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讀他,別捏緊他 【王碧鳳(北縣讀者)】
小孩是天使,卻經常與魔鬼為伍,很多時候天使與魔鬼是一體的!
一天,兒子下課剛進門,母親大人的指令就像落英繽紛,飄撒在這個堅固的牢籠內,雙方隨時可能誤觸引信,粉身碎骨在客廳一隅。
「你看,都流汗了,把襪子脫掉吧!」兒子說「不要」,隨即變成木頭人,動也不動。隨著母親大人的「數到三」,一、二、三,始終沒有一方退讓……
「今天,有什麼作業?媽媽看看。」兒子把作業本抽走,一不小心掉落地面,驚悚的配樂頓時又響起,「撿起來!數到三。」兒子彎下腰,用指尖輕觸本子,然後不動了,母親大人僵著臉,兒子微彎的雙腿顫抖著,五分鐘過去……
本以為學過不少心理學、教育學原理、諮商技巧等祕笈的我,要對付六歲的兒子應是游刃有餘,如今卻只聞自己的喘息聲,大腦一片空白地指揮著血液的流向,疾馳在恐慌的高速路上。
一日,就教一位心理學專家的朋友,傾吐自己的窘境:我不敢再向兒子下任何指令,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不明白一個自認很合邏輯的指令,會如此收場?我們母子到底怎麼了?關心他錯了嗎?他不再愛我了嗎?還是錯看他了?
但見朋友機智輕鬆地角色扮演起來,「媽媽,不脫襪子會怎樣?」「會很熱。」「我覺得不會呀。」「我是為你好呢。」「我就是不想現在脫……」
不愧是心理學博士,隨著對話的推演,我找到了答案:「對呀,我們都太在意自己的指令了,只要指令不被立刻執行,就覺得挫敗,甚至有股想毀掉這個世界的衝動。」
我會心地笑了,這個新發現,讓我更有自信,也更謙沖,並且感覺有一股力量支撐著「明天會更好」的信念。
終於體悟了:孩子,不屬於任何人,一花一世界,我該放輕鬆點。有句話說「放鬆像花朵的綻放,無法勉強它發生」,與孩子相處,也似近距離觀賞花朵的綻放,需要全然的放鬆,揚棄既有的、固定的思維,結局自是大不同!
【2005/08/2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