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破解全球化難題的經濟預告
作者:史迪格里茲
原文作者:Joseph E. Stiglitz
譯者:黃孝如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29日
作者從宏觀的角度去審視全球化下所衍生出的種種問題,並且在最後提出自己的見解,將我們帶向透過全球化下,另一個的可能的世界。
全球化之下,國際之間需要有一個強而力的組織來維持秩序,當一個中立的公正人,然而這些國際組織的組成份子,都是在國際上有份量、先進、已開發的國家。但每個國家當然會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優先,在此前提之下,這些國際組織的成員國,難免為了私利而影響了決策品質,造成了世界的中心國家,總是剝奪邊陲國家的利益,形成了富者衡富,窮國永遠是窮國。在這想到一句話,教育能增強人的能力,經濟發展能為人帶來自由,因此,國際上應該要加強開發中國家人民的能力,別在只是貪婪他們低廉的工資,壓榨他們的人權,要協助他們。
說到跨國企業,在資本主義下,貪腐阻礙了全球化下的公平發展。先進國家裡,大企業透過競選政治獻金行賄的貪腐,讓政府通過的法案,最後得利的還是有錢的公司,這也是在全球化下所造成。
書中提到荷蘭病(Dutch disease),這個名稱是為了紀念首次分析出此問題的國家,意指當時資源豐富的國家把銷售資源的錢轉換為本國貨幣時會出現的麻煩。當貨幣升值時,他們發現很難外銷其他產品。於是天然資源以外的產品就成長趨緩。接著是失業率的上升,因為天然資源產業基本上雇用的人力比較少,這也是全球化下形成的現象。
書中一直提到IMF與世界銀行,而國際貨幣基金主要工作是記錄各國之間的貿易數字,和各國間的債務,並主持制定國際貨幣經濟政策。至於世界銀行,則主要提供長期貸款。世界銀行的工作類似投資銀行,向公司、個人或政府發行債券,將所得款項借予受助國。
IMF的成立目的是要穩定各國的貨幣,以及監察外匯市場。由於IMF不是銀行,它不會放款。然而,國際貨幣基金有儲備金,供國家借用,以在短時間內穩定貨幣;做法類似在往來戶口中透支。所借款項必須於5年內清還。
書中最後警惕我們,說到美國還是最具有主導權的國家,在IMF裡,美國仍是唯一有否決權的國家,若是國家間不能彼此的制衡,最後痛苦的還是那些落後的國家,真的一切都是政治在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