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證實 太陽系有第9行星
約地球10倍大 150年來重大突破
領導研究的加州理工學院行星天文學教授布朗(Mike Brown)稱,當他們從電腦模擬證實假設時,「我下巴都掉地上了。」他說:「我們的太陽系仍有很多地方等待發掘,這令人非常興奮。」
2006年排除冥王星
自從德國天文學家伽勒在1846年發現海王星後,天文學家就一直在尋找,在海王星軌道外的太陽系,是否有其他行星,所謂的「X行星」;美國天文學家湯博在1930年發現冥王星,但後續有許多人提出質疑,包括布朗在內,指其軌道周圍有更大的星體,不能算行星,國際天文學會在2006年重新定義行星,將冥王星排除,布朗也被稱為是「冥王星的殺手」。
位置應在「古柏帶」
就在冥王星被發現的「古柏帶」,布朗與研究天文物理的同事巴蒂金指出,他們已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這是150年來首次可證明有「X行星」存在,他們前天在《天文學雜誌》發表報告。
布朗等指出,古柏帶有6個星體的排列方式很奇特,包括2003年發現比冥王星還小的矮行星「賽德娜」及另5個星體的近日點,不論距離或相對於太陽系水平軌道的角度幾乎一樣,有可能是巧合,但機率只有0.007%,若非偶然,只有因有外部重力影響其運行軌道,才能解釋這個現象。因此推論有「第9行星」的存在。
可能再發現新行星
透過電腦模擬,布朗指若第9行星存在,其軌道距太陽最近處約300億公里或200光年,他們將利用在夏威夷的高效能望遠鏡,希望在5年內找到它。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昨受訪指出,很多科學家已提出,古柏帶內有10萬顆星體,也會有大型行星存在,千萬不要以為太陽系只有8或9顆行星,現在望遠鏡效能越來越好,連很暗的星體也能發現,以後再發現其他行星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