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親子生活
市長:惟惟  副市長: lejeune小野鴨
加入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親子家庭【親子生活】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轉貼分享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轉貼】最不受歡迎的八種媽媽
 瀏覽1,362|回應3推薦7

惟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7)

lejeune
涼涼
faith信心
錦瑟
阿娘
藍天飛翔小狗兒
阿菊

◎趙文瑜/文 

大部分的父母都想過,希望自己孩子長大之後要成為什麼?有些人甚至還幫孩子規畫了人生藍圖,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因此而擁有寬廣的生命版圖,有無限的發展空間;也有的父母事事為孩子打算,事事為孩子做決定,以為這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為孩子著想,殊不知,最好的教育其實就隱藏在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當中。以下是加拿大某兒童教育專家,針對該國一百二十餘所幼兒園中的二千多名兒童所做的訪查,調查主題是「你不喜歡媽媽有哪些表現?」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來自孩子心海最真切的聲音吧!

1.只顧自己玩的媽媽
有的媽媽動輒半夜三更才回家,一星期才看到孩子二、三天;有的媽媽則著迷於連續劇,只要一坐到電視前面,就會忘記時間與空間,非等到電視節目結束,才會回到現實。這類媽媽可稱為自私媽媽,孩子不但感受不到媽媽的責任心,也無法對自己的存在產生認同感。

2.只想著爸爸的媽媽
雖然爸爸辛苦在外打拼,全家人都應該體諒他,但是如果媽媽總是把最大塊的蛋糕留給爸爸、每次上菜市場只惦記著要買爸爸愛吃的菜餚,好像媽媽的生活中只有爸爸才是主角,孩子也會無所適從,甚至對爸爸感到忌妒。

3.愛體罰的媽媽
沒有人喜歡故意做錯事,有時候,犯錯甚至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如果孩子犯一點小錯也嚴厲的體罰他,長久下來,孩子會覺得媽媽一點都不愛他,相對地也會不再愛媽媽了。

4.不尊重我朋友的媽媽
雖然說孩子受同儕的影響很大,但是,每個孩子總都有一些優點,如果媽媽對孩子周圍的每一個朋友都有所批評,甚至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跟其他小朋友玩,以為其他小朋友會帶壞自己的孩子;此時,心中最難過的其實就是自己的孩子。

5.說話不算話的媽媽
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家長難免會給孩子一些承諾,像是:「如果你乖乖吃完這碗飯,媽媽就帶你去動物園」、「等你生日那一天,媽媽再買遙控飛機給你」……或許承諾的當時只是為了要安撫孩子的情緒,但是,一旦說出口,就要能做到。如果常常說話不算話,就會破壞孩子對母親的信任。

6.過於嚴厲的媽媽
由於求好心切,媽媽常常會以完美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卻缺乏對孩子能力、情緒等諸多因素的考量,形成孩子學習上的重大壓力來源。輕者,孩子或許可以自我調適;重者也許會對生活造成重大的影響。

7.太肥胖的媽媽
每個孩子都認為自己的媽媽是美麗的,因此對孩子來說,朋友對媽媽的嘲笑就是最無法忍受的屈辱。當同儕嘲笑母親的肥胖或邋遢時,孩子會覺得就好像是在嘲笑自己一樣。當孩子因為思考能力有限,把這種帶給他難過的原因,歸為媽媽太胖,進而折損了對媽媽的尊敬,對於孩子與父母都會有負面的情緒影響。

8.不好玩的媽媽
孩子都會很興奮的要跟媽媽分享他發現的「大秘密」,而一個老是以為孩子的發現、發明都很無聊,或是從不蹲下來陪孩子看花、看草、玩遊戲的媽媽,不僅會成為孩子心中最無趣的媽媽,還會折損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對未知世界探險的能力。

上述八種媽媽,真實的呈現出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最不喜歡的親子互動形式,而其中的共同點則是忽略了孩子所呼喊出的求救聲;當我們回頭審視自己,也許會發現自己已在不知不覺中,落入這樣刻版的生活態度中,甚至看到孩子漸漸成為這幾種生活態度的翻版,並不斷的重現在下一代的下一代……

親愛的家長們,如果您跟我一樣,不希望這樣的情景不斷複製,希望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還能跟孩子像朋友一般的聊天談心,希望孩子能夠揮灑出自己的美麗世界;那麼,就讓我們從心做起,從拔除身上的這八種影子開始吧!


引用網址↓
最不受歡迎的八種媽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1440050
 回應文章
從「心」學做好父母...轉貼
推薦2


lejeun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惟惟
最愛兩個寶貝

從「心」學做好父母【作者/許芳菊】【天下雜誌335期
從你為人父母的這一刻起,便展開了一場學習愛的旅程。這是一輩子的學習,也將是一生最珍貴的體驗。

 

還記得你成為父母的那一天嗎?孩子帶著懵懵懂懂的眼神,赤裸裸地來到世上,他完全無助的、且沒有選擇的,把生命交給了你,讓你成為他的父親、母親。他渴望你的愛、期待你的擁抱,他相信世上有人會用無條件的愛,孕育他長大。

 

父母親對孩子而言,就像是一個可以永遠依靠的堡壘,「當父母親陪著小孩的時候,孩子會因為有爸媽的存在而變得有信心,他會繼續往前探索,當他感到不安時,他會回頭看看,看到父母還在,他會有信心繼續往前,即使跌倒受傷了,他知道有人會關心他,會看看他受傷的重不重,」精神科醫生王浩威說,這就是孩子想起父母時,腦海中會浮現的畫面。

 

父母的4種角色

 

當你成為父母的那一刻,你便展開了一場學習愛的旅程。而唯有透過陪伴與參與,你才可能跟你孩子的生命有交集。

 

在從事了二十多年心理諮商的工作中,教育學者鄭石岩發現,許多來找他諮商的孩子,他們所需要的並不是諮商和治療,而是需要一個能夠真正盡責、鼓勵他們、對他們有所期許的父母。孩子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一旦父母不在孩子身邊,便失去了主導孩子成長的力量,也失去了能夠給孩子源源不絕的溫暖。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也需要蛻變成不同的角色,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父母親在孩子一生中大致扮演了四種不同的重要角色︰包括照顧者、規範者、戰士兼保護者,以及精神導師。這四種角色在孩子發展的階段都扮演著關鍵性的作用。父母在某些時刻需要特別凸顯某個角色。

 

「照顧者」的角色在孩子出生至六歲這個階段最為重要,根據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指出,從出生到六歲進小學前,是孩子「學習愛的階段」,他需要充分的關愛與安全感。父母要能充分流露出對孩子的感情,讓孩子感到安全與價值感。

 

六歲~十二歲,父母扮演「規範者」的角色逐漸加重,這時候需要為孩子在各方面樹立行為的規範,但父母應在規範者與其他角色中取得平衡,以免過於嚴厲而失去感情,這反而會讓孩子長大後成為怕事、不敢自己做出決定的人。

 

到了十二~十八歲這個階段,「戰士兼保護者」這個角色成為父母的重點,尤其是父親,在孩子經歷青春期這個階段,父親對兒子而言相對重要,因為男孩會觀察父親的一舉一動,透過父親,男孩學著如何成為一個男人。在這個階段,父母親一方面要與孩子站在一起,幫助他們面對那些讓他們幾乎招架不住的青春期風暴,一方面要協助他們對抗外在許多引誘他們走上歧途的力量。

 

當孩子進入成年階段,「精神導師」的角色便成為父母的重點。這時候,父母親可以坦誠地和子女分享人生經驗,甚至可以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他們可以從容傾聽子女的掙扎,但未必要事事提供答案,而是以精神導師的身分給予子女「祝福」。

 

孩子最需要的6種養分

 

為人父母是一個重大的責任,但有些父母從小就給孩子最好的,卻未必能栽培出一個他們所期待的孩子,而有些父母雖然貧窮、甚至沒有受過太多教育,卻可以教養出快樂又優秀的孩子。

 

根據許多研究,學歷、財富、權位都與能不能成為好父母沒有絕對的關係,重點在於父母是否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孩子最需要的養分。

 

從孩子身心發展的過程來看,父母可以給孩子的珍貴禮物包括︰

 

安全感:

 

孩子一生下來聞到媽媽的味道、聽到媽媽的聲音、心跳,就會自然產生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會延續到他長大,安全感可以說是生命的主旋律。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的研究發現,嬰兒出生至一歲半左右,是發展對人的基本信賴感的階段。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應常常給他擁抱、親吻,回應孩子的眼神、聲音、和他說話,這是建立親子關係最重要的開始。也是讓孩子產生安全感的基石。

 

如果這個階段,孩子的照顧者常常更換,一下換這個保姆、一下換成阿公阿媽、一下又放到托兒所,這種不穩定的狀態,孩子就不容易發展出與人基本的信賴感,沒有信賴感就沒有安全感,沒有安全感就不容易產生自信心。

 

教育學者鄭石岩教授特別提醒,人如果從小就缺乏安全感,將來就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問題,最嚴重的三個問題是︰不安、哀傷、敵意。如果我們從小就把孩子丟來丟去,這三種問題都可能產生。如果一直持續到長大都沒有把這種安全感的缺乏處理好,也可能演變成憂鬱傾向或暴力傾向。

 

父母如果無法自己照顧孩子,至少讓孩子有一個穩定的照顧者,可能是阿公阿媽或保姆,但晚上最好能和父母在一起。

 

親密的家庭氣氛︰

 

為什麼有的家庭能幫助孩子應付各種問題,有的卻不能?英國教育學者史賓賽認為家庭能否給孩子力量,取決於家人之間的感情密切程度,因為不管孩子在外面遇到什麼,家庭總是他的加油站。

 

美國一九八九年的學業性向測驗最高分落在南達柯塔州,引起許多人的好奇。若從教育資源來看,這是全美教師薪資最低、每個小孩分配到的資源倒數第八的州,但卻有最好的成績表現。他們做了一番研究發現,這個州的離婚率最低、家庭關係緊密、還保持了傳統的價值觀。

 

長期關心台灣教育的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便特別指出營造家庭氣氛的重要性,他回憶小時後,放學回家總是圍在父母兄長身旁,哥哥喜歡講故事,他們的家庭娛樂常常是飯後聽哥哥說故事。「想想看,一個全家人盯著電視看的夜晚,跟一個全家一起看書、喝茶、說故事的夜晚,有多麼不同,」黃崑巖說。

 

親密的家庭氣氛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營造,像是晚餐時間愉快的聊天,千萬別在這個時候訓孩子。可以一起玩一些家庭遊戲、和孩子談談家裡的往事、與孩子合力完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建立家庭的傳統和儀式等。

 

父母終會老去,但帶著這份與家庭親密的聯繫,孩子必然會有更多面對未來的力量。

 

給孩子一個好榜樣︰

 

如果說學校教育的重點在傳授知識與技能,家庭教育的核心則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在現在傳統家庭結構瓦解、社會價值混亂、媒體的影響力快要凌駕老師時,父母扮演傳遞正確價值觀與進行品格教育的角色便愈來愈重要。

 

經常在各地演講教育主題的陽明大學教授洪蘭,在她的言談與文章裡,隨時可見她父親的智慧風範,從小她父親便教導孩子用正面積極的態度生活,不奢侈不浪費,「能走的就不要坐車、能坐公車就不要坐計程車。」

 

洪蘭當年出國唸書,下飛機時只有口袋裡的五十美元,可是她卻一點也不擔心害怕,因為她父親教過她「一身養一口」,只要學會過簡單的生活,就很容易面對未來。父親當年是法官,收受「好處」的機會很多,但洪蘭的父親卻清廉自持,為了養活一家人需要多賺點錢,他辭去法官做律師。

 

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主委黃崑巖的父親,在日據時代擔任警察,黃崑巖回憶當時常有人到家裡送禮給父親,父親在知道之後都會立即將禮物退還,以避免惹人嫌疑。光復之後,許多在日據時代擔任公職的人都被鄉人毆打,他父親卻依然受到尊重,主要是因為他擔任警察時為人公正、不貪不求,而能獲得大家的諒解尊重。

 

給孩子一個好榜樣,這是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因為孩子從出生開始,就透過模仿從父母身上學會許多事情,不管你願不願意,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也不知不覺中內化成他品格、價值觀的一部份。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教育學者會提醒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就需要先成為那樣的人。在教育孩子之前,先面對自己。

 

發現孩子的特長,引導出孩子最好的一面︰

 

做父母有時必須像個偵探,從與孩子互動中觀察出孩子的特長,並引導出他最好的一面。

 

孩子的特長往往在許多地方展現出來,父母可以觀察孩子在做哪些事情時最投入、最能專心、並且感到最愉快,這往往就是興趣所在。如果父母能夠給孩子的興趣一個發展的空間,並在身旁提供他需要的協助與環境,在他遇到學習瓶頸的時候陪伴他一起面對困難,孩子通常能夠培養出主動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因為動力來自於自己的興趣,學習的效果會比父母師長外在勉強的學習效果好很多,也更能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培養孩子健康的習慣︰

 

希望孩子健康是所有父母的願望,但根據最近幾年的統計,我們的孩子在身心健康上都呈現了警訊。在台灣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小一學童就已經有近視眼,也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小學生體重過重,台灣兒童罹患憂鬱、自殺的數字,在各個不同的調查中都亮起了紅燈。缺乏健康概念、忽視培養孩子良好健康習慣的父母,讓我們的下一代正邁向健康弱化的危機中。

 

從孩子很小開始,就是培養健康習慣的重要時機,例如︰從小就養成孩子均衡飲食的習慣,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限制吃垃圾食物的機會、少喝含糖飲料,孩子過胖與蛀牙的機會就小很多。

 

現在許多家庭邊吃飯邊看電視,更是對身心最大的危害,根據許多醫學研究顯示,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的小孩容易成為小胖子,而且容易發生營養不均衡的問題。

 

父母也應該從小就陪孩子多運動,養成孩子運動的習慣,必定讓孩子終身受益,運動不但有助體能發展,常運動的小孩也較開朗靈活,對身心甚至人際關係都有幫助。

 

一旦為人父母,關於照顧孩子的健康知識是一門必修的學分,因為孩子的健康是是一切的根基。

 

當孩子情感的啟蒙者︰

 

父母對孩子自然流露的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情感啟蒙。教育學者史賓賽認為,在一個人的教育中,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道德告訴我們該怎麼做,理智告訴人們用什麼方法做,而情感告訴人們,願意怎麼做。孩子一生許多精彩的故事、高尚的行為,都來自於情感。

 

父母對他人所流露出來的溫暖關懷、對大自然所表露的欣賞與尊重都深刻地啟發著孩子的情感智慧。

 

父母應常常對孩子表達你的愛、讓他感受你的關懷,也教導他能夠感恩並表達他的情感。

 

心理學者游乾桂覺得,父母有時就像心理醫生,有些話和感覺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讓他感受到「我什麼事情都願意為他耽擱,即使他失敗了也愛他、也願意扶他一把。」讓家庭成為孩子心靈的活泉,使內在有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當父母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人天生雖具有某些母愛、父愛的本能,卻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做父母。做父母是一輩子的學習,而當孩子長大了還願意千里迢迢回來看你,想念你、愛你、尊敬你,那時你就會知道,身為父母的你已經獲得了最珍貴的回報,那就是子女永恆的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1463600
不想想太多~
推薦0


最愛兩個寶貝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有些意識太主觀~

那個孩子不愛媽~

又有那個媽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1458846
太難為媽媽了
推薦0


TAMAGO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果然是加拿大?國情不同的感覺。
我倒覺得這些「缺點」都沒那麼重要(笑)
父母把小孩當什麼來對待比較重要。

上週因為觀念問題與朋友吵架,也因此驚覺就連遊戲我依舊以相當功利的態度來進行,對任何事物在內心進行某種程度的衡量。
朋友說、他不是我那對功利的父母、我不需要用這樣的計算方式去進行遊戲。

當然乍看之下有點嚇人,不過這也沒脫離我一直認為的金錢論:上面一直在用這種想法看待我的一舉一動,所以才要干涉我買東西、所以才會在我想買我自己要的東西時念上一陣(然後又口口聲聲說他們不在乎不阻撓、見鬼吧!那種鬼話少說比較好)、所以才會對我「想做的事情(會花錢)」格外在乎。

孩子是搖錢樹啊!
這樣想的話、就算避開了上述八種類型的"完美"媽媽,孩子會怎麼想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302&aid=145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