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礦山舊路聚落探秘 文 : 陳岳
1938年 是金瓜石 、 九份採礦的鼎盛巔峰時期, 台陽礦業年產量一點七公頓以上,因黃金得來容易, 所以消費也驚人, 當時基山街為主要商店街, 所販售的物資,從出生到死應有盡有 ,吃的 用的,只要是最好的都往九份送, 所以當時即流行俗諺說 :[ 上品送九份、 下品輸台北 ] 很誇張的話 ,但~的確是事實, 附近的漁港漁貨品質最好, 最貴的都留在九份 ,剩下的才送台北, 當時九份消費之高就令人刮目相看了。
九份從傳說的九戶,人口未達五十人, 到鼎盛竟聚集四~五萬人, 如果和金瓜石的人口相加將近十萬人, 這些人抱著一夜致富的黃金夢湧入掏金 ,造成誕生了許多新興聚落如:大粗坑聚落, 金獅坑聚落 、 中新山聚落、 上新山聚落 、大竿林聚落、 茂風聚落等遍佈整個不平的山麓,促使壅塞的山城萬頭騷動, 每當夜晚 ,由海上眺望金瓜石 九份 一帶,山城 燈火通明 ,夜夜笙歌通宵達旦,熱鬧繁榮景象被稱為小上海。
*採金夢碎 拆厝一陣風*
礦山經過六十年開採 礦體幾已採掘殆盡, 到了民國六十年,九份的熱鬧景象不再, 採金夢碎, 繁華已盡 ,為求生存人口急速外流 ,各聚落僅存孤寂的石屋 人去屋空。
礦業的停採, 加上又無良地可耕下, 聚落住民的失望,進一步成絕望 ,為了生存只好它遷 ,也知道一去再也不回來 ,搬走時有的聚落就將屋子拆毀, 只能用一句話:「掏金一窩蜂 、 拆厝一陣風」: 形容。
如今這些聚落除了芒草埋沒陪襯外 ,數十年來未有人回來過 , 瑞芳礦山的點滴 ,除少數老年人有所記憶外, 中青輩已是一問三不知了。
雖然時空已換, 但以前的礦山卻也是一段重要的礦業文化史, 是值得去回味珍惜,。
這些舊聚落藏身於何處 ? 陳岳古道探勘隊, 將披荊斬棘一一的讓它們重現,並帶大家走一趟體驗一場採金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