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治評論者萬裡天)11月4日,臺灣向美國訂購的第一批阿帕契直升機抵達高雄港,並在11月7日由陸軍舉辦公開展示會,掀起一陣爭睹熱潮。
但接下來一周,質疑聲浪開始取代初期的好奇心,直至12日,仍有媒體報導,臺灣買的阿帕契其實比日前希臘買的,每架貴了1400萬美金,而且實戰用途備受質疑,大家開始轉而懷疑軍方此次軍購背後的真正動機。
阿帕契的緣起,是美國在1976年前後推動的「先進武裝直升機(AAH:Advanced Attack Helicopter)計畫,共選了五家廠商競標,最後是由休斯公司的YAH-64得標,作為美國陸軍新一代的重型攻擊直升機,並在1989年巴拿馬戰役中首次投入實戰。
換句話說,AH-64原始的設計,是在歐陸戰場上,可以於不絕對的空優條件下(亦即我方雖掌握空優,但對方仍可能有零星戰機與直升機出現),以樹稍高度,使用射後不理的武器系統,突擊以數量取勝的龐大俄軍裝甲機動部隊。所以AH-64除了搭載30mm煉炮及16枚雷射導引的地獄火飛彈等對地武器外,也可裝備響尾蛇飛彈等對空武器,以因應可能面臨的小規模空戰。
但初期的阿帕契風評並不好,在第一次波灣戰爭中負面評價不少。因為太精密,對沙塵與鹽份頗為敏感,增加維修負擔;機體過於笨重,有點想要與俄軍的雌鹿(Mi-24)互相爭霸空中坦克的意味,卻使機身龐大,油耗增加,航程縮短。海軍陸戰隊因此決定不買阿帕契,繼續使用改良的眼鏡蛇王直升機。直到AH-64D出現,改良了上述缺點,並加裝了頂上的「長弓毫米波雷達」,增強藏匿伏擊性能,才逐漸贏回聲譽。
臺灣這次買的是AH-64E,並參與研發。這個機型是AH-64的最新改良型,吸納了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的最新經驗,改進了航電與武器系統,臺灣是美國以外第二個使用國。
所以,《中國時報》訪問某賴姓教授所言,臺灣買的阿帕契比希臘貴1400萬美金,其實並不公允。希臘是在2003年買的,與臺灣買的是兩種不同型號的阿帕契,價格與功能自然並不相同,不能如此比較。
真正的爭議是:買阿帕契來要幹什麼?臺灣地狹又環海,沒有大規模裝甲部隊入侵的可能。敵軍要犯台,必先取得空優,再取得海權,然後才能登陸。因此,就合理邏輯推論,如果戰況演變到需要阿帕契這種反裝甲武器上場,代表空軍已經差不多掛了,但如果空優已經丟了,派阿帕契在滿天敵軍戰鬥機的狀況中上場,豈非自尋死路?!所以許多質疑者認為,國家該把買阿帕契的六百億台幣,拿去升級F-16戰鬥機,或買新一代的F-22等戰鬥機,以確保空優為先。
這個論點並非無的放矢,而臺灣軍方拙劣的宣傳又加強了這個反對的論點。軍方宣傳強調:阿帕契的航程可以直航澎湖進行戰鬥任務後再直接返航,卻接著又說阿帕契將全部部署於臺灣北部,保護首都。
如果軍方假設是澎湖以東還有空優,阿帕契可進行遠端泊地突襲,那就應有部份部署在離澎湖最近的台南或嘉義,而不是臺北;如果部署在臺北保衛首都,上述無空優下阿帕契依然無用的論述便會成立,令人反而搞不清楚,到底為什麼要花這六百億?!
其實說穿了,重點根本不是阿帕契的功能,陸軍航空隊已經有了AH-1W,反裝甲任務已經夠用了,而且購買阿帕契的決策,不是來自陸軍,而是來自國防部。所以,阿帕契這六百億,根本就是向美軍繳的「保護費」,既是保護費,老大怎麼說,就怎麼交,少囉唆為妙。
更深入的看法是,近日以來,馬政府向美國買的P-3C交機,使臺灣納入美軍整體環太平洋防線一環;向美國買長程預警雷達,納入美軍第一島煉預警機制與反飛彈體系;而買AH-64,則使臺灣成為美軍第一島煉陸基攻擊與防衛武力的成員之一;再加上F-16戰機的性能提升案,總額達到2605餘億元新臺幣。馬政府很明顯的在玩權力平衡與兩手策略,在經濟上向中共一面倒,在軍事上則向美國一面倒,這是很聰明卻是非常危險的玩法。
所以,阿帕契到貨,有何可喜可賀?當臺灣國防完全被美國軍工複合體所控制後,只能任其予取予求,不能停止的軍事採購,就會變成臺灣永遠拋不掉的賣身契!
連結網站 http://www.herald-today.com/
出處:
是阿帕契還是賣身契? - 政治肥皂箱 - udn城市 https://city.udn.com/3028/5027622#ixzz2kb3kup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