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親子生活
市長:惟惟  副市長: lejeune小野鴨
加入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親子生活】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生活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主人,讓我陪著你走過傷痛!
 瀏覽420|回應0推薦3

洋芋片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阿北
藍天飛翔小狗兒
藍色筆跡

主人,讓我陪著你走過傷痛!

藉動物撫慰、溫暖你受傷的心靈


在物質文明過度發展、人心卻易形空虛無助的今日,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變得更加遙遠與不確定。相較於人性的善變與無法捉摸,動物的單純可愛,反而可以讓人卸下面具的偽裝,溫暖地療癒人心的孤獨與苦悶,甚至對於疾病的復健也能達成顯著的功效,為人灌溉出身心靈全面健康的桃花源。

採訪撰文/焦淑嫻 編輯執行/陳秀麗 攝影/李東陽 諮詢‧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傷健策騎協會、台灣狗醫生協會

曾經有一個女孩,她的母親過世了,因為悲傷,她躺在床上不與任何人說話,她的父親請了許多醫師過來看她,但都無濟於事。直到有一天一隻貓進入了她的房間,坐在她的床上,似乎在跟她說:「摸摸我!」那個女孩仍然毫無反應,之後那隻貓再說一次:「摸摸我!」,但是那女孩仍然眼睛直直的盯著牠,那隻貓於是坐在女孩的胸膛,發出喃喃低語的聲音,並且用牠的尾巴在女孩的鼻子上搔癢,於是女孩笑了,也用手輕輕地摸了摸那隻貓,接著她便站了起來,從此走出了憂鬱的低谷。
  
也曾經有一位心灰意冷的老人,對他的生命不再眷戀,也不抱任何希望,他不再煮東西吃,也不再走出門外,直到有一天來了一條狗,對他說:「我餓了!」那個老人於是走到廚房,煮了稀飯給牠吃,吃完飯後,狗狗對他說:「幫我理一理毛。」那老人就拿了把梳子,梳理了它的毛,梳著梳著,狗狗的毛梳出了光澤,那隻狗這時說了:「帶我去散步。」於是那個老人戴上了帽子,與狗狗外出散步,那隻狗非常喜歡和老人在一起的感覺,就這麼地留在老人的身邊,老人從此快樂了起來。

還曾經有個人,他做過許多壞事,被關在監獄之中。在監獄中沒有人親近他,因為他經常打人,也常逃跑,直到有一天飛來了一隻鳥,停在他牢房的窗邊,唱了一首歌。於是,那個人拿了一點麵包屑給牠,牠嚐了嚐好吃的麵包,隔天又再飛到他的窗前,小鳥接著穿越鐵欄杆,停在他的肩上,用嘴尖逗玩他的耳朵,「飛過來吧!鳥兒,停在我的身邊。」那個人這樣說著,彷彿聽得懂他的話似的,那隻鳥兒就這樣常停留在他那兒,從此之後,那個被關在監獄的人變得很和善,也很受到大家的歡迎。

以上這些都不是童話裏的故事,而是真實發生的事。在地球上,人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所以不斷有「? 坁姚曭k」醫治人類疾病成功的範例,而經由大量的醫學研也發現,與動物的親密互動,確實可以顯著地改善人類的健康。

動物療癒法導覽

「動物療法」其實就像其他的自然療法,如同音樂療法一般,是醫學界最新的一種嘗試。在美國發展的時間較長,歐洲則是瑞士為動物醫療法的先驅,近年來才組織成軍、開辦課程,以籌備專業人才。
圖說:美國心理醫師在治療自閉症兒童時,發現孩童跟狗互動,比跟醫生溝通還來得有用。

治療老人與兒童成效最顯著

「台灣狗醫生協會」祕書長何承謙指出,「動物療法」是由美國心理醫師理文森在1950年治療自閉症兒童時,發現孩童跟狗互動,比跟醫生溝通還來得有用,逐漸運用在人的生活領域裡;台灣實際引進則是在1999年,由「狗醫生協會」在2001年開始推廣,早期運用於療癒、養護之家來腦性麻痺等病患,最近也用在安寧病房。

何承謙進一步說明,由動物參與人們的娛樂活動,藉由人們與動物的良性互動,獲得激發性、教育性、休閒性的優質成效以提昇生活品質,此即為「動物療法」的定義。也就是說,讓動物成為病患與專業治療人員間溝通的橋樑,它是一種以目標為導向的介入措施,其設計通常用來改善人類生理的、社會的、情緒的、或認知上的功能,全程的活動及結果都必須實際紀錄以評估成效。

在「台灣狗醫生協會」參與的國科會研究計畫結果也顯示,用動物來輔助治療在老人與兒童身心靈上有顯著的治療成效,老人們在「生活自理」與「社會互動」治療目標的平均達成率較高,有狗探視的老人注視目標物的時間較長,也較會主動移向目標物,他們也會較常作出自發性的撫摸動作;在兒童方面,有狗組兒童在「肢體活動」與「社會互動」治療目標的平均達成率較佳,顯示動物的加入對老人及兒童都有正向的影響。

動物能發揮的慰藉與治療

根據專家研究,常與動物保持親密的接觸,對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幫助,數據證明,長期與動物接觸的病人,平均血壓、膽固醇含量及罹患心臟病的機會,都會比沒有接觸的病人為低。另外,許多疾病乃由心理影響生理而生的,而動物則可以幫助病人紓緩壓力,放鬆自己,減少生病的機會;英國和澳洲的調查更指出,動物輔助治療可令病人暫時忘記病痛帶來的痛苦,消除寂寞感覺,並能增強自信。

與動物展開美好的心理交流

十八世紀時,在英國夸克(Quaeker)所成立的精神病療養院中,就讓患者照料花園的植物及擁有小動物;200年前的修士York也曾發表心得:「禱告與動物可幫助抒解心靈的苦悶及身體的不適」;十九世紀,德國有一家癲癇中心--貝特(Bethel)醫療中心,在最初時就相信動物是一種復原的力量,也允許用狗、貓、綿羊及山羊作為醫療的輔助。

這些古老的醫療方式,要不是被遺忘就是如同貝特醫療中心一樣未被詳實記載,因此在科學的研究上似乎未具有任何價值,然而這些古老的醫療方式,其所深藏的神秘智慧之後也由現代的科學家重新發現並再加以定位。

1969年美國兒童心理學家Boris M.Levinson將他把動物作為輔助治療者的經驗著書後,突破了動物治療法的研究瓶頸,之後許多的科學家來自不同的角度及相關健康的行業,開始陸續加入實驗及發表報導記載的行列。其中,心理學家夫妻檔Sam和Elizabeth Corson,社會學家Erika Friedman和醫師Araron H. Katcher發表動物對病人及對人寂寞時的復原效果,在全球的醫療界引起了相當大的震撼。「動物支持療法」成了「人與動物關係」研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八○年代初期,Pennsylvania獸醫大學就有大約整整四十頁相關議題的介紹。

各種實驗證實動物的療癒效果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醫療中心的護士凱瑟‧寇爾也曾針對76名住院的心臟病患者做研究,隨機讓他們接受3種不同的訪客類型。第一種是有狗和志願者一起去探病,第二組只有志願者,以及第三種完全沒人探病;去探病的狗分別是12種不同品種,事先先過濾是否有疾病以及行為問題,並在探病前、進房探病後8分鐘,和探病結束後4分鐘,分別檢視追蹤病人的變化狀況。

結果發現,有狗與志願者探病讓病人的焦慮指數降低了24%;只有志願者探訪的病人則降低10%;完全沒有訪客的心臟病患者,焦慮指數則完全沒有下降的跡象,在心肺功能上也有類似的結果。

除了焦慮感減輕,狗探病也能讓病人的腎上腺素分泌量降低了17%;只有志願者探病則降低2%;至於沒人來探病的患者,腎上腺素分泌量不降反升7%。腎上腺素是人體處於壓力時分泌的荷爾蒙。測量左心房壓力發現,狗讓病人左心房壓力降低10%,志願者單獨探病則會增加3%,沒有訪客探病的人則增加5%,第一組的肺動脈收縮壓也降低5%,另外兩組都是增加。

寵物也能增添生活樂趣

除了專業的研究報告之外,「英國醫學雜誌」也曾經報導,養寵物有益於身體健康,人們不是為了健康才去飼養寵物,更多的是看重與動物間的交流和溝通,寵物讓生活變得更有樂趣,尤其是對老年人和那些正在恢復中的重病患者。心理學家朱恩‧麥克尼凱拉斯也表示,研究成果顯示,養寵物與降低心臟病發生、預防哮喘和兒童過敏症都存在著一定關係。

而對於生病的患者來說,給予狗醫生的探病更能增強患者的心理能量,幫助患者改善病情。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附設醫院護理之家曾有一位臥病爺爺,自從狗醫生開始探訪之後,就將他與狗醫生的合照照片放在床頭櫃上,每晚看著狗醫生入睡是他生前的習慣;「第一兒童發展中心」有位內向害羞的五歲小女孩,原本腿部肌肉無力的她在狗醫生帶領下終於踏出了生平的第一步,目前正如普通小孩一般地上國小;「崇愛發展中心」裏一位自閉青年,在他三十二年生命未曾發出一語,對人也冷漠對待,但他第一眼見到狗醫生之後,卻能立刻抓起畫筆畫起狗醫生畫像,表達善意。

讓動物伴你走出寂寞

另外一方面,對於兒童來說,有同伴動物者較少有寂寞感,個性較開朗,較易為人所接受,可促使兒童人格朝正向的發展,建立與人的信賴關係、並且懂得尊重生命、愛的付出,培養回饋感與責任心,此皆為孩童成長過程中非語言的學習。

由於一個健全的人格建立,除了語言的學習外,非語言的初期關鍵發展,常在現代的家庭中因父母忙碌於工作而被忽略,因此如能藉由兒童與動物的良好互動關係,讓兒童的同伴動物,取代現今內容貧乏且充斥言暴力的視聽媒體,將對兒童的人格發展具有更為正面的意義。

以動物為治療的方式,就是透過動物與人之間,進行個人性的互動親密關係,造成對人身心的平撫作用,使心臟血管疾患得以紓解的一種醫療嘗試。
對精神科疾患的患者,動物治療的療效就更為顯著,尤其對於一些自閉症或憂鬱性疾患的患者,動物醫療有醫藥所難以替代的復健功能,對於社會功能欠缺的精神疾患,「動物療法」將會是21世紀醫學界以醫藥為導向的趨勢外,尋求的最新另類療法。

減少自閉性病患的暴力傾向

科學家更發現,兒童或青少年的成長,若有動物相伴成長,也將促使兒童在合群的關係上,有正面的發展。美國的精神科的臨床個案報告中,也曾出現自閉性兒童對特定動物 (貓與兔子),建立了親密關係的案例;自閉性病患的暴力傾向,在與有個人互動關係的動物的身上不曾出現過,並且患者會主動擔任照顧動物的類母親角色,負責餵食及清理排泄物,這樣的結果,不得不讓醫學界大為吃驚。

對於一般人而言,透過具體的醫療數據顯示,「動物療法」可讓血壓降低,穩定三酸甘油脂值,狗的飼主更減少了看家庭醫師的次數,或減輕以往的一些神經性方面的症狀,如較少頭痛、失眠等症狀。

動物與人類的生命密碼

動物具有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讓我們的生命展現與動物一般自然的生命力與回復動力,同時國外也有用鯨、豚、馬、貓、豬、小雞、小鳥,甚至用蚯蚓、泥鰍來勾起老人家在農田耕作的回憶,動物對人類身心所勾勒出的神奇密碼,由此可見一斑。

每一家的狗都是狗醫生

何承謙表示,國內目前還是以接受度比較高的小型、溫馴的狗兒,作為動物療癒的幫手,近年來在南部地區更逐漸推廣動物治療。他說:「狗狗是人類最忠心的朋友,人類與狗之間的感情交流密切,流傳了無數感人的故事,而在動物治療的舞台上,狗狗也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每一家的狗都是狗醫生。」台灣狗醫生協會理事長陳秀宜說明,經過實驗證明,因為動物在家庭裡扮演了氣氛調和的角色,有養狗的家庭平均心跳比一般人慢,平均壽命會比較長,此即狗狗在家裡扮演狗醫生的證明。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老人與狗志工隊」,曾經帶著偵測犬Doggy到南區老人之家,進行動物輔助療法,除了以動物填補老人家心靈空虛外,在玩耍中還能激起行動不便的老人活動筋骨,甚至戒酒,也算是小兵立大功。

屏科大「老人與狗志工隊」隊長指出,志工隊8名成員都是社會工作系學生,有一次到老人之家做課外服務時,跟百歲人瑞聊天,發現老人家覺得人生無趣,因為住進老人之家的老人,有些人的個性較為孤僻,很難跟別人融合在一起,人際關係愈來愈少,所以就想藉由動物輔助活動,讓老人有事情做,生活也有個寄託。

騎上馬背,馳騁於健康天地

根據研究,馬的步頻相當於成人的步頻,因此對於治療先天性肌肉萎縮及腦性痲痺的病患,有非常好的復健效果。

治療性騎馬讓兒童忘了膽怯

一位曾經陪伴女兒接受馬術治療成功的媽媽表示,原本女兒是屬於觸覺敏感型孩子,不喜歡與人體接觸,同樣的,對於其他動物也絕不敢觸摸。第一次到馬場,害怕馬而不敢接近,要抱她上馬背,她說好怕,不肯上去,但經過安慰後,只有十分鐘而已,立刻就下馬了;當但工作人員再次抱她上馬後,她發現坐在高高的馬背上,視野一下子變得寬廣無比,這個感受可能讓她很興奮,很快她就不怕坐在馬背上,讓馬帶著她走動。
 
接下來,小妹妹一次比一次騎得更好,第一次騎馬還抓不到平衡感,正坐不敢放手,第二次已能放手拍手10下,第三次時已不怕側坐。這位媽媽說,過去要女兒學習一樣新事物,接受時間往往拉得很長,接受度也不見得好,相較之下,第一次接觸馬,進入狀況真的很快,幾個月下來,肌力和平衡感的訓練進步不少,正坐、側坐和倒坐都能自在而不會喊怕,等到進行到馬術治療的最後一個動作,她趴在馬背上,馬繼續走動,她已經學到完全放鬆,因為好幾次她竟然睡著了。

馬術治療﹙Hippotherapy﹚,或稱治療性騎馬,簡單來說,就是以馬作為一種治療工具(modality)使用,類似心理治療中常使用的? j球、滾筒或楔形木,利用馬的律動及在馬上可以設計一些治療計劃,對生理、心理、認知、社會化及行為上有問題的病患進行治療。

「中華民國傷健策騎協會」理事長王挽華表示,對於馬術治療的研究到目前為止以腦性麻痹為受試者的報告為主,一般而言對於腦性麻痹患者,馬術治療的效果包括有:改善姿態、平衡、以及協調性、降低痙攣、增加關節活動度以及肌力;在行走方面,則可矯正步態及降低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

體會征服與控制感

心理效益是馬術治療與傳統醫療體系重大的不同之處。不同於在醫院中其他形式的治療,通常馬術治療對於需要長期復健的殘障人士及兒童有較高的吸引力,促使他們有較高的興趣(motivation)參與治療,尤其馬術治療時,能讓殘障者,尤其是小朋友接觸到人以外的生物,可藉由與馬的互動及照顧馬等活動中獲得自我的肯定與自尊。

當騎者坐上馬背,可以不必依賴他人,而有獨立自主的感覺,以及征服感、控制感。此外,由於人皆具有尋求危險刺激的內在需求,而騎馬本身為一略帶危險性、挑戰性且不十分普遍的運動,因此,更可以激發參與者的鬥志。

簡述馬術治療歷史
馬術治療的起源甚早,依據不同的作者,其所陳述的發展背景不盡相同,綜合來說最早可追溯到希臘神話中,醫神 Aesculapius 將無法治癒的病人放在馬背上以振奮其精神,西元前五世紀,在希臘就利用馬來為傷的士兵作復健。
我國則於1998年成立了「中華民國傷健策騎協會」,正式開始推動馬術治療的進行。

※到這裡和動物做伴
★中華民國傷健策騎協會:
★台灣狗醫生協會:
※北部:
.三軍總醫院附設護理之家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附設護理之家
.台北市一壽重殘照顧中心
.台北市士林老人服務中心
.台北市信義區三興國小
.台北市信義區信義國小
.台北市恆安老人養護中心
.台北市鵬程啟能中心
.台北縣新店耕莘醫院附設護理之家
.長庚醫院桃園分院附設護理之家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自閉症兒童服務計畫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中和兒童發展中心
.署立基隆醫院附設護理之家

※中部
.台中縣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沙鹿兒童部)
.台中縣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潭子兒童部)
.國軍新竹醫院附設護理之家
.署立豐原醫院身心科
http://www.rdatsapd.org.tw/RDA/rda/rdaroc/rdaroc.htmlhttp://twdogdr.groups.com.tw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20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