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羅惠光先生開講
市長:公爵大哥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羅惠光先生開講】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全球競爭力 台灣跌到第13名
 瀏覽1,075|回應15推薦1

公爵大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公爵大哥

■全球競爭力  台灣跌到第13名

 編譯湯淑君/綜合日內瓦26日電

世界經濟論壇(WEF)26日公布200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的經濟競爭力躍上全球第一,而美國受財政與貿易雙赤字拖累,從榜首跌為第六。台灣、大陸的競爭力分別退步五與六名,成為第13與54。
這次報告共有125個經濟體的1.1萬商業領袖接受問卷調查,規模遠甚過去,調查並特別關切公共和私營機構環境質量的顯著下降。

報告指出,高額的預算與貿易赤字、衛生與教育水準降低導致美國商業環境惡化,加上卡翠納颶風來襲後的反應失當,以及移民限制造成人才減少,導致美國在WEF的「全球競爭力指數」(GCI)大幅滑落。

瑞士排名從去年的第四名登上全球競爭力冠軍寶座。WEF的調查指出,瑞士的制度環境健全、基礎建設優良、市場效率高、創新水準也高,使該國的競爭力名列前茅。

芬蘭、瑞典和丹麥分別高居二至四名,反映北歐諸國長年的預算盈餘以及政府負債水準低。

香港從去年的14名躍升到11名,台灣則從第八名退步到第13 ,南韓從19名落居24。

中國大陸名次從去年的48名滑到54名。WEF指出,中國大陸的強項包括儲蓄率高,以及總體經濟展望佳;但大陸的銀行業由政府控制,新科技的普及率低,都值得關切。教育與環境更是弱項。

印度今年排名晉升兩名,成為43名。WEF指出,印度的創新度與公司營運成熟度都很高,但衛生、教育與公共基礎設施落後,以致能分享該國強勁經濟成長的人數較少。印度的公共赤字在世界上數一數二,政府卻遲遲未能降低赤字。

七大工業國(G7)中,德國的司法制度普受好評,英國憑市場效率勝出,加拿大與法國依序退步到16名和18名。義大利則因財政狀況不佳,名次降四級,跌到42名。

【2006/09/27 經濟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25&aid=1871731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台股掛牌數 連二年縮減*
推薦1


公爵大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公爵大哥

*台股掛牌數  連二年縮減*

張家豪/台北報導

截至十月底統計,今年上市家數下降至六百八十八家,較去年底六百九十一家減少三家,且為連續二年不增反減,在市值表現上,至今年增率還不到一一%,還比去年的年增率還低,也難怪新主委施俊吉無意再推四合一!

鴻海富士康成功在港股掛牌並大漲的經驗,點燃的台灣未上市櫃企業赴港掛牌的意願,許多企業皆積極準備到香港掛牌,從富士康到日前的瀚宇博莫衷一是,甚至也有到泰國、新加坡等股市掛牌的企業如旺旺等,無非除了台灣股市受限於當地政府投資大陸比重不得超過淨值四成的限制外,使得根基早已紮深中國的企業不得不前往其他股市掛牌。

此外,香港股市在IPO(初次掛牌上市)上具有速度與政策開放上的優勢,SPO(現增、公司債)方面簡易度不如台灣,但仍為台灣企業首驅目標,掛牌公司看中的則是資本市場的吸金能力,「股市靠的是資金,有量才有價,台股是,港股也是,誰的資金多,誰就有力!」台灣券商駐香港高層如此表示。

台灣近年來,受政治利空壓制,本土資金外流,大盤有量無量,全看洋人臉色,使得市值每年均難有亮麗成長表現,近年來除了二○○三年,因二○○二年市值下滑至九兆附近,次年再回到十二兆元以上,年增率超過四成外,二○○四年總統大選年,市值年成長率甚至不到一成,去年年增率約一一%,今年至十月為止,市值年成長率還未達去年水準,掛牌家數上,也由六百九十一家,下滑至六百八十八家,連續二年不增反減,而現在距離年底僅剩六周,恐怕台股今年表現也將差強人意。

2006.11.14 

<轉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25&aid=1944617
*兩個第一百名:台灣如何面對表裡皆輸?*
推薦1


公爵大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公爵大哥

*兩個第一百名:台灣如何面對表裡皆輸?*
 
台灣最近得到兩個「一百名」的成績。一個是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報告,我國金融健全度在一百廿五個國家中名列第一百名;另一個更難堪,聯合國就全球一百四十國所做的世界投資報告,台灣去年的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竟落至一百廿六名。

沒幾年前,我們對台灣經濟的生猛還洋洋自得;台灣享有貿易暢旺、產業應變靈活的美譽,也似乎不是太久遠的事。但僅短短幾年,台灣經濟成長不僅吊在四小龍的車尾,更跌為亞洲新興國的末段班。如果人們對經濟的早衰不以為意,再隔幾年,台灣要在哪裡尋找自己的位置?

一月之間連獲兩個世界一百名,對台灣而言,不只是一項「警訊」,更是一張「病危通知單」。

陳水扁執政六年,他自己最得意的政績,就是兩次金融改革。但政府耗掉了數千億金融重建基金,「金融健全度」卻一落千丈,從七十四名退到一百名,金融掌控權亦愈發集中在少數財團手裡。且看成立才兩年的金管會,重要主管龔照勝、林忠正、李進誠相繼爆發風紀問題,台灣第一百名的考績絕非浪得。追根究柢,除了政府專業能力不足,陳水扁的徇私介入難辭其咎。

至於投資環境的惡化,只要看看國內企業界如何一再期待落空、終致悄悄出走,即不難理解,美國商會和歐洲商會對扁政府的鎖國政策何以如此不耐。當全球資金都在流向亞洲,但台灣吸引外資的能力卻愈來愈低;去年,東亞及南亞吸引了一千六百多億美元外資,台灣卻分不到其中的百分之一,景況甚至比我們經援的中南美洲國家還遜。

自滿的台灣,蒙塵的經濟,當好光景一年年遠去,我們摸摸自己的口袋,裡面還剩多少本錢?

台灣目前的經濟,其實已不是企業出走是否導致空洞化的問題,也不是兩岸的開放應不應列出時間表的問題了。台灣現下更迫切的危機是:我們到底還有沒有正視問題的能力?我們敢不敢承認台灣經濟已經過了由盛而衰的臨界點,而我們能想出什麼辦法阻止這個頹敗的趨勢繼續惡化?

鎖國政策其實不是陳水扁發明的,他只是將李登輝的「戒急用忍」發揚光大。但由於陳水扁對經濟的無知,以及對國際環境變化的缺乏感受,他把經濟和政治綁得更緊,使六年來台灣經濟完全脫離國際經濟的運轉軌道,陷入一種自我催眠的麻木狀態。更可怕的是,面對外界的苦心呼籲或善意批評,扁政府一概以「唱衰」來抹黑反駁。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經濟問題六年來一直陷於無法客觀論辯的地步。

在全球化浪潮下,任何人都知道所有經貿壁壘都終將失效。唯獨台灣,卻對一個鄰近、便利、且充滿潛力的市場,築起一道海上長城。當整個共產世界都在拆除鐵幕,台灣卻忙著用意識型態來構築自己的鐵幕,管制企業,管制流通,封閉自己的機會。

扁政府打造的經濟鐵幕,不僅使台灣愈來愈難吸引外人投資,也使國內投資者紛紛卻步。這幾年經濟不振,民間投資大幅減少,是主要因素。我們更別忽略了最近一波的企業「減資風潮」。有些企業減資是因為虧損,需藉此改善財務結構;但許多賺錢的企業也在減資,是因為盈餘找不到投資去處,只好透過減資將現金還給股東,讓他們作其他用途。

以往「錢淹腳目」的台灣,淪落到今天讓國人、外資皆感索然無味甚至避之若浼的地步,我們能不深自警惕,卻說這都是「中共打壓」嗎?

要問台灣經濟奇蹟是被誰糟蹋?說實在,「本土」的大旗扛不起、也不該扛這責任。試想:一堆惡質的政治人物吃乾抹淨,任期一到,拍拍屁股走人,留下衰敗紛亂的局面,卻要人民自己承受;這樣的「美麗島」,美在哪裡?

台灣怕的,不是拿幾個第一百名,丟了面子;台灣怕的,是經濟的慘白病容卻被巫醫吹噓成特殊美感,而延誤了治療。

【聯合報社論】

【2006/11/11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25&aid=1940064
*台灣人 退休三迷思*
推薦1


公爵大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公爵大哥

*台灣人  退休三迷思*

更新日期:2006/11/06 07:00

記者: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台灣退休金制度產生的所得替代率落後瑞士等先進國家一大截,若自行準備退休金的方法錯誤,將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瑞泰人壽總經理包道霖觀察台灣民眾準備退休金有三大迷思,正因為「有計畫、沒落實」,這種態度使得台灣人退休生活堪慮,尤其是住在都會區的民眾。

迷思之一是「能否付諸實行」。

隨著愈來愈多報章雜誌談論退休規劃的重要性,但忠告往往變成馬耳東風,可能認同應該盡早規劃,但未能依步調執行計畫,例如計劃每個月將薪資的三分之一用於理財或儲蓄,卻是月初發餉,一聽到百貨公司周年慶,還沒到月中就花過頭,根本就沒法提撥資金用於理財。

迷思之二是「退休理財絕對要保守」。

這句話聽來似是而非,當你接近退休年齡,累積財富時刻面臨無法重來危機時,這句話說得沒錯。但若年紀輕輕便奉行這種理財策略,恐怕一輩子都沒法存到足夠的錢退休,正確的說應是「不同人生階段,便得採行不同策略的理財術,否則不冒險就是最大的風險」,年紀輕時可將較大部分資金放在積極型商品,隨著年紀漸長,慢慢將積極型理財工具比率調降。

迷思之三是「退休金能否專款專用」。

相較於歐美國家的父母,對於子女的教養責任在成年後便告一段落,但中國的父母卻深怕子女遭遇到挫折或委屈,其實「一直躲在母鷹翅下的小鷹,永遠無法展翅飛翔」,父母的退休金規劃不能重來,子女的教育基金卻可以由其自己負擔一部分,千萬別為了子女教育、成家立業而挪用自己的老本,否則老來還得當「伸手牌」的日子可不好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25&aid=1931358
*《經濟》吳文龍:正視消費信心降到五年來新低的警訊*
推薦1


公爵大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公爵大哥

*《經濟》吳文龍:正視消費信心降到五年來新低的警訊*

2006/11/01 09:50 
 
【台北電】北科大講師吳文龍表示,金融業與流通零售業原先預估雙卡風暴的後遺症可望在年底接近尾聲,金融與零售業的不景氣也可望同時落底,但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公布10月消費信心指數卻降到五年來新低並連續六個月下滑,僅剩下對代表房市的耐久財消費信心連12個月上揚,顯示消費者信心相當低迷,「內冷」型態恐會持續下去,民眾需求一路降低的警訊值得政府重視。無獨有偶,經建會公布的9月景氣燈號雖然得助於股市落後補漲而讓景氣重亮綠燈,惟生產指標降溫,看好未來三個月景氣的廠商比率下滑9%,亦創五年來新低,顯示生產成長持續減緩、銷售減少。

若將以上這兩個經濟數據合在一起解讀可以發現,產銷同步出現欠佳的現象,將對原先的「外熱內冷」帶來雙重夾擊,且國內整體經濟環境持續變差,生產與消費正雙雙面臨負向的嚴厲挑戰。消費者信心是領先指標,代表對未來消費支出的預期動向。若信心愈低,代表愈來愈不敢消費,消費會愈緊縮,最後走向需求冷清,內需蕭條。遇到這種信心低迷不振,就如同美國發生911恐怖攻擊事件衝擊之後一樣,可是美國政府隨即採取減稅和鼓勵民間投資的財政政策以及連續降息的寬鬆貨幣政策以提振消費信心,結果政策正確而奏效,讓美國經濟在遭遇國家安全重大事件嚴重打擊後很快就復甦起來。

近年台灣的經濟環境每況愈下,原來好不容易維持的「外熱內冷」情勢,如今已開始朝向「惡化」的另一台階,因為生產成長持續趨緩所致。未來一旦轉為衰退的話,就代表景氣真的來到衰退階段,本來藉由外熱支撐並維持趨緩的台灣經濟成長率GDP,到時候恐怕有可能會出現明顯往下滑的走勢。流通零售業今年以來的營收平均減少二至三成,此一現象除了直接反映民間消費減弱外,也代表國內消費市場從活絡轉趨沈寂。以民間消費支出佔GDP比重高達七成來看,顯示密切攸關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被迫往下調整,行政院10月25日通過「大投資計畫」,以2015年為目標,希望經濟成長率平均5%的訴求,政府今年要想保四,恐怕就會率先遇到難題。六年前台灣內需市場的年成長平均約有6至7%,惟近年來的內需市場成長只降至2至3%的幅度,內需市場的成長率不但很有限,而且腰斬得很嚴重,若加上今年流通零售業颳起寒風,民間消費走向更為虛弱,恐怕已難以避免了。

行政院主計處公布「94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去年消費者物價上漲2.3%,家庭平均每戶收入僅增加0.7%,代表每戶實質所得反而減少1.6%,不僅連續兩年台灣家庭變窮,而且貧富差距開始擴大,尤以最低所得的20%家庭,就業人口減少、薪資下降,老人及失業者增加,由於收入遽減,多已靠借債度日。由此可見,低所得家庭負擔愈益沈重,台灣家庭儲蓄全面下降,近六年來,基層家庭平均每戶儲蓄銳減63.7%,退回到20年前的水準;中產階級家庭儲蓄大減30.9%,最低所得的20%家庭儲蓄更淪為負數。家庭實質收入與儲蓄全面萎縮,經建會公布9月景氣調查結果,看好未來三個月景氣的廠商比率下滑至9%,創五年來新低,看到生產面指標呈現降溫趨勢,令經建會頗感憂心。可以發現台灣的貧富差距愈來愈擴大且在加速擴增中,中產階段卻日益減少,預料貧富兩極端的現象將會隱藏很多問題。可以預見的是,擔負有社會中流砥柱及消費活力來源的中產階級會慢慢式微,這批扮演內需市場主力消費族群消退下來。1980年代日本經濟崛起,經濟勢力橫掃全球,日本人追求昂貴奢華的高價品,若有人跑去平價商店購物都深怕被親友鄰居發現。但等到1990至2003年日本陷入長期的通貨緊縮年代,日本人都以跑去平價商店能購買到便宜貨而沾沾自喜。在這13年間,日本人緊縮衣食,標榜每件商品100日圓的平價商店到處林立。近年台灣的流通零售業也紛紛採取因應內需市場低迷不振的策略,例如,量販店愈來愈多推出平價商品,並透過自創品牌以提高毛利率;消費者也是透過網路購物達到貨比三家才敢選購的比例大增。

面對台灣消費信心轉為保守、緊縮以及貧富兩階級加速擴大的內需市場不同消費族群之明顯分野時代來臨,零售業者認為提供消費者便宜的平價商品或高貴的精品,這兩種差異化的零售策略應已是不可避免的行銷新趨勢。

(本文作者吳文龍為北科大、文大講師)

【轉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25&aid=1923111
*大投資大漏氣*
推薦2


公爵大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badminton
公爵大哥

*大投資大漏氣*
 
蘇揆日前才邀集近五十位官員風風光光宣布啟動「大投資、大溫暖」計畫,不料,歐洲商會隨即發表年度藍皮書,直指台灣相較其他亞洲國家已完全喪失競爭力,並抨擊國民所得倍增至三萬美元的目標實現機率微乎其微。

歐洲商會不僅狠狠地澆了蘇揆一盆冷水,更直接戳破蘇內閣的「大投資」只是一場「大頭夢」。對照美國商會五月底發布的白皮書,指陳兩岸政策不開放已影響台灣經濟發展,歐美兩大商會不約而同對台灣發出「紅色警訊」。

蘇內閣「大投資」的美夢,表面上包裝得堂皇,說要在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25&aid=1918257
*台灣經濟退步 2年50家歐商撤資!*
推薦2


公爵大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badminton
公爵大哥

*台灣經濟退步 2年50家歐商撤資!*

更新日期:2006/10/27 18:47 記者:鄭光達

台灣的經濟環境,是不是真的差到讓外商都要紛紛撤資?歐洲在台商會,今年的年度評估報告,對台灣說出重話!藍皮報告書中指出,台灣的競爭力,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歐洲商會提出警告,說台灣如果不開放三通直航,有多達15家歐洲廠商,將會集體從台灣撤資。

攤開歐洲商會藍皮書,一行沉重的字句印入眼簾,「台灣的表現是亞洲四小龍中最差的」。歐洲商務協會執行長紀維德:「台灣的經濟一定要變好,好還要更好,比鄰近的南韓、香港、新加坡 都要來的好,因為台灣缺少國際間肯定,也缺少兩岸政策。」

數字會說話,根據環球透視機構預測2007年四小龍經濟成長率,台灣3.6%、南韓5.7%、香港 4.9%、新加坡 5.2%,台灣的成長率最低。今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也從第8名滑落到13名,銀行體系健全度,從74名落到100名。

歐洲商會執行長紀維德說,不只歐洲的廠商,現在幾乎全世界的廠商,都在大陸設廠,如果台灣繼續阻攔直航,如同自綁手腳,走回頭路。而執政黨在6年內,換了6位經濟部長,經濟政策走向模糊,也對外資產生負面影響。記者:「你的意思是說,我們等於是把廠商趕跑。」紀維德:「沒錯,如果台灣繼續這樣下去,我們現在認為台灣在許多領域中,已經失去競爭力,我們看到很多廠商離境,看到很多廠商去其他國家。」
歐洲商會認為,如果台灣再不改進,那麼等於是逼著歐洲廠商撤出台灣。

資料來源:TVB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25&aid=1916890
天朝心態 誰留得住?
推薦1


公爵大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公爵大哥

看問題》天朝心態 誰留得住?
 
【聯合報/本報記者許玉君】 2006.10.27 03:15 am
 
歐洲商會昨天發表措詞強烈的年度藍皮書,痛批政府兩岸政策麻木不仁,政府麻木的結果,就是讓外商企業投資台灣的興趣愈來愈小。

持平而論,歐洲商會是站在他們會員的立場發言,當然純是利益導向;為了賺錢,當然希望政府不斷開放、提供沒有貿易障礙的自由市場,以滿足外商的經營需求。

但如果政府長期對美商、歐商的訴求漠視、甚至以「歐商是台灣第一大投資國」、「外資會繼續投資台灣」做鴕鳥回應,顯然是無能的表現。

其實,自由貿易的巨大利益,不可能僅為外商所獨享,國內企業一定也能夠雨露均霑,只要台灣經濟蓬勃發展、蒸蒸日上,企業家們利潤源源不斷,人民所得提高,國內消費就能加溫,政府更能據以充實國庫,持續改善投資環境,加強吸引國內、外廠商繼續投資,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雖然,偶爾可能會有經濟週期、起起伏伏的變數,但是只要基本面不變,以台灣人「耐操、好擋、拚第一」的特質,台灣經濟沒有道理總是像一灘死水、暮氣沉沉。

但倘若當局硬是以一種「世界以台灣為運轉中心」的天朝心態,罔顧國際情勢變化,堅持僵化意識形態,重重箝制對以靈活見長的台灣企業;不要說外商不想來台灣投資,只怕越來越多的台灣廠商也不願留在台灣。

經濟學有一句名言:「小國沒有決定價格的權利」;同樣地,在國際貿易中,除非自願被邊緣化,否則「小國也沒有抗拒市場的能力」。這般淺顯的道理,主政者必須誠實面對。

【2006/10/2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25&aid=1915386
*歐洲商會:台灣已完全喪失競爭力*
推薦1


公爵大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公爵大哥

*歐洲商會:台灣已完全喪失競爭力*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6.10.27 03:15 am
 
http://udn.com/NEWS/MEDIA/3576800-1492732.jpg
歐洲商會理事長薛勒(右)、執行長紀維德(左)共同發表年度藍皮書,批評政府沒有重視兩岸關係,希望能儘速在三通、企業投資上限和進口商品限制等方面有所突破。
記者游順然/攝影

歐洲商會(ECCT)昨天發表年度藍皮書,批評台灣政府不願正視兩岸僵局,相較亞洲其他國家,台灣已經完全喪失競爭力。

歐洲商會去年藍皮書對台灣經濟優勢喪失的用語是「台灣有喪失競爭力的危險」;今年則用「台灣已喪失競爭力」(lost competitiveness already)的強烈字眼,甚至強調「台灣不能等到二○○八年,要立即採取行動」、「現在不解除兩岸管制,將有越來越多歐商撤出台灣市場。」

歐洲商會指出,台灣去年讓該商會流失了十五個會員;今年截至目前,又失去了卅三個會員,越來越多歐商加速撤出台灣市場。近兩年已有約五十家歐商完全退出台灣市場,改在南韓首爾,或中國大陸北京、上海設立據點。

歐洲商會今年藍皮書以「面對現實: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為主題,商會理事長薛勒指出,只要台灣政府不在兩岸關係突破,政府最近密集設定的經濟目標,像是二○一五年達到每人平均所得三萬美元的期望,實現的機率微乎其微。

歐洲商會擔心,包括南韓、香港、新加坡及廣東等其他區域經濟體,將藉由進一步的市場自由化及稅務優惠擠壓台灣的發展,台灣與中國大陸、南韓等強勁成長的經濟體差距已「愈來愈大」。

薛勒表示,由於兩岸政策遲未解凍,再加上許多國際經濟預測機構認為台灣今、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將落居亞洲四小龍之末,使得不少歐洲企業來台投資的意願愈來愈低,改向轉往南韓、中國大陸等地設立營業據點。部分在台灣歐商也考慮縮小營業規模。

歐洲商會理事梁敬思分析,正因為政府對於兩岸政策遲不開放,使得台灣的銀行無法前進大陸,服務登陸台商,導致台灣銀行業閒置資金氾濫;再加上卡債問題嚴重,未來台灣可能成為「區域呆帳中心」。

歐洲商會強調,歐洲企業在台投資超過一百四十六億美元,仍是台灣目前最大的外國投資人,期望台灣政府面對現實,正視中國強勢崛起的事實,才能確保未來的繁榮發展。

【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經建會主委胡勝正昨天表示,歐洲商會的批評「有點過火」,政府會在「操之在我」的方面努力鬆綁法規。不過,他坦言,兩岸政策不是財經部會可以著力的。

胡勝正說,政府總會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兩岸政策或許不盡如人意,但政府會一直努力鬆綁法規,促進投資環境自由化與國際化,積極參與區域整合,盡力滿足外商需求,並據此吸引外商加碼投資。

胡勝正坦言,兩岸政策要尊重陸委會意見,但想要突破,必須要有大陸方面的配合。

至於對歐洲商會有關「區域呆帳中心」的批評,胡勝正強調,這個看法並不正確,目前國內銀行平均百分之二的逾放比,是很健康的。

【2006/10/27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25&aid=1915369
*火車票價飆漲 通勤族想哭*
推薦1


公爵大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公爵大哥

*火車票價飆漲  通勤族想哭*
 
為因應高鐵通車,台鐵十一月一日將進行班車改點,此外,攸關民生的火車票價,交通部已通過車票漲價一案,現只等行政院審議通過即可實行,引來上班族群恐慌,感覺生活指數愈來愈高,鈔票愈來愈薄。

以現行的火車票價,中壢的通勤族所使用的定期票價磁卡計費方式為例,發行五十次與一百五十次兩種通行磁卡,五十次磁卡打八五折,一百五十次磁卡打八折。目前,中壢到台北五十及一百五十次磁卡定期票價為二四五○、六九○○元,然而,漲價後票價分別為三千元、八四○○元,漲幅之高令人咋舌!

票價的大幅調漲,將會影響民眾生計。我們認為,火車屬於大眾交通工具,不應該一直變動開車時刻;除此之外,票價調漲也有商榷之必要,台鐵應從內部管控上著手改造,而不是像不懂事的小孩一樣,整天哭鬧吵著要糖吃!

【聯合報/鄧綾/文字工作者(桃縣楊梅)】 2006.10.22 04:07 am

【2006/10/22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25&aid=1906793
*吃香蕉、救台灣*
推薦2


公爵大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badminton
公爵大哥

*吃香蕉、救台灣*
 
行政院長以下的各級首長,一起排排坐,吃香蕉,鼓脹著塞滿香蕉的嘴巴高喊,「愛台灣、吃香蕉」,真讓人看了不知該笑還是該哭。台灣農業與農民已落到如此可憐的地步,一手掌握其命運的行政首長如果只懂得在鏡頭前張口猛吃這樣的招數,更黑暗的將來,恐怕躲也躲不掉。

今年台灣香蕉價格大跌,其實一點也不意外,稍微有一點經濟常識者,去年就早可預卜。去年,對台灣的蕉農而言,本是個厄運當頭的壞年冬;受到風雨頻仍的打擊,許多蕉樹倒仆水中,使得許多農家一年的生計泡湯。但是,最基本的經濟法則顯靈了:因為市場供給大減,在供不應求的搶購風下,香蕉價格暴漲到1公斤60元的天價,比產銷成本高出七倍。於是凡蕉樹還能倖存者,個個眉開眼笑,鈔票大把大把地塞進荷包;同時也種下今年蕉農呼天搶地,緊急要求政府救援的禍根。

一心想要趁著高價大賺一筆的蕉農,一年之間努力搶種蕉樹;一心想增進經濟收益的地方首長,也趕快鼓勵農民大事搶種。於是全台灣一片種香蕉、救台灣的熱潮從南向北席捲。恰好今年又是風調雨順,沒有可惡的風雨吹襲,一串串香蕉飽滿地壓低了蕉樹,看在農民眼裡,就像是一疊疊厚實的鈔票,等著塞進荷包。

然而蕉農們一個也沒料到,從地方到中央的各級首長也一個都不知道:未受風雨吹襲,表示市場供給不會意外減少;各地興高采烈地搶種,反倒讓香蕉供給暴增;結果供不應求追出的天價沒有見到,卻扎扎實實地看到供給嚴重超過需求的價格暴跌,一跌再跌,跌到1公斤1元、一車香蕉賣不到1,000元的奇慘景況,所有的蕉農在香蕉成熟上市的那一刻,全都成了災戶,無一倖免。

災情尚不止此。已經嚴重供過於求的香蕉,還持續每個月增加3,000噸;南部冬蕉從2月起也到了主要的採收期,比去年多種百萬欉的蕉樹將會使噩夢一直延續到明年8月。將全年的希望都寄託於此,卻發現一年的辛苦連本錢都收不回來的蕉農,該怎麼辦?

由蘇院長帶頭,各級首長、各部隊阿兵哥、各監所的犯人、各級學校師生……大家天天吃、餐餐吃、會會吃,能把每月增產3,000噸的香蕉吃到每公斤8元的成本價甚至更高?而且,可有人想到,當這許多不能自由選擇其他水果的人,天天吃香蕉,別的農民生產的水果又要賣給誰?當木瓜、芭樂、楊桃、釋迦等各種省產水果因而需求大減,也同樣供過於求,價格也大幅滑落,行政院長以下這些吃蕉奇兵,是否還要往塞滿的嘴裡再擠進每一種價賤傷農的水果?水果還算容易的,在豬賤傷農、米賤傷農……的時候,蘇院長,又該怎麼辦?

蕉農當然了解;因此他們提出了更具體而有效的對策:由政府保證收購;只要產地交易價低於每公斤12元,政府就要無限制地拿錢出來,全面收購,而且收購的香蕉只准銷毀或者出口,不能送給國軍或學校,以免打擊市場行情。於是,一旦風雨成災,蕉價暴漲,幸運的蕉農就可以天價售蕉而大賺一筆,否則碰到風調雨順,所有的蕉農至少可以收回成本再小賺一筆。

先不問被當成提款機的政府要從那裡拿出這麼多鈔票無止境地買進香蕉加以銷毀;一旦這樣的制度建立,蕉農將更無忌憚地努力增產報國,香蕉產量將一年年快速上升,甚至全國所有可用的土地都種滿等待銷毀的香蕉,因為種其他任何作物都還要面對風險,找不到這樣好用的提款機。當然,除非別的農產也一體比照,都由政府訂價保證收購。不過,自然不能獨厚農民,別的行業如製造業、服務業、營建業,乃至每一個空有一身力氣找不到頭路的求職者,誰又該排除在外?

當部會首長吃飽了香蕉,聽完了陳情,表達過對蕉農的關切,也許他們還有餘力做一些事情:例如,稍微閱讀一下經濟學原理,弄懂蛛網理論的大要,知道去年蕉價飆高時就該趕快提醒蕉農不要搶種,否則今天蕉價大跌會噬臍莫及。例如,努力幫香蕉及其他台灣農作物打開通路;除了日本這個胃納不大但關卡重重、精挑細選的市場之外,建立其他銷售管道;趁著國共論壇,利用對岸表達的善意,積極為台蕉的銷售鋪一條坦途,就是選擇之一。

【經濟日報社論】

【2006/10/20 經濟日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125&aid=1903840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