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關鍵時刻 : 氣候變遷˙台灣準備
作者:呂理德等作
出版日期:2009年
出版社:臺北市 :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金融危機有貧富懸殊、經濟分布不均的問題,氣候也有因為變遷而產生雨量分配不均的現象,在世界各地陸續造成水災、旱災、森林大火、糧食不足等災情,以及在炎炎夏日突然下起暴風雪等怪異現象。海平面的上升,使各國必須轉換另一種角度看待氣候,收起對金錢的貪婪與開發的欲望,重新審視國土的安全,以及思考如何來推行因應氣候變遷的配套措施。
社會、經濟與環境三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不過現在由於氣候變遷的緣故,使得「氣候」的因素也必須追加在整體環境的評估之中,使計劃在整合上能更加周詳。書中也提到,我國已在本次報告中提出氣候變遷綱要計畫的架構,其中的三大計畫目標為:保育生態環境、降低災害衝擊、善用變遷契機推動產業革新,五大策略中也有建立專門因應氣候變遷的機構、國土重整計畫、相關法令的制定、民間企業與政府的產業結合,以及氣候知識教育的落實。除了這些計劃引伸的配套措施之外,本書還有另一種層面的價值,那就是它集聚了政府機關與專家學者的想法與概念,勾畫出一套粗略的計畫執行架構。不過,雖然專家學者與政府單位所提出的解決想法上有達到共識,但是計畫在未來的推行與執行上是否能夠並進,仍有待時間來驗證。
另外,本書在官方與學者兩方的闡述當中,仍可察覺到過去計畫實施的困難所在,除了本身的計畫與執行上會出現些微的落差情況之外,另一個困難點則是與政府有關。原因是環境的問題是一項長時間的改善過程,並非一蹴可幾,但是因為政黨輪替之故,需要短期見效的立即性方案,產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近利思維,也有因為經費撥款不易,最終導致計畫失敗的案例,使得改善的政策仍舊在原地打轉,怪不得有句話說:「計劃永遠趕不上政府的一句話」,即使專家學者們在執行上有再大的抱負與執行力,仍舊會因為「經費不足」的理由而打退堂鼓。
不過,即便知易行難,氣候變遷仍舊是燃眉之急的問題。雖然國民的環境意識已逐漸提高,但是在共識上仍顯不足。因此,不管是從政府的角度出發由上而下的執行,亦或是從民眾的角度由下而上的配合與認同,都是需要雙方的積極配合與溝通,才能獲得良好的成效,達到共識與真正的計劃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