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異言堂
市長:精衛填海  副市長: ray35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異言堂】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六四// 六四周年祭前夕 八九學運人高瑜被限制出境 / DW
2013/05/26 10:55 瀏覽48,193|回應191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六四周年祭前夕 八九學運人高瑜被限制出境
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3-05-24/59189530.html
2013-05-24 22:01:24

  

 

【多維新聞】524,資深媒體人高瑜欲前往香港參加獨立筆會活動,卻在北京機場遭到禁止出境,而且中國官方並未給出具體說法。高瑜推測稱,這或許是因為中共特意回避敏感的日子“六四”,為此在落實“九號檔”、嚴管意識形態。隨著“六四”時間24周年的到來,中國各地區都開始了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

 

據德國之聲524報導,高瑜描述,249時她前往機場,因為手續齊備,從領取登機牌到存行李都很順利。在此之前517她辦理簽證時,也在1個小時內順理拿到了簽證。

 

可是24日,儘管剛開始很順利,但當拿著登機牌到海關輪到高瑜時卻非常緩慢,“我估計又出事了。結果他們把人叫來了,要我跟著過去一趟。在海關和安檢之間有個通道和等候席,他們讓我等候,也不許我打電話。等了半小時後,我一看都沒有人了,值班的海關人員告訴我上邊來過電話,北京市公安局禁止我出境。這等於沒有理由啊……”

 

對於這次禁止出境,高瑜表示不理解,“這是我19992月出獄後第一次遇到的情況。”據她介紹,此次,她是去參加香港城市大學的獨立筆會,它是一個頒獎典禮和關於報告文學的研討會,邀請了很多國內知名學者參加。之後,她打算去見朋友。會議在525舉行,預計530回來,在她的機票上也寫著530就回來。

 

高瑜分析稱,“官方就採取這麼不講理的方式,禁止我的出入境自由”,或許有幾大原因:

 

第一,中共要回避敏感的日子“六四”。據瞭解,過去的會議都是在六四之後開,所以被禁止的範圍沒有這麼大。此次卻在“六四”之前的525召開。隨著平反“六四”呼聲的抬升,以及“六四”24周年的到來,各地掀起的紀念六四的行為也讓中共緊張

 

第二,高瑜說,“我認為這次禁止我出境當然是我的警告。”據瞭解,頒獎大會邀請的著名評論家丁冬先生在深圳竟然被以危害國家的理由禁止出境。筆會的會員和副會長蔣亶文也是被禁止出境。野渡先生好幾天前就被請喝茶並禁止出境。他們都是筆會裏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

 

第三,因為這個頒獎大會頒發專案包括自由創作獎、給獄中作家的劉曉波創作獎等獨立筆會是一個民間性質的非政府組織,旨在爭取言論和寫作自由的群體。

 

第四,此次會議的另一個議程是討論報告文學和當代政治的關係,高瑜表示她還準備了發言稿。

 

高瑜表示,這是在落實“九號檔”、嚴管意識形態,因為過去禁止的層面沒有這麼大,“我是首次遇到。這次是全面禁止。我認為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創作自由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水準高低的標誌。沒有聽說一個禁止言論自由的國家能出現什麼偉大的作品。雖然現在有了諾貝爾文學獎作家,但他的作品是揭露了中共統治六十年的黑暗現實才得了獎,不是說明制度怎麼優越。獨立筆會雖然是一個很小的團體,遠不如官方作協那麼大的氣魄,但是我們爭取寫作自由的精神和作品決不愧於官方團體,筆會成員包括馬建、廖亦武等優秀作家我對北京市公安局禁止我出境表示強烈的抗議,而且我希望有關單位能改正這個錯誤,讓我們的會議能順利進行。”

 

據悉,高瑜是中國獨立記者兼專欄作家。原在中新社工作,後擔任《經濟學週報》副總編。因參加八九民主運動,兩次系獄

(子清 編輯)

 

 

俗話說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無正當理由就可以限制國民出入境的國家 世界上還剩幾個? 難怪讓外國人指指點點 讓留學生臉上無光 備感羞辱

2013年了 這麼簡單的事 做不到嗎?   非不能也  乃不為也!  大國 加油!!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本文於 2016/08/18 11:18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4964835
 回應文章 頁/共2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六四25週年:黎安友談歷史記憶的心結 (圖) / BBC
2014/06/04 16:57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六四
25週年:黎安友談歷史記憶的心結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indepth/2014/06/140531_64_ivandrewnathan.shtml
楊建 BBC中文網 更新時間 201463,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3:43

 

美國長期關注中國人權的學者黎安友 (右)認為,64事件成為一個歷史記憶的心結。

黎安友 Andrew James Nathan),美國漢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黎安友是美國長期研究中國政治、外交、人權問題的專家之一。他也擔任「自由之家」和「中國人權」組織的顧問,曾與另一位美國漢學家 林培瑞 共同著有《中國六四真相》(英文名:The Tiananmen Papers)等有關中國的書籍,並剛剛出版新書《天安門事件後》(英文名:Tiananmen and After)。

早些時候,黎安友就6.4事件25週年接受了BBC中文網的電話採訪,主要內容整理如下:

問:6.4事件已經過去了25週年了,中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研究這個問題的專家,你認為25週年的紀念有什麼意義?

答:1989年的時候,中國的政權面臨著一個選擇,它當時在一個十字路口上,即是要自由化,還是繼續專制統治。當時政權中的一派希望選擇自由化,而另一派希望繼續專制統治。後者的理由是:如果我們允許中國的學生們和公民社會向中國共產黨提要求,我們如果接受了這些要求並且和學生進行對話的話,這將意味著中共一黨專制的末日。後者最後選擇了繼續專制和鎮壓。但一旦開始繼續專制和鎮壓,也就不能半途中止,自由化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即人們繼續提出更多問題,每年都要增加更多的力量用於鎮壓。

人們現在會問,6.4的時候到底發生過什麼事情?當時的民主運動的意義是什麼?抗議的學生們的要求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他們要求民主和反對腐敗?為什麼他們的要求被視為反革命行為?為什麼要殺人?誰被殺了?他們遭遇了什麼?不能選擇自由民主的理由等等。因為沒有得到回答,所有這些問題都還存在著。

當局一直迴避這些問題,而且不允許人們討論這些問題,不允許平反6.4事件,甚至不允許老百姓了解6.4時候發生的事實。政府需要繼續用強迫性的措施來壓制這些問題,不讓大家提這個事件。

對當局來說,阻止人們提出這些問題的風險越來越大。所以6.4的問題還在繼續下去,它不簡單是過去的一個事件,而是一個現在仍然存在的問題

問:當年學生的主要要求之一是反腐敗,今天的中共也展開反腐敗的運動。一些人認為,當年的自由民主派的要求最終不是得以實現了嗎?

答:選擇了專制統治和鎮壓,也就是一個腐敗的選擇。中國的確經歷了90年代和21世紀初的經濟迅速發展時期,但這種成就是通過國家對經濟的控制獲得的,而這種經濟模式產生大量腐敗。所以1989年以來腐敗的問題實際上惡化了。所以,雖然這種體制在不斷產生腐敗,中共也不得不一直把自己放在一個反對腐敗的位置上。

我認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反腐鬥爭其實是兩方面,一是習近平針對領導層內某些集團的鞏固權力鬥爭。因為習控制不了他們,於是用反腐來打擊這些集團。另一方面,他借此表明中共是有能力控制腐敗的,雖然體制在製造腐敗

所以,我認為今天中國的反腐運動完全不能看作是任何形式的自由化。它不通過法庭,不通過媒體,不允許社會輿論或公民參與,完全是一個黨內的、或者說專制體制內的反腐敗努力。

問: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那些6.4事件後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你認為他們在過去25年裏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

答:流亡海外的人士基本上失去了他們在中國國內的影響力。當然也不是百分之百。其中有些流亡人士是很受尊敬的思想家、知識分子。中國國內也有一小批人不怕困難、克服障礙能看到他們寫的文章。此外,知識產權保護、支持走憲法道路的運動不僅是中國國內人士的努力,也包括海外流亡的人士。所以說,他們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但是因為中國當局幾乎成功地封鎖了大多數學生、大多數知識分子和多數中產階級的信息來源,讓他們得不到有關這些人在海外活動的任何消息,所以他們的影響力變得很有限。

問:談到海外民運人士的影響力,也有一些人士批評說,海外民運人士中有些人改變了他們原來對中國民主進程的態度和看法,甚至有些人改變了對1989年民主運動本身的態度。另外,包括親北京的人士也指責海外民運人士內部分裂相互進行權力鬥爭。

答:第一個問題是海外民運人士改變態度的問題。我認為大多數參加1989年民運的活動人士流亡海外以後,一直並沒有改變對1989年民運的看法。在中國國內的也沒有。他們都認為,1989年民運是一場愛國的、民主的、合法的和和平的運動。而之後的鎮壓是屠殺性的、不公正的,是政府犯下的一項罪行。大多數人都仍然持有這種看法。

改變看法的人很少。自然,在一個自由的環境裏,25年過去,有人改變看法也是正常的,因為這個環境允許他們改變看法。

就海外民運人士的派系和相互鬥爭問題,這是個確實存在的問題。他們有不同的組織,並沒有統一起來,也有不同的意見。其中一些組織是很成功的,他們內部也很團結,他們或者和海外的華人社團一同開展工作,或者其中有些人掌握了英文後在歐美各地開展有影響的工作,宣傳有關中國人權的知識。但很難讓把每個人都統一起來,因為他們的觀點也是多重多樣的,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削弱了他們的影響力。

問:考慮到民運各派之間存在的意見分歧和對立,親北京人士過去就批評說,如果1989年讓這些民運人士掌握政權的話,中國就會陷入混亂。你怎麼看這種看法?

答:我的理解是,1989年學生們並沒有想奪取政權,更不會希望中國陷入混亂。他們不過是要求中共承認過去的一些錯誤,要求反腐敗,要求學生和民眾獲得更多的言論自由。當時的中共總書記趙紫陽也說,可以接受學生的要求,因為我們也希望反腐敗,希望有更多的民主和自由。這樣的話,將讓趙紫陽為首的中共黨內的改革派掌權,而不是學生,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並不存在推翻共產黨的問題。

問:25年過去了,中國經濟經歷了高速發展,你如何看中國今天的現狀呢?

答:25年後的今天,簡而言之,中國更加富裕,這當然是件好事。但它仍然是一個高壓下的國家,而非一個自由的國家雖然個人有了一些私人的自由空間,但並不存在政治自由。它也面臨諸多方面的問題,比如腐敗、污染、水和環境等等。政府並不允許公民自由討論,這就意味著政府制定的政策可能不是最佳的方針,有時候政府能制定一些良好的政策,有些時候不行。但如果公民能有一些自由空間,政府就可以將制定良好政策常態化。

問:你如何展望中國民主的未來呢?

答:在可預見的時間裏,比如說,在習近平時代,我對中國民主前景是悲觀的。有些人認為,他會在他擔任領導人第二個五年任期內開始某種民主改革,當然這種改革不會是美國式的,而是某種中國式的。現在誰也說不准。我現在看不到這種情況出現的機會,因為這種改革對他來說是危險的,而且他也沒有顯露出對這種改革有任何興趣的跡象。

但從長期來說,我不知道會是什麼時候,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壯大,隨著中國受過高等教育、有國際化精神的階層的壯大,這種老式的專制體制最終會被迫改變,轉變成一種更民主的體制。

問:你談到了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很多人變得更加富裕,現在2030多歲的年輕人可能都不知道25年前發生的歷史事件。他們中間的很多人都認為中國不應該走西方的民主道路,而應該建設中國式的民主。25年前的這段歷史對他們有多大的意義?

答:正因為很多年輕人不知道25年前發生的事件,他們對當年的事情或者不了解,或者也只有模糊的印象。現在中國的年輕人也很多樣化,他們中的一些人的興趣只在比如新潮、體育,或者是糊口謀生,並不是每個人都對政治和歷史感興趣。

但同時,也有很多年輕人對政治、歷史和國際關係感興趣,他們有一種求知慾和好奇感。他們會自己了解這段歷史。我想,他們會很容易看到,目前的政治體制限制他們的自由、限制他們的思想、 不講事實,只能似事而非、泛泛空談。這樣有著獨立思考和有好奇心的人不會對官方的界限感到滿意。

與此同時,大多數年輕人也是現實的。他們知道挑戰當局是危險的。他們會在當局允許的界限內思考、講學、發言,避免可能讓他們陷入真正麻煩的文字寫作。從這種角度來說,這種體制還可以在相當一段時間裏存在下去。年輕人會容忍這種政權的存在,即使他們不相信這種體制,特別是只要經濟繼續增長,年輕人對職業前景抱有希望,他們會容忍這種政治體制。

問:這是否意味著人們會逐漸忘記過去的這個事件?

答:很多人會忘記。但你說人們會忘記,意思是整個社會會忘記,這是不可能的。你可以在討論了某件事情以後忘記它,把它從心裏放下,繼續未來的生活。但只要不允許討論一件事,就讓人不可能忘記它。總會有人問: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沒有答案?永遠會有這種好奇存在。從心理學上講,如果你在心裏壓著某個問題,不談論它,它是不會消失的,它總會存在在那裏,成為你的一個心結。除非直到這個問題得到處理,它才能真正的被忘卻。這種忘卻不是人們不知道它,而是它不再成為一個心結,一個需要處理的心結。

(責編:尚清)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109799
網友評論精選:中國自六四以來變化
2014/06/04 14:31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網友評論精選:中國自六四以來變化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6/140603_june4forum_posts_highlight.shtml
201463,

 


鎮壓合理?改革倒退?網民就六四週年議論紛紛

BBC中文網網友就六四25週年紀念踴躍發言,在本網論壇評價中國自六四以來的變化,以下是網友評論的部分內容。

 

陸游器 布魯塞爾:

「曾經的517號去過天安門廣場,當時的我27歲,被學運的氣氛感染的一塌糊塗,6.4發生後,當時的感覺 中國真的很黑暗。。。

25年的今天,回頭看看,感概萬千,當時如果屈服學運,哪裏有現在富強的中國!

BBC中文首頁的照片,讓我們這些經歷過的人再看時,真的感覺當時好傻好傻!被美國的「民主」洗腦!

再看看這幾年,美國對中國做的一切,我想說的,是英國,美國這些別有用心的國家的陰謀是不會得逞的!!!」

vins li birmingham

「六四後國家認識到社會公平公正發展的重要性,老百姓認識到國家穩定的重要性 作為參加過遊行的我意識到學生們多麼幼稚與天真,易於受所謂民運人士的欺騙。

但畢竟,六四之後舉國痛定思痛,大家團結一致,現在的國家欣欣向榮!中共如果能避免再犯錯誤,一定是造福 全人類的世界上最好的政黨!大多數中國人民對中共有信心!

西方每年都利用六四來試圖給中共填堵,不幸的是,大多數中國人對六四的認識與你們有極大的不同!我們認同 國家對六四處理的結果,理解中共在缺乏相關經驗下無奈的處理方式!

所以西方現在每年都提六四我們中國人都了,且逆反了,你越提,我們越團結,越愛國!內心陰暗的人,你們都省省吧!」

david chensuzhou

89年的時候,我9歲,很期待的就是過年,能有肉吃!一個月能吃得上一頓肉是最大的幸福!

2014!我可以說自己可以很尊嚴的活著!不用再為一日三餐發愁!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收獲永遠 與自己的付出成比例!

西方媒體永遠不敢把六四與鄧小平聯繫在一起,因為如果說鄧錯了,那中國近三十年的經濟發展成就,就是謊言 和錯誤.如是鄧沒錯!他對六四最終的決策還是正確的!再者,西方媒體永遠知道鄧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從事實證明,當年的決策是正確的!

至於六四的傷亡和所謂的鎮壓,可以通過國內外所有的資料表明,在政府宣佈戒嚴後,支持學運的民眾沒有公然對抗軍隊.在沒有現代化的防暴裝備的情況下,開槍,是不得已而為之!

沒有發生對參加天安門廣場學運的學生傷亡的報告,只是驅散或是驅離!

八大山人 中國:

「看到網上有這麼多的人,熱衷於為當年64天安們大屠殺,用各種巧妙而無恥的理由開脫,感到由衷的悲哀!悲哀 而決不絕望,因為正義不會永遠受壓抑,光明終將來臨,對此決不要有任何懷疑。

我還是喜歡用魯迅當年的描述來紀念64他看到當年日寇在街市對中國同胞砍頭處決時, 有中國愚民用麻木不仁的眼光看著,有的甚至拍手叫好。這使魯迅決意棄醫從文。

可嘆今天有多少中國人,眼光仍然麻木不仁,甘當奴民而不自知。他們像一個無知的少女,被一個奸詐殘暴的流氓誘姦後,竟然還「愛上了他」,難道不可悲嗎?當年64發生後,有日本外交官對中共指責說:「你們不該這麼 殺害青年人!」所有良知未全泯滅的同胞,應該對此好好反省,否則你們就不配稱為中國人!沒有人會以切身體驗來宣稱,中共的達姆彈與坦克比日寇的刺刀更甜美

有人說,時光洗刷一切。對很多事這也許是對的,可是64是少數例外之一。

64英烈與至今仍在的所有民主鬥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六四萬歲!

tgy 新加坡:

「當年的決定非常正確,避免了中國的分裂和動蕩,當時政府和軍隊沒有對國內大規模動亂的經驗,在混亂中死人也 是正常的,他門死於混亂,而不是屠殺,要是軍隊鎮壓怎麼會死那麼點人,上萬也不止啊。」

遠西 Santander,Spain

「中國北方和南方的文化傳統有很大的差別。北方更傾向於只有激烈的政治方式甚至戰爭才會解決各種社會問題,但南方中國早已認識到,這種自相殘殺式的政治鬥爭永遠不會有前途哪怕是套上各種最動聽的名義。過去叫社會主義 ,現在叫民主自由,你看北京人今天還沉浸在無休止的「左」或「右」之爭中,你罵我五毛,我罵你美狗,樂此不 疲。推動漸進改革,推動逐步開放與世界融合的源頭都在中國南方。」

香港仔 香港:

「沒有暴力清場, 中國便沒有往後25年的經濟發展嗎?

思考這問題時, 可先問暴力清場是否必須的。若然不是,那麼這問題的前/後兩段便沒有必然關係。

再想想, 1978年改革開放起到1989年六四慘劇發生前, 中國的經濟是不斷發展還是萎縮? 答案很明顯,改革開放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真正原因,六四慘劇後鄧小平到深圳發出的 「南巡講話」 實質上就是要堅持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讓中國經濟不斷發展, 依靠的是什麼? 答案是 - 國外 (尤其是港/) 的資金, 技術, 管理, 知識, 信息, 人材, 市場等等。中國經濟發展最迅猛的時期正是加入世貿 (WTO)之後。

由始至今, 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經濟發展, 同時亦引起社會, 環境及政治制度上的種種矛盾。支持 「六四」暴力清場者認為 「穩定壓倒一切」,「穩定是發展的前提」。但歷史證明,剛剛相反,唯有發展國家才有繁榮與安定的可能,而發展的過程從來就是不穩定的。問題是 - 政府 (尤其是一個號稱 "為人民服務" 的政府) 應該用什麼手段來處理這些不穩定性?

John SUN Melbourne

「當年我親歷64,國家動亂無章,那些民運大學生只有熱血一腔,既不懂民主真諦,更無治國之能。如果當年政府妥協,中國必亂且分。若民運不禁,中國必走向今日埃及,敘利亞之亂。代價將遠大於300人,也未必能完成民主治國,身在國外多年才懂得,當年中國的民眾和學生根本不懂何為民主,更談何以民主治國,即便是今日之中國也很不具備實行民主化的民眾素質,泰國示例!!

Rebecca Ningbo

「到今天為止,我還沒有25歲,出生於1993年的我在上大學之前,從來沒有一次聽說過六四。也許六四這個詞就屬於我們國家的禁忌。大學政治類課程的老師給我們介紹過,但我僅僅明白的,就只有當年中國人的進步性。前些日子台灣服貿事件,很多人提起了六四。我說,其實很多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很羨慕那個年代的中國人。那時,至少還有一點點自由!」

一半一半:

「別的不說,很受不了BBC老報道內地年輕人不了解64,至少我認識的80後沒有不知道的。真不知道你們採訪都是些什麼人,你們記者報道前上下網都不會嗎?大一點的論壇,隨便找幾個認認真真讀一讀,討論還是很多的。」

觀望中國:

「我們不能否認中國在六四之後經濟的崛起,人民生活相對富裕物質相對滿足,但是在人權領域沒有改變一黨專政領導集中制使得中共成為集權制國家的典範,民族問題矛盾日益凸現,社會不穩定因素極具擴張,這些問題都應該值得中共認真的反思與整改。

 

 

鎮壓合理?改革倒退?

中國人向 !   六四 遠矣!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109727
英媒:六四週年 - 長長的陰影 未解的謎團 (組圖) / BBC
2014/06/04 12:56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英媒:六四週年
-
長長的陰影 未解的謎團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press_review/2014/06/140602_press_64.shtml
201462,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3:42 

 

當年的學生運動領袖們如今怎麼看這段歷史?

《金融時報》發表記者吉米歐對四位1989年前天安門學生運動領袖的採訪報道,題為「天安門廣場:長長的陰影」。

吾爾開希、柴玲、王丹和李祿在過去25年裏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對歷史也有不同感悟。

文章說,儘管中國共產黨一直設法抹去這段歷史記錄,但過來人群體記憶中的傷痕無法消除。對於那些當年充滿理想主義在天安門廣場與垂老的當權者對峙的學生領袖來說,運動遭鎮壓造成的創痛、負疚感和憤怒這些年來一直伴隨著他們

25年裏中國社會變化巨大。如果這些流亡海外的學運領袖獲准回國,他們將認不出與長期高速增長相伴而來的物質主義、財富和權勢的象徵,但可能感到熟悉的是執政當局對異議人士、思想和記憶的持續壓制。

吾爾開希告訴該報,「我不後悔自己的行動,但許多人,包括我自己,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他是運動早期和領導絕食的學生領袖之一,但運動接近尾聲時因主張學生撤離廣場而被批評不夠激進而出局;六·四之後通過「黃雀行動」逃離中國抵達美國,目前旅居台灣。

他說:「我有很多理由繼續作為一個民主活動分子和異議分子,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倖存者的負疚感

 

柴玲在採訪中表示,中國未來肯定會實現民主,但未來的中國「將比民主國度更美好,會像天堂一樣」,沒有眼淚,沒有死亡,沒有苦難。

 

吾爾開希表示要繼續其異議人士生涯。

報道說,柴玲或許是當年學生領袖中最富爭議的一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她當年在當局鎮壓的陰影日漸厚重時發表的關於保留火種,讓學生在廣場堅守到最後一刻,讓鮮血擦亮人們眼睛的話語。64凌晨帶領最後一批學生撤離廣場。

她對該報記者說,自己受到的批評、內疚和自責,以及抑鬱在2009年她皈依基督教之後都消失了。報道說,她現在對宗教的虔誠不亞於當年領導學運時的革命激情。

通過「黃雀行動」逃離中國後,柴玲曾篤信佛教,經商,並從事慈善和權益活動。她認為眼下的中國是個罪孽深重的社會,人們只關心物質和肉體享樂。

 

王丹對中國的未來較樂觀。他告訴《金融時報》,中國年輕一代「遲早會站起來抗爭」。

這位當年北大歷史系學生六·四後一度入獄,保外就醫並輾轉流亡美國後,又在哈佛大學獲得歷史博士學位,目前在台灣一所大學教歷史

他現在對當年的學生運動感到驕傲,為中國民眾感到驕傲,但對本屆中國政府和中共領袖推行政治改革的可能性表示悲觀。

令他感到樂觀的是出生於1990年代的中國年輕一代,「他們仍有好奇心,求知心切,這十分重要。」但如今的年輕人有遭一日起來反抗的話,他們為之鬥爭的目的將是自身利益,自身的自由,而不像20多年前的學生那樣為國家、民族利益抗爭。

 

李祿在六·四之後逃離中國,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先後拿到學士、商業管理和法律學位,之後進入金融投資領域,並成立了自己的財富管理基金,投資於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實業。

1990年代早期,他一度是美國人權活動圈子裏的明星人物,尤其是在美國國會每年討論是否對中國進口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的時節。報道說,現在他極少談論天安門事件,不願就此接受媒體採訪,怕危及他在中國的投資活動

文章最後介紹了幫助800名包括學生領袖在內的民運、異議人士逃離中國的「黃雀行動」。

報道說,這一行動得到了英國軍情六局、美國中情局、港英政府和走私集團、人蛇團伙等組織的協助。偷運這批人出境的價格比通常的偷渡價格高一倍,平均每人5-10萬港幣,吾爾開希的價格是60萬港幣。

報道說,港英當局到1997年主權移交前一直在幫助內地異議人士離境,97年後有關這項行動的所有記錄都未留下。 

人人都是受害者 

王丹認為90後一代早晚將會為自身利益和自由起來抗爭。

《衛報》發表了旅英作家馬建為「六·四」25週年撰寫的長篇紀念文章。文章說,「人群裏的每個人都是屠殺的受害者」,當年對學生運動的無情鎮壓震驚世界,但運動的精神和追求則常青;當局的任何努力都無法消除六·四記憶。

文章說,天安門鎮壓的死亡人數無法跟「大躍進」或「文革」導致的死亡人數相比,但天安門民主運動的重要意義體現在其「訴求的崇高及合法性的力量」,駁斥了中共當局和西方一些政府所稱的中國民眾不渴求憲政民主,希望走政治獨裁加市場經濟的「特殊道路」的說法,表明中國民眾和世界各地民眾一樣渴求民主,機會呈現時也會表達這種訴求。

文章接著批駁了中國政府對六·四的官方定論,稱這個定論明確但不正確天安門民主運動既不是反革命,也不是暴亂。當時廣場學生和北京市民表現出來的組織紀律性和非暴力行為,構成20世紀中國的瘋狂中「令人了讚嘆的理性瞬間」。

文章回顧了1989年春夏學運初起到最後被軍隊鎮壓過程中幾個關鍵的節點,指出必須死人才能恢復正常秩序、確保增長發展的說法是錯誤的,並以台灣為例說明中國人能夠將民主和資本主義成功地結合起來。

作者認為,到目前為止,天安門事件中唯一的勝者是中共,雖然它的道德合法性被毀,但黨本身卻以人們無法預期的方式自我變異,以頑強的生命力繼續存活。威權資本主義鼓勵追求物質財富而壓制對過去的反思、對現在的質疑,但這種勝利是空虛的。

文章詳細敘述了近年來中國當局對異議人士和涉及六·四的言論、人士和活動的打壓,包括近期的抓捕、許多人先後以自己的方式紀念六·四的事例,稱這些公民權益活動人士、律師、記者和藝術家們是天安門運動真正的勝者他們為爭取憲法賦予的權力堅持不懈地和平抗爭,拒絕遺忘過去的悲劇,展示了通向更美好未來的道路。

作者回憶了自己當時的親身經歷,稱六·四是「我這代人」人生的「決定性時刻」,並說明自己的個人生活因此而改變,坦言自己將如何紀念六·四,最後表示希望再過不到25年,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將被1989英雄紀念碑取代,民眾將可自由集會、悼念昔日悲劇的受害者,自由談論民主自由,詠唱歡樂頌。

 

兒子死在北京

《每日電訊報》網絡版刊登了關於一名四川籍「六·四」遇害學生死亡真相至今不明的報道。

該報採訪了這位生前是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專業學生,吳國峰(音)的父母,並回顧了吳國峰短短的人生歷程,著重記述他生命最後幾天的蹤跡。

報道說,他當時一心要用相機「記錄歷史」,在軍隊全副武裝向天安門挺進時,騎單車從人大學生宿舍趕往廣場,途中用閃光燈拍照,被子彈擊中胸部、頭部和肩部,最後被刺刀捅死。

報道指出,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至今沒有官方給出的定論,也沒有任何調查。家屬看到的只是幾張吳國峰被送進醫院後的照片,和校方簡單幾句話的死亡通知書。

報道說,當時許多在北京的鎮壓行動中喪生的學生、市民,他們的死和當時的具體情形如何至今是個謎,吳國峰只是其中之一。他的父母事後不但要承受喪子之痛,還受到當局的監控和各種麻煩。

現在已經七旬的吳國峰父母最大的願望是知道兒子是怎麼死的,他們堅信不疑的是兒子從來不是反革命分子,也不是暴徒。

他的父母退休前是四川的水泥廠工人和裁縫,排行第二的吳國峰當時以本地最高分考入人民大學。

他父親曾警告他不要捲入「殘酷無情的政治」,捲入政治無疑是「找死」。

他被打死前曾寫信告訴家裏,要提前回家,讓家裏給他寄盤纏。

(編譯:郱書 / 責編:董樂)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109695
廣場四君子今何在 (組圖) / DW
2014/06/04 11:40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廣場四君子今何在
http://china.dwnews.com/news/2014-05-30/59474949-all.html
2014-05-30 23:10:21

 

【多維新聞】1989年六四事件25週年將至,天安門廣場四君子之一周舵近日發聲再次激起了有關“廣場四君子”的討論。198962在天安門廣場開始的絕食活動包括北京師範大學教師劉曉波和高新、北京四通集團公司綜合計劃部部長周舵以及來自台灣的著名詞曲作家兼歌手侯德建25年後的今天四人均已各奔東西,他們的個人生活遭遇和思想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劉曉波(1955年):現關押

 

 

198966遭拘捕,9月被開除公職。1991126獲“免於刑事處分”釋放,一度被送返原籍大連,其後返回北京閉門寫作。199211月獲准赴澳洲堪培拉大學進行文學研究,為期3個月。1993年元旦至5月,前往澳大利亞訪學,其間受邀赴美國,接受紀錄片《天安門》製片人卡瑪的採訪,並在哈佛大學、加州大學、韋斯利學院等發表演講。199551819961月,因從事自由寫作及民運、呼籲為“六四”平反、保障人權被囚禁,失去自由。曾執筆《反腐敗建議書——致八屆人大三次全會》和《汲取血的教訓、推進民主與法治進程——“六四”六週年呼籲書》。19955月因起草《汲取血的教訓、推進民主與法制進程》一文被捕。1996119獲釋,返回大連市父母家中。811,他在廣州大北門外蘭圃與流亡美國的王希哲會見時,雙方交換意見後達成共識,計劃於1010發表“雙十宣言--對當前我國若干重大國是的意見”108上午,他被公安帶走,住宅被搜查,帶走一批文件。9日上午,劉的住宅所在的派出所歐姓警察通知劉妻劉霞,劉曉波被判3年勞動教養,送往遼寧省大連市公安局勞改隊服刑。1997226,北京宣武區法院駁回劉曉波要求當局推翻其勞教3年判決的上訴。19981月,劉曉波妻子前往大連欲見丈夫,但遭勞教所拒絕。4月,經劉霞多年奔走呼籲,司法部終於批准與監禁中的劉曉波正式結婚,並發給證書。8月,他患上嚴重的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經常胃痛,不能進食。其家人向大連勞教所提出保外就醫,但被拒絕。

1999107,他刑滿獲釋回家。11月,他接獲英國倫敦國際組織“國際論壇”的一封邀請信,邀請他於200012926期間在倫敦林肯會議中心參加為期一周的“21世紀展望”的學術研討會。劉曉波接邀請信即於11月底向北京公安局及戶口所在地大連公安局提出辦理護照申請,2000126,兩地公安局均拒絕給他辦理護照,但都沒有給合理解釋。

61,他委託香港的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發出一封公開信,要求中共平反“六四”,釋放在押政治犯,給死難者以人道補償,以及呼籲中國應藉加入WTO的契機努力推動政治體制改革。200229,劉曉波上書北京高級人民法院,要求實時釋放被控顛覆罪的楊子立、徐偉、靳海科及張洪海。727,他聯同經濟學家茅于軾、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郝建、歷史學家吳思等在內18名學者發表“網絡公民權利宣言”。該宣言對81實施的《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提出質疑,宣言要求人大對此法律的合憲性及正當性進行審查。

20032005年多次擔任獨立中文作家筆會會長。20041213下午,公安人員到劉曉波家,出示搜查證將劉曉波夫婦帶走,他們至深夜仍未獲釋。1214早上獲釋。

在劉曉波因《零八憲章》被捕之前,1990年、1996年兩次榮獲美國《人權觀察》頒發的“海爾曼人權獎”,2003年榮獲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第十七屆“傑出民主人士獎”,2004年榮獲記者無疆界和法蘭西基金會頒發“「捍衛言論自由獎”,2004年、2005年兩次榮獲香港“人權新聞獎”。

2008128晚,劉曉波以被傳訊,對劉曉波出示“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刑事拘留證人被帶走後,大批警察開始進行抄家。11名警察在劉曉波家一直抄到9日上午,抄走劉曉波和妻子劉霞的計算機3台,全部私人信件和大批書籍。最直接原因顯然是與中國知識界為紀念在1210《世界人權宣言》公佈60週年聯署的《零八憲章》有關2009623,劉曉波被正式逮捕。有關當局指他近年來以造謠、誹謗等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20091225,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劉曉波11年徒刑,剝奪政治權利2年。判決書指出,劉曉波不但在2008年夥同他人起草《零八憲章》,呼籲取消一黨專政,更收集300多人聯署,並在境外網站發布;同時自2005年起在多個網站,包括《觀察》和《英國廣播公司( BBC)中文網》發表6篇文章,誹謗煽動他人推翻中國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法院認為,劉的行為已觸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罪行重大、犯罪時間長,行為超出言論自由範疇,故需要嚴懲。其妻劉霞被軟禁。2010108,劉曉波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劉曉波監獄地址:遼寧省錦州市太和區南山里86號。

劉霞住址:北京市玉淵潭南路9號院174單元501室。

 

高新:現居美國

 

 

1989614被捕,同年12月獲釋,失業。19913月赴美,在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所當訪問學者,從事中國當代政治人物研究。他現在已經成為研究中共高層人事問題的專家,他並不是積極地從事政治活動,基本上是以一個研究自由民主理論​​的研究者的身份來介入政治。他先後出版了《中共“太子黨”》、《中共高干家庭檔案》、《朱鎔基大傳》、《中國第一家族》、《北京如何控製香港》(以上均為與何頻先生合著) 、《海峽無戰事》、《江澤民的幕僚》、《江澤民面臨的挑戰》、《降伏廣東幫》、《誰領導中國——中共十六屆中央政治局》等著作。高新之女原來預產期是六月四日,故取乳名“六四兒”

 

周舵(1951年):現居北京。當年的“天安門廣場四君子”,週舵是現在唯一仍可在內地較自由發表政見的人。

 

 

1989710被捕,1990510與其它210名因八九民運被捕人士一起獲釋,曾從商。199212月應邀往美國哈佛大學社會系,以“中國政治現代化過程中的社會穩定問題”為題進行研究,為期一年。1994112返回中國。回國後,於3月中旬因迫於形勢需要,與王丹和閔琦一同出外渡假,於11日扺福建廈門,18日扺達石獅遊玩。19953月,他與王丹等聯署《反腐敗建議書》和《廢除收容審查.保障人身自由》公開信,於524被傳訊3小時。

周舵現已不再振臂高呼“平反六四”,而是潛心研究憲政路線圖,撰文敦促中共改革。現居北京昌平北士家桃園公寓3A1

 

侯德建(1956年):現居台灣。他基本上不接受傳媒有關六四話題的採訪。完全淡出政治。



六四事件後,
1990
年被大陸驅逐出境,620日由福州經公海轉漁船回返台灣;他在蘇澳上岸後向中華民國政府自首,被以非法入境罪名判刑三個月,得易科罰金,沒有坐牢。回台後,將自己在大陸創作結集出書《禍頭子正傳》,另外還出一張同名的歌曲專輯。1992年,據傳在杭州湖心亭得異人傳授《易經》。移民新西蘭後,他開始《易經》研究。1994年出版《2001大終結》,指出1995年兩岸不會出現大問題,但之後就會越來越緊張;1998年,他又回了台灣直至2001年,分立在海峽兩岸的兩面旗幟(國民黨和共產黨)會有一面倒下(坊間意會為國民黨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與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的挫敗,成為在野黨)。該書也提到台灣在1999年會發生無可避免的天災(坊間意會為“九二一大地震”)。2006年在新西蘭開拍電影《白蛇傳》。同年,侯德健先生代表DJ Culture Inonovation Group Corp(集團公司)向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捐贈200萬元,並被聘任為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名譽理事。該基金會的理事長是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复

201151,滾石三十週年演唱會上,在北京鳥巢登台演唱其經典作品《龍的傳人》,這也是他21年來首次在大陸公開演唱。全場共有9萬名觀眾。消息稱,演出主辦方在最後一刻拿到文化部的批文,允許侯德健上台演唱。

現在除了音樂人身份外,他還多了一個中國動漫集團總公司旗下製作部“中娛公司”顧問頭銜,該單位直屬中共官方文化部管轄。報稱,近年來侯德健的事業重心逐漸從台灣、新西蘭轉移到中國,目前定居中國,在各地參加小型商演。

(蘇拉撰稿)

 


大家如果不健忘的話
 

《我沒看見廣場上死過一個人》 就是侯德建說的

四君子中為什麼唯獨侯沒被判刑 而且還可以回大陸呢? 值得玩味!

 

王丹流亡後 之所以比其他人順利

主要是因為他生活在民主自由 又有充分言論自由的中華民國

想不到他日前竟說: 《要在明亮出尋找黑暗》…… 他有被迫害妄想症嗎?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109669
美國名主播拉瑟談六四:即使蒙羞也應記住歷史 (圖) / 博訊
2014/06/04 09:41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美國名主播拉瑟談六四:即使蒙羞也應記住歷史
http://boxun.com/news/gb/pubvp/2014/06/201406020237.shtml
北京時間2014602 轉載

  

美國名主播拉瑟談六四:即使蒙羞也應記住歷史 

   前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主播兼總編丹·拉瑟1989年美國四大電視網報導天安門廣場抗議的主力之一。星期五,他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說,25年前的天安門抗議有三個畫面最令他印象深刻。回顧歷史,他為美中關係和美國的對華政策辯護,認為走回孤立和對抗的老路是不切實際的;他表示,美國應該做中國的朋友兼競爭者;他批評中國政府竭力讓人遺忘六四,強調應該記得自己的歷史,即便會讓這個國家丟臉。

   *三個歷史性畫面*    

1989年,作為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主播和總編,丹·拉瑟帶領採訪組前往北京報導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的即將到訪。但迅速擴大的天安門學生抗議一舉成為全球頭條新聞。拉瑟在天安門現場直播了幾個星期,直到局勢惡化。他說,這一歷史事件有三個畫面銘刻在他的記憶中:    

“第一是樹立在天安門廣場的民主女神像;第二是那孤零零的中國公民站在坦克前面,當坦卡開過來的時候,他好像說,要么停下來,要么從我身上過去。那簡直是驚人的勇氣;第三就是那個中國政府官員切斷了我們的衛星電視直播。這是中國政府採取的最嚴厲舉措以控制它形象的開端。我們可以看到,25年後,可以說他們顯著地很不幸地成功了。”    

    *親歷切斷天安門直播全過程*    

1989519中國政府在宣布對北京實行戒嚴後一個小時內下令切斷所有在北京進行直播的外國電視媒體的衛星發射。拉瑟作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直播負責人經歷了信號被切斷的全程。他說,當時他們不僅做電視新聞,還做特別節目,從天安門廣場直播。抗議活動很快擴大到天安門廣場,擴大到全國各地。中國政府越來越緊張,擔心從天安門廣場的直播會影響全世界對中國的看法。當時他們已經直播了數週。但拉瑟說,中國政府又不敢輕易切斷我們,因為強行關閉反而會強化它是個獨裁政府。他們絞盡腦汁,終於有一天政府高層說他們必須切斷外媒直播。    

“然後他們派了廣播主管部門的高級代表來到我們酒店,那裡是我們送衛星信號的基地。我們的直播信號送到衛星上,衛星再傳送到世界各地。他們來酒店切斷我們的衛星直播時我在廣場,距離酒店有一段路。我的主管酒店事宜的同事在現場,他告訴我這裡有麻煩,需要回來。他們對我同事堅持說上面有指示,必須得關掉。我的同事起先沒有完全理解,雖然我們有翻譯,但是他沒完全懂。我必須說,沒完全理解對我們有好處。所以我們繼續直播。    

    *“拉瑟先生,你必須現在就把它關掉!”

 我回來了,我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新聞主播,是主管我們報導的。所以我回來先跟中國政府代表交涉。我先告訴他們關閉衛星對他們並沒有好處。但我打交道的對像是拿著上面的命令來的,這並非他的決定。因此,我們盡可能地拖延,他們知道我們在拖,最終他們說,'拉瑟先生,你必須現在就把它關掉!'但我對他們說,我不會關掉衛星,我不會關掉我自己的報導。他們說那我們下​​去關。我說,那好吧。下面,酒店的後院我們有自己的衛星發射設備,我們下 ​​去了。我們是在向全世界直播,在美國是電視黃金時段,如果關掉全世界各地都會受影響。他們用中文說,走開點,我們要關了。然後他們關掉了我們的直播。我們還是在報導天安門廣場,但是從此之後我們的現場直播能力被極大限制,某些時段不能直播了。”    

六四鎮壓發生時拉瑟不在北京。他說,六四發生前,大約5月底或6月初,當時情勢急轉直下,紐約總部認為他是主播、晚間新聞的總編,要他離開中國。他說,雖然他希望留下,但總部覺得他已經在那里數週,政府已開始關閉機場,不讓人進入北京,並有可能不讓人離開北京。拉瑟說,他到機場時看到北京機場已經一片混亂了。   

 *中國崛起是我們時代的重大故事*    

拉瑟說,“1972年尼克森歷史性訪問中國時我去了中國,我當時告訴我自己,作為一個熱心報導國際事務的人,我應該至少每年去一次。但1972年以來我並沒有每年都去。比方說,在文革期間,無法獲准前往。但是1972年後我試著每年去一次。天安門事件後,我想,我大約去過20次了吧。”    

拉瑟說,“1990年代,尤其是21世紀的頭十年,中國決心不僅要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而且要成為軍事大國。這是我們時代的重大故事。我盡可能到中國去訪問,不過已經有一年半沒去了。”   

 *中國政府一貫控制世界對六四的記憶*     

在過去的25年里中國雖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中共對六四的結論始終未變,並千方百計要將六四從歷史上抹去。拉瑟說, 1989年天安門事件是中國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之一。他說,“有的變化是好的,無論對中國人民還是世界經濟都是好的、積極的。政府私下里也解決了一些六四學生的冤情。”但是,“從1989年以來,不是哪一年,不管誰當領導人,政府一貫地控制世界對天安門的記憶,尤其是控制中國老百姓對六四的了解,這一做法非常成功,首先,天安門事件不再被記得很清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政府的政策,其次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也忘記了天安門事件。現在當25週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可以預料,中國政府會加倍努力,加倍警覺,不​​讓任何他們努力讓人們遺忘天安門的努力出現任何逆轉。”    

    *以史為鑑不怕蒙羞*    

拉瑟認為這是很不幸的。但是他說:“歷史告訴我們,能記得自己的歷史、學習自己的歷史的社會、政府和人民,不管他們的歷史是好是壞,無論這段歷史是狂風暴雨還是陽光明媚,即便現在這個國家因恥辱而丟臉,如果他們能教他們的歷史,他們就會成為更強大的社會、更強大的人民。”    

他以美國在自身發展歷史中對印第安人有過的不光彩行為為例,說明“我們研究這段歷史,不舒服,但了解它是很重要的。”他說,“了解今天你是誰,以激勵你變得更好。我認為很重要的是去了解你所植根於其中的歷史的真相。”    

    *難以想像美國還能有更好的對華政策*     

拉瑟1972年跟隨尼克森總統訪華,他對六四25週年前夕有美國國會議員質疑美國的對華政策不以為然。他說,“我是個記者,不是外交官、哲學家、歷史學家,不多不少,就是個記者。我的看法,總的來說,1972年,美國為打開與中國的正常關係所作的努力,無論對美國、中國和世界都是好事。天安門事件會使人對以上結論有所保留,但是總的來說,1972年打開中國的大門對美國、中國和世界都帶來了好處。但是,如同歷史上的很多事情一樣,我們無法知道未走過的路會怎樣。不過,我很難想像,如果美國和中國都保持那種互不聯繫、互不接觸的狀態我們美國人、中國人和全世界會更好。另外,即便我們有更好的不同的政策,即便我們確實有,我不確定,這種政策在當今發達的高科技時代,包括信息技術,和全球性經濟發展中,是不是可能?對我來說很難讓我看到我們可以繼續其它政策,即便我們願意這麼做。”    

    *必須避免成為中國的敵人*    

他說,“美國有一派人認為,1972年做出改變的政策是對的,但現在我們已經到了21世紀的第2個十年,是時候回過頭去執行另一種政策了,一種對中國更對抗的政策。坦率說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會更好。如果要像我這樣從基本點上著眼,最重要的事情是要避免成為中國的敵人,或把自己製造成中國的敵人,這需要很高的智慧才能做到。”    

他說,“每次人們認為我們應該對中國更強硬些,我們應該對他們更強硬些——雖然我確實認為我們應該堅持美國的價值觀,我們應該總是宣揚這些價值觀,但是,我的想法是——也許有爭議——我總認為我們應該盡一切努力成為中國人的朋友,我不僅每次去中國這樣提醒自己。我們不是中國的盟友,他們也不是我們的盟友。我承認有美國朋友對我說,丹,這點你錯了。但是我認為這就是我們,我們是中國人的朋友。我認為絕對必要的是,我們既跟中國人做朋友,同時跟他們競爭,包括競爭世界影響力,以及我們認為的價值觀。另外,非常重要的是要開誠佈公地告訴他們,我們看到的挑釁性的軍事行動是非常危險的。”    

    *靈敏、高質量、誠信的中國報導可以抵消中國對新聞的控制*    

拉瑟一直認為,中國是當今世界的最大新聞,美國的媒體並沒有把握好對它的報導。但是中國政府嚴控媒體,拒絕新聞自由,對敢於報導其醜聞的外媒進行懲罰。究竟應如何報導中國?他說:“首先是要報導中國。如果美國對中國報導是小規模的、單薄的,那我覺得這對美國、對中國是不健康的,對一個和平與有希望的世界也是不健康的。是的,中國政府在增加而不是減少對報導中國的控制,對其形象的控制。希特勒曾說過,誰控制著形像誰就控制了競賽。他的說法就是,如果你宣傳足夠強大、足夠有效,就會增強你的力量。我認為歷史證明了這是正確的。”    

但是,拉瑟認為對於中國政府對媒體的控制不是沒有辦法。“首先,儘管中國政府或至少部分政府對新聞實行嚴控,在當今包括所有科技在內的仍在繼續著的信息革命中,一個靈敏、高質量、有誠信的對中國的新聞報導,可以抵消對新聞、信息和形象進行控制的努力。歸根結底,美國現在需要更多的國際新聞報導,更深入和廣泛的報導,包括提供歷史視角為背景的報導,而我們卻反而減少了,美國現在的國際報導,尤其是對中國的報導在縮減。我認為這不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也不符合中國的最佳利益。”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109589
六四25週年:80後90後如何看 (組圖) / BBC
2014/06/03 21:00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六四
25週年:8090後如何看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6/140531_64_youth_views.shtml
201461,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0:30

 


六四事件過去整整四分之一個世紀了,生於
1980
年代的人相繼步入而立之年,1990年代出生的也成為「奔三」大軍。 當年這些尚年幼、甚至未出生的他們是否知道六四,又如何看待六四事件呢?

BBC中文網最近採訪了一批曾經或正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年輕人; 聽他們從不同角度表述,以期勾勒出上述問題答案的輪廓。

在接受採訪的80後和90後中,既有人認為事件太遙遠,難以激起好奇與興趣, 也有人羨慕當年學生的熱情,希望更多了解真相,還有人認為應從更多層面回顧歷史事件……

「離我們的生活很遠」

小宇出生在19895月末的杭州,18歲時來到英國讀書,碩士畢業之後回到中國工作。她認為六四是太遙遠的事情

 

64清晨,坦克和全副武裝的士兵佔領天安門廣場

「我媽媽在學校工作,她告訴我,895月下旬臨產住院,醫院毗鄰遊行示威經過的主要街道,能聽到學生的聲音,家人也打電話讓她不要參與—畢竟是孕婦,也無法參與」,她回憶。

儘管小宇一直知道有一部關於天安門事件的紀錄片,但她對六四的了解基本上是在出國之後,因為那之前在國內接觸不到這方面資料。來英國之後,她上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看了天安門紀錄片。

我在英國上本科時的中國同學基本上都不知道六四,估計我的同齡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對這件事一無所知;六四二十週年的時候英國這邊媒體有相關報道,我當時的同學都不太知道,我想跟他們說一說,也無人有興趣聽」,她說。

小宇認為,這件事情過去這麼多年了,不會有太多人關注。她回到中國工作之後,身邊的同事、朋友完全不會談起六四,「離我們的生活很遠」。

「沒興趣深入了解」

小黎生於1980年代中期的中國南方某市,上初中的時候隨父母移民香港,其後曾留學英國和美國。他記不清具體什麼時候聽說六四,但肯定是懂事之後的事情了—到香港之後會經常看到媒體的報道,也目睹過相關遊行活動。

「我本人對很政治的事情沒什麼興趣,但是我有興趣從人性的角度看這件事情;之前我在美國留學過,有朋友說網上可以找到天安門紀錄片,當時我也想看,但是最終沒有付諸行動;如果哪天有空上網搜索,我願意不帶任何觀點地去了解,畢竟這是一件很富有戲劇性的真實事件」,他說。

小黎前不久在倫敦看了描寫六四事件相關話劇Chimerica,但看之前並不了解它的主題,而是單純被它奇特的名字所吸引。看了之後他覺得,這個戲給人帶來的看法與西方主流輿論的看法是一致的。

「我現在基本上對六四還是沒有觀點,但我覺得,如果我看到血腥的畫面,可能就會有觀點。因為無論怎樣聽別人說、看相關藝術作品,我本人沒有經歷過,也沒有看過視頻資料;或者可能也是由於聽到太多相關事情,好奇心已經沒有了,就覺得沒有多少興趣去深入了解了」,他告訴記者。

「沒有屠殺證據」

 

美聯社記者六月四日在西長安街拍下的罹難者照片

我是十三、四歲的時候來英國讀書的,現在在倫敦大學學院(UCL)讀本科,直到多18歲左右才知道六四事件,最早應該是在youtube上看到過吧。但真正讓我感興趣,讓我想說點是什麼的機緣是去年還是前年倫敦的話劇 Chimerica

坐在劇場裏看著幾個洋腔洋調的假中國人「演」著中國的事兒,讓我民族熱情蓬發,想試著自己把事兒整明白,然後才做了一些調查。

我不會盲目歌頌毛時代的輝煌,也不會盲目批判鄧小平時期的過錯。我覺得作為知識分子,更不應該聽風就是雨,挖掘分析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六四對中國的影響,一個詞,慘重激進派和保守派之爭,以保守派的完勝告終。有目共睹,學生運動是保守派的幫兇。從八九年到現在,經過了那麼多位領導人,黨內的改革力量始終沒有恢復。

放在三十年的時間背景上這是恐怖的,尤其當中國經濟「日進萬斗金」的發展,而法制體系政治體系一直不健全,缺少限制,制約在我看來,這直接導致了中國目前唯利是圖,無孔不入的奇怪社會現象。

如果89年人們想要民主,想要反官倒,對共產黨失去一些信心,我覺得他們是有一定根據。但現在的還提倡這種口號,我實在是不明白了。權衡一下現實,中國,從六七十年代的政治黑暗期到現在,騰飛成了世界上最有實力的國家之一,這是現實。

關於現在人最關心的是否要平反的問題。我想說的是,中國信息已經很透明瞭。而且透明的得體。是,我們發個關於六四的微薄就會被屏蔽,是,我們查不到關於六四的資料。

我在北京學習社會學或者政治學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朋友,接受全世界的資源共享。只要他們願意,他們完全可以搜集任何關於六四的信息。因為他們有這個能力,能夠汲取資料,做系統的分析。

我的觀點就是,(作為理科學生)證據,推理。開槍並且「屠殺」的這個事情,確實沒有證據(死人了當然還是有確鑿證據的,但侯德健這個親歷人在紀錄片也說到了他是最後離場的,確實沒有看到任何「屠殺」)。對死者,我當然懷有莫大的敬意。但是領導人需要站在國家的立場上權衡。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校園內的六四紀念雕塑

「願逝者安息」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90後本科生小黃剛來英國的時候在校園的草地上看到一個雕塑,下方刻著Peking June 1989。當時心裏樂著,覺著咱們首都真不愧是國際大都市,出了國都能看見印有北京的雕塑。後來查閱了資料才為自己的無知而羞愧。

沒錯,這座雕塑就是為了祭奠在國際上赫赫有名而在內地渾然不知的「六四事件」。作為理科生,我對政治並不了解,至今對這件事也只是大致了解。眾人云云,觀點不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和看法。

學校裏學習國際關係的亞裔同學曾問過我對這場悲劇結尾的事件有什麼想法,我說對此保留意見,畢竟沒有親身經歷過那段歷史。

她又追問如果發生在現在,你會去參與嗎?我笑,迴避了這個問題「只能說很幸運生在一個和平年代吧。」「你們中國人太謹慎了,這裏可是英國,言論自由,人人平等。」是啊,自由,平等。

二十五年前那些勇敢的大學生為了這四個字付出了慘烈的代價。二十五年後相對「和平」與「幸福」的中國大陸,還會有那麼多熱血的自由鬥士為了平等而灑熱血嗎?願逝者安息。

「沒有理由殺害學生」

就讀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署名「」的同學,如今是設計類專業碩士生,89年三月生的。 他表示,聽媽媽說出生不久時,她抱著我在陽台上看學生遊行。她同事的孩子當時在北京唸書,還有的剛好在北京玩,六四運動之後就再也沒回來了,也沒消息,家裏也對這事不再提。

我讀書時同學之間的消息可能更少,但是大家普遍覺得印象中就是個非常晦澀的時間和事情,知道死了很多學生,也聽說是抗議政治官員的腐敗現象。我沒有做過太多研究,但是我覺得無論如何都是沒有理由殺害無辜學生的。

前不久台灣發生反服貿遊行,在英國的台灣同學都對政府對待學生的態度很氣憤,而且他們的朋友也都在反服貿的隊伍當中。無論大家觀點如何,看得出台灣學生對於政治的關注和參與感很強,對於保護台灣的熱情很強烈,很尊敬他們的態度。

而且起碼台灣的媒體對這件事也是公開的,當時的五四運動到現在還是很少人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不知道如果反服貿運動現在在大陸發生,會不會還有這麼團結的年輕力量團結起來表示自己的態度。

「應該公開真相」

方方來自重慶,生於1980年代末,在家鄉上大學的時候第一次聽說六四,如今已經從英國碩士畢業。「每年六四的時候,黨委老師們會禁止學生在那天組織活動,有點掩耳盜鈴的意味,反而是因為這種反應我才真正知道六四」,她回憶。

方方說:「我奶奶和姑姑家在北京,離天安門步行約15分鐘的距離,他們每天晚飯後都會出去散步。後來我聽奶奶和姑父說,六四事件當晚,姑父正好也在天安門附近散步,看到混亂的情況」。

「但由於他們是沒有參加遊行的路人,也不很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就看到坦克開過,有軍人向廣場上的人開槍掃射;他們當時就趴在地上,當天晚上被困在廣場無法回家,第二天才回去,很受驚嚇,因為身邊有人差點中彈。」

她的姑姑第二天仍然騎自行車上班,被持槍警衛攔住,就回家了。據了解,後來單位領導打電話讓他們在未來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內不要上班。

聽到這些的時候小方已經在上大學,最開始不太敢相信,畢竟有家人親身經歷,有點後怕。「我從來沒有很刻意地去查有關六四的資料,由於身邊人的經歷,國內媒體的說法我肯定不會相信的;六四很殘忍,民主很有必要,希望再也不要發生類似事件;

方方認為政府應該公開真相,畢竟是不可能瞞得住的事情,希望得到教訓。如果有機會,她願意去香港的六四紀念館看看

「羨慕文革、六四」

王義生於1980年代初的黑龍江省某市。他不願透露自己的名字,王義是他的化名。

六四發生的時候他的家鄉也出現了遊行。當時他正與母親在家裏,父親出去參與了,但是屬於偶然行為。

「後來我10幾歲的時候母親又提到這件事,我才意識到有記憶,但我們畢竟是地方,我父親沒有基本上受到什麼影響;我記得杜憲播新聞時很激憤,後來受到處分,對這件事印象深刻」,他回憶。

王義在北京上大學的時候,在官方媒體實習過一段時間,有一位老師上大學期間參與過六四的活動,受到影響而不得志,自己覺得才華被埋沒。他在大學期間同學之間也會聊到六四的事情。

但是我覺得現在流傳的批判官方的資料中很多是不真實的,比如絕食,我父親曾經對我說,真正絕食的人很少,都暈過去了,大部分都偷著吃過東西。

王義目前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工作,周圍有同事偶爾也會談到六四,但常常是從文革談起,再聯繫到六四。「有人會說自己參與過遊行之類,好像外圍參與的人喜歡拿它炫耀,真正受到影響的人反而不會說那麼多」,他說。

義認為六四之後,中國學生或者年輕人越來越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政治觀念和理想的途徑:「我其實挺羨慕文革、六四的時期,畢竟那個時候還能夠說話,能夠遊行,參與政治,而現在大家被控制的根本做不了這些,影響中國的民主進程,讓群眾無法表達觀點;老百姓對政治也越來越默然,只要有飯吃,有工作做就滿足。

 

香港每年都會舉辦燭光晚會紀念六四死難者

「希望中國有更多言論自由」

小劉生於1988年,來自中國南方某省,在中國大學畢業之後來到英國攻讀一年制傳媒碩士。她目前已經畢業回到中國,在一家媒體工作。

她在出國之前知道「八九風波」這件事,主要按官方說法,而且很朦朧,不清楚具體前因後果。

「在中國國內網上也查不到什麼資料,離我們的生活也挺遠的,就沒有很在意;南方本來可能對政治沒有那麼熱衷,除非關係到自身的事情,否則不會去談,所以我小時候都沒有聽父母家人朋友說起過」,她說。

小劉來英國學傳媒之後,有時上課會說到中國的政治問題,外國同學會提起六四這個話題:「別人說到六四相關的事情,我們也不知應該如何回答,就上網查相關資料,加之在課堂上你來我往,大家討論,就增進了我對這件事情的了解」。

她了解多了之後並沒有很驚訝,覺得既然這件事情是被中國網絡屏蔽掉的,那它一定有很多內幕是不為人知的。令她震撼的是一些血腥的圖片,沒想到這事件這麼大,但也是外國記者躲在賓館中拍攝的。

「畢竟我知道這些的時候已經20多歲,不會像十幾歲的時候那麼衝動,非要爭個是非對錯;造成這件事情的發生一定有各方面的原因,我不同意國外說完全因為中國當局的鎮壓;我覺得大學生處在青春期的末端,比較容易衝動,可能受到鼓舞和影響,容易群情激憤。」

儘管如此,小劉完全不清楚「天安門母親」等死難者家屬的境遇。目前在一家中國媒體工作的小劉說,周圍同事也不會討論六四。「每年都有很多事件每天都在發生,比如腐敗官員下馬,百姓關心的民生社會的事情太多,六四距離大家生活太遠了,會更關心急需解決的事情」,她強調。

小劉在英國學傳媒之後回到中國工作,會覺得限制挺多,希望中國有更多的言論自由。「我們常常被要求一些新聞不能報道,本來覺得沒什麼敏感,但是領導會命令說不能報道,如果報了無法交待之類;我們會定期收到不能報道的事件的名單。

 

前不久開放的香港六四紀念館吸引大陸游客

「肯定有平反一天」

北京小伙子小張1990年生人,目前在一家中國網站工作。 「大學之後,聽爸爸說,六四第二天帶我奶奶騎自行車出去遛彎,在街頭看到坦克和一些燒焦的屍體。當時也不了解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但也沒遇到危險」,他說。

他上中學和大學時老師從未提到過六四,同學偶爾會提到,尤其快到紀念日的時期,但是他沒聽到過六四死難者家屬的境遇。他工作之後,周圍同事極少會談到六四相關話題。

小張認為,關於六四眾說紛紜,很難有一個確定的說法。「對學生開槍肯定是不對的,但是聽說學運組織混亂,態度不夠明確,還佔據廣場很長時間」,他表示。

在他眼中,80後、90後中,北京人對政治了解得可能還多一些,其它地方的同學可能更不了解六四。動畫片《辛普森》(The Simpsons中也有過六四相關話題,他也通過這個動畫片了解到西方人對六四的看法。

小張覺得,六四雖然到現在還沒有官方認錯,中國政治肯定會越來越公開、透明。「我認為六四肯定有平反的一天,而且不會太晚,可能未來十年、二十年之內,他說。

期望走出羅生門

我在英國華威大學讀碩士,在社會學中得到最重要的收獲就是對歷史事件的態度要審慎,歷史問題的影響力與對其評價的審慎程度應該是成正比的。如同六四這般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的事件,至少需要以世紀為尺度去衡量才有望得出相對客觀的結論的。所以僅在25年後的今日,我對六四的一切看法也只能是偽客觀的。

在我看來,六四是在偶然條件下觸發的一場必然的政治情感宣洩式的學生運動。它既是80年代政治熱潮的最終產物,同時也是中國經濟體制轉型中釋壓閥失靈的結果。

長期來看,六四加速了共產黨內部改革派的衰落,中國政治改革從此陷入僵局,並且奠定了之後領導人維穩為主,厲行審查的執政基調;但另一側面看來,80年代政治熱潮的終結也變相推動了90年代經濟熱潮的興起,並且六四事件滯延了之後20多年經濟起飛所伴隨的矛盾衝突,為了潛在的政治改革提供了更好的時機。

四分之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六四還是困在「竹林中」,只能期望在之後四分之三世紀,六四能夠走出「羅生門」。

(撰稿:高志強 責編:晧宇)

 

 

大陸青年對64的無知 絕大部分是因為中共政權 對相關資訊做有計畫的封鎖

中共政權如果自認為64處裡得沒錯 為何封鎖?! 其理至明!

掩蓋歷史 是罪惡野蠻的 是會亡黨亡國的!

                                                                                  ---- ray35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109086
視頻:檔案節選——BBC六四清場報道 / BBC
2014/06/03 19:51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視頻:檔案節選——
BBC六四清場報道

201461,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9:34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multimedia/2014/06/140601_vid_june_fourth_old_bbcnews_1.shtml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109040
英媒:《經濟學人》特派員憶「六四」 / BBC
2014/06/03 18:35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英媒:《經濟學人》特派員憶「六四」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press_review/2014/05/140530_press_economist_beijing.shtml
2014530,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1:14 

 

《經濟學人》周五刊出該雜誌北京特派員 麥傑斯(James Miles的文章,25年前所目擊的天安門學運對比如今的中國。

文章中,作者說,25年前他和許多人一樣,懷疑中共內部的分裂之後是否能癒合,不過「就算經過了25年的相對穩定,對中國政治政治的凝聚性,還是謹慎一點好些」。

作者引述六四事件之後、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的講話--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說鄧小平的這句話,到現在依然正確。

他說,六四事件所給予的一個教訓就是中國的政治是能夠讓人感到驚訝的,文章中說,當年有謠言說,中共高層發生權力鬥爭。

而現在也有類似的謠言,作者形容現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是鄧小平以來「權力最強」的領導人,而且在鞏固權力上,動作也很快。

他說,不過也有跡象顯示習近平在2012年接掌權力前後,中共高層之間是「陷入爭奪」的。他說,在掌權的8個月之前,首先是整肅了薄熙來

 

周永康

文章說,習近平現在試圖要除去薄熙來的「權力守護者」、也就是曾任中國安全部門首腦的周永康,並說,當局已經秘密調查周永康幾個月的時間。

作者稱周永康是中共於1949年建政以來,因為腐敗受到調查的官員中級別最高的一個。不過,這也受到了退休高官們的抗拒,擔心習近平「搖船反而弄翻了船」。

作者還認為,中國現在面臨一大問題的是社會不安,以搭配圖表的方式,他解釋中國的經濟增長越大、社會事件也就增多,但是就算經濟下滑,中國也有足夠的儲備投入國家經濟,至少維持個幾年。

外在因素方面,作者說習近平似乎已經不再遵循鄧小平的「六四政策」,也就是「韜光養晦」,所舉出的例子是最近引發越南大規模反華示威的派遣鑽油平台進入南海探勘。

 

愛國、反腐

作者說,「六四事件」之後中國當局發起全國的「愛國教育」,而現在習近平對日本「一個他們被教育要痛恨的國家」態度強硬,則是獲得了中國年輕人的激賞。

在文章的後幾段,作者強調了習近平打擊腐敗所面對的困難。他表示,習近平必須盡全力,才能遏制中共高層的貪污腐敗。

他指出,習近平打擊腐敗是多年來,中國打擊貪污腐敗最強硬的一次,也會為習近平製造敵人。

習近平呼籲各地方政府在2020年之前,採取果斷的行動來推動經濟的改革。但是這就「必須例如採取房產稅等會讓習近平不為人所喜的措施」。

作者說,薄熙來被捕之後,中國的社群網站流傳周永康發動政變的謠言,雖然此一報道被證明是「想像」,但是也顯示「至少有些中國人已經凖備想像極端的可能情況」。

作者在文末說,他離開中國,但是「相信中國共產黨在習近平未來8年領導下,很有可能維持權力」,「但是政治、經濟以及國際的風險越來越大」,「在1989年之後對付一系列的危機,證明該黨(中共)是人們意料之外地高明,但是如果該黨想要在繼續掌權25年的話,那就得要更加地靈活」

(撰稿:威克 責編:尚清)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108982
六四25週年——在「反共基地」的支聯會 (組圖) / BBC
2014/06/03 17:26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六四
25週年——在「反共基地」的支聯會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5/140528_64_leecheukyan_alliance.shtml
陳志芬 BBC中文網記者2014528,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2:47

 

李卓人拍指支聯會新的路線「薪火相傳」

雖然備受壓力,卻已經承傳了歷史的那份責任,香港總被稱為是中國土地上唯一一個仍可以公開每年舉行燭光晚會悼念八九年「六四」死難者的地方。

今天的香港是中國土地上的特區,但在過去的25個年頭,在「六四」事件上,香港從來不是「省油的燈,因此也被批評是「反共基地」、「反共橋頭堡」。

但香港支聯會主席李卓人說:「香港是反共基地有什麼問題?以此為榮,什麼都不怕。」

香港支聯會仍然堅持要求當局「平反六四」,由當年參與營救學生及逃亡者的「黃雀行動」到今天,年復一年,沒有放棄在維園舉辦燭光晚會,支聯會面對風風雨雨、內外受壓、低潮起伏,但仍然堅持著。

李卓人接受BBC中文網專訪時表示,任何一個長期的運動都有高潮低潮時期,悼念「六四」週年活動也一樣。運動的頭三年,參與遊行及出席集會的人數都可以維持超過十萬人,進入1020週年期間,李卓人形容運動進入一個艱難的低潮期,當時每年的平均人數跌至只有四至五萬人。

薪火相傳

2008年北京辦奧運會,支聯會試圖從此入手,喊出了「同一世界、同一人權、同一夢想、平反六四」的口號。不過根據紀錄,當年參與遊行人數只有990人,集會人數是48000

李卓人說,運動需要堅持不懈就必須找到承傳的新血,因此支聯會決定新的路線——「薪火相傳」。集會20週年的口號定的是「薪火相傳、接好民主棒」,積極推動會內年青人接棒。

支聯會直接走進大學、中學介紹歷史,令大專學生、中學生明白而且自我挖掘追求。

之後四年的集會,紀念六四活動的出席人數回升至超過15萬人。 李卓人說:這證明所做的選擇沒有錯。

李卓人表情沉重地說,當年看到出席人數日漸減少,確實十分憂慮,擔心過要求「平反六四」的希望是否慢慢被歲月洗刷而褪色,甚至還曾懷疑運動是否無以為繼。

他認為「薪火相傳」開了一條新路,「只要是正義、真理正確的路,年輕的一代會以自已的方式找出根源,自己承傳下去,運動才可延續,畢竟個人的力量十分有限。」

靈魂人物

說到一個人,就必須提到於2011年因病去世的支聯會前主席司徒華 被稱為「華叔」的司徒華曾經是支聯會的標誌性人物,李卓人也承認這個靈魂人物是無法取代的,因為「他有經歷,那份憂國憂民的投入沒人可以代替。」

當年「華叔」離世,自己必須接棒,李卓人承認沒有「華叔」的經歷和情操,臨危受命也是責無旁貸,必須撐下去,也從來沒想過做支聯會的靈魂人物,時代變了,支聯會都在改變。李卓人相信no more icon(不再需要標誌性人物),不再需要靈魂人物。

他說:「我的強項仍然是負責工運,這才是我的主要任務,支聯會必須有年青人接班,必須操練新的一批人接手。」

李卓人認為,「六四」已經成為反抗專政的象徵,這個象徵是新一代可以接受的

反共基地 

支聯會25週年六四集會 以「 戰鬥到底」為口號

當被問到香港被批評為反共基地時,李卓人回應說:「香港是反共基地有什麼問題?以此為榮,什麼都不怕,而且十分開心香港成為了反共基地。

李卓人肯定香港人真心誠意地擁抱著一個普世的價值:民主、自由、人權。他說,如果中共的政權及意識形態與此相違背,支聯會要求結束一黨專政,以和平方式去反對政權,沒什麼不妥。

被問到未來,香港仍有什麼條件可以繼續在一國兩制下繼續自由舉辦六四悼念集會時,李卓人表示,香港市民必須珍惜目前擁有的自由,堅決反對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否則一支燭光可能成為入罪的憑據。

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 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香港政府曾於2002年至2003年期間提出將這項條文進入立法過程,引發50萬人參與七一遊行反對立法。當年司徒華認為條文是針對支聯會。

李卓人相信,當局即使將來以任何手段禁了支聯會,仍會有人對死難者進行悼念,但他擔心果真如此還有多少人敢冒違法的風險堅持到底呢?

因愛國而分裂

走在自己選擇的「愛國愛民主的路上」,誰都希望有同路人,李卓人承認在他身邊的戰友,有人已經分道揚鑣。他十分痛心也不解為何多年的團結,大家一起走過那麼多的日子,今天支聯會卻因為「愛國」而走上分裂的路

支聯會曾經以「愛國愛民」為六四事件24週年燭光集會的口號,引起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丁子霖等支持者不滿,同時支聯會前常委徐漢光更以電郵指丁子霖患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令支聯會陷於一片爭議聲中,也導致今天支聯會內部分裂的局面,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李卓人表示,香港現存了一批所謂「本土派」,認為必須完全反對中國,而且存在發展到「港獨」的意識形態,將「六四」都要切割出去,這是他不能接受的,但這個苗頭既然已經出現,他必須接受這個事實。

香港立法會議員黃毓民與部份「本土派」由於不滿民主黨、支聯會及教協等組織多年來「霸佔六四道德光環」,呼籲市民今年六月四日改到尖沙嘴集會

李卓人強調「平反六四」要集合力量,不應讓銅鑼灣維園的燭光減弱

他感嘆,共產黨政權就是想看到香港要求民主、要求「平反六四」的一群人不團結,大家卻「為何中了圈套」

(責編:尚清)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108957
從六四到「佔中」 (圖) / BBC
2014/06/03 15:02 推薦1


ray3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ay35

從六四到「佔中」

 

第一代「佔領中環」?1989528170萬香港市民參與全球華人大遊行,
聲援北京學生。

北京輿論時常批評,六四祇是泛民主派賴以挑戰中共執政的手段,最近有關香港政改與「佔領中環」運動的評論就找到了曾有這樣的論述。

香港《文匯報》429署名徐庶的評論說:「事實已經很清楚,激進反對派的洗腦活動以六四題材開始,再由搞對抗的教師帶領年青人走上激進的道路,最後挑戰法制,成為他們的政治工具。

「官方電台、官辦學校、官方資源,正被利用為反對『一國兩制』、反對『基本法』、顛覆國家的溫牀,這是明擺著的事實。」

黃之鋒說,香港年青一輩身兼三個身分,有必要在香港堅持談論六四。

「我作為一個世界公民,出於人道責任,我有必要去參加六四晚會悼念死難者;我作為一個中國國民,我有需要為內地的同胞發聲,因為他們連發聲的機會都沒有;我作為一個香港人,相對地更加容易接受這些資訊,應該好好利用這機會,把這種堅持,在未來慢慢的傳回內地。」

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則說:「『佔領中環』其實就是一種契機,讓我們去投入改變社會狀況,繼而推進香港的民主化,讓我們有更多空間去介入大陸不同的議題,或者是透過改變香港的政治,真正讓北京去想:原來真的可以把極權放鬆

「這樣一種思想的模式也可能讓北京對六四事件能有另一種定調,在六四事件的掌控上慢慢後退,帶來改變。

(責編:羅玲)

 


肥皂箱上竟無《言論自由》寧非21世紀台灣怪談?
掛羊頭賣狗肉的XX勾當 可以休矣!

企圖藉勢藉端壓迫別人妥協或低頭的人 令人心寒與不齒!
(詳見http://blog.udn.com/ray35/450221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66943&aid=5108928
頁/共2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