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羅惠光先生開講
市長:公爵大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羅惠光先生開講】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公民不服從 仍是學運護身符?
 瀏覽651|回應1推薦1

公爵大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公爵大哥

新聞眼/公民不服從 仍是學運護身符?
2017-04-11 02:24聯合報 本報記者王聖藜

行政院長林全上台後對衝入行政院的太陽花學運分子撤告,以政治手段替司法爭議解套,台北地院先前在占領立法院案中,更以「公民不服從」為由,判被告無罪;昨天對占領政院的行動,依妨害公務判處十一名參與有罪,判決不只提醒「要民主,也要法治」,對於被告提出抵抗權主張也未埋單,「公民不服從」能否成為太陽花學運的護身符,仍待上級審定奪。

在占領行政院被判有罪被告中,許順治、李冠伶在法院審判時,同樣以「公民不服從」、行使抵抗權、反抗權要求法官判決無罪,不過太陽花爭議是由立法院國會程序黑箱而起,公民不服從的訴求對象是否可以無限上綱到每個機關不無疑問,這道擋箭牌在昨天戛然而止。

依照公民不服從的一般性學說認定,不服從的行為須與抗議對象間有可得認識之關聯,且需排除暴力,法官可據以作比例性的審查,問題是,服務貿易協議的審查機關是立法院,繞到行政院抗議,還同樣主張公民不服從,正當性顯得薄弱

在台北地院以「公民不服從」為由判決占領立法院的廿二名被告無罪後,法學界到實務界討論的聲浪不少,不少人提出國、內外主張行使公民抵抗權、公民不服從主張,仍被判有罪的案例。

對照昨天的三二三案判決,合議庭以體制內還有可解決糾紛機制,幾人的行為並無阻卻違法正當性,讓先前的無罪見解受到挑戰。

拋開「公民不服從」的口號,太陽花攻占行政院的判決,至少維護二個法治價值,一是公務機關的財產價值,一是員警執法的職業價值,林全可以在法律期限內撤告,但行政機關想以政治訴求解決法律問題,司法不見得全部埋單。

https://udn.com/news/story/10987/2395402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25&aid=5613639
 回應文章
公民不服從  Civil disobedience
推薦1


公爵大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公爵大哥

公民不服從  Civil disobedience

公民不服從(也稱政治不服從;英語:Civil disobedience),為在憲政體制下處於少數地位的公民表達異議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反對權的政治權利。

公民的「反對權」就是指「公民不服從」,雖可能涉及違法的行為,卻是出於「社會良知及正義」的公共利益之關注而不得已所選擇的一種手段,是少數人基於對法律忠誠的一種喚起多數人認同的非常手段。
基於公民的道德、良知所從事的「公民不服從」,這是不同於一般的「暴民反抗」及「暴動」。 「公民不服從」參與者的訴求,是否符合「社會良知及正義」的公共利益是須要訴諸社會多數人的認同所進行的一種抗爭行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C%E6%B0%91%E4%B8%8D%E6%9C%8D%E5%BE%9E


Citizens do not obey (also known as political disobedience), a way of expressing dissent for citizens who are in a minority position under the constitutional system, is a political right to oppose.

Citizens' "right of objection" means "civil disobedience", and although it may involve illegal acts, it is a means of choosing for the public interest of "social conscience and justice". A small number of people are based on the law A very means of evoking the majority of people.
Citizens 'disobedienc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revolt resistance" and "riot", are based on citizens' morality and conscience. Whether or not the "citizen's dissatisfaction" participant's appeal is in line with the public interest of "social conscience and justice" is a form of struggle that requires the recourse to the majority of the community's identity.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25&aid=561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