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聯合文學
市長:UNITAS  副市長: Angelina Lee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現代文學【聯合文學】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月刊選文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李癸雲◎經典重出江湖【2010年書與人專輯│年度新詩總評】
 瀏覽2,917|回應0推薦0

rainstream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10年書與人專輯│年度新詩總評】


關於2010年的台灣現代詩壇的回顧,應該要從出版現象的繁花盛景談起,然而在搜集與整理資料時,卻發現今年台灣詩人的凋零情況格外令人嘆息。

中青輩詩人羅葉在一月十七日過世,享年四十五歲,前幾年由國藝會補助出版的詩集《病愛與救贖》便成了絕響;前行代詩人秦嶽於五月二十二日辭世,享壽八十一歲,老「海鷗」的成員之一,翩然飛逝。罹患帕金森氏症多年,近年來在多種詩壇盛事的場合裡,仍見他堅毅身影的詩人商禽,於六月二十六日因併發吸入性肺炎而過世,享壽八十一歲。屬於商禽的那個超現實的年代與作品,在2009年印刻出版的《商禽詩全集》有完整的拼圖。接下來是可怕的九月,《杜十三主義》剛宣告一種「杜十三主義」的成形,這位被稱為「台灣跨領域的先行者」,卻因宣傳新書赴南京演講,九月十五日因心肌梗塞病逝於南京,享年六十歲。話題不斷的超現實老詩人周鼎,在九月二十三日辭世,享壽七十九歲,他終成「一具空空的白」,得以「躺成他所喜歡的樣子」。《笠》詩社同仁,直率而激情的黃樹根,九月二十七日辭世,享壽六十三歲,曾經慷慨的說出〈讓愛統治這塊土地〉和〈台灣悲歌〉,現在樹根歸返土地。

悲歡離合,生老病死,生之常情?這些遠去的詩人還是令詩友們掬淚哀痛,大家紛紛以書寫來修補心情。隨之而來的悼念文章,訴不盡詩友、文友們熱鬧相聚、義氣相挺的軼事。寫詩,似乎不只是個人的事,深富集團性格,尤其對前輩詩人而言,他們喝酒、高談闊論、辦詩社詩刊、相互提攜和切磋、彼此相挺出詩集。這個現象在詩特別顯著,楊宗翰剛在《文訊》301期發表一文〈集會結社之必要〉,他說:「面對周遭的狐疑冷漠,主動聚集結社、互相擁抱取暖,便成為保存私密/詩密的必要手段。詩社/詩刊的興衰生滅,遂成建構台灣現代詩史的便捷途徑」。一位詩人的動靜,常可帶出背後的集體性線索。這是一個良性的互助網絡,團結力量大,如同武俠江湖的門派,合體擺陣的功力遠勝於單打獨鬥,然而詩人是否容易被歸納、化約?全真七子與丘處機,相信都各有天地。

2010年出版的詩集裡集團性與經典化的現象值得關注。門派練劍,一起寫詩,有些一起革命,然後一起出版,具集團性的詩集頗為搶眼。「笠」詩社推出重量級的選集《重生的音符──解嚴後笠詩選》,收錄三十二位詩人作品。本土發聲,海外也在定音,由「白馬社」詩人周策縱等人歷時四十幾年編選,詩稿由美國開始收集,最終在台灣出版的《海外新詩鈔》,收錄自我放逐海外的知識分子(如徐訏、艾山、夏濟安、周策縱等)持續創作的作品,意欲創造出大陸、台灣兩派以外的「第三個新詩中心」。相對於此種版圖思維,中新生代的結社出版品,紀念性與搞怪性成分居多,如卡魯、季至柔、吳秀等著《即景──台大現代詩社2009社員作品選集》;千島詩社同仁著.楊宗翰主編《千島世紀詩選》;夏宇、鴻鴻、零雨、陳克華、于堅、楊小濱等人的《妖怪純情詩》(《現在詩》第八期)。不過,以「現在詩」為例,「『現在詩』勇於冒犯詩寫作與詩閱讀的成規,以混淆、擴大創作界限為榮,並且不斷邀請國內外傑出創作者共襄盛舉,實際參與編務」的成立宗旨背後,所累積的豐沛創作能量,結集出版,廣告文案裡仍可嗅聞出「界線」和「認同」氣味。「『現在詩』歷年所出詩刊,均引發廣泛討論,特別在追求文本樂趣的讀者心目中,占有無與倫比的地位──」(以上兩段文字引自《妖怪純情詩》內頁介紹)。結社與歸屬,出版與影響,文學的傳播很難完全的無辜無求,結社─書寫─出版,便是一種索求發言位置的行為,發聲便期待迴響。

此處並無意批判,權力與政治也言之過重,筆者想說的其實是,書寫,不管有意或無意,都正朝向「經典」邁進。「經典」何以成為「經典」,不正因為迴響熱烈、影響力深遠?因此,出版之必要。

2010年有幾本詩集「重出江湖」了。1999年熱鬧選出「台灣文學經典」,共三十本,詩集占了七本,今年有兩本重新出版,絕世武功再現江湖:周夢蝶的《孤獨國》(收入《周夢蝶詩文集》)和亞弦的《深淵》(收入《亞弦詩集》)。周老在印刻出版的《周夢蝶詩文集》將舊的、新的、發表過的、逸稿、詩作、非詩作全部網羅,亞弦雖仍是一本走天涯,這一本卻是永不老朽過時。同樣以蒐羅整理心態出版的,還有李魁賢,秀威資訊科技一口氣出了他的九本著作(六本詩集、一本論述、兩本譯詩),將新舊著作完整呈現。此外,如楊牧的合集《楊牧詩集Ⅲ》、蔣勳《多情應笑我》、向陽《十行集》、莫那能《美麗的稻穗》、沈志方《結局》、陳黎《陳黎詩選:1974-2010(增訂版)》等,都是改版重出。這些詩集的重出或多或少道出詩人對自我或讀者市場的再次肯定。

至於不是重新出版,也帶有「經典化」意味的有,年度選詩(《2009臺灣詩選》)和詩人精選集。今年新地文化藝術出版的有《陳義芝詩精選集》、《王潤華詩精選集》、《鴻鴻詩精選集》;台灣文學館的「台灣詩人選集」推出的有杜國清、黃勁連、莫渝、蘇紹連、陳鴻森、馮青、郭成義、羊子喬、李勤岸、利玉芳、陳坤崙、沈花末、渡也、陳義芝、蔡秀菊、李昌憲、陳黎、向陽、林央敏、陳明克、焦桐、劉克襄、林盛彬、路寒袖、張芳慈、許悔之等人的詩選集。可以想見,這些選集將是未來文史研究者必備的研究素材,也可從選人與選詩之間,窺測未來「台灣現代詩」的視野樣貌。

「經典」若是持續定型的浪頭,台灣現代詩壇有幾波活躍的波湧也要持續關注。長期寫作的詩人在2010年仍有新作出版的有:魯蛟的《舞蹈》、夏菁的《獨行集》、愚溪的《愚溪詩選》、落蒂的《一朵潔白的山茶花》、連水淼的《首日封》、蔡振念的《敲響時間的光》、碧果的《詩屬於夏娃的──碧果詩集》。前浪、中浪依然勇健,而後浪呢?今年出版的有丁威仁的《新特洛伊。NEW TROY。行星史誌》、王浩翔的《愛字旁的》、孫梓評的《你不在那兒》、黃羊川的《博愛,座不站》、李東霖的《終於起舞》、常青的《私處》、李進文《靜到突然》等。

以筆者最為熟悉的女性詩歌角度來看2010年的「女流」,比對上述熱鬧的新版與選集現象,女性詩集仍屬「暗流」。幾位久違的女詩人現身(謝馨《禮物──謝馨詩集》、馮青《給微語的歌》、蘇白《心管不著──蘇白色彩情話》、洪素麗《打狗樹仔》、鍾玲《霧在登山》),雖令人驚喜,數量顯然仍有落差。主流與邊緣議題,已不是現階段台灣女性詩學的主力了,面對無法回復的歷史,期待接下來的女性書寫力道能日益強勁。

創作力與活動力皆旺盛的顏艾琳,今年出版的《微美》還是非常女性的,不僅從身體,也從精神,也從幽陰處。她說:「女詩人寫的作品叫『陰思想』,若經過發表並出書了,就成了陰謀的運動……用我透徹的陰性思維,寫下溫柔也剛強的文字。」(〈我的陰謀論〉)這種意圖與實踐應是未來女性詩學可以觀察的。然靈的《解散練習》和葉子鳥《中間狀態》則是從「吹鼓吹詩論壇」崛起的新生代女詩人作品,她們的詩或古靈精怪或強烈的主體意識,都引起不少的注目。而連封面都一樣乾淨、樸素的嚴韻《日光夜景》,則引發另一種詩本然的迴響,這是她的第一本詩集,輕輕的訴說詩的原始樣子。網路人氣鼎盛的楊佳嫻,今年也出了新詩集《少女維特》,奚密在序中評論:「在她的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前輩詩人的影響」,而奚密認為這影響是好的(是否意謂「經典」之必要),因為在「喧囂浮躁的時代」,詩方能「神閒氣定」。這些女性書寫逐漸形塑多元而個人的風貌,減卻了男性詩人「假想敵」的威脅,詩評家們應可擺脫「性別」而朝向「個別」。

以上詩集依循的出版方式若是主流,那麼仍然有詩人在「邊緣」抵拒著。如孫維民的《日子》自印出版;葉覓覓的《越車越遠》,以布套包裹,邊緣會脫線,每讀一次總會留下幾條線頭為證,內頁詩作則字體暈染,彷彿是不小心潑到水而製造的閱讀災難,再佐以圖片、葷素不忌的用語,大大挑戰了詩的容忍性。林德俊說她:「較之同輩詩人,葉覓覓更享受於一種表皮的遊戲性,狂姿押韻所造成的語音快感、電腦輸入軟體中非漢字符號的拼貼、無厘頭的異物嫁接、繞口令般的辯證、用括號製造後設、解構成語……當中不能說毫無策略,但這本集子簡直是『快樂的書寫』,十足自我享受」(《聯合報》2010/10/8)。這樣的詩作與出版方式,若經過時代驗證,成為經典,是否將來的某一天,也將「經典重出」?而屆時「邊緣」仍不得不落入「主流」?
這是個跨界的年代,2010年的詩壇也持續呼應著。江文瑜終於實現多年的願望,以詩配合翁倩玉的畫出版了《合掌──翁倩玉版畫與江文瑜詩歌共舞》,詩與畫都是主角,此書讓我們看到這個江文瑜與《男人的乳頭》和《阿媽的料理》那個江文瑜很不一樣,她不批判不戲謔不諧音時,竟是如此抒情。詩文字與視覺藝術結合的還有路寒袖的《陪我,走過波麗路──愛丁堡.倫敦.攝影.情詩》,這已是第三本了,前有《忘了,曾經去流浪》和《何時,愛戀到天涯》攝影詩集,抒情意味依然濃厚,將舉世聞名的愛丁堡「藝穗節」活動攝入與詩匹配,更添藝術價值。此外,冰谷著.林煥彰圖《水蓊樹上的蝴蝶》(童詩集)、蔡許蕙蘭《在艷陽下孵夢──蔡許惠蘭詩與畫集》、面面著.黃祈嘉圖《你在我心裡麵》等,都是結合繪畫藝術的互文作品。而最具爆點的事,是詩人編導劉亮延、「前衛派女詩人」(廣告文案所言)顏艾琳共同創作的舞台劇《無色之色》,在八月二十八日台北縣藝文中心登場,顏艾琳以「第一人稱表演」,在獨白中挖索詩人內在,即使在劇場界也是少見的詩人專場節目。詩與劇場的關係,從詩作改編、詩人創作劇本,進而發展至詩人生命的劇場詮釋。

最後,雖然「經典重出江湖」,暗示了現代詩版圖的潛在劃定,文學史與書寫主流也總是悄悄匯聚著,淺層地殼容易觀察,而深層地質也需長期關照。今年的現代詩出版現象裡有兩個事件激勵人心:一是2009中國時報人間新人獎得主羅毓嘉出版了第二本詩集《嬰兒宇宙》,由目前被討論與熱銷的情況來看,詩或許已漸次遠離市場「邊緣」,成為青年學子與網路社群的話題焦點。二是多重障礙盲詩人莊馥華出版詩集《海天浪──莊馥華的詩和生命故事》,她喪失視力、語言和行動能力,卻以頭的轉動、眼睛的眨閃,以摩斯碼輔具表達訊息,一個字一個字完成了一、兩百首詩。莊馥華的詩透露了人對書寫之原始渴求,寫詩之必要。


──本文刊載於《聯合文學》2010年12月號

◎作者簡介
李癸雲
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現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曾獲台北文學獎新詩評審獎、台中縣文學獎新詩獎、南瀛文學獎「南瀛新人獎」、台灣文學獎散文獎等。著有詩集《女流》,論文集《結構與符號之間》、《朦朧、清明與流動──論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中的女性主體》、《與詩對話──台灣現代詩評論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78&aid=435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