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二媳婦媽媽您好:
以下是我的意見,並不見得適用於您,參考就好。
我的意見是:
不要給任何意見(連表情都不建議有指向性)
孩子會問「~馬麻! 妳覺得我好不好相處?~」
可能顯示了幾種訊息:
一、有可能在目前人際相處中有一些障礙產生(無論是他人對孩子的評價、攻擊或是批評)---技術面。
二、孩子越來越需要同儕的肯定與認同,當孩子更需要同儕的時候,而相處的能力幼不足以支持的進行更為親近的相處時所產生的挫折感。
三、對自我概念的認識不足,包還對自己、個性、特色、家庭背景乃至於社會的實相等,而產生不適當的人際期待。---關係與環境面
在這樣的議題在親子關係中產生時,其實已經肯定了孩子還願意與家人訴說人生困境,顯然您的親子關係值得肯定。
然而在這樣的議題中如何讓孩子建構出自己對人際、社會關係的概念與認識,有賴於父母親的對話與態度。
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除了讓孩子感受到陪伴與支持之外,關鍵之一是,讓孩子看到「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進而選擇「成為自己」。
而父母親在態度,在這裡我的建議是:「無條件的支持」為宜。
當然,這些技術與觀念無法在這裡一次作完整的表達與回應。
例如:
如何的對話,能讓孩子
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選擇與衝突點。
如何的對話,能讓孩子看清事實,讓孩子在「兩害相權取其輕」中學習為自己承擔選擇後的結果。
在父母親的想法、價值與孩子有衝突時,如何清楚的表達父母親的關心與態度與原則,又同時尊重並「澄清」孩子的選擇等等...
(註:澄清,又是一項觀念與技巧)
當然這些技術與觀念的學習還有許多日子中值得學習,但是孩子的狀況可是天天出現的。
所以在這裡簡單的提供一個技巧,在每次的親子互動中自我練習(在對話的時候錄音)方便自己看見自己的盲點。
那就是「適切的提問」
例如:媽媽,你覺得我好不好相處?
提問:什麼是「好相處」?
問:好相處就是.....
提問:什麼情形下,你覺得自己好相處?什麼情形下你覺得自己不好相處?
提問:通常這時候你都...?
回應:那你一定覺得不太舒服囉?所以...
提問:所以,你決定是.....?
回應:這樣決定了以後,你就覺得.....?
林林總總,說了一大堆,有一個小指標提供給您參考(代表您有做到初步)那就是您說的越來越少,他說得越來越多,並且常看到他陷入思考...
希望您共給您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