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目正名 宅也不可被惡名化
2010-11-18 中國時報 【余曜成】
前幾天台東縣原民議員提出「頭目」一詞遭到教育部網路字典造句的誤植,有歧視原民領袖之意,這讓筆者一時興起,查閱了各式辭典,並檢閱了歷來報章資料庫對於「頭目」的用法。確實如查閱的辭典、辭海所述,多指幫派、恐怖分子,甚至電玩遊戲、動漫卡通中的邪惡角色的首領。但是近二十年來,對於原民的報導大幅提升後,「好」的頭目涵義逐漸被閱聽大眾所悉,「壞」的頭目反而逐漸淡化,這也是此次「此頭目非彼頭目之爭」有更多立足點之處。
一詞多義並不少見,這幾年屢屢上得版面的,莫過於以敘述動漫、電玩迷的「宅」了。從宅衍生出的詞,包含宅男、阿宅、宅宅、宅經濟…,以及可從名詞的宅轉變成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用法,並且望文生義用於繭居人、尼特族、蟄居族、大小孩、社交退縮者,使得「宅」無所不在。因為宅的亂用與誤用所引起的綜藝節目風波,也曾出現了動漫迷的街頭抗爭運動,媒體喧騰一時;此外如朱學恒等具媒體性的人物透過各種媒介發聲,開啟阿宅反抗軍的號角,試圖打破宅被誤用的用法,不過尚未有實質的改變。
筆者承認頭目與宅爭議的差別有三。第一,次文化上的差異:雖然原民與動漫迷皆屬弱勢族群,但前者是在相對於漢族之外的次民族文化,後者是相對於主流文化的次文化;第二,受保障上的差異:前者由於是政府明令保障的少數族群,政府得正視其發聲,後者相對而言沒有任何強制力;第三,使用的歷史性差異:前者在用法上至少從日據以來有百年以上歷史,較不易挑戰其言語的約定俗成,後者可說是外來語的引入,於動漫迷間不過二十餘年,對於一般大眾更只有短短四、五年,反而可能視之為流行術語罷了。
即使有這三個差異,這兩者與主流對抗以及改變策略卻無二致,比如發聲管道須能與權力者對話、切入角度須打到痛點、立論得充分。原民的民意代表具備與權力者的對話高度,並且從大眾都能發現了解的詞句當中,了解到字裡行間中可能對於原民的蔑視;但是在立論上,其無法從諸多的列舉涵義中,證明主管機關編寫字典是來汙辱特定族群,而且也未能從理性角度上探討此事代表的意義性。
宅何嘗不是如此,有媒體高度的動漫電玩迷能在不同場合下發聲,並透過各種的展演方式來訴說其代表的是一種生活型態、愉快的經驗,但在立論上卻又因為媒體涉入的機制、沉默螺旋的擴展,形成宅的惡名化,而且重點是,動漫族群對於宅的交集一直都很薄弱,其詞的形成脈絡又帶負面,連稱為專家者都不見得喜歡被稱為宅,更讓整個宅的正名,一再形成虛詞。
就筆者身為動漫迷而言,若不從宅的正名做起,反而將策略定調為中立的「迷群」一詞,更可解決歧視性與對立性問題,就如同不稱外籍新娘、大陸新娘,而稱新住民會來得更妥適。饒富趣味的是,過往說到「迷群」會有的負面感覺,如今也脈絡性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