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期承襲日本人那一套「猴禮數」,雖然有點裝模作樣,但表現在球場上還蠻讓人賞心悅目的。舉個例子,有時開球over前組,碰頭時免不了要抱歉一下,卻從不會遇到對方「歹面腔」,有時還會安慰你一下:『少年仔很會打,開球真遠ㄛ!』讓人覺得羞愧又窩心。
十幾二十年前的初學者要下球場時,通常會找一位老師帶領,這裡說的老師不是練習場教球的教練(也是有),是找一位資深一點的球友帶下場。這位老師除了指點你一些基本的打球觀念外,最主要的是教你球場上的進退禮節,要站哪裡、要如何走路,以及何時該說話和閉嘴;甚至連插組的禮節,小費金額的拿捏等。被人稱老師的就要負起責任,總是要帶個一二十場以上才會放心,而這個人以後在球場上的表現會記在老師的帳上。在當年若是遇到橫衝直撞不懂禮數的球友,有風度的球友不會當場矯正你,會暗諷的問你:『請問你,開始打球時是哪一位老師帶你下場的?』這意思是說你老師當初沒有把你教好,你的禮節還需要加強。
有一次邀一位學生同組打球,果嶺上我一位多年老友正聚精會神要推桿,這學生卻在推桿線的另一頭太空漫步,也不管別人正在推桿,踩著草皮走他的七星步。一下果嶺我那老友馬上湊過來跟我咬耳朵:
『禮節也不教一下,你這老師是怎麼當的!』
『阿~我是負責教技術、又不是教禮節。』
(聲音只能從牙縫輕輕的擠出來,怕那第三者聽到)
『禮節也要順便講一下,不能這樣就出門打球。』
老友一陣窮追猛打,我這又是招誰惹誰。
有一熟識的球友球齡已經五年,卻仍然像嬰兒無法「斷奶」,每次擊球前都要空揮桿好幾下,沒有空揮就不會打球。但就算空揮再多也打不好,依然三輪車高高掛,任憑同組的球友怎麼說都不聽,依然故我。除了空揮多、打球慢以外,他還堅持打球要健身、不搭車,其它開球遠的都搭車,卻老是要等他老兄慢慢走到球位再開始無止盡的空揮桿。每次有他同組,背後幾組總是要塞到怨聲載道,跟他同組的球友個個是苦不堪言。他的心態卻是「我付錢我就有權利這麼做」,忘了其它被塞在後面的球友們也是付相同的果嶺費,這位不但技術差、還充斥著「富人的傲慢」。
這些青青菜菜打球的球友多到沒辦法數,悶在心裡肯定會生病,一直給對方臉色的話又壞了自個兒風度,保持風度學古早前輩們的說法:『請問你開始打球時,是誰帶你下場?』這會讓其它聽得懂的球友會心一笑、心理舒坦一點。
合用的球桿和球技相等的重要,要瞭解詳情,請按此連結進入..『量身訂做時代』城市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