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桿重量簡單的說,是否就是桿頭與桿身的重量比?』可以這麼說。水平握桿時我們所感受到的桿頭重量,並且將它數據化,賦予從A一直到B.C.D.E,再細分為10個單位從A-1、A-2~…,~B-0~B-1…到C-0到D-..到E等。
拿一把球桿揮動,再倒轉球桿改握住桿頭揮動,同樣一把球桿握住桿頭端揮起來非常輕,可以揮得很快,用正常的握法揮起來就很重。總重量一樣但桿頭重量不同,產生的效果就完全不同,這就是揮桿重量的改變所致。
『揮桿重量有分初學者或單差點所適合的區間嗎?』
我最怕有人問初學者適合什麼這種問題。球桿是要用很長一段時間的,初學階段有多長?三個月或半年,還是一兩年,當過了初學階段再換桿嗎?
揮桿重量和球員的身材、體型、年紀以及練(打)球的頻率有關,也和打擊技巧以及球員的需要有關,更和個人使用的球桿桿身材質、重量等有很大的關係。它既是桿頭的一部份,也是球桿總重量的一部份,它既可以彌補總重量的不足,也可以增減桿頭重量,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市面上的現成品球桿的揮桿重量大都偏輕(好像倒轉球桿一樣,越輕揮得越快,揮得越快球桿會賣得好),以致一般人誤以為那才是正常的揮桿重量,而不敢用太重的揮桿重量。殊不知,更重的揮桿重量可以幫助穩定桿頭,幫助短桿走往下斬的軌道。長短桿的功用不同(長桿重掃,短桿重斬),它們的揮桿重量也應該分別搭配不同的重量才是。
不管是單差點還是初學,打法和身材各異其趣,都必須針對不同的個人評估,而不是很簡單說單差點就用哪一種配重,初學者就用哪一種,沒有這麼簡單的二分法。簡單的解釋,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