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楊兆中】
經過近9個月籌備,中國大陸其中一家最大的報業集團「浙報傳媒集團股分公司」,上周四正式宣布在上海交易所上市。首日掛牌表現亮麗,股價較招股價急升68%,可謂開了紅盤。
這次「浙江日報報業集團」透過借殼上市,再次證明媒體產業雖是受控管行業,但能否生存也得透過本身實力去跟其他媒體競爭,透過上市來邀請投資者一同分享公司利潤,相信只會讓官方媒體日益進步,更有助中國統治階層透過傳媒了解民情,因為傳媒不能再以官方喉舌自居,而是涉及無數股東利益的共同體了。
確保喉舌性質
這次浙報傳媒上市之所以受到外界重視,係因其為大陸首家媒體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的報業集團。而浙報傳媒也以「傳媒控制資本、資本壯大傳媒」的發展理念,依托傳媒主業,做大做優,力爭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最優秀的傳媒集團。
浙報傳媒負責運營超過35家媒體,共計500萬讀者群。2010年營業收入達12億元(人民幣,下同),淨利潤2.3億元。旗下旗艦報紙《錢江晚報》及《浙江日報》 均入選中國500大最具價值品牌,兩者品牌價值高達40.62億元及29.25億元。
不過,這次浙報傳媒雖說整體上市,但相信與資本主義社會所理解的整體上市仍有一定差異。由於傳媒仍是中共高度控制的產業,掌握刊物內容的編輯及採訪部門,這次上市是被剝離保留在「浙江日報集團」手上,但經營廣告業務的業務部及發行部,則是這次上市資產的主力。這樣的安排,應是中國特色的傳媒企業的上市安排,以香港上市的報業機構為例,編採部門不會被分拆獨立出來的,都是在上市公司內,這樣才算是正常傳媒機構的運作。
根據浙報傳媒上市的文件顯示,中宣部、文化部、廣電總局及新聞出版總署,雖名義上鼓勵媒體產業轉為企業化經營,但都只限於業務經營單位,亦即廣告、發行及其他相關業務,最重要的編採部卻未在列,以便「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確保黨和人民喉舌的性質」。
依協議來分成
由於內容製作部分並不附屬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有盈利的話,編採部門也只能按上市前的「收入分成協議」,跟業務部門就廣告收入進行分成。例如《錢江晚報》編採部每月便向隸屬上市公司的廣告部,收取該月廣告收入的15%,以支持編採部運作。廣告收入分成比例由15%至40%不等,視相關報刊的規模及經營而定。
事實上,中共已明言編採部的經營不以盈利為目的,沒有盈利要求,換言之,在這些刊物當員工,無法分享到報社經營利潤的成果。這樣的分成協議限制了編採部增加資源的空間,因一切均被「分成協議」所綁定了。
這樣的分成協議對有志爭取新聞採訪資源的新聞人而言,實是一道門檻,兩年前知名財經新聞工作者胡舒立所辦的《財經》,便是跟業務部爭取額外資源不成,而自立門戶成立財新傳媒。
在刊物經營上,編採內容跟廣告,根本無從切割,按政策要求的人為切割,只能達到掩蓋傳媒核心價值的目的,使其無法發揮監督政府的第四權。媒體若有資源撰寫更多深度報導,刺激銷量,廣告才會來。現在的政策規管成了廣告部多賣多賺,編採部被擱在一邊。要正式改革傳媒產業,便應把最核心的編採部併入商業經營,這樣才能體現出傳媒產業的獨特優勢,不然,這些傳媒股只是一家廣告代理,有啥特別?
(作者為《旺報》香港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