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危機是小國的警鐘*
泰國因為突然採取的外匯管制措施,造成股價暴跌,泰銖貶值,國際資金也紛紛撤出泰國。這個事件不僅波及我國和其他東亞國家,也引發眾多評論。然而許多評論都在指責泰國政府的舉措,或國際投資者的行徑,而甚少批評本該是禍首的國際貨幣制度。
泰國央行總裁塔利沙日前為她的政策辯護時呼籲,美國和中共等大型經濟體應聯手解決全球貿易失衡和匯市扭曲的問題。我們雖不贊同她先前的外匯管制政策,但仍要呼應她這項呼籲。
泰國這次的問題,並不是某些論者所指責的不開放,而是開放之後又想再恢復一些限制,於是原來因開放而進入泰國或泰國股市的大量資金想快速退出,才造成股匯市的大跌。因此只談泰國近日的管制而不看原有的開放,並不能看到問題的全貌。在目前的國際貨幣制度和金融市場環境下,一旦泰國市場開放,即使泰國政府未採取不當的再限制措施,類似這次的大幅波動仍很可能會一再發生,甚至政府有時也可能被迫再採取某些管制措施;而那些管制措施也可能像馬來西亞在1997金融風暴之後所採的管制一樣,在當時被大聲指責,而在事後被默默肯定。
由於國際間流動的資金數量龐大,而目前的流動又已相當方便,因此微小的利益或預期的改變,就可能引起大量的資金移動。外來的資金不只對本國沒有感情拘束,其所憑藉的資訊通常也比本國投資者少,而且又集中在少數特定類別的資訊,因此他們常可能無需刻意聯手就有相當一致的行動。而在投機市場中,儘早猜到別人的行動而先一步下手,乃是主要的獲利關鍵,各種預期也因此很容易因大家的行動而變成事實;因此一部分人的行動常會使其他人快速跟隨,而造成市場更一致的行動及更大的波動。泰國政府的新管制政策顯然觸動了這種一致行動。但即使政府未變動政策,經濟、社會、政治,乃至大自然的偶發事件,也都可能引發重大的資金流動和波動。
就算沒有外在的事件,國際投機力量也常會自動造成大幅的波動。在目前的制度下,只要人們認為泰銖應該升值,則流入泰國的資金將在外匯市場上促成泰銖真正的升值。理論上若這項升值並不符合泰國的基本面,則市場力量將會約制升值的程度。例如升值的動力若來自高估泰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出口成長率,則升值使出口成長率下降的事實就會消除泰銖進一步升值的力量。
然而升值到出口成長率因而下降之間,常有相當長的時差落後;而在這段落後的期間,泰國的股市、房市,以及整體經濟卻可能因為外資流入而更有活力,並吸引更多外資,而使泰銖再升值。等到出口或其他資訊顯示不該再升值時,升值幅度可能已經太高,反轉過來就要變成較大的貶值預期和趨勢。在此事件前,泰銖今年已升值16%,遠高於其他東亞貨幣,即使沒有這次政策,情勢也很可能自動反轉而造成重大傷害。
國際資金自由移動以及浮動匯率制度,使一國的匯率受到投機因素很大的影響,而常可能偏離經濟基本面合理的匯率水準。前述時差因素及其他許多市場都未能隨時調整到均衡狀態的事實,使整個制度更可能自動產生大幅波動。但由於這種波動對小國家傷害較大,也較會發生在小國,因此以美國為主的大國並不關心這個問題。
目前其他大國認為人民幣該升值而中共卻極力抗拒的局面,也使其他東亞貨幣經常面對升值的預期;卻又因人民幣尚未升值,而該貨幣其實不具升值的實力,以致可能陷入類似泰國的困境。因此我們希望大國能正視塔利沙的呼籲,積極檢討國際貨幣制度及目前人民幣匯率的爭議。
我國幸賴強大的外匯實力及央行適當的政策,而可以免於其他國家的困擾。但將來我國股市更大而外資比例更高時,我們的負擔和風險也會加大。因此我們也應和泰國及其他小型國家一起呼籲大國正視當前的國際貨幣制度及匯率爭議所造成的傷害,並要求大國們採取更合理及負責任的態度。
【經濟日報/社論】 2006.12.24 03:25 am
【2006/12/24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