬上轉學的事實。聽起來,起因並不在兒子同學這邊,但過去的種種問題及昨天的最後結果卻讓兒子的同學承受了。

特別提起這位同學是因為女兒學校校慶時,他也來參加,當我和兒子說話時,他及其他兩位孩子也在旁邊嘰嘰喳喳的。看著他們似乎有話要對我說,我便把他們叫過來,問他們到底有什麼事,這個孩子說:「我們只是在說,你對XX很好,他應該要懂得珍惜。」你說這孩子不聰明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333683
打與不打之間-續1
推薦0


惟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事情發生至今已過兩個星期,發生當日看著兒子似乎仍冥頑不靈的我行我素,雖然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卻又不是那麼真心的甘於處罰。我不斷思索,究竟是在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兒子小六下學期時的小小鞭策自我,到國一上還曾對我說過,他好不容易適應了國中都要上整天的課程時,一邊鼓勵他的同時,還只能偷偷暗自高興在內心,為的是不希望有過多的壓力突然加諸在他身上。四月份開始以來,擔負在肩上的擔子在莫名中沈重了數倍以上,直教我不知該如何再走下去,最嚴重時,放棄一切的念頭竟悄然的、清晰的湧現於腦海。

先後和兩位朋友通了電話,除了讓自己的身心壓力得到管道紓解,最要緊的當然就是希望能在彼此交心的對談中捕捉到一點蛛絲馬跡幫助我釐清個人的盲點。

同樣有著就讀於國中孩子的儀,是我國小的同學,她客觀且洞悉事物的見解也曾陪著我走過婚姻的低潮期。對於這回兒子發生的事情,她感慨的說著:「半大不小的孩子,似乎更應該在這段時間用心陪著。」她也正為小六的孩子心煩著,也想著是否要辭去目前的工作。同樣的,一位鄰居也為了她重返職場後因加班讓兒子逮到機會和同學嘗試抽煙,被記一大過而自責。

孩子哪裡是不懂,內分泌在身上到處亂竄的青春期,讓自制力較低的孩子不計後果的衝動,讓他們因好奇而留下大大小小的印記。生教組長問:「同學已經提醒逃學會被記過,為什麼還是不能想到後果,仍然一意孤行呢?」是啊!為什麼其他孩子知道會被罰而不敢做的事,到了兒子身上好像都起不了作用,兒子真的就是那種沒有一絲羞恥與悔意的人嗎?這一番話其實也讓我想起兒子小四時,班導對我說的:「我同樣的教法,班上每一個同學都沒有問題,就是他跟別人不一樣。」聽到這樣的話,對我來說只會更感慨。不是說「一樣米養百樣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嗎?為何熟悉卻又不適用於每個孩子的話語一再的反覆出現,至聖先師孔子要我們「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我們的教改不是要把弱勢的孩子帶上來嗎?

「老師為什麼不能好好跟我說?」兒子又提出他的疑問。我一直都是這麼跟兒子說的:「我好好的跟你說是因為知道這些話跟道理你都聽得懂,你沒有心做時,用打用罵還是沒有用的。我可以要求自己做到這一點,但我不能要求老師或其他人也這樣做,老師當然可以用他自己的做法來帶班上的學生。」孩子,沒有要求自己以前又怎能要求他人呢?事實上是懂得要求自我的人,相對的也不會要求他人啊!

我不誨言兒子的偏差行為一再出現時,做母親的我確實要承擔社會所賦與家庭的大部份責任,即使如此我也願意心甘情願承受,只是我會再尋求不同的方式及言語。陪著兒子的時間裡幾次讓我傷心垂淚的過程中,儀始終在旁陪著我,這時的儀也從口中說出了這樣的建議:「去看看醫生吧,有些事情還是不得不從醫學的角度去分析的。」

20040502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333047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