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國際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評論「以黎之戰」
2006/08/15 20:00 瀏覽2,452|回應2推薦12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2)

腦蟲
龍公主 回台小記 2
ccoh
煎餅
慕亞
安津
狂老
校長
Xuser
齋貓

more...

8月14日新聞發佈,以色列與黎巴嫩都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協定,三十三天的「以黎之戰」結束了第一階段。我們來做一個簡短的評論。

 

撇開一些“陰謀論”,譬如紐約傳出以色列在7月12日以前就和美國商量攻擊黎巴嫩的計畫,作為來日攻打伊朗的實彈演習云云,實屬無稽之談,不值得分析。就戰爭的本身而論,我認為這次「以黎之戰」開始得莫名其妙,也結束得莫名其妙。

 

我在「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衝突」一文中就指出:

真主黨是不可能消滅以色列的,連中等傷害都不可能,只能做一些微不足道的騷擾性襲擊,以色列也不會把真主黨這點武力看在眼裏。以色列今天最大的敵人是伊朗。伊朗地大、物博、人眾,是以色列朝思暮想要去掉的眼中釘。

 

那麼真主黨發動7月12日的襲擊是為什麼?

以色列第二天就進行大規模的武力報復又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雙方接受停火?

以色列與真主黨達成了什麼戰術目標和戰略目標?

 

真主黨只有游擊戰的能力,而游擊戰本身是不可能打敗以色列的,必須有其他行動配合但是到停火為止,顯然敘利亞和伊朗都沒有相應的實際行動,真主黨從頭到尾都是孤軍作戰,只得到口頭上的聲援(lip service),沒有任何實際力量與他配合。這就應証了我說的第1點,真主黨游擊隊7月12日的出擊是不聰明的。

 

現在看來,不要說軍事行動,黎巴嫩的外交工作也太差了,連中國道義上的支持都無法獲得。阿拉伯人在這個緊要時候居然在英國從事劫持和炸毀民航客機的恐怖活動,實在是愚不可及。這種行為不但破壞自己的形象,對反美和反以色列沒有任何實際的作用,反而激起公憤,把自己陷於更深的外交孤立。這就難怪黎巴嫩在聯合國的決議案沒有得到任何安理會大國的支持。

 

想想看,聯合國的「停火協定」規定黎巴嫩不能開火,但是以色列可以“自衛”。換句話說,如果以色列認為受到威脅,就可以自衛先下手,但是黎巴嫩不能開火。如此停火,形同玩笑。一個偏袒以色列的停火協定完全沒有長期和平的基礎。從另一方面看,游擊戰如果不能堅持長期抗爭,就失去所有的意義。這種停火協定對雙方都沒有什麼好處,但是對黎巴嫩害處更大。我們靜觀後效。

 

以色列必須得到一點教訓才會有所收斂。既然黎巴嫩已經被破壞到這個份上了,真主黨就沒有回頭路。中國當初就是這樣走上全面對日抗戰的不歸路,只要一走上武力抗爭,再大的犧牲和苦難都不屈服。這是中國人的智慧、勇氣、和堅忍不拔的精神,阿拉伯人差遠了。真主黨如果接受這種不平等的停火條件,當初就不應該發動游擊戰。阿拉伯人的腦筋有問題,不僅在戰術上有問題,在戰略的研判和制定上更有問題,難怪被人欺負。

 

真主黨對戰爭沒有清楚認識,不能做到揚長避短。我個人認為如果真主黨能夠得到一些特殊武器,譬如大口徑狙擊步槍(有效射程超過一千米)、定向地雷、反裝甲飛彈、肩射式對空飛彈...等等簡單的、便攜式的裝備,就可以有效阻止以色列的武裝直昇機、低空轟炸、和地面進攻。高空轟炸由他去,游擊隊只要能夠打冷槍不斷造成敵人的傷亡,挖深溝、用反裝甲飛彈對裝甲部隊進行伏擊,務必造成人員傷亡和車輛毀損。這樣長期堅持,就可以達成戰略目的。如果一天打下一架直昇機和炸毀一輛坦克,以色列就吃不消。游擊隊要能吃苦,武器務求簡單,不需車輛運輸。這些單兵武器使用簡單,容易訓練,相對於以色列的重裝備所費很少,阿拉伯國家完全可以負擔,這就可以幫助真主黨從事長期抗爭。如果游擊隊沒有大量裝備這些武器,又沒有充分的訓練和堅強的意志,憑什麼跟裝備優良的以色列軍隊作戰?

 

黎巴嫩的地形複雜,具有打游擊的基本地理條件。但是真主黨的作戰效果不佳,直昇機打不到,裝甲車輛沒有摧毀幾輛,証明軍官指揮和士兵訓練都不行。尤其令我詫異的是作戰意志不夠堅定。游擊戰最大的優勢就是長期抗爭,若是作戰意志不堅就什麼都完了。以色列的重裝甲和高科技戰爭耗費巨大,有報導它的開支大約是兩億美元一天,以色列沒有能力長期作戰的,美國的支持也不可能持續很久。一定要堅持到那個時候才可能有對等的談判,黎巴嫩所有的犧牲也才有代價。

 

想想看,韓戰在停火談判前,中美有好幾次非常激烈的戰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上甘嶺之役。在不足四平方公里的狹小戰區,經歷四十三天的慘烈戰鬥,四萬中國志願軍打退了六萬餘聯軍無數次的猛烈進攻,並且殲滅敵軍兩萬餘人。志願軍自身損失一萬多兵力,超過總兵力的四分之一,最後守住所有陣地,才奠定了後來平等談判的基礎。從另一方面看,美國聯軍在損失三分之一兵力以後才肯放棄攻擊,接受談判。雙方戰鬥的意志都非常高昂。

韓戰是常規戰爭。真主黨打的是游擊戰,沒有陣地,只有人和士氣,不爭地,只殺人。今天真主黨僅損失10分之一的兵力就接受不平等的停火協議,顯然本身喪失了戰鬥的意志,這樣就沒有任何人能幫助他們了。真主黨游擊隊連越南游擊隊都不如,阿拉伯人的戰鬥力比東方人差遠了。

 

真主黨能夠號稱勝利嗎?我認為不能真主黨游擊隊必須造成以色列不可承受的傷亡或是不可承受的經濟負擔,這樣的停火談判才有資格號稱勝利。游擊隊顯然沒有做到。黎巴嫩遭受一千多人的死亡,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流離失所,國家的基礎設施毀於一旦,什麼代價都沒有。

 

以色列能夠號稱勝利嗎?我認為也不能因為以色列並沒有消滅真主黨游擊隊,連重挫都談不上,更沒有把游擊隊趕到距離以色列邊界線三十公里以北的地區。以色列除了殺死更多的敵人(平民加游擊隊),還有做出更多對民生建設的破壞之外,並沒有達成任何戰術或戰略的目標,也沒有使自己比戰前變得更全。殺死更多平民固然可以洩憤,但是以色列自此失去了道德基礎,遺禍無窮。以色列政府今後必須處理許多人道和人權的問題,沒完沒了。

 

在停火談判上,真主黨想要回具有爭議的「席巴農場」的領土。這個「席巴農場」就是游擊隊在7月12日發動攻擊的農場。如果這是真主黨發動襲擊的目的,那麼真主黨的戰爭是有明確目標的。但是這個農場拿得回來嗎?答案是:絕不可能。所以這場仗白打了。

在停火談判上,以色列想要真主黨釋放兩名被俘虜的士兵。如果這是以色列發動戰爭的目的,那麼以色列的戰爭也是有明確目標的。但是這兩名士兵要得回來嗎?答案是:絕不可能,除非以色列釋放大量巴勒斯坦戰俘作為交換。所以這場仗白打了。

如果增加一萬五千名聯合國部隊是以色列的安全要求,那麼通過外交談判就可以達到。以色列至少需要先試試,何必打這一場死人眾多又耗費巨大的仗?

 

所以這就回到本文最前面所做的評語:這次的「以黎之戰」開始得莫名其妙,也結束得莫名其妙。為什麼?因為它不該開始,但是開始了(莫名其妙的以色列);它不該結束,但是結束了(莫名其妙的黎巴嫩)。三十三天的戰火,沒有達成任何戰爭目標,雙方所有的死傷和苦難,一點代價都沒有。

 

前兩篇文章我們就說過,黎巴嫩本來就不是主戰場,真主黨的得失根本不影響中東局勢。讓我們把焦點放在伊朗。事實上,伊朗沒有被「引蛇出洞」是聰明的,因為伊朗的備戰並不充分,現在出戰會吃大虧。時間拖延越久對伊朗越有利,如果伊朗拖到後勤得到保障、拖到伊朗的核武出籠,以色列就笑不出來了。所以急急尋求一戰的,應該是美國和以色列。真主黨這時候莫名其妙跑出來攪局做什麼?

 

真主黨必須認清自己,游擊戰是成不了大事的。真主黨無視戰略情勢,沒有和伊朗取得共識,就為了一個農場挑起戰火,非常的不智。我們也慶幸伊朗並沒有被真主黨拖下水,引發全球的危機。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

本文於 2006/08/15 20:50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回應文章
國際社會的本質
2006/08/16 21:42 推薦7


狂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7)

煎餅
齋貓
YST
egjc888
慕亞
Xuser
狂老

我有點淺見........

國際社會的本質就如同黑社會 所以黑社會也像似國際社會

不是談 就是打 為的就是地盤 利益 以及面子 拉幫結派或者暗中較勁

以色列的存在 就是為了製造問題而建國的 因為符合他們的長久以來政治利益 

在二戰後美英法是有能力製造以色列問題的 阿拉伯世界及中蘇兩國尚是沒能力解決以色列問題的

除非世界格局有大的改變 美英法勢力沒落了的一天到來.....或許五十年後

否則以色列就如美國的夏威夷 關島 美國不會鬆手 也無公理和平之可言  


老子曰:道遠而險. 高子註:登高臨遠低浮雲 尋幽探險明道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宏觀與猜想
2006/08/16 13:54 推薦4


voyager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ccoh
Xuser
狂老
YST

本人對市長在登出”獨派人士看真主黨:霧煞煞”,”宏觀角度看全球戰略形勢”及”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衝突”後推出本文,相當敬佩.

市長在”獨派人士看真主黨:霧煞煞”一文中提到:”所以評論國際情勢的文章,其重點不在猜測(speculation),而是在提供全面的分析,注重覆蓋的範圍有多少深度和廣度。「猜測」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因為影響的因素太多,後續的發展可以千變萬化。分析的格局是否夠大,才是引人深思、瞭解局勢的重點。”

善哉斯言!但在千變萬化的國際局勢中,也有其根本因素構成基本面,由此去猜測, 格局雖小,總算不是亂槍打鳥.雖然市長認為”這次「以黎之戰」開始得莫名其妙,也結束得莫名其妙”,但在下一向認為自私政客小布希上台以後,掌握”政客短程政治動機”與”翻舊帳歷史恩怨”這二點,就不難”猜測”短程國際局勢的發展.

這場戰會打起來的真正近因是以色列新總理接了戰爭英雄夏龍的位子,處理巴勒斯坦問題已焦頭爛額,面對真主黨挑臖,不願被選民看成軟弱的政客,加上輕視真主黨,所以強硬回擊.美國共和黨政府弊案不斷,身陷伊拉克泥淖,對伊朗又無可奈何,正好藉著幫以色列打真主黨,製造點勝利消息,好在期中選舉時賺點選票與猶太人的政治現金.雙方都想速戰速決,撈點政治利益,引伊朗此蛇出洞與世界大戰不是這幫政客想惹的麻煩.

從歷史恩怨來看,黎巴嫩在週邊地區算是相對親美的國家,他們痛恨敘利亞甚於厭惡以色列,武力不振,正是以色列北方的最佳緩衝國.把黎巴嫩看成敘利亞的十葉派盟國純然是想當然爾的誤解.美國剛設法使敘利亞軍隊撤出黎巴嫩,以色列沒有消滅黎巴嫩的動機,他們只想除掉真主黨,讓黎巴嫩軟弱的中央政府接管真主黨地盤.

在無力消滅真主黨主力的情形下,一旦拖久了對以色列與美國的政客必然不利,尤其影響期中選舉,因此這場戰爭注定會草草結束.

像買股票一樣,「猜測」雖然沒有多大意義,但合理的「猜測」是一種幫助我們了解大盤趨向的方法.宏觀分析固然甚佳,倒也有點成為宏觀說書的風險.供大家參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1808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