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覺得哲絮太多慮了,我以前也是停停寫寫,那時還沒有那麼發達的網路,一本筆記寫過一本,去文具店就買它幾本,應該一輩子都填不滿它們。現在作品還是會先寫再打。
我從以前就非常喜歡她們姊妹的作品,朱家一家人都在寫作,所以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有好作品是理所當然。從朱天心的擊壤歌開始,沒有錯過她的作品,一直到她有政黨傾向才停止。她姊姊朱天文從拍小畢的故事開始,到世紀末的華麗,也差不多都看過。還有她們當時有辦三三文集,天心的先生原名謝材俊,也是高中時就一起寫作。支持她是當然的,記得人間四月天,他應該有參予編導。
她們叫馬三哥的馬叔禮,講古典文學講得非常好,原先是在廣播偶而聽到,後來去了耕莘寫作會,本來要報詩組,看到馬叔禮是小說組的導師,臨時去改為小說組。我真的那陣子很瘋他們,馬叔禮後來講易經,那是跟胡蘭成學的,就是張愛玲的前夫,所以又去讀胡蘭成的前世今生上下集。
馬叔禮後來在家開課,主要是易經也講唐詩跟老子,還有時事跟人生觀,是每個星期六我也去聽了大概兩年。多少有吸收一點東西,聽完課又在他家煮晚飯,吃完才下山,他家在新店的美之城山上,有時陪我們去看京戲。那個非常瘋文學的年代,我也不失他所望那年拿了耕莘文學獎小說組第二名,沒辦法第一名是後來的黃英雄導演。
當然我的結論是有興趣就好,不用退縮,我的文學路就是愛聽故事,愛看書開始。我現在還留有一本二十歲左右的一本日記,現在去看好玩得不得了。就玩的心態,去玩文字,以妳的程度加上態度,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