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忽然被教會主教團召喚擔任幼童軍裡領袖之一。別說我對美國文化不熟悉了,從來就沒有童軍經驗的我,連幼童軍裡有哪些組織都搞不清楚。
剛接手時真是心慌意亂,看童軍手冊裡琳瑯滿目的活動,根本不知如何是好。直到上級給我每月進度和課程表後,才發現幼童軍還真是蠻有趣的。上個月和小朋友們分享台灣的文化和語言,這個月的重點是南北極,所以兩極的動物、地球暖化現象,和指南針的製作和使用方法,都有機會更深入的認識。
在準備如何教小朋友南北極的動物時,在網上看到某個課堂建議,可以讓孩子們解剖貓頭鷹食繭,認識更多野生動物的生態。上網再 google 一下,碰巧找到有大學願意免費提供貓頭鷹食繭作為教學,便興緻勃勃地寫信去要一些來做教材。幾天後,又輕又小的盒子就寄到了,打開來看,這位教授竟給了我五、六個食繭,我本來只要一、兩個的。
看到了食繭。滿腔的興緻不知怎麼地就去了一大半。這兩天兒子三催四請,只好將食繭拿出來再研究一下,身為童軍領袖,在要讓小朋友們解剖前自己總得有個底。我拿出解剖說明稍微看了一下,裡面說到如果太難解剖,需要先用溫水泡一下。
對了,我好像忘了先說食繭是啥東西了。大家都知道貓頭鷹是猛禽嘛。牠們都是將抓到的小動物活生生吞下肚裡的。但小動物的毛髮和骨頭無法消化,就會在肚子裡捲纏成塊,再一起成塊吐出來。很多生物學家從這種食繭了解貓頭鷹特殊的生態。很了不起對不對?我也覺得很驚奇,只是沒想到看到那食繭後,所有的冒險精神都沒有了。
說明書說的沒錯,乾的食繭果然難以分開。兒子拿了一杯溫水,食繭丟下去後,一堆毛髮浮上來,我腦海裡也有一堆問號浮上來:「我沒事幹去要這食繭來倒自己胃口做什麼?」家裡的三隻小孩都興奮地一直跳,六隻手輪流伸過來:「不要亂摸......不要用手摸......頭走開,靠這麼近其他人都看不到了......不要太靠近......」這些都還是其次,我想真正讓我頭髮站起來的,是食繭一離水後那股強烈的動物騷味。聞得我直反胃。這樣毫無準備就動手解剖真是一大錯誤。應該有口罩和鑷子才方便。但因為我們都是一時興起,什麼工具也沒有。
兒子建議我們自己做鑷子,靈光一現,我將剛丟棄的某張塑膠卡折半剪成小鑷子狀。就這樣,大家人手一支的開始撿骨了。大兒子的志向是當恐龍科學家,覺得這個經驗很刺激,二兒子也非常樂在其中,偶爾發現牙齒什麼的,也很開心。妹妹很想參與,但她拿了幾根骨頭後開始用手亂抓,被我請去做別的事去了。
我想我們總共花了快一個小時將能看得到的骨頭全挑出來。看到頭骨和下骸時,大家都很興奮,因為那是最主要斷定是何種動物的依據。看到那一整排整齊的牙齒,我們排除是鳥類的可能。本來以為是鼩,但因為一些關鍵部位的骨頭形狀不符合,所以只能斷定應該是小老鼠。
很有趣的經驗,但我開始懷疑要不要和童子軍一起做這活動。畢竟這個月的主題是南北極動物,為什麼網上會建議做貓頭鷹食繭的解剖,而引到這一步,我還有點百思不解。猜想可能原先是要找白貓頭鷹(Snowy Owl )的食繭,但後來只能要到加州倉鴞的食繭,不論如何,這經驗都很難得,值得寫下來做個紀念。
圖片說明:
1. 上圖是在網上 google 到的,請原諒我在解剖後暫時失去了再看到這玩意的勇氣。改天再照我們找到的骨頭給大家看。上圖的連結在此:http://www.lornamatic.com/wordpress/?p=25
2. 這個連結中食繭裡找到的東西和我們找到的很像,應該是一隻小老鼠,只是我們的食繭非常小,所以連骨頭也非常小。可憐的小老鼠,就這麼活生生地被貓頭鷹生吃下去了。
http://www.msnucleus.org/Merchant2/merchant.mvc?Screen=PROD&Store_Code=MN&Product_Code=msn-op&Category_Code=biol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