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親子生活
市長:惟惟  副市長: lejeune小野鴨
加入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親子生活】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生活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學習語言的關鍵期
 瀏覽1,702|回應3推薦5

惟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chiungchu
faith信心
二媳婦
小野鴨

那天很意外的轉到公視

讓我有機會看到這一系列的記錄觀點

螢幕上一位又一位的學生說著過去體的經驗及想法

前晚是「提著腦袋上學去」

說的是髮禁的問題

每個人談著自己的觀感

突然想起某位名人說的

頭皮上的東西不重要  重要的是頭皮底下的

昨晚的童話劇場 談的是全美語教學所帶來的各種影響

一位補習班的老師說 學習語言有關鍵期 是在3-6歲

「不相信的話去問洪蘭啊」

畫面切換至洪蘭女士

「第一語言有關鍵期,第二語言沒有。」

隨著洪蘭說的話在我不斷的拍手叫好下

女兒認定我是瘋


親子生活**albus慢慢說
其實有時候等的只是自己 一個在時間裡漸漸成熟的自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2431716
 回應文章
沒錯,人類的各種發展確實有敏感期
推薦0


洋芋片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人類的各項發展無論是情緒、肢體、道德、語言、音樂、繪畫、認知、社會能力等都有其階段性與敏感期,但是要說「關鍵期」而言,我有另外的看法。
舉個例子來說:
一個沒有音樂天分的人,如果從小就讓他擁有良好的音樂環境學鋼琴,大了之後對於音樂的敏銳度與能力自然不會差。
對於從小沒有雙手的孩子而言,只要能夠給予愛與鼓勵,他仍然能夠用腳從事用手來做的工作。
近年來更有一些企業界或是成功學的專家在強調「復原力」。
我想,用盡廢退與終身學習的觀念、動力與熱愛人生的熱情,也是在「注重關鍵期」的父母親的一個提醒。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2454952
【轉貼】家長對於幼兒學習美語應有的基本觀念
推薦0


惟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家長對於幼兒學習美語應有基本觀念

家長對於幼兒學習美語應有基本觀念

李宜娟

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台灣幼兒學習英語之風氣會如此普遍,與家長對孩子期望有相當密切係。家長關心孩子教育是一件好事,然而,家長態度也常影響園所正常教學與課程之安排。家長如對幼兒學習美語有正確認知與觀念,才能對孩子有所幫助。

園所在教育上也才能堅持正確理念,真正做到專業幼教。因此,筆者在此希望能提供一些意見,希望能對家長有一些正向影響。

筆者會先從最基本英語在台灣定位先談起,接著解讀家長對幼兒學習美語迷思,最後提供一些實際作法與建議。

一、英語在台灣之定位為外語:

語言依著地區性及個人背景不同,可分為母語、第二語言及外語。簡單說來,母語是在充滿此語言的環境下自然而然習得,也就是所謂「第一語言。第二語言是指在本國境內所使用之另一種語言,也就是除了母語(第一語言)之外,之後在自然環境下又再習得的語言。外語則從字面上可解釋為外來的語言,也就是非存在於本國之內的語言,必須經過特別教授與練習才能學會的語言。母語一般都是自然獲得,不需要特別被教授;第二語言也可能是在大環境下自然獲得,但較母語能力不精熟;但外語的學習因為沒有自然的語言環境,必須要循序漸進,經過設計過課程,搭配特別教學法才能真正達到功效。所以,學習外語方式和獲得母語與第二語言能力是不同

舉例來說,在台灣所使用的語言就有台語、國語、原住民語、客家話等,因著血緣或地域性不同,每個人各有自己第一及第二語言,而英語在台灣因不屬於官方語言,對大部分家庭來說也並非日常生活中所使用之語言,所以在目前仍應被定位為外語。與其他國家相比較,美國人以英語為其母語及官方語;新加坡與香港因為有著使用英語環境(英語在當地被列為官方語言),英語可定位為第二語言;而台灣、韓國與日本則沒有自然說英語環境,只能視英語為外語。

這給了我們一些啟示。國人目前還沒有大量使用英語來作為日常生活溝通之用,而許多父母自身英語能力又不是很好情況之下,就要求孩童甚至是強迫幼兒開口閉口都是說英語,實在是不適當,不但造就幼兒錯誤文化價值觀—認為英語比國語重要!也可能給予他們過度壓力。其實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強調母語基礎不容忽視,因為母語是幼兒學習與發展重要條件之一。拿美國來說,英語為最常被使用的語言,但他們在教育外國籍孩童時,會同時注重其母語保存,逐步地讓外國籍孩童在自然英語環境下習得英語。反觀台灣完全沒有自然英語環境,但卻有許多業者提倡「No Chinese,only English」英語學習模式,如此不尊重本國幼兒母語基礎,在國外學者眼中是非常奇特現象。

此外,很多人常舉證國外如何採行英語教學之成效,套用其教學模式在台灣實施。筆者要提醒是,語言背景不同兩個國家其英語學習模式與成效是不能相提並論,一味地模仿外國做法,不見得在台灣行得通。如目前流行全美語幼稚園,希望透過提供學英語自然環境,讓幼兒自然而然習得英語。但是,筆者必須強調,台灣全美語幼稚園所提供其實是不自然英語環境。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真正的語言自然獲得模式,必須是讓個體在習得過程中,沒有壓力地、大量地接觸到會說此語言之人與使用此語言之環境。反觀現在全美語班級,雖然學生被規定只能用英語交談或溝通,但其實整個班級中也只有外籍老師其英語為母語,可說出一口流利英文,其他學生。所有學生能觀察或模仿對象也只有老師一個人,除非學生和老師間關係良好,接觸時間也夠多,才有辦法自然地獲得精熟英語能力,這和小留學生在美國待上幾個月時間就能擁有英語基本溝通能力完全是兩回事,畢竟英語在美國當地為母語或第二語言,在台灣則是外語。小留學生所接觸到同儕與周遭人事物是台灣全美語幼稚園無法相比。更何況,將幼兒期寶貴黃金時間全用來學習英語,而非促進幼兒各方面發展,是多麼可惜啊。

二、解讀家長迷思--幼兒愈早學習美語(外語)是否愈學好?

家長可能會說,為了孩子英語學習有成效,不得不儘量讓孩子從小學英語。其實,家長多半是誤會了語言關鍵期的說法。筆者簡單地作以下澄清:

(一)語言關鍵期嗎?

關鍵期其實是一種假設說法,原本是由Lenneberg 在 1967 年提出。他從生物學觀點,認為母語(第一語言習得在大腦左、右葉分化之前效果最好。所謂大腦左、右葉功能分化,是指大腦左、右葉開始負責不同功能,一般而言,語言、數學功能是由大腦左葉所控管,空間和藝術功能則由大腦右葉負責主控,在大腦左、右葉功能未分化之前,會透過大腦調節,互相遞補支援。而他認為大腦分化是從二歲開始,到青春期完成。但也有學者如Penfield 認定人類大腦分化是在九歲;Krashen 認為是五歲,所以是眾說紛紜。綜合而言,語言關鍵期假說如果成立,青春期以前效果最佳。筆者要提醒一點,Lennerberg 等人提出的關鍵期是指母語習得而言,卻被後人所誤用在學習外語上。

另一方面,Lenneberg 提出語言關鍵期假說後,近四十年來並未再提出更具體實驗或研究證明,反而是國內外也有研究證實,提早學習語言,未必保證學習成效一定好。更有研究顯示,少年或青少年開始學習外語在構詞、句法學習及閱讀寫作方面都比幼兒進步快。其次,一般家長都誤以為小時候開始學英語,學時數愈多,長大後英語成績就會好,其實那也是一種迷思。以筆者周遭朋友來看,他們小孩從小讀就是全美語幼稚園,到了小學也是就讀雙語小學,但是卻常聽他們感嘆地說,為什麼孩子每次考英文成績都不及格,且常規表現也很差,早知道就不必花了大筆金錢與時間來投資。因為家長也許不瞭解,聽說和讀寫能力其實不完全相等,很多國語說很好人,不見得國語成績就同樣地優秀;同樣地,小朋友就算是在幼兒期比起別人會多說一些英語,但也不能保證其英文成績在未來是絕對名列前茅。尤其是家長通常對孩子期望標準較低,聽到孩子說兩句英文就覺得他很棒,卻沒有注意到,孩子說出口英語有五成以上發音或文法是不正確

(二)孩子愈早學英語發音會愈正確?

發音要好,必須有以下二條件才成立—(1)「正確語料輸入」(accurateinput)及(2)「足夠且大量地接觸所學語言

enough exposure)。所以,如果孩子是在英語系國家學英語,當地環境能滿足以上二條件,孩子發音一定會常接近當地英語腔調。但在目前英語為外語台灣而言,要滿足以上二條件,其實不容易。因為就第一條件而言,目前幼兒英語師資並未有合格英語檢定制度來作篩選,師資良莠不齊,腔調不一外籍老師也比比皆是。

就第二條件而言,如「No Chinese」全美語環境似乎是滿足了第二條件,但那樣環境中充滿卻都是不太會說英語人,嘗試用不很正確發音來做交談,結果可能更糟,長大之後發音可能更難糾正。例如學者李櫻觀察一場在台灣師大所舉辦國小英語歌謠比賽,發現數百名參賽學童,有超過九成以上孩子發音呈現嚴重基本錯誤,吳月貴研究也呈現同樣結果。這都是因為上述二條件無法滿足,卻又積極要求孩子要有英語成效結果。

筆者可以簡單地作一結論,那就是「幼兒愈早學習美語愈學好」在台灣目前環境下幾乎是不成立,國內如曹逢甫等人,毛連塭等人所做研究也不支持愈早學愈好說法。因為如果師資、教法、教材都不正確,孩子不可能學得好。另外一方面,如果學習外語不能持續,成效也不大。筆者針對在大學部學生曾做過調查,發現小時候有學過英語到了大學時期英語成績不見得好。分析其原因包括,有不少人是因為從小被強迫學英語,反而形成對英語排斥感;還有人是因為自己從小就學,認為自己比同學英語能力強,但在不知不覺中就被追趕過去;還有是因為從小學發音就不正確,長大了也改不過來。

三、幼兒該不該學美語?

到底幼兒該不該學美語?筆者要提醒是,幼兒當然可以學美語,但非一定必要。如果真要讓幼兒學英語,期望目標要先界定好,家長及老師應將主要目標定在讓孩子對英語有興趣即可,絕對不能因為要求英語成效,讓英語學習取代了正規幼教專業課程。建議在幼兒期時,多讓孩子發展口語及自然閱讀能力(韻文、歌唱、故事),不特別去教授抽象符號(如 kk 音標)或解釋文法(如單複數用法;a ,an, the 不同),以免造成孩子混淆。

筆者要強調是,為什麼有許多幼教學者專家都一再呼籲家長不要讓英語取代了正規幼教專業課程,是有其道理。家長可能不瞭解在幼兒期真正重要不是英語能力,反而是幼兒在各方面發展,如身心健康、社會互動、語言、認知與創造力、人格、常規、文化與道德價值觀等方面,因為這些發展對日後人生具有重要性影響。所以,家長真不必操之過急,與其將幼兒送到師資可能良莠不齊補習班或幼稚園學英語,倒不如有耐心一些,等撿定合格國小英語老師來教導,可能會有更好效果。

四、如何幫助幼兒獲得英語能力

如果讓幼兒學習美語是不可避免趨勢,以下建議一些作法,但家長要切記對幼兒學英語要有合理期望目標,不要過度重視成效,造成孩子及老師壓力。

1.不要以幫孩子複習英語、練習及考試方式來強迫孩子記憶單字!要讓孩子有興趣,就不能製造壓力。如果家長本身英語能力很強,可用適合孩子方式(生活對話、故事、遊戲、韻文、歌曲)來讓他聽、說英語,如此就會有成效。如果家長本身英語能力不足夠,就讓孩子聽 CD, 看 VCD 或電視節目,閱讀英語故事書(附 CD),和孩子一同學習,一樣會有一定成效。

2.故事書選擇: (1) 故事主題要能吸引小朋友,趣味性是非常重要

(2) 彩色印刷且圖案要佔一定比例,看起來要生動活潑。附實物照片圖書也可以。

(3) 口語化(對話)、重覆性句型故事書較容易讓孩子模仿與記憶。

(4) 附有 CD 故事書更好。

(5) 不宜選擇類似英語教科書(如文法或句型練習)圖書。

(6) 可將孩子圖畫製作成中文或英語圖畫書。也可和孩子一同演出故事內容,增進親子關係。

3. 幼小銜接及孩子補習問題

如果有好師資與課程教材,補習也不一定是壞事,但建議家長在孩子讀國小

三、四年級時再讓他們上補習班(理解力及適應力都較好),把省下補習費用來買歌曲 CD 及英語圖畫故事書,對孩子幫助反而較大。如此學習內容比較不會和國小老師所教重疊,也更能引起孩子對英語興趣。

五、結論:家長對幼兒學習美語應有態度

1. 英語只是幼兒發展與學習領域一小部份,獨尊美語,以偏蓋全,造成「排擠效應」,得不償失。家長不應過度對幼兒老師施壓,要求英語學習要有一定成效,如此反而影響其他領域正常教學。

2. 對幼兒學習美語應有合理期望目標,千萬不要以恐嚇與威脅利誘態度強迫孩子背誦單字,反造成其恐懼感或壓力。孩子要能對學習英語產生興趣最重要。

3. 母語在幼兒期所扮演角色是其他語言無法取代。培養對母語控制能力是幼兒在五歲以前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良好母語基礎是發展、溝通與學習的根本。

 

 

 

李宜娟

目前任教於朝陽科技大學

幼兒保育系 助理教授

學歷:

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初等教育(幼教組)博士

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幼兒教育碩士

經歷:

弘光醫專幼兒保育科專任講師(現為弘光科技大學)

曾任兒童美語老師、國中英語補習班老師、托兒所老師及安親班老師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別著急!跑得快不一定跑遠!

能到終點才是真正贏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2440988
【轉貼】抓住語言關鍵期
推薦1


惟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貓喵XD

抓住語言關鍵期!

奇蜜親子網編輯整理 /
  美語的國際化,讓台灣兒童學美語的情形逐漸普及,年齡也有下降的趨勢。然而面對琳瑯滿目的美語教材,及大街小巷的美語補習班、雙語幼稚園,父母一定很心動吧!但是,究竟該何時讓孩子學美語呢?「學習美語,及早開始」這樣的廣告詞,是真有道理的嗎?或許我們可以從人類的語言發展上,來解讀這一個疑問!

語言學習的關鍵期是什麼時候?
  到底什麼時候該讓孩子學習語言呢?很
多美語標榜美語教學的補習班、兒童教材、甚至是幼稚園,都把「語言關鍵期」當作賣點,告訴父母:「你的孩子一定要在幾歲以前學英文,才能把英文學好。」其實,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語言關鍵期的科學基礎,都是關於母語學習的發展,並不能完全適用於第二語言的學習。而所謂的「語言關鍵期」,主要的關鍵有二:

一、發音器官
  人類的發音器官,與身體其他器官的發展一樣,在青春期前皆處於發展狀態,具有相當大的彈性。一旦過了青春期,發展便漸漸趨穩定,彈性也會逐漸減少。因此,就語言發音而言,若一個孩子從小接觸數種語言,並有充分的機會可以「用」這些語言,那麼他的發音器官自然會配合這些語言的發音系統調整形狀,進而發出這些語言需要的各種聲音。

  大部分人,如果是過了青春期才學習另外的語言,由於發音器官已經成形,缺乏彈性,因此在發音上會有一些限制,於是產生所謂的腔調問題。但這並不表示青春期以後就不可能學好另一種語言,只是說明了成人在發音上會有限制,需要花費更多工夫才能達到孩童時期所擁有的發音彈性。

二、腦神經學
  科學家在50年代發現,大腦內有專門控制語言學習的區域。精神醫學家做實驗發現,因車禍傷及大腦主司語言區域的成人與孩童,會暫時失去語言能力,但經治療之後,孩童語言能力的恢復狀況比成人更為迅速。科學家因而推論:孩子語言學習的能力比成人更好。但這僅是推論,尚未經過更確切的數據證明。不過近年來,
「三歲定終生」的說法甚囂塵上。根據腦神經醫學的說法,大腦神經中有幾億個細胞,連結成龐雜的網路;而這些腦神經細胞會在三歲時發展達最高峰,如果在三歲前沒有給予大量刺激,部分腦神經細胞就會因為無用而萎縮。

  依照這個說法,三歲前給孩子各種豐富的刺激,的確可以激發腦細胞成長,雖然不見得立竿見影,但卻為日後的學習與發展儲備潛力。如同種草一樣,均勻地在每個地方澆水,每個地方的草都會長,只是有些地方的草長得慢,有些地方則長得快;但如果是有些地方有澆水,有些地方沒澆水,那麼,缺水的草自然只有枯萎的命運了。

  所以,就發音器官及腦神經細胞而言,學習語言確實有所謂的關鍵期,超過這個時機,便需要花更多工夫才能學得好。不過,請記住,
這都是針對母語發展所建立的理論基礎。而在不同年齡階段開始學第二語言,其實是各有優劣,倒不一定越早開始越好。重要的是,不管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學,您對他的期望都要符合他身心靈的發展,才最重要!

本文修改自:《學前教育月刊》1999年2月號,主講/張麗雪,p.5-8

本文選自「奇蜜親子網」http://parent.kimy.com.tw/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244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