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川普的崛起
2017年1月20日,唐納·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創下美國史上第一位當選時最年長、最富有、過去不曾擔任任何正式軍職或公職,以及結婚次數最多的總統。
川普在1946年6月14日上午10時54分,生於紐約市皇后區牙買加醫院醫療中心,是家中的第二名兒子,他有兩姐一兄一弟。川普早年在紐約皇后區牙買加別墅居住,曾在紐約森林小丘的學校邱林學院就讀。在13歲的時候,父母將他送到紐約軍事學院,希望能引導他將精力與自信用在正確的方向。1962年,他在學校橄欖球代表隊中踢球,1963年則是足球代表隊的成員,並且在1962到1964年都是學校棒球代表隊的成員(擔任1964年的棒球隊隊長)。因對當地青少年無私奉獻,本地名人的棒球隊的教練泰迪·多比亞斯,在1964年特別表揚川普,並且在他四年級的時候,將他升級至軍校生上尉(候補軍官)的職位。川普與軍校上士傑夫·唐納森(西點軍校)組織一個混合軍校生的單位,專門教導他們高級密集隊形,以訓練他們在1964年於第五大道上「陣亡將士紀念日」的行軍技巧。《紐約時報》也因為對於這個表現印象十分深刻而拍下了照片,並刊登在隔日頭版顯著的位置上。
川普在福坦莫大學就讀兩年後,轉至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在1968年取得經濟金融的學士學位之後,川普進入父親佛瑞德·川普的房地產公司工作。
在他撰寫的書《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中,川普談到他的大學生涯,「從我在1964年自軍事學院畢業之後,我剎時突然想去念電影學校……但最後還是考慮到房地產是更好的一門生意。我一開始是先在福坦莫大學就讀……但在兩年之後,我考慮到既然得在學校待上一段時間,那我就得測試自己是否能挑戰最好的學校。我申請了賓州大學的華頓商學院,然後我進去了……我很高興最後能夠達成一切,我隨即搬回家並且要用所有的時間跟隨我父親工作」。
(引用維基百科)
川普的競選主張就是為社會底層創造就業機會,所以要對付非法移民,在墨西哥邊界蓋圍牆;要對中國打貿易戰,把製造業的機會找回美國。川普的政策全部都可以串起來,背後的邏輯就是找出代罪羔羊。
川普巧妙抓住這種心態而崛起,卻也被認為有悖於傳統共和黨價值,而遭到一些黨內的傳統派系反撲,造成了黨內分裂。
川普的強勢表現不但跨越了白人的階級界線,也跨越了幾乎每一項白人的人口特質:川普在白人女性贏了對手希拉蕊 9%、在白人男性贏了 31%、在大學畢業的白人贏了 3%、在沒有大學學歷的白人贏了 37%、在 18 歲至 29 歲的白人贏了 4%、在 30 歲至 44 歲的白人贏了 17%、在 45 歲至 64 歲的白人贏了 28%、在 65 歲或以上的白人贏了 19%。根據愛迪生研究中心,川普在伊利諾州中西部的白人贏了 11%、在馬里蘭州大西洋岸中部的白人贏了 12%、在陽光帶(sunbelt)新墨西哥州的白人贏了 5%。看看愛迪生研究中心調查的每一個州,沒有任何一州的川普白人得票率低於 40%。希拉蕊只在佛羅里達州、猶他州、印地安納州與肯塔基州突破這道白人門檻。
從喝啤酒的到喝紅酒的,從足球媽媽(soccer moms)到賽車爸爸(NASCAR dads),川普囊括了白人選票。根據《瓊斯夫人》(Mother Jones)雜誌,如果我們只以「白人美國」的普選票(popular vote)來劃分 2016 年的總統選舉人票(electoral votes),川普將以 389 票對 81 票大勝希拉蕊,其餘 68 票則是「勝負難分」或者無法判定。
川普在白人選民的強勢表現,一部分要歸因於他以共和黨人身分參選,這個政黨長期經營白人選民。川普拿到的白人選票比例與 2012 年的米特.羅姆尼相當,但與眾不同的是,川普以對抗黨內領導階層、揚棄選戰正規打法、違反所有品格觀念來獲取支持。執政 6 個月以來,川普陷入一樁接一樁醜聞,有一項民調顯示,川普的支持率幾乎在所有人口群體都低迷不振,只有一個群體例外:白人選民。
川普得罪所有最親密的民主世界盟友、傷害了北約、大吵大鬧要和歐盟分手;他堅持美國退出全球氣候協定、伊朗核武問題協定和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 TPP);他不分敵我地發動無意義的貿易戰;寬待並結交普亭和金正恩等殘暴的獨裁者;和國內外褊狹的排外分子同流合汙;喊出過時、低俗、似是而非的「美國優先」口號;動搖了二戰後每一根自由秩序的支柱。
放寬無人機暗殺活動
歐巴馬總統時期CIA的無人機暗殺活動達到前任八倍,中情局被授權展開「特徵空襲作戰」(signature strikes),根據行為模式與人際關係推論來攻擊未完全確認身份的「恐怖分子」。這直接導致多國無辜民眾死傷直線上升,歐巴馬後期發現此一現象的國際輿論反撲,於是2016年7月通過命令要求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公布一份公開報告顯示無人機攻擊下平民死傷數字和論述,以此部分制約CIA的行動,雖然諸多國家對此報告數字誠實度有所質疑,然而此報告還是某種程度揭露了美國無人機暗殺行動。
根據倫敦新聞調查社的報告整理,2009至2015年間美國承認在中東無人機暗殺約4200人,其中約800人是平民被誤殺,但報告中也未闡述證明其餘三千多人如何確認是「恐怖分子」。川普總統上台後開始大舉放鬆CIA無人機使用自主權,認為現有規章還是束縛性太高,2017年初川普造訪中情局向時任局長龐皮歐表示,希望能採取「更激進」的空襲行動以打擊美國敵人,兩個月後川普將葉門與索馬利亞劃定為「戰事激烈區」在此處的無人機行動可不受歐巴馬條約原則管束。2019年3月川普宣布無人機平民死傷數字報告廢除,因為「敵人也會閱讀,並用以對美國不利」從此美國不再公布無人機暗殺行動中的平民死傷數。
在川普的授權下,2020年1月3日美軍使用無人機發動2020年巴格達國際機場空襲,炸死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和聖城軍指揮官蘇萊曼尼少將。
貿易戰
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從2009年6月開始的經濟擴張期一直持續到2020年2月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川普認為在他的4年總統任期之內,美國經濟來到了史上最佳。
中國
川普在競選時就對中美的貿易不對等關係大加抨擊,痛批中國正在用商業手段「扼殺美國」,指責中國偷走美國的就業機會,並很有信心表示自己是個很強的談判者,會在跟北京習近平當局會談的時候,「擊敗他」。
2018年3月22日,川普宣布對一系列中國貨物徵收進口稅,每年稅額約600億美元,以懲罰中國對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的盜竊。
此後美國財長姆努欽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先後於北京、華盛頓進行貿易談判。雙方於5月19日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兩國達成不打貿易戰、暫停互征關稅的共識。
但川普依舊於6月15日宣布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徵收25%的關稅,被指針對中國國務院制定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國隨即反擊,宣布向美國進口產品徵收對等關稅。9月17日,川普政府宣布再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10%。9月18日,中國對美國原產的約600億美元商品實施加征關稅。
川普發起的中美貿易戰對美國的農業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比如自2018年4月中國對美國進口農產品首次加征25%關稅以後,4月和5月份美國出口中國的豬下水減少了三分之一。2018年6月,中國對美國的農產品再加征25%關稅,迫使美國生產者轉而將豬下水等以便宜得多的價格賣給寵物食品和畜牧飼料加工廠。估計為此2018年美國豬下水生產廠商將會損失8.6億美元。在此背景下,美國農業部長桑尼·珀杜於2018年7月24日表示,美國農業部將對受關稅影響的美國農牧場主提供120億美元的支持。
2019年1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劉鶴率領代表團訪問美國,獲川普接見。劉鶴表示為減少兩國貿易逆差,中方願意「當日購500萬噸大豆」,川普對此表示讚賞。
2019年5月6日凌晨,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在其推特上宣布將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從10%上調到25%,並於5月11日生效。川普並指「與中國的貿易協議(談判)在繼續,但他們試圖重新談判,這太慢了」。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表示,「在過去一周左右的時間裡,我們看到中國削弱了承諾,我想說的是,在我們看來,中國放棄了已經做出的承諾」。萊特希澤指,「直到近期,他還認為即將與中國達成一項歷史性協議。然而在周末,會談嚴重倒退」。
美東夏令時2019年5月10日0時01分,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宣布正式對中國輸往美國的價值2000億美元的5700多種產品徵收25%的關稅。
其他地區
川普批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認為墨西哥的工人搶去大量美國藍領工人的就業機會。
2018年3月1日。川普在白宮會見美國鋼鐵和鋁業企業代表時宣布了新關稅計劃,他表示要對鋼和鋁徵收高關稅來保護本國產業,鋼材新關稅25%,鋁10%。
2018年3月23日,川普簽署命令,在5月1日之前將歐盟、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和韓國排除在課徵鋼鋁關稅的對象之外。川普在5月決定是否繼續豁免。6月1日,美國決定開始對來自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鋼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歐盟、中國、印度、加拿大、墨西哥、挪威和俄羅斯均因此訴諸世貿組織。此外,各國紛紛通過對美產品加征關稅展開報復。歐洲聯盟成員國於6月14日一致同意對總額28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加拿大、墨西哥、印度、土耳其、俄羅斯跟隨歐盟步伐宣布對美國商品加征關稅。
2018年7月25日,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容克訪問白宮時和川普達成協議,雙方同意就貿易問題進行協商,期間暫且停止互相加征新的關稅,但美國之前對來自歐盟的鋼和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決定將會繼續實施。
2019年3月,川普表示將把印度從普及特惠稅制度中除名,印度商品將不再跟名單中其他開發中國家一樣享有關稅優惠待遇,6月5日起正式生效。6月14日,印度商業和工業部宣布印方將對涉及2.2億美元的美國20多種商品加征關稅。
2019年5月17日,中美貿易戰重啟之際,美國宣布停止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鋼鋁產品徵收關稅,墨西哥和加拿大也同時停止徵收對美國同類產品的報復性關稅。同時,川普宣布推遲180天再做決定是否對日本和歐盟的汽車以及零部件開征25%關稅。原本5月18日是川普決定是否開征對日歐汽車進口關稅的最後期限。但很快,川普就在5月31日以墨西哥無法阻止非法移民湧入美國為由宣布自6月10日起對進口自墨西哥的所有商品徵收5%的關稅,若邊境危機不解決,到10月1日對墨西哥的關稅稅率將上調至25%,並保持這一水平,直到非法移民問題得到解決。6月8日,美墨達成協議,墨西哥承諾在墨南部邊境加強管控非法移民力度,美國則無限期暫停對墨關稅計劃。
2019年7月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對來自越南且原產於中華民國與韓國的鋼鐵製品徵收最高456%的懲罰性關稅。美國分別在2015年12月和2016年2月向韓國和中華民國製品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之後至2019年4月,由越南出口至美國的耐腐蝕鋼和冷軋鋼數量相較之前同期分別急升332%及916%,美國指責兩國試圖通過越南規避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
2019年8月13日,川普在賓夕法尼亞州殼牌化工的員工面前表示要離開世界貿易組織(WTO),早在他在競選總統期間,就認為世貿組織給予中國等開發中國家的優惠待遇損害了美國利益。
2019年9月25日,日本允許削減價值約72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進口關稅,擴大開放日本對美國農產品的市場。
2019年10月2日,世界貿易組織批准美國每年對價值75億美元的歐盟產品課徵關稅,作為對歐盟向空中巴士公司提供不合法補貼的反制措施。川普稱,這是美國的「重大勝利」。10月18日,美國正式對75億美元的歐盟商品加征關稅。
2019年12月2日,曾經給予巴西和阿根廷鋼鋁關稅特殊豁免權的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恢復對來自巴西和阿根廷的鋼鋁課徵關稅。川普指責巴西和阿根廷正在大規模的將本國貨幣對美元貶值,這樣對美國的農民不利。
2020年2月14日,美國貿易代表署發表聲明稱,美國將把針對歐盟飛機的進口關稅從10%上調至15%。
2020年8月6日,川普簽署公告宣布,美國將從8月16日起對從加拿大進口的部分鋁產品恢復加征10%的關稅。不過在9月15日美方又突然停止對加拿大加征關稅。
2020年11月10日起,歐盟每年將對價值39.9億美元的波音公司噴氣式飛機和其他美國商品徵收關稅。
移民政策
川普在加州聖地牙哥視察邊境圍牆
川普反對大量非法移民湧入美國(偏自由派的媒體會使用「無證移民」的政治正確詞語形容非法移民),大多媒體人批評他是「反移民」、「反墨西哥移民」。另一方面川普「支持高技術合法移民留在美國」。在宣布參選總統時,他指責墨西哥非法移民是「強暴犯」,指控墨西哥非法移民帶來毒品和犯罪問題,稱墨西哥非法移美人士多為犯罪者,因而遭到墨西哥及拉丁美洲移民的譴責。
川普表示,如果自己當選總統,將擴大規模遣返、取消非法移民孩子的「出生公民權」(美國及加拿大擁有「出生公民權」,即父或母均非公民但子女在該地出生)。按照他的政策,在美國出生的非法移民子女將和父母一起遭驅逐出境。除此之外,川普還要在美墨邊境修築高牆,阻止墨西哥偷渡客進入美國。川普在談及非法移民的子女時指出:「他們也是無證移民。」
迪克·德賓記得2018年1月11日於橢圓形辦公室,川普在評論薩爾瓦多、宏都拉斯、海地及非洲國家(英語:African nations)之時講說:「這些屎洞(糞坑)向我們發送他們不想要的人(Those shitholes send us the people that they don't want)」。官方並沒有否認,也有人認為川普不是講「shit hole」而是講「shit house」。民主黨反駁他,其中柯瑞·布克大發雷霆。
2018年4月,美國司法部長傑夫·塞申斯表示將採取「零容忍」政策,起訴所有非法進入美國的外國籍成年人。美國司法部隨即在5月7日正式公布這項政策。非法越境的成年人被關押進監獄,因為兒童不能被關進聯邦監獄,至6月已有大約2000名兒童在美國南部邊境地區與監護人分開,安置在別處。這種強行將一家人拆散的做法受到外界批評,甚至川普夫人梅蘭妮亞也表示「痛恨看到孩子與家庭分離」。對此川普則表示「美國不會成為一個『移民營』,也不會成為『難民收容所』」。6月20日,在外部巨大壓力下,川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執法機構繼續對非法越境人員提起刑訴訴訟,但在訴訟期間,允許兒童和他們非法入境的父母關押在一起。
由於川普政府對移民採取更嚴厲的措施,2018年美國移民的淨增數字下降至約20萬人,比對2017年大降70%以上。
2019年3月,美國藉口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向美國輸送大量的移民,宣布停止向這三個國家提供援助。
限制穆斯林移民
2015年11月19日,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表示,他將要求美國設立伊斯蘭教徒(穆斯林)資料庫,強制住在美國的穆斯林登記,方便掌握他們的行蹤。
在2015年聖伯納迪諾槍擊案發生後,川普於2015年12月7日表示如果他當選總統,將暫時禁止外國穆斯林進入美國,直至更妥善的安全措施落實為止。川普援引一些「民調」,說那些數據證明「穆斯林人口有相當多數仇恨美國」。他說:「回教律法授權殘暴行事,包括謀殺非信徒,砍頭,以及其他更不可思議的行動,這些行動對美國人構成威脅。」他說,「誰都一眼可見」所有穆斯林都恨美國,「我們不能任由我們的國家受害於那些只相信聖戰,沒有理性也不尊重生命的人」。
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說,川普的說法「完全和美國價值相反」,侵犯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的宗教自由。
川普引用美國政府在二次大戰時期拘捕、軟禁甚至驅逐來自軸心國的移民為例子支持自己。
川普後來澄清身為美國公民或在美軍服役的穆斯林不在此限,仍然可以進入美國。川普提議的措施是臨時性質,等到有了「更好的甄別方法」就可以終止。
川普的提議得到廣大共和黨選民的支持,美國廣播公司新聞與華盛頓郵報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59%共和黨選民支持禁止外國穆斯林入境,以全國人口計則為36%選民支持禁止外國穆斯林入境。
暫停部分外國人永久移居美國
2020年4月22日,川普以希望在2019冠狀病毒病美國疫情期間保護美國的工人和工作崗位為由,下令暫停部分外國人永久移居美國以及多種外國工人的工作簽證申請。6月23日,川普宣布該措施延長到2020年底。
侮辱女性言論
2017年1月21日,即川普就職典禮後一天,華盛頓舉行女性大遊行
2015年8月,在福斯新聞頻道舉行的首次共和黨總統初選電視辯論中,表示對他尖銳提問的女主播月經來潮,貶抑女性可能造成的傷害令共和黨人焦慮不已。川普過去多次在推特貼文侮辱女性,福斯新聞女主播凱利上周四在辯論會中質問他,這種男人是否適合參選總統,該場辯論會有2,400萬觀眾觀看,打破美國非體育類有線電視節目最高收視率。翌日川普受訪問時稱對凱利「不怎麼尊敬」,「你可以看到血從她眼睛、從她身上其他地方流出」。此後他與凱利達成和解並出席其節目。
2016年10月7日,《華盛頓郵報》發布了一支錄於2005年的影片,片中川普和比利·布希(小布希的堂弟,老布希為他的伯父)高談對女性極不尊重的言論。川普在片中說他會直接親吻女性、身為明星的他,可以對女性做任何事、甚至抓她們的「屄」(pussy,指女陰),並說到他如何約一名已婚女性去買家具,以試圖和對方發展關係。川普說他只是在開玩笑,公開為此道歉,然後隨即指控比爾·柯林頓在任總統期間曾經多次性侵女性,還邀請被害人說明,被害人還表達支持他,他指出柯林頓所做的比他所說的更為惡劣,包含萊文斯基醜聞。
影片造成各方的強烈批評,包括部分共和黨員,如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賴因斯·普里巴斯、川普的副總統參選人麥克·彭斯和參議員共和黨領袖密契·麥康諾等人都表示他們不同意川普的言論,但仍表示會繼續支持川普競選總統,前總統參選人約翰·馬侃進一步表示不再支持川普。共和黨全國委員會隨即取消對川普的選舉支援,但繼續支持其競選。眾議院發言人保羅·萊恩停止為川普拉票,選舉前一直沒有為他站台。參議院中接近三分之一的共和黨員表示不會投給川普,但也有許多共和黨的議員仍然支持川普。有數十位共和黨議員要求川普退選,讓他的副總統參選人彭斯接手。該「更衣室談話」也不是在更衣室,言論也直接引來部分運動員的批評,還說川普醜化更衣室的形象,並表明他們從來沒有聽過在男性更衣室有過與川普類似的言論。
網絡言論
而上述言論被紐約時報整理後,在2016年10月23日刊登兩大頁,顯示他用推特至少批評過282個特定對象,包含希拉蕊·柯林頓、美國、英國掩飾穆斯林的問題、伊朗在背後搞一堆事情、沙烏地阿拉伯、共和黨重要人物及民主黨重要人士、批評梅克爾針對難民的政策毀滅德國,不只如此批評政治人物,還不乏批評奧運選手「不是好人」、演員揮高爾夫球桿「不夠運動風」等等。部分也成為極右派的有利說詞。
種族問題言論
2016年9月,NFL黑人球員柯林·卡普尼克在奏國歌時,拒絕起立抗議種族歧視,引起轟動,後來有更多球員效仿柯林的行為。川普曾經聲稱「叫那個傢伙去找個更好的國家吧」,「如果有人不喜歡美國,不必祈求改變,直接滾出去最快了」。2017年9月22日晚,川普在阿拉巴馬州的集會演講時再次提及此事,並辱罵該黑人球員是「狗娘養的」(son of a bitch)。
2017年團結右翼集會發生白人種族主義者引發的騷亂,事後川普抨擊雙方的暴力舉動,但是被自由派媒體認為含糊其詞。
2019年7月14日,川普在推特上指責4名少數族裔美國民主黨國會女議員應該回到自己犯罪猖獗的祖籍國,不要對如何治理美國指手畫腳。7月16日,美國眾議院以240票贊成、187票反對,譴責總統川普種族主義言論。之後川普在Twitter上攻擊美國眾議院監督和改革委員會主席以利亞·卡明斯是一個「野蠻惡徒」,並稱康明斯所在的眾議院馬里蘭州第七選區是「一個令人作嘔、滿是老鼠一類齧齒動物的混亂之地」。川普這一言論被民主黨人批評為種族主義者。
2019新冠狀病毒病疫情相關
2020年3月17日,川普稱2019新冠狀病毒為「中國病毒」,引發爭議。有人留言批評川普是「美國病毒」,是種族歧視者;有在美華人擔憂川普的言論將推動美國國內的種族仇視情緒。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就此公開回應,表示「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並停止對中國的無端指責」。同月,川普表示自己服用「hydroxychloroquine」藥,然而研究顯示此藥與較高的死亡風險有聯繫。
4月23日,川普在白宮疫情通報會上稱「把很強的紫外線照進身體內」、「注射消毒劑」可以治療病毒,引起民眾憤怒。隨後川普改口稱其為「冷笑話」。
新冠狀病毒病疫情初起時,死亡人數慢慢攀升,川普引用前一年美國流感疫情相關死亡人數兩萬多人比較,聲稱新冠狀病毒病疫情相關死亡人數,控制在10萬人以下,就算成績很好,如今在川普落選後的2020年11月底,美國疫情相關死亡人數已經超過25萬,證明川普正是一個不恤民命的民選總統。
競選資金支付封口費
2018年8月21日,川普前私人律師麥可·科恩主動就8項罪名認罪。其中一項為受川普指使,動用競選資金向川普婚外情對象支付至少兩筆封口費,以免影響川普2016年大選前景。由於這一行為川普涉嫌違規競選,科恩認罪備受關注。22日,川普接受福斯新聞頻道專訪時表示,自己的前律師麥可·科恩給兩名聲稱與其有婚外情女性的「封口費」並不違法,因為這筆錢是他自己出的,並沒有動用競選資金。
白人至上主義者
川普在各種競選活動中,毫不掩飾自己是白人至上主義者。
在炎熱的八月某日,維吉尼亞州有一群人承襲70年前狄西黨的仇恨及排外思想,三K黨的支持者(新納粹和各式各樣白人至上主義者)聚集在夏洛特鎮。大家都知道後來發生的事:一個年輕的反白人至上論者希瑟・海爾(Heather Heyer)被車子撞死,開車的人曾經參加新納粹主義族群一場遊行。
在海爾去世之後,美國總統川普迂迴近48小時之久,拒絕直接譴責白人至上主義者,他自己承襲了瑟蒙和阿拉巴馬州喬治・華萊士(George Wallace)的白人民粹主義傳統。他說,這只是「許多派別」的仇恨。好像崇拜希特勒的新納粹及反對三K黨、第三帝國風暴兵的美國人之間,還有其他派別存在似的。不到幾天內,川普(Donald Trump)就大聲質疑為什麼人們不會因為「左派」而感到不安,更加確立了他情感上認同新納粹。
一直以來,極端主義和種族歧視的民族主義,在美國發生經濟和社會壓力時都會飆升。今日的美國人對大政府不敢信任:家庭收入遠遠落後於一般美國人對中產階級的期望。正如全世界在夏洛特鎮看到的事件——也在右派網路世界看到的一樣,被壓倒的白人害怕改變,他們在尋求庇護,倚靠的是任何變動世界也不能從他們身上奪走的東西:他們的膚色。
如果目前的危機感其源有自,那麼白人至上主義者的緊張似乎有新的合理性,(實際上其合法性愈來愈被承認)。現今的邊緣族群看起來一點也不邊緣,而是作為現任總統在民族主義議題上的出頭鳥。前三K黨大師大衛・杜克(David Duke)在夏洛特鎮公開講到:「我們決心要把我們的國家帶回來。我們將實踐川普的承諾,那是我們的信仰所在,也因此我們投給了川普。因為他說要把我們的國家帶回來,就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
也許川普總統假裝不同意他們的說法,但又有誰能確切知道呢?畢竟,他在競選政治崛起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質疑歐巴馬(Barack Obama)是否在美國出生,從而利用種族主義和仇外心理,反對大家選出第一位非裔美國人的總統。現在川普執政權在握,掌管著他的基本票倉,而極右派正是票倉的保護傘,這也讓白人至上主義者在川普的政治叢林中,享有特權地位。他可能最後還是會假意譴責這些團隊,但是他仍是會含糊其辭。為什麼?「黑暗是好的。」川普的前策略長班農(Steve Bannon)曾這樣說過。當《魔鬼交易》(Devil's Bargain)的作者約書亞・格林(Joshua Green)問及班農關於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在2016年攻擊川普在白人民族主義者間的高人氣時,班農回答:「種族主義的東西,競選時是無關緊要的。」
但事實上,種族主義影響很大。我們如果了解美國的仇恨歷史,就知道美國是如何走向極端主義,讓一個前三K黨的大巫師可以聲稱他與美國現任總統的意志是一樣的。
基督教福音教派盲目支持川普
福音派白人基督徒是川普支持者的中堅分子,2016年把川普送進白宮,對於川普能否連任更扮演關鍵角色;住在北卡羅來納州費耶特維爾(Fayetteville)美南浸信會青少年牧師索恩(Jonathan Thorne)說:「我覺得川普會贏。我認為沉默多數將全力挺他,就像2016年時一樣。」
過去四年裡,保守派基督徒一遍又一遍在川普最需要的時刻不離不棄,不管是川普政府發布穆斯林國家旅遊禁令,在美墨邊境拆散移民家庭導致骨肉分離,或者在選前火速完成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一律堅定支持到底。
四年前曾經支持川普的郊區婦女票,如今已經紛紛流失,但白人基督徒仍然給予川普壓倒性的支持。最新民調顯示,在福音派白人選民當中高達八成挺川普,比例與2016年的數字差不多。
長期研究福音派白人選民的華府智庫機構「公共宗教研究所」(Public Religion Research Institute)創辦人瓊斯(Robert Jones)表示,福音派白人選民的政治傾向幾乎沒有因為性別差異而不同,如此現象與其他人口結構族群迥異,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幾乎無法爭取到福音派白人選民青睞。
瓊斯說,拜登就連25%的福音派白人選票都拿不到,態勢已定。
若與其他宗教信徒比較起來,在2020年大選中,白人基督徒顯得格外特殊;非營利機構丕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川普染疫住院期間進行的民調統計顯示,非洲裔新教徒、西語裔天主教徒最支持的總統候選人都是拜登;非福音教派的白人天主教徒或白人新教徒中,絕大多數支持川普超過拜登,但差距略小。
美國的分裂
美國一直是一個新教徒建立的移民國家,基督教義與聖經中
對婦女、兒童及弱勢者的悲憫同情與全力愛護,使人深受感動,願意受洗加入基督徒行列,贊助基督教義的理想,如今因為川普掌權後的言行舉止,讓人見識到權力者的腐化與墮落,基督教義與聖經也無法挽回其頹勢。川普對婦女、兒童、外國移民及弱勢者的歧視、踐踏,白人基督徒寧願選擇性視而不見,
這種盲目支持令人寒心,日後美國要奢談引領世界,恐怕所有鄰國
都會在心中打個大問號 !
所幸某些頗具知名度的福音派指標人物已經跳出來表明要投拜登,例如已故布道家葛理漢(Billy Graham)的外孫女傑露莎‧杜福德(Jerushah Duford),但這次選舉究竟多少福音派教徒變心不再挺川,如此狀況是否發生於攸關選舉勝負的搖擺州,則無從得知。
住在德州伍德蘭的66歲福音派教徒珍妮絲‧巴契(Janice Barchie),基於反墮胎立場而長年投票支持共和黨,但這次選舉卻在前院擺了小小的拜登競選標誌。她說:「看到川普的言行舉止,讓我完全改變心意。」
巴契說:「他真的很糟糕。我所有選項通通投給民主黨,因為我對共和黨深惡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