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家裡能自在且主動的談學校的點滴
基本上我並不認為還需要跟老師保持多密切的聯繫
不主動也不代表家長不注重孩子的身心發展
有時太過的主動與密切聯繫對老師來說反而是另一種壓力吧
班級的家長日 形式上的意義一直大過實質上的效益
在家長日上我是沈默的多數
特別是在國中的家長日
談的都是學測成績 對我來說更是如坐針氈
因為這些都不是我要給孩子的
我希望孩子在能力範圍內唸書
更希望他們能在有限的學校生活裡學到唸書之外的東西
例如 運動的習慣 良好的應對 團體的和諧
這些是現在的學校吝於給孩子的
表面上看起來這些都有在做 而且做得有成果
但實際上卻常因老師的個人主觀及偏見私下不斷傷害著被邊緣化的孩子
我會這麼說正是從女兒轉述日常的學校生活中得知
不只是女兒 唸國小時的兒子口中也聽過
甚至是鄰居的口中也可以聽到類似的話
希望孩子有效的學習
家長的責任在於當問題發生時如何引導他們學會思考的重要
處理方式也不必然只有一個(可惜的是多數的學校老師通常只要一個固定的模式)
但得到的結果必然是大同小異
我們的責任是在旁邊陪伴孩子 參與其中也不表示事事參與
而是當他需要的時候伸個手拉一把 或者僅是拍個肩膀
再不然肩膀借他靠一下
對孩子來說 特別是青少年的孩子這些或許就足夠了
PS 向藍色筆跡說聲抱歉
這篇純粹有感而發 並不是針對你個人的貼文否定
因為我曾主動積極參與孩子的種種 但了解越多卻讓我越無力
努力了許多年 只有一種感覺可以清楚形容
那就是---拔河 不管是與學校或與社會
現在我不這麼做了
女兒的表現並沒有因此出問題
明年進入國中的女兒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我要做的仍然只會是陪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