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為了解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危機,我撤掉加薩走廊屯墾區,但一名自殺炸彈客隨即攻擊耶路撒冷,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指我的行動「托大傲慢、故示施恩」,以色列國會則要以國當局強硬回應。我想重新控制局勢,慌不擇路,發射一枚飛彈攻擊哈瑪斯好戰分子。 我正在玩「和平締造者」電玩遊戲,在遊戲中,玩家不是扮以色列總理,就是演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你發號施令,接受電腦產生的結果。一如真實世界,取悅一方的行動往往激怒另一方,弄得解決方案格外棘手。你可以一直玩到有好結果,或是整個地區爆發暴力衝突。
在以色列出生的研究生艾希.布拉克說:「大家一聽到『和平締造者』電玩,有時說,『什麼?用中東問題做電腦遊戲?』」他和匹茲堡卡內基美隆大學一個團隊一起研發這個電玩。「結果大夥玩得很投入,他們真的很努力尋求解決之道。一、兩小時後,他們甚至來找我說,『你知道嗎,現在我對這衝突的了解,勝讀十年報紙。』」
電玩娛樂玩家的方法,一向讓玩家沉浸於奇幻世界中。但「和平締造者」是新一代電玩:這是使人沉浸在真實世界裡的電玩,其中充滿真實的政治危機。電玩設計者不僅銷售某種偷窺的興奮。他們說,電玩可以不只是不用大腦的玩樂,而可以是帶來變革的媒介。
「嚴肅電玩」運動背後有一群嚴肅的動腦人才。熱心人士和非營利團體為了尋找吸引年輕人的新方法,配上通曉科技又熱中開發電玩教育潛力的學術界,合力催生了這股運動。
去年,麥克阿瑟基金會開始頒發獎學金鼓勵開發有說服力的電玩。聯合國也發行「糧食力量」電玩,協助世人了解送救援物資到戰區的困難。塞爾維亞「抵抗」青年運動共同創始人伊凡.馬洛維奇協助製作「更大力量」電玩,教導非暴力戰略原則。塞爾維亞獨裁者米洛謝維契下台,「抵抗」組織公認推翻有功。
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時,哥本哈根大學教授兼電玩設計師龔扎洛.法拉斯卡感到這是一次很糟的任務,將導致中東更不穩定。但他沒有寫義憤填膺的部落格談這件事,而是和其他設計師一起創造「9月12日」電玩,在電玩中表達這個論點。
這些電玩免費贈送,找到令人驚訝的廣大玩家。聯合國的電玩「糧食力量」已有400萬玩家下載,人數不亞於「最後一戰」和「橫行霸道」等暢銷的商業熱門電玩。5月,MTV大學頻道發行線上遊戲「垂死的(蘇丹)達富爾」,在電玩裡,玩家一面尋找水源支持他們的村莊,一面躲避阿拉伯民兵組織「武裝騎兵隊」:儘管那是卡通式的繪圖,卻是一種奇特的震撼經驗。單是第一個月,就有70萬人玩過。
這些努力背後的中心思想是,電玩特別適合教導複雜的系統工作。
安能堡傳播學院教授道格拉斯.湯瑪斯正在發展一種重劃選區的電玩,玩家以操弄手法重劃各州選區。他說:「選舉制度經過操弄,有利現任者連任,但沒人了解這點。」他的電玩目的是「讓大家看清玩弄選舉制度有多容易。一班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玩這電玩,就能搞定德州選區。」
支持嚴肅電玩的玩家說,電玩也有書本或電影所沒有的說服元素:使玩家扮演另一個人(至少一、兩小時),並從新觀點看世界。
布拉克第一次把「和平締造者」電玩展示給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看,他發現他們最有興趣扮演自己「這邊」。但他推促他們互換立場,易地而處,他們對對方的作法有更細膩的感受。在卡達,有幾個人告訴他,他們「多少好像比較了解以色列總理所承受的壓力了」。
(田思怡譯)
關鍵字句
玩電玩有助bring peace to the globe,令人眼睛一亮,更叫人技癢。
電玩的定義向來是純娛樂,they immerse the users in fantasy world,讓玩家沉浸在幻想世界裡,不見天日。古語說埋首讀書叫「浸淫」、「沉浸」,就是immerse。
現在電玩進入a new generation,你沉浸到real world裡,it's a world full of real-time political crises。此即本文說的,the”serious games”movemnent,「嚴肅電玩」運動。看來,你要電玩有什麼作用,完全存乎一心。「嚴肅電玩」設計者就說,電玩可以不只是mindless fun(沒頭沒腦、不用大腦的遊戲),電玩可以是a medium for change(帶來變革、改變世局的媒介)。
向來只是fun的電腦遊戲,這下愈說愈嚴重,要言志載道了。那麼,這類電玩「嚴肅」何在?在於你如果想有用於世,或者你對某個情勢有個看法,你可以抓一個題目而present your argument in a game,在一個電玩裡提呈你的論點。
或者,你想使人了解一個複雜系統的來龍去脈,how a complex system works,嚴肅電玩也派上用 場。其實際作法,就像第二段舉的例子,是身入其境,設身處地。以巴問題夠complex了吧,you play a role,你扮演一個主持大局者,you make the calls and live with the results,即發號施令,然後承受後果。這樣你就切身感受到,一場衝突裡,同樣一項決定 ,往往樂了一邊,卻惹火另一邊:actions that please one side tend to anger the other。結果使一個解決辦法變得fiendishly tricky(邪門棘手)。
設身處地是解決誤會和衝突的良方。全文最後一段,一位電玩設計者要以巴雙方的人switch positions,就是互換立場,易地而處,結果他們對對方的作為有更nuanced的體認。nuance是聲音、色彩、感受的微妙層次變化,也就是不再一概而論、全白全黑、全是全非或全愛全恨。 (彭淮棟)
【2006-07-31/聯合報/6版/UNITED DAILY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