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名篇選讀:附錄一(三民版 國文一:三秒教P.14)
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中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就先離開了。等他離開,他的朋友才來。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那時七歲,正在家門外玩耍。客人問他:你父親在嗎?陳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先離開了。客人便生氣地說:真不是人啊!和人家約好一起出行,卻拋棄人家而離去。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中午見面,等到中午了您卻沒有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著小孩子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客人覺得慚愧,忙下車前來想拉拉陳元方。陳元方走入家門不再理他。】
2、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鄉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從北方渡過長江到建康的一些人,每逢天氣晴和的日子常常互相約請到新亭地方,坐在草地開筵飲。武城侯周顗在飲宴中間,喟然歎息說:「江南風景跟中原沒有兩樣,只是眼前的山河與中原不一樣!」在座的人都為之哭泣,淚眼相對。只有丞相王導神色嚴肅地說:「大家正應當同心戮力,報效朝廷,收復中原,怎麼至於像被俘在晉國的楚囚那樣,一味相對悲泣不圖振作呢?」】
3、周處少年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跡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周處年輕的時候,凶狠逞強好鬥,被鄉里人認為是禍害,另外,義興河中有條蛟,山中有頭大老虎,也都一起危害百姓,義興人稱為「三害」而周處為害特別厲害。有人勸說周處去殺虎斬蛟,實際上是希望三害中只剩下一害。周處立即去殺死了那只老虎,又跳進河裡去斬蛟。那條蛟一會兒浮上來,一會兒沉下去,游了幾十里,周處跟著它一起浮沉,經過三天三夜,鄉里人都以為周處已經死了,互相慶賀。結果周處殺蛟出來,聽到鄉里人,互相慶賀,才知道自己也被人們認為禍害,因此有了改過自新的意思。於是到吳郡去尋訪陸機和陸雲,陸機不在,只見到陸雲,就把鄉里人恨自己的情況完全告訴了陸雲,並且說自己想要改正過錯但年紀已經大了,擔心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陸雲說:「古人看重『早上明白了真理,晚上死去也值得』,的道理,何況你的前途還有希望。再說人只怕沒有志向,又何必憂慮美好的名聲不能顯揚呢?」周處於是改過自勉,最終成為忠臣孝子。】
4、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 。 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 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 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負有盛名,擔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只有俊逸的才子與親戚才能接見。孔融到了門前,告訴守門的官吏:「我是李元禮的親戚。」於是就讓他進入,在宴會上就坐。元禮問他:「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嗎?」孔融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與您的先人老子曾有師徒關係,所以我與您的祖先在世代以前就有所溝通交流了。」元禮及賓客沒有不為他的言談感到驚訝的。太中太夫陳韙較遲才到,有人把孔融剛剛說的話告訴他,陳韙說:「小時候有傑出的表現,長大之後不一定優秀。」孔融說:「想必您小的時候,一定很傑出囉!」陳韙聽到後感到十分尷尬。】
5、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徬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王徽之居住在山陰縣時,有一天晚上下著大雪,睡醒時打開房門,命令僕人為他斟酒,望著窗外,白茫茫一片,於是就站起來踱步,吟詠著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起戴逵,當時戴逵在剡縣,就連夜乘著小船去找他。過了一夜才到達,可是到了門前,又打道回府。有人問他為什麼,王徽之說:『我本來趁一時之興而來,現在興致已沒了,又何必一定要見戴逵呢?』】
6、嵇康與呂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駕。安後來,值康不在,喜出戶延之,不入。題門上作「鳳」 字而去。喜不覺,猶以為欣,故作。「鳳」字,凡鳥也。 ( 嵇康和呂安很好,每當想念的時候,就不顧路途的遙遠,駕車前往。呂安有一次到嵇康家,正趕上嵇康不在,嵇喜出門來接待他,呂安沒有進去,只是在門上寫了個" 鳯" 字就走了。嵇喜不明白什麼意思,還覺得挺高興。呂安所以寫個" 鳯"字,是認為嵇喜是" 凡鳥". )
7、管寧華歆ㄒㄧㄣ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寧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寧依舊揮鋤,視之如同瓦石一樣,華歆卻揀起來給扔了。倆人還曾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有人乘華車經過門前,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卻丟下書,出去觀望。管寧就把蓆子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並對華歆說:「你已經不是我的朋友了。」】
8、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幹絕世、光彩溢目者六它枚,如愷許比甚眾。愷惘然自失。【石崇與王愷鬥富,都用盡了華美的東西來裝飾車馬服飾。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經常幫助王愷。他曾經把一枝高二尺左右的珊瑚賞賜給王愷,這珊瑚樹枝條紛披,世上很少有能同它比美的。王愷把它拿給石崇看。石崇看畢,用鐵如意敲打它,隨手打碎了。王愷既惋惜,又認為石崇是嫉妒自己的寶物,聲音臉色都非常嚴厲。石崇說:「不值得遺憾,現在賠償給你。」就叫手下把自己的珊瑚樹全拿出來,高達三尺、四尺、枝幹姿態世所僅見,光彩奪目的就有六七枝,可以與王愷那樣的珊瑚相比的更多。王愷看了,神思恍惚,若有所失。】
9、陶公性檢厲,勤於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鹹不解此意。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濕,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又雲,嘗發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足。乃超兩階用之。【陶侃秉性節儉,自我要求很嚴格,做事勤勞。任荊州刺史時,曾命令造船的官吏收集鋸木所剩的木屑,不管多少全部收集起來。大家都不瞭解它的用意何在。後來正月初一朝會時,遇到積雪剛融化,大廳前的石階,融雪後非常潮濕難行,陶侃於是派人用木屑鋪蓋在石階上,如此一來走路便都沒有妨礙了。又凡是官府所用的竹材,所砍下的厚而無用的木頭,都命令部下將他們收藏起來,堆積如山。後來桓溫伐蜀,製船,正好利用用竹頭做釘子來使用。又聽說他曾經在撥用公家的竹林時,另差役砍伐作為竹篙。他屬下有一個長官連根取用,把竹頭當做鐵腳,於是竹竿增長了兩階的長度,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10、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 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推此知之。」【王徽之、操之、獻之兄弟三人一同去見謝安,徽之、操之多說生活瑣事,獻之則只寒暄幾句而已。三人離開後,座中賓客問謝安:「剛才三兄弟誰比較賢良?」謝安說:「年紀小的最賢良。」客人問:「從什麼地方看出來?」謝安說:「『賢良的人話少,急躁的人話多』,從這句話推斷出來。」】
11、太傅始有東山之志,後嚴命屢臻,勢不獲已,始就桓公(溫)司馬。於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以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坐,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謝甚有愧色。桓公目謝而笑曰︰「郝參軍此通乃不惡,亦極有會。」(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第二十五)【東晉大臣謝安,原先隱居東山不出,後來朝廷的命令屢屢下達,於是下山做了桓宣武(桓溫)的司馬官。當時有人給桓公送了不少中藥,其中有遠志,桓宣武就問謝安,這種藥(指遠志)又叫小草,為什麼一樣藥又叫兩個名字呢?謝安還不及回答,在場的郝隆立即回答說:「這很好理解,埋在地下根部的部分叫「遠志」,長在上面的莖葉叫「小草」。謝安聽了面有愧色。桓宣武笑著說:「郝參軍的這番解釋不錯,也很有意味。」
郝隆說的這句「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其實以此影射挖苦謝安隱居時志在高遠,出仕朝廷則不外尋常之小草而已,那能有甚麼作為?因為當時的社會風尚對隱士的出處與否是非常看重的。誰如果離開山野林泉當官去了,會為人所不齒的。】
12、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公云:「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列舉孫叔敖殺兩頭蛇的故事,以記庾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氣量,更藉此表明作者看透利害得失之心,以凸顯庾公高節人格之可貴。】
13、京房與漢元帝共論,因問帝:「幽、厲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略。藉京房與漢元帝之論事,援引幽厲的典故,諷諭上位者應具知人之明,更要能知人任賢。】
14、溫公喪婦。從姑劉氏家值亂離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屬公覓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難得,但如嶠ㄐㄧㄠˋ比,云何?」姑云:「喪敗之餘,乞粗存活,便足以慰吾餘年,何敢希汝比?」卻後少日,公報姑云:「已覓得婚處,門地粗可,婿身名宦盡不減嶠。」因下玉鏡臺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禮,女以手披紗扇,撫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鏡臺,是公為劉越石長史,北征劉聰所得。【溫嶠死了妻子。他的從姑母劉氏家正逢戰亂流離失散,身邊只有一個女兒,很是美麗聰明。從姑母把她囑托給溫嶠,請他尋找婚配對象。溫嶠私下有自己娶她的意思,回答說:「好女婿不容易找到,只像我這樣差不多的,怎麼樣?」從姑母說:「經過喪亂衰敗之後活下來的人,要求不高,只要能維持生活,就足以安慰我晚年,那裡敢希望能找到像你這樣的人呢?」這不幾天,溫嶠回復從姑母說:「已找到成婚的人家了,門第大致還可以,女婿的名聲官職都不比我差。」於是送去玉鏡臺一座,作為聘禮。從姑母非常高興。成婚以後,行了交拜禮,新娘用手撥開遮臉的紗障,拍手大笑說:「我本來就疑心是你這老傢伙。果然像我所預料的。」玉鏡臺,是溫嶠做劉琨的長史,北征劉聰時得到的。】
15、 華歆ㄒㄧㄣ、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捨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很為難。王朗卻說:「幸好船還寬敞,有什麼可為難的。」 一會兒賊寇要追上來了,王朗想丟下剛才搭船的人。華歆說:「剛才我所以猶豫,正是這個原因。既然已經接納了他來船上托身,哪裡能因為情況危急就丟下他呢。」於是就繼續帶著他趕路。世人也由此判定華王二人的優劣。】
16、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ㄙㄨˋ,逢彼之怒。」【鄭玄家裡的奴婢都曾讀書,有一天,鄭玄差遣其中一個婢女做事,不合鄭玄的意思,正準備鞭打他的時候,這個婢女卻為自己辯白,使得鄭玄很生氣,於是叫人拖出按在地上責罰。不一會兒,另有一個婢女走來,問說:怎麼會趴在地上呢。這個婢女回答說:本要急忙地辯白,卻遇到他生氣啊!】
17、稽、阮、山、劉在竹林酣飲,王戎後往,步兵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王笑曰:「卿輩意亦復可敗邪?」【嵇康、阮籍、山濤、劉伶在竹林中暢飲,王戎後去;阮籍說:這凡俗的東西又再來破壞人家的清興雅意!王戎笑答:你們這些人的「清興雅意」,也還有可以破壞的嗎?】 41
18、王戎、和嶠ㄐㄧㄠˋ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王戎與和嶠同時遭遇到至親過世的喪事,二人都因為孝順而為人稱揚。王戎病瘦得只剩骨頭,倚臥在床上,和嶠雖然哀痛哭泣,但仍盡到一切禮數。武帝問劉仲雄:「你去探視過王戎與和嶠了嗎?聽說和嶠的悲哀痛苦已越過了禮節,讓人擔憂。」仲雄說:「和嶠的禮數充備,且精神氣脈沒有損害;王戎沒有準備充備的禮數,而且哀傷過度,損毀形貌,瘦得只剩骨頭。我認為和嶠是以生去盡孝,王戎則是以死去守孝。陛下不應該擔心和嶠,而應該擔心王戎。」】
19、支公好鶴,住剡東岇ㄤˋ山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鶴軒翥ㄓㄨˋ不復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曰:「既有陵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令翮成,置使飛去。【支公喜歡鶴這種鳥類,他住在剡縣東部的岇山時,有人送給他兩隻鶴,不久,鶴的翅膀長好了,就要飛去,支公捨不得它們,便折斷了鶴的翅膀。鶴振翅欲飛卻飛不了,就回頭看著自己的翅膀,垂著頭,看起來失意而沮喪。支公說道:既然鶴有飛上雲霄的才能,為何還要讓它在人身邊,作觀賞的玩物呢!於是細心調養,使鶴的翅膀長好,就讓牠們飛走了。】
20、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岳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此則言潘岳姿容俊美,神情佳妙,年少時曾帶著彈弓到洛陽街上遊玩,遇見他的女子,沒有不互相拉著手共同圍繞他的;潘岳十分受到女子的歡迎。而左思相貌極醜,也想學潘岳出遊,卻被婦女們吐口水,一身狼狽的回家。◎藉由潘岳與左思的強烈對比,看出潘岳容貌的俊秀;但相傳左思的「三都賦」一成,洛陽為之紙貴,可以知道左思的才華不在潘岳之下。但處於當時,容貌之美的追求為一種流行,實不能怪左思的野人獻曝和女子們的輕才重色、以貌取人。】 40
21.《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語譯:一個寒冷的下雪天,謝安一家人聚會,他與兒女們講論有關詩文的義理。不一會大雪紛飛,謝安高興的說:「白雪紛紛像什麼呢?」姪子胡兒說:「天空中撒鹽,大略可以比擬。」姪女道蘊說:「不如說是柳絮趁風飄舞。」謝安大笑,非常高興。道蘊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22.《世說新語‧雅量》: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壻。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牀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語譯:太傅郗鑒在京口的時候,派遣學生寫信給丞相王導,想要他幫忙找女婿。丞相告訴郗太傅的差人:「你往東邊廂房去,可以任意選一個。」學生回來了,告訴郗鑒說:「王家的每一個年輕人都很好,只是因為聽說是太傅要來選女婿,都有點不自然的莊重矜持;只有一個,在東床上露著肚子吃著東西,好像沒聽說太傅要選女婿的事。」郗公說:「就這個好。」去拜訪他,就是王羲之。於是太尉就把女兒嫁給他。>
23.《世說新語‧捷悟》: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 ㄐㄧ臼」八字。魏武謂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別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 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語譯:魏武帝曹操曾經從曹娥碑旁路過,楊脩跟隨著他,看見碑的背面寫著「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個字。曹操就問楊脩:「懂嗎?」楊脩回答說:「懂。」曹操說:「你不要說出來,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說:「我已經想出來了。」他叫楊脩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寫下來。楊脩寫道:「黃絹,是有顏色的絲,色絲合成絕字;幼婦,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女子合成好字;虀臼,是承受辛辣東西的,受辛合成辤(辭)字:這就是絕妙好辭。」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了,結果和楊脩的一樣,於是感歎地說:「我的才力趕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 > 39
(一) 24.《世說新語‧雅量》: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汎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並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諠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而回。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語譯:謝太傅(安)逗留在東山時期,有一次與孫興公(綽)等人泛海遊玩。突然風浪興起,孫、王等人急得臉色都變了,便大聲叫喊把船划回去。謝安興致正濃,只顧吟詠歌嘯,沒有作聲。船夫因見謝神態安閒,神情喜悅,便繼續向前劃去。不一會兒,風更大,浪更猛,大家都喧鬧叫喊,再也坐不住了。謝公這才慢條斯理地說:「看這個樣子,莫非是該回去了?」大家立刻順著他的話返回。從這裡,可以看出謝安的氣量足夠安定朝野。>
25《世說新語‧自新》: 戴淵少時,遊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淵使少年掠劫,淵在岸上,據胡牀,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淵既神姿峯頴,雖處鄙事,神氣猶異。機於船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如此,亦復作劫邪?」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辭厲非常。機彌重之,定交,作筆薦焉。過江,仕至征西將軍。
<語譯:戴淵年輕時,任俠遊蕩,行為十分不檢點,曾在長江、淮河一帶,攻擊、搶劫來往的客人。陸機收假回洛陽時,帶了不少財物,戴淵指使手下的囉嘍去搶劫。他在岸邊,坐在椅子上指揮,一切都十分妥當。戴淵神情態度十分出色,雖然是做的是不法勾當,但那模樣仍是與眾不同。陸機在船艙中遠遠地對他說:「你的才幹出眾,為什麼做打劫的事?」戴淵聽了當場哭了出來,拋下劍歸順陸機,談吐非常激動懇切。陸機更加看重他,與他相交為友,並寫推薦信。晉室南渡之後,他做到征西將軍的高官。>
《世說新語》名篇選讀:附錄二(三民版 國文一:三秒教P.15)
26、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度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晉明帝小時候曾坐在元帝的膝上,正好有人從長安來,元帝探詢洛陽的消息,淚流不止。明帝問道:「為什麼哭泣呢?」於是元帝把東渡的情形都告訴他。並且問明帝說:「你認為長安和太陽哪裡比較遠?」明帝回答說:「太陽比較遠。從來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這是顯然可知的。」元帝聽了十分驚異。第二天,聚集眾臣宴會,把這個事情告訴眾臣;並且又重新問了明帝。明帝卻回答說:「太陽比較近。」元帝臉色一變說:「你為什麼跟昨天所說的不一樣?」明帝回答說:「抬頭就可以看到太陽,卻看不到長安。」】 38
27、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褲衣。諸君何為入我褲中?」【劉伶經常恣意飲酒,放任不羈,有時在屋內脫光衣物,赤身裸體。有人看見了就譏笑他。劉伶說:『我將天地當成房屋,居室當作褲子,諸君為何鑽進我的褲子裡來呢?』】 37
28、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複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栗栗,汗不敢出。」【鍾毓、鍾會在少年時期就有美名。鍾毓十三歲時,魏文帝曹丕聽說這兩個孩子的聰慧名聲,就對他們的父親鍾繇說:「可以叫這兩個孩子來見我。」於是奉旨進見。鍾毓臉上有汗,魏文帝問:「你臉上為什麼有汗?」鍾毓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鍾會臉上沒出汗,文帝又問:「你為什麼不出汗?」鍾會回答:「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36
29、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 作驢鳴。【譯:王仲宣生前喜歡聽驢叫。到安葬時,魏文帝曹丕去參加他的葬禮,回頭對往日同游的人說:「王仲宣喜歡聽驢叫,各人應該學一聲驢叫來送他。」於是去弔喪的客人都一一學了一聲驢叫。】 35
30、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魏武帝曹操將要接見匈奴來的使節,自己認為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服遠方的國家,於是便命令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武帝則拿著刀站在座位的旁邊。已經接見完畢,命令間諜問匈奴來的使節:「魏王怎麼樣?」匈奴的使節回答說:「魏王風采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邊拿刀侍立的人,這個人才是個英雄。」曹操聽說這件事,連忙派人追趕,殺掉了那個使者。】 34
31.甲:王安豐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遂恆聽之。(《世說新語‧惑溺》)(94指考)【甲:王戎的妻子常稱他為「卿」。王戎說:「婦人稱丈夫為『卿』,就禮制來說是不敬的,以後不要再這樣叫。」妻子說:「我是因為親你愛你,才叫你『卿』;我不叫你『卿』,還有誰能叫你『卿』。」於是王戎只好任憑她叫了。】
乙:王太尉不與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為爾!」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世說新語‧方正》)(94指考)【太尉王夷甫不想跟庾子嵩交朋友,庾子嵩卻以「卿」相稱,親熱個沒完。王夷甫說:「君不能用這種稱呼。」庾子嵩說:「卿儘管稱我為『君』,我儘管稱你為『卿』。我用我的叫法,你用你的叫法。」】
★ 根據上引兩段文字,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甲、乙兩段文字中,作為動詞用的「卿」字共有7個
(B)「庾卿之不置」的「卿」和「卿自君我」的「君」字,詞性不同
(C)文中所有「卿卿」的第一個「卿」字都是動詞,第二個「卿」字都是名詞
(D)「庾卿之不置」的「之」字和「誰當卿卿」的第二個「卿」字,都當賓語(受詞)用
32、諸名士共至洛水戲,還,樂令問王夷甫曰:「今日戲樂乎?」王曰:「裴僕射善談名理,□□有雅致;張茂先論史漢,□□可聽;我與王安豐說延陵、子房,亦□□玄箸。」《世說新語‧言語》
(A)靡靡/超超/混混 (B)混混/超超/靡靡
(C)混混/靡靡/超超 (D)超超/靡靡/混混
【詳解:混混:說話滔滔不絕的樣子,同「滾滾」。 靡靡:細緻美好的樣子。 超超:卓越的樣子。 翻譯:一些知名的人士結伴到洛水遊玩,回來後,樂廣問王衍說:「今天玩得愉快嗎?」王衍回答說:「僕射裴頠ㄨㄟˇ善於談論辨名推理的學問,言詞滔滔不絕,饒有高雅的風致;張華談論史記和漢書,細緻美好,娓娓動聽;而我和王戎,談論延陵季子和留侯張良,也清高精妙,不露形跡】33
**出題請標明第幾則 用Q1(依 指定題號 ) Q2( 自選 ) Q3 標明
( Q1 Q2 從內容出; Q3 自己出與世說新語 無關無訪 可把心中的疑問提出 或出一些創意題 )
**回答請用A1 A2 A3 ( 回答都要 50個字以上)
還是不懂的 煩請看這裡 接龍第二彈
**遊戲開始 搶到 頭香的回答這兩題
Q1 31.★ 根據上引兩段文字,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修改第 15 次